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DIY打造财富人生
8355300000025

第25章 也尝尝当外商的滋味

创业的故事不乏传奇。谁也没想到,一位从中国到海外去创业的成功人士,会在去世47年后仍然受到菲律宾人民的深深怀念。

1987年7月20日,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表了题为《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的领袖》的文章,隆重纪念这位“木材大王。”

可见,把创业舞台搬到国外去,也尝尝当“外商”的滋味的确很有意思。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出国创业

李清泉的财富,基本上来自他的祖辈们明末清初的异国谋生热潮。

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刚刚破土,李清泉和其他人一样纷纷出洋。

在我国福建省著名的侨乡泉州市,李旦、黄程、郑芝龙等人,就既是民间海上巨商,又是旅日大华侨。今天的泉州华侨多达600多万,分布在1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居于东南亚各国。菲律宾“木材大王”李清泉、印度尼西亚“糖业大王”黄仲涵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控制了菲律宾全国木业的巨商李清泉,更被认为是在“菲律宾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

今天的中国,当然不再是明末清初这副病模样了。当年的南洋劳工出国都是被迫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设在厦门等口岸的洋行抓去、骗去,被诬蔑为“猪仔。”

今天的出国打工做生意,基本上仍然是效仿前辈们的主动策略,而且渐渐成为政府的鼓励行为。大量的民间个人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的漂亮外衣下,在异国土地上迅速积累财富。

海外创业的扎堆现象

中国人在海外创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扎堆现象非常明显。

例如,在南非一个著名的黄金之都约翰内斯堡,就驻扎着几万名福建长乐人;在中东地区,因为只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市场对外开放,所以,这个弹丸小国里聚集了三四万浙江商人。每天到达这里的大量集装箱,都会通过这些中国人,从各种途径发往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

同样在东欧,匈牙利的集散地更大,大约有4万名中国人每天吞吐着10倍于南斯拉夫市场容量的集装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前进,另一个是上述地方的投资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

这些人在国外创业,也许单个力量并不强大,但是合起来就是一股滚滚洪流,犹如“蚂蚁扛泰山”一样伟大。

每天从东欧、中东、南非等地悄悄打回我国的外汇收入络绎不绝,成为后来许多浙江人在国内创业的“第一桶金。”

同乡人的关照至关重要

浙江省青田人金爱华,1994年独自前往南斯拉夫创业,从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开始只身闯荡,随后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她先后带出了300多个同乡族人赴南斯拉夫做小商品批发生意。

如果说,浙江散居各国的大量“自由派”是一支贸易大军,那么他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分队。

在国外创业,同乡会的作用不可小看。

创业的经营风险不需多谈,因为即使在国内创业,经营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况且在异国他乡,基本上没有纳入当地国家的统计体系,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也缺乏当地国家和我国政府的相应“关照”,一旦发生问题基本上都是依靠商会来进行处理。

当然,由于没有政府的干预和盘剥,如果选对了项目获利也非常丰厚。

要密切关注政治风险

在肯尼亚做电池生意的孟书田,曾经因为把自己经营的电池卖到了占肯尼亚70%的土地,而损害了某个电池厂商的利益。

由于这个电池厂商的背景了得,居然有该国总统的参股,所以,这家电池厂商与政府部门和媒体合谋陷害他,几年的心血差点一朝付诸东流。后来江泽民主席访问肯尼亚,孟书田那种热切的期盼可能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理解的。

在柬埔寨创业已经8年之久的谢湘蓉,面临着国内由党派之争发展起来的真刀真枪的战斗、国际社会对这个小国的制裁,当其他国家纷纷撤侨的时候,谢湘蓉与其他同胞一筹莫展,不知道到底应该放弃所有的不动产赶快回国呢,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

正因为如此,谢湘蓉一直非常关心政治,既对柬埔寨的党政状况了如指掌,也对国内的每一次重大变动倍加关注。

她说,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是每个在海外经商做实业的人都必须做到的,不了解这些就会吃大亏。

民营企业去国外创业大有可为

浙江省精益集团原董事长包其宇,5年前就发现了巴西市场“有戏”,所以当即决定移居过去进行开发,股东们也立即做了相应安排。

5年后的现在,包其宇已经将精益集团的产品推广到了巴西的29个州,年销售额数百万美元。下一步,精益集团计划进军澳大利亚,并且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在海外建厂。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民营企业海外创业成功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国有投资的失败。

到目前为止,5600多家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成功的是极少数,而随同前往投资的公司职员大发其财的却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坚持认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以民营企业为主,地域上应当以东欧、中亚以及南亚越南等更为理想。

可以相信,随着我国产业成熟度日益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未来将会逐渐成为一个资本输出国。

如果说,在第一轮“走出去”的较量中,那些自由的异国创业者成了意外的胜利者,那么下一轮“走出去”的较量中,他们将迎来更多的竞争者或者合作者——那些产权清晰的、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企业财团,尤其是其中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