书城成功励志为什么那个笨蛋赚钱比我多
8343600000004

第4章 聪明陷阱之消磨掉你特立独行的精神力量

★你甚至比老板能力强,却始终是个打工者,因为你缺少老板的思维

很多打工者都会有一种共同的经验:老板也没什么牛的,我比老板强多了。的确,老板英文没你流利,老板软件没你操作的熟练,老板甚至对这块市场都没你熟悉,但你首先应该思考的绝对不是你比老板能力强的问题,而应是你既然那么强,为何还不是老板?

对比一:那个笨蛋老板拥有全局眼光,而你往往只看到眼前的事物。

先来看一个幽默小故事:

业务代表、行政职员、经理一起走在路上去吃午餐,意外发现一个古董油灯。他们摩擦油灯,一个精灵从一团烟雾中蹦了出来。

精灵说:“我通常都给每个人3个愿望,所以给你们每个人一人一个。”

“我先!我先!”职员抢着说:“我要到巴哈马,开着游艇,自在逍遥。”

噗!她消失了。

惊吓之后,“换我!换我!”业务代表说:“我要在夏威夷,和女按摩师躺在一起,还有喝不完的凤椰汁和生命之爱。”

噗!他消失了。

“好了!现在该你了!”精灵对经理说。

经理说:“我只希望他们两个吃完午餐后回到办公室。”

第二次再遇到精灵,两个职员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让经理先说,于是,经理说:“我希望无论他们许下什么愿望,都会在午休后按时回到办公室工作。”

故事的寓意在于:老板的眼光总跟随全局的现实,并且总有办法掌控它。

你热衷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你能设计出很完美的作品,但这些往往总是替老板赚钱的工具,老板的资产越滚越大,而你的工资卡数字却增长缓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老板是掌控全局的领导者。那个笨蛋自己做了老板,那个笨蛋在不守校规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长远意识。你迟了吗?不会,世界上所有开端都没有来不及的。

对比二:那个笨蛋老板虽然样样松,却实在样样通,你的专精业务反而束缚了思路。

老板很多事都做不好,却基本都懂一些,你会发现那个笨蛋从前也没有一样专业强过你,现今却自己做了老板。他的手下可能也是高手如云,却都甘居其下。为什么那个笨蛋赚钱比你多?因为他真的会做老板。老板首先要有综合的、多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一家小型企业管理者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自身行业以外,还包括行政管理、运营、采购、物流、库存、研发、财务、税务、组织、劳动用工、市场销售、客户、质量、法律等十多个方面,而且必须能依据这些知识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及时诊断出问题所在。

他们看起来很闲散自由,却时刻在思考着新的出路,他们眼界开阔,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发现恰当的商机。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的创业灵感就来自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一份简报似的东西。1993年的一天,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上读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立刻意识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意识到自己创业的机会来了。果然,随后的几年,王传福利用日本企业撤出留下的市场空隙,加之自己原先在电池行业多年的技术和人脉基础,做得顺风顺水,财富像涨水似的往上冒,2002年他进入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你也每日看新闻、杂志、小报,但你的眼球往往被吸引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你头脑聪明,能将今日发生的大小事件全部记住,你比很多人都熟悉你的专业动态,但你却没有那种寻找空白商机的意识。假如你真的出现上述情况,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掉进了聪明的陷阱里。

对比三:他的朋友圈各行各业、五花八门,你只有几个拥有共同爱好的同道者。

老板交际圈的大小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公司发展范围的大小,当你反思你与你那个笨蛋老板之差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朋友特别多,做什么的都有,而翻看你的电话通讯录,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屈指可数。他交的是人脉,你交的仅仅是朋友。

很多创业者最初的创业Idea(主意)都是在朋友启发下产生的,或者干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这些人在创业成功后,都会更加积极地保持与从前的朋友联系,并且广交天下人,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子。时尚蜡烛领头羊山东金王集团创始人陈索斌的创业思路,便来自于一次在朋友家中的闲谈;昆明赫赫有名的“云南王”、新晟源(昆明最大的汽车配件公司)老板何新源的一大爱好便是和朋友在茶楼酒馆喝茶谈天,至今仍旧如此,何新源称其为“头脑风暴”。这样的头脑风暴,使他能够不断地有新思路、新点子,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都说广东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你看一看,广东人里面有几个是不好泡茶楼的?泡茶楼,喝茶是一方面,交朋友谈生意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原来北京人不太爱喝茶,现在北京的茶馆却多过米铺。这与近几年来北京的商业气味越来越浓不无关系,茶馆里面的人,十有八九是在交朋友谈生意。

从前你会觉得那个笨蛋的爱好——与各种朋友吃喝玩乐,很是庸俗,你则喜欢清高一点,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你的朋友都是与你类似的人。但当那个笨蛋腰缠万贯而你却不名一文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人际圈对获得财富的重要性。各色的朋友能为老板带来各种机遇与希望,让他的事业不断拥有输入新鲜血液的可能性。

对比四:面对身体与精神的折磨,他能够撑下来,而你特别容易放弃,回到“温柔乡”。

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路,任何一个老板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都曾忍受过非人的痛苦。

40多岁到中关村创业、靠卖杀毒软件几乎一夜间就变成了百万富翁的王江民,曾被称为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他的成功看起来很容易,不费吹灰之力,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波折与疼痛:3岁的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从来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校门,20多岁还在一个街道小厂当技术员,38岁之前不知道电脑为何物。

就是这样一个和身边任何一个正常人比,都毫不具优势的人,他成功地变成了富翁。从上中学起,王江民就开始有意识地磨炼意志。他自己回忆到:“比如说爬山。我经常去爬山,500米高很快就爬上去了,也不感觉到累。再一个就是下海游泳,从不会游泳喝海水,到最后会游泳,一直到很冷的天也要下水游泳,去锻炼自己在冰冻的海水里提高忍受力。比如:别人要游到1000米、2000米,那么我也要游到1000米、2000米,游到两三千米以后再上岸的时候都不会走路了,累得站不起来了。就这样锻炼自己,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他40多岁辞职来到中关村,面对欺骗,面对商业对手不计手段、不遗余力的打击,都能够坦然面对。

对比五:他们懂得并接受以利益为核心,脸皮很厚,而你做很多事都碍于面子。

那个笨蛋老板经常做一些让你感到对不住合作方或者竞争对手的事,他能够顺理成章地去执行市场规则,从不把人情放在生意上。你不成,你哪怕做一件小事都首先想着自己是不是太贪钱了,想着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很“丢份儿”。在你这样想的时候,财富已经钻入别人的口袋了。

在市场规则中,诚信与传统伦理完全是两码事。讲诚信是为了有更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生意做得更大,钱赚得更多;贪婪财富不是什么可羞愧的事,笨蛋有钱人面对财富往往都是一根筋,只认准他那个富翁目标,他遵守的是变成富翁的准则,而不是一个事事首先考虑别人看法的世俗伦理规矩。

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沃尔顿,就经常扰乱市场价格,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当好好先生,最好打消你的富豪梦。

OK!对比到此结束。概言之,如果将企业比作一部汽车,那么老总就好比是司机。司机最主要的任务是开车,并按时把车开到目的地。因此,无须要求司机既会开车,又会修理甚至会设计汽车零部件,司机仅仅是司机,并不是机械专家。司机懂整台的车,也懂各种车优良好坏的对比,而机械师或者制造者都是为司机服务的。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

家里的灯泡坏了,要是由电工换一个烧坏的灯泡,需要几个人?

答:只需一个人,可是当你找他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

要是评论家更换呢?

答:需要两个人。一个换灯泡,另一个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批评。

要是由一个父亲来更换呢?

答:需要三个人。他会命令妻子扶凳子,儿子打手电筒。

要是由诗人更换呢?

答:需要四个人。一个咒骂黑暗,一个点亮蜡烛,一个缅怀光明,一个换灯泡(不一定能完成)。

要是由警察更换呢?

答:需要五个人。一个负责封锁、保护现场并拉响警报,一个登记备案,两个追查灯泡坏的原因,一个更换灯泡。

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很痛快、很敏捷、很干净利落地一个人独立将烧坏的灯泡在最短时间里轻松地换掉呢?

答:有——准女婿在未来丈母娘家的时候!

你看,不同身份的人总会从不同思维角度去做事,在社会这部大机器上,最注重效率的就是商人,最有钱的当然也是商人。那个笨蛋是个不错的商人,他懂得如何最有效地抓取财富。

★你深谙办公室法则,即便如鱼得水,却也故步自封

办公室法则,实在是炙手可热的话题,热就热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员工比老板多,而每一位员工必须遵守这套规则,它是他们吃饭的规矩,它是在办公室里混得好的制胜法宝。随便地列举几条吧,对于你来说,一定都是不陌生的:

⊙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

⊙ 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

⊙ 大方一点。不会大方就学大方一点。如果大方真的会让你很心疼,那就装大方一点。

⊙ 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要比临时工还要低调,可能在别人眼中你还不如一个干了几年的临时工呢)。

⊙ 嘴要甜,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要会夸奖人。好的夸奖,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不要过头到令人反感)。

⊙ 如果你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顺利得不得了,那你就要加小心了。

⊙ 有礼貌。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以长辈的称呼和年纪大的人沟通,因为你就是不折不扣小字辈。

⊙ 少说多做。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 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 手要高,眼要低。

⊙ 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

好了,足够了,这样的规矩能列出成百上千条,无数的办公室畅销书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你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规则,同事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老板对你也是信任有加——OK,你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白领。但请注意,你还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白领。或者说,你还是一个容易故步自封的老实人,你离老板的水准,还有一大段距离。

大部分老实人所拥有的信念当中最故步自封的就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做昨天的我们。这个信念让我们固执于过去的错误、习惯和限制。老实人相信历史会自我重复,如果我们昨天不成功,今天或明天当然也无法成功了。

如果你看得出这种想法是何等荒谬和自挫,你就可以立刻转换,朝着成为有钱人的方向迈进。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自我创新的机会,阻止我们发挥这项潜力的,只是我们心里对过去的纠结。抛开过去,就像从你的脖子上卸下一串沉重的铁链,它释放你去追求你的梦想,发挥你最大的潜力。

有一个有趣的小寓言,讲的是关于活在此刻的力量。

想象你现在身处在海洋中央的一条船上。你站在船舵旁,向东航去,要问你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船迹?你回首观察船后遗留下的水痕,船迹就是那道水痕,它在船后形成一道痕迹,直到消失无踪。第二,你问自己,船迹可以推动船吗?你会很快找到答案,当然不能,那是荒谬可笑的,船迹没有动力。最后,问你自己,那么船的动力是什么?你想了片刻,得出显而易见的答案,船的所有动力都来自此刻的引擎动力。那就对了,并没有别的。

这则小寓言所述的“船迹”可以类比我们的过去。你此刻的精力就是你所需的一切,它相当有力而且源源不断。问题是,我们之中有许多人不使用此刻的全部精力,因为我们不断想使用我们的“船迹”,也就是用我们后面的过去,来推动我们向前。

可是,就像海洋中的船迹一样,我们的过去并不比我们所赋予它的更有力。你生命中所能做的最活泼和显著的改变,就是承诺放下过去所有负面的记录,从现在开始做起,你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

当你过去的习惯悄悄溜进意识时,只需要承认一下就可以打发他们。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你足以立刻开始这么做。你的过去是很重要,因为它让你进入此刻,但是现在,你的人生,是一连串即将经历的此刻,一刻接着一刻。专注在此刻你所能做的事情上,你就已经开始创造天生就属于你的财富了。抛开过去,就像从你的脖子上卸下一串沉重的铁链,它释放你去追求你的梦想,发挥你最大的潜力。

一份意识诊断书:缺乏长远打算,容易满足于现状,不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拿到这份诊断书的“资质”?倘若你的回答带有一点肯定色彩,你就已经站到了“故步自封之人”的行列。

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占据部分人的头脑,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前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占据了诸多优势,于是,常开始在拥有令人瞩目成绩的光环下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安然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你原本应该头脑更加清醒,既不沾沾自喜,也不盲目乐观。你早应该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殊不知,你不发展,或发展的步子稍慢,就会失掉很多的机遇和机会,甚至陷入迷途。

那个笨蛋可从来没有故步自封过,他总是乐呵地活在当下,总是在积极向上地寻找新的出路;他很少理会什么办公室规则,他的确很低调,却从来不低眉顺眼;他的眼里总能看得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在他也是一个员工的时候,他就经常不按照套路出牌,弄得办公室里的人摸不着头脑,认为他是个很有问题的人。但这些都无所谓,他从未停止进取,直到他自己做了老板也还是这样,这个月赚到了50万元,他会很快忘记这个数字,全力地投入到下一步更大的利润上去。

你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要记住,这不取决你的名片,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你把自己当做什么身份的人,你便是什么身份的人。所以,你要清楚你应该把你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之上。

哲理小故事:你把自己放在哪里?这很重要。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却像块石头似的,直接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于是,它终于飞了起来!

如果你具有鹰的潜力,却一直把自己放在鸡笼子里,你的所见所闻,你学的那些规则,就都是家鸡的规则,也许你需要一次被放飞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你不要坐在那里等待,没有人会主动将成功的机会放到你面前,让你选择、让你尝试。获得财富也一样,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主动出击,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当下的位置上。

进取小贴士:懂得进步不是孤傲前行,而要真正懂得利益最大化。

你先是面临选择,选择你要什么;而后,你将面临的是做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实现你的目标。要提醒你的是,很多时候,你的意志力不能当饭吃,你还必须懂得用最大效率去完成想法。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渔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你的目标要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面对不可抗拒的困境,你要明白如何将现有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有时候,你的聪明就被钳制在算计的小框框里。现实中,或者你聪明地选择了能够解决饥饿的鱼,或者你聪明地选择了能够找到生存之源的工具,你总认为与人分享你的利益是只有笨蛋才做的,事实上,你忽略了一条源于人之社会性的根本准则:分享是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掉入了知足常乐的陷阱

我们经常被这样的观念驯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其实你没有反思,一个真的感觉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肯定是看到了“上”的好处,也同时看到了“下”的不好之处。首先,他比下有余,是因为他曾经不想继续下层的生活;其次,他比上不足,基于前一条可以断定他肯定是希望向上的,如此说,只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继续向上。

因此,知足常乐从某个角度来理解,就是一种自我安慰与逃避而已。它可能会带给你表面的舒适与快乐,但那是快乐的陷阱,是阻碍你成为有钱人的路障。

但请不要误会,这里讲的不要知足常乐,不是让你不快乐,更不是让你变得趾高气扬。我们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屑一顾。也有一种人,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一个这样迷恋自己的聪明人,对自身如此崇拜的聪明人,很可能确有出人头地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为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常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这种人很难与人相处。

当你因为什么事感到不顺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一句“知足常乐”来劝慰你。他们劝慰你,其实也在劝慰自己,不少人都将它作为自己对他人“谦让”的信条。

不如你回顾一下,往往都是什么时候人们在说着要知足常乐:你想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却屡屡受挫,这时候,你会听到“还有那么多不如你的人,知足常乐吧”;你给自己设立了很大的目标,却迟迟不能实现,为此你付出了很多代价,不想再继续付出了,这时候,你会想到“知足常乐”;形势大变,你感觉自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让路给别人,这时候,你也会想到“知足常乐”。

可是,你发现了吗?这些“知足”的背后,实际上并没有“常乐”可言,你是矛盾的,如同将军永远应该属于战场,前面的目标仍旧吸引你,只是你已经放弃去实现它。

不妨来总结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容易选择“知足常乐”:

第一种: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人。

这类人常常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吃饱穿暖能看场电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庸碌终生也无所谓。他们没有积极的进取的精神,对人生也没有更高的追求,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无过安稳。

第二种:频频坎坷,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人。

这类人本来主张奋斗,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曾很积极地争取实现目标,但是,面对他的却是经常的失败,而且经常遭到意外打击,又找不到最直接的原因,于是,把失败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从而慢慢失去了原来的锐气,放弃了继续奋斗,把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作为适应社会的一种方法。

第三种:富家出身,不再进取之人。

这类人出身比较富裕,祖辈为他创造了很多平民无法企及的条件,他也因此习惯了坐享其成,他们的财富即便坐吃一生也不见得山空,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追求什么,只是过一天算一天,享受与生俱来的物质,与周围苦苦拼搏的人相比,他们没有理由不知足,更没有理由不常乐。

第四种:没有与他人竞争的勇气之人。

这类人能力低下,并且毫无自信,也没有办法与他人竞争,面对激烈争夺的社会,他们只能一声叹息,遛狗、逗鸟、玩蟋蟀,而后知足常乐。

第五种:仙风道骨之人。

这类人一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参与世事纷争,他们眼里的知足常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足,而是对生命本身的珍视与宽容,他们一生修炼精神,在教义的深处寻找人生的神性价值。

鉴于以上五类主张知足常乐的人,在我们正常的思维判断下,恐怕只有第五种还算得上有追求,只是那种追求早已超出了尘世奋斗之人的范围,第五种人追求的也不再是知足常乐,他们无所谓知足与否。

不知足是一种心态,一种十分关键的心态,从来只有不知足的人才会去努力赚取更多的财富。

我们来看一段网友的日志,既然这位朋友把心里话贴出来了,大约就是不介意别人读到的:

想想自己如今的状况:在一个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的地方上班,虽然薪水与周围的人相比,不会比一般人差,甚至好过一大批人,平时也可能无意中觉得自己也还不错。可是山外有外,天外有天。与曾经处于差不多同一个起跑线的哥们相比,我是比较差的啦。他们的阅历与经历,包括年龄也略胜于我,可是我不认为这是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我是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走的是稳中前进,学历路线,信奉的是先成家后立业的生活方式。所以,当我近期在为买房子而操心的时候,人家已经做老板的做老板,创事业的创事业。而我还只是一个图安稳的上班族。

还有,我缺少他们身经百战之后的大气。他们比我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创业维艰,打工也不易,还不如自己创业打拼。嘉兴的一位老板也对我关爱有加地提醒过,我现在是在为别人抚养孩子,成功了是别人的。我身上缺少一种闯劲,或者说迈出自己创业第一步的勇气,想法也曾有过若干,可就是没有胆量去尝试。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路上开过的一部部心仪的私家车,也在问自己:我要怎么样才能像他们一样在雨天能舒服地开着四个轮子的车子?靠现在走的这条路线,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从长相上看我就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人,不是很高大威风凛凛的样子。这些都不是理由,我比任何人更明白这个道理。核心的是生活理念上的保守。也在问自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是自己创业?可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本身就很不易。现今社会盲目冲动而创业失败的人满大街都是。是继续做上班族?可是又有点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平庸下去。

与朋友简短的聊天中,他也许能体会我的心情,所以给我四个字:知足常乐。其实不是他善意地告知,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并不能就真的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至少不能没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从来没有谁规定有钱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你是否成为有钱人完全由你的选择、你的内心决定。人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人要对自己有一点刻薄,才有可能使自己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让自己艰苦起来,让自己受勤奋的折磨,这样的人才会有动力,而且富有成就感。什么叫做“小市民习气”?老成都人有一个最好的诠释:“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看点黄色录像”,这是安于现状最典型的代表。有人把一些坐在办公室里发牢骚之人的行为归结为三部曲:“想”;“不敢”;“后悔”,这便是典型的小职员心态。

你的闯劲慢慢被消磨掉,你慢慢就习惯了只是去想,然后不敢做,然后又后悔,甚至渐渐你连想都懒得去想了。

如果到了这一步,惰性之神当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成功地将你俘获。别小看这种状态,这是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很普遍的一种状态。

2009年3月19日的一次青年就业创业招聘会,就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在提供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的企业摊位前,挤满了咨询或投简历的大学生,而位于招聘会大厅最前方的“青年创业项目推介区”却乏人问津。直到招聘会结束,4家提供创业项目的企业收到的简历寥寥无几,不足10份。其中一家企业推出的5个创业项目只收到了3份简历,另外一家则一份也没收到。

我们不是盲目鼓励毕业生创业,只是这种明显的对比实在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青年越来越缺乏胆识了。高等教育变成了生产小职员的过程,大学变成了生产小职员的基地,这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事实。原因肯定不完全在于教育机制,更多的是年轻人的心态以及上一辈对子女的生存教育。

有闯劲是创业的首要条件,大学生通过大学里的学习,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混日子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在学校就应该设定好自己的目标,学以致用,能将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绝对不是空话。

那个笨蛋从来看不上小职员的职位,他的内心有着远大的目标,并积极地、一步步地朝他的目标迈进,所以,他成了有钱人。而你,只是一个深陷知足常乐陷阱而不自知的职员。相信我,只要你还生存在俗世现实之中,你就要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找到你真正的需求,并且全力以赴,你的生活才会变得真正的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