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表明了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明显感受到的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一个人的能力是强还是弱;一个人是热心关心他人和集体还是自私自利;这些都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等日常行为中明显感受到。
第一节 幼儿的气质
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某气质好”。这里讲的“气质”不是心理学上讲的气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发现,有的人生来好动,有的人生来好静;有的人脾气温和,有的人性情暴躁;有的人动作敏捷,有的人行动缓慢等,这些都是心理学上的气质特征。
气质是一个人特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指向性四个方面。这些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人的活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对气质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一般说来,情绪的强弱、意志的坚强程度属于强度方面的特点,注意持续时间的长短、情绪起伏变化等属于平衡性方面的特点,知觉、思维、情绪和动作反应的快慢属于灵活性方面的特点,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属于指向性方面的特点。
第二,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例如,一个情绪稳定、内向的学生,在任何场合下,即使是很熟悉的环境、很热闹的场面、自己很感兴趣的活动,都会表现出不爱激动、较为稳重、不过分表现自己的特点。
第三,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儿童生命最初几周内,对刺激物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气质上表现出的明显个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造成的。
第四,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虽然受先天生物因素影响较大,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在集体生活的影响下,情绪容易激动的学生,变得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行为动作较为缓慢的学生,变得行动比较迅速。
(二)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
根据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其各自的典型特征。
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快,变化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容易转移,具有外倾性。
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
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少言,情绪不容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而且不强烈,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以上是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前苏联心理学家设计了“看戏迟到”的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三)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巴甫洛夫创立的。他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不同动物形成条件反射是有差异的,不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有独特的、稳定的结合,从而构成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动物的高级神经基本活动有三种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工作的性能,也就是受强烈刺激和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间的相对关系。神经过程平衡的动物,其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相近。神经过程不平衡的动物表现为或兴奋过程相对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或抑制过程相对占优势,兴奋过程较弱。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化的速度。如果两种过程转化得迅速,表明神经过程灵活;反之则灵活性低。实验证明,神经过程灵活的动物,可以顺利地改变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神经过程灵活性低的动物,其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易改变。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根据神经过程的特性,巴甫洛夫确定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①强、不平衡型。特点是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是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又称兴奋型或不可遏制型。②强、平衡、灵活型。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且容易转化,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又称活泼型。③强、平衡、不灵活型。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化较困难。它是一种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的类型,也称安静型。④弱型。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又称抑制型。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巴甫洛夫把他确定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同气质类型相对照,发现它们之间完全符合。巴甫洛夫还认为,这四种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性,这种一般特性构成了人的气质的生理基础。由此可见,气质是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活动、行为中的表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见。
(四)气质对人的生活实践的影响
气质贯穿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1.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人的气质是各种各样的,它表现了人的神经系统的某种特性,正如人的神经系统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气质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气质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因此,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特征。例如,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活泼、亲切,但又有多变、精力分散甚至轻浮的缺点;胆汁质的人生气勃勃、热情、勇敢、动作迅速有力,但又有暴躁与易冲动的缺点;黏液质的人自制力较强、坚毅、冷静,但又有对周围事物冷淡、固执等消极的一面;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观察力敏锐、办事认真,但又表现出容易沉沦于个人体验和过度沉默,以致孤僻的缺点。正因为这样,个体在任何一种气质的基础上,既可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优异的才能,也可能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和低劣的才能。
2.气质本身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气质虽然对性格与能力等个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对个体的活动有普遍影响,但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的高低。事实上,在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作家等卓越的人物中,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都可见到。据苏联心理学家的分析,俄国四位著名文学家就是四种气质的典型代表,普希金属于胆汁质,赫尔岑属于多血质,克雷洛夫属于黏液质,果戈理属于抑郁质,他们都在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获得成就或对社会做出贡献。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和实践表明,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例如,黏液质、抑郁质的人,容易适应持久细致的工作,而胆汁质、多血质的人则难以适应这类工作;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容易适应迅速灵活的工作,而黏液质、抑郁质的人就难以适应这类工作。
有些职业活动对人的气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运动员为例,一般认为,胆汁质的人容易兴奋,比较适合从事中、短距离跑以及跳高、跳远、拳击、球类等动作急遽、爆发力强的项目;多血质的人适应性强,可塑性大,对艺术的感受较深、较快,所以除上述项目外,还可以从事体操、跳水、花样滑冰、击剑、武术等运动项目;黏液质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棋类、登山、长距离跑等对耐受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抑郁质的人不大适合从事专项体育运动。
总之,在选择职业活动时要根据各人的气质,从两方面注意:一方面要使自己的气质特征适应工作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在选择人才和安排工作时,要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
(五)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气质对幼儿智力、性格的发展和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1.气质对智力的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但可以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对一名多血质学生和一名抑郁质学生的研究发现,多血质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精力充沛,很少出现疲劳和学习间歇;能够关心很多事物,复杂的情况和变化不会降低他的精力;对新教材特别感兴趣,对旧教材缺乏兴趣。而抑郁质的学生则容易疲劳,需要休息或睡眠才能恢复精力;对简单的作业都要准备和沉思;对新教材感到困难,而对旧教材表现出主动性,思维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和明晰性。
2.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性格的表现上带有气质特点。例如,都是爱劳动的孩子,胆汁质的孩子做事时就比较急,多血质的孩子则充满热情,黏液质的孩子从容不迫,抑郁质的孩子则非常细致。另一方面,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例如,胆汁质者和多血质者的神经兴奋性强,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等特征,而黏液质者更易形成谨慎、坚毅等特征。
3.儿童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而影响自身的个性发展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于不同类型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其中,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其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会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和父母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同时,还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影响。
二、新生儿的气质类型
儿童一出生就表现出了气质类型的差异。一般将新生儿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
1.活泼型典型活泼型新生儿是名副其实地“连哭带闹”地来到人世的。他不像一般新生儿那样要靠外力帮助才哭,会等不及任何外界刺激就开始呼吸和哭喊。睡醒后立即就哭,从深睡到大哭之间似乎没有较长的过渡阶段。每次喂奶对母亲来说都是一场战斗。
2.安静型这类新生儿出生时就不活跃。出生后就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很少哭。动作柔和、缓慢,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环视。给他第一次洗澡时也只是睁大眼睛,皱皱眉,没有哭闹,甚至连打针也很安静。
3.一般型这类新生儿介于两者之间。大多数新生儿都属于这一类。
三、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幼儿气质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幼儿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人对198名儿童从出生到小学的气质发展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儿童身上,早期的气质特征一直保持稳定不变。例如,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儿童,在2个月时睡眠中爱动,换尿布后常蠕动;到了5岁,在进食时常离开桌子,总爱跑。而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孩子,小时候睡眠时或穿好衣服后都不爱动,到他5岁时穿衣服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电动玩具上能安静地坐很久。
(二)幼儿气质具有个体差异
婴儿出生后即表现出气质上的个体差异。到幼儿期,幼儿已经比较明显地出现不同的气质类型。幼儿个性初步形成,个性的个体差异在气质方面表现出来。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幼儿的气质特征,找出具有各种气质类型的幼儿。
(三)幼儿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不是不能变化的。事实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可塑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也有可变性。幼儿的气质在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同样可以逐渐改变。
进入幼儿园后,在教师和父母的教育下,幼儿一些消极的气质特征逐渐得到改正,甚至完全消除。例如,胆汁质幼儿的急躁、任性和黏液质幼儿的孤独、畏怯等会逐渐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成人的积极引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注意的稳定性等积极的气质特征逐渐巩固和发展。消极特征的纠正和积极特征的发展可能导致整个气质类型的改变。应当注意,在不良教育或不良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也可能形成新的消极特征。例如,因为经常看武打动画片或受到父母的打骂,一些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而且性情暴躁、不能控制自己。
幼儿的气质也可能受到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并没有改变,但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例如,一个女孩的行为表现明显属于抑郁质,但神经活动类型检查结果却是“强、平衡、灵活型”。原来,她长期处在十分压抑的生活条件中,这种生活条件下形成的特定行为方式掩盖了原有的气质类型,而表现了委顿、畏缩和缺乏生气等行为特点。由此可见,幼儿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对幼儿的气质具有重要影响。
四、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气质对幼儿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针对幼儿的气质特点,成人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了解幼儿的气质特征
教师或父母一般不可能应用生理实验或医学检测的方法来鉴定幼儿神经活动类型。但教师或父母可以运用行为评定法来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教师或父母可以对幼儿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例如,注意是否稳定持久,跟别人是否热情亲近,脾气是否急躁,情绪是否容易激动,对新环境或陌生人能否很快适应,旧的生活习惯是否容易改变,活动时有没有信心,在集体中是否容易羞涩退缩等。教师或父母应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把观察结果和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相对照,以确定幼儿的各种气质特征。
(二)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幼儿虽然表现出各种气质特征,但教师或父母不应轻率地对幼儿的气质类型做出判定。之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第二,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例如,情绪敏感、易于激动、容易改变,既可能是胆汁质的表现,也可能是抑郁质的表现;第三,幼儿虽然表现出气质的个别差异,但他们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尚未稳定,还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观察,比较综合各种行为特点,再审慎地确定幼儿的气质是接近或属于某种类型,以免引起教育上的失误。
(三)针对幼儿气质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时,要针对幼儿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于容易兴奋、不可遏制的儿童,要教会他们自制,午睡先醒时要安静躺着,不喊叫、不吵闹别人,养成安静、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容易抑制、行动畏怯的儿童,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热情活泼、难于安定的幼儿,要着重培养专心工作、耐心做事的习惯;对于反应迟慢、沉默寡言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教给他们各种活动技能和工作方法。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幼儿原有的气质,而是要克服气质的缺点,发展它的优点,使幼儿在原有气质的基础上建立优良的个性特征。对于胆汁质的孩子,要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对于多血质的孩子,要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于黏液质的孩子,要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对于抑郁质的孩子,要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总之,要使每个幼儿能够发扬气质的积极方面,改变气质的消极方面,使幼儿的气质特征继续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性格
一、性格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勤奋,学习、工作认真努力;有的人懒惰,学习、工作拖延马虎、不负责任;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有的人对人冷淡,自私自利等,这些心理特征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反映着他的性格特点。例如,“孔融让梨”反映了谦让、利他的性格特点,“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懒惰、愚顽的性格特点。有人把性格归纳为“做什么”和“怎样做”两个方面。“做什么”表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反映人对现实的态度;“怎样做”表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东西,如何去拒绝他所回避的东西,反映人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人的性格受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所以有好坏之分。性格对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能力和气质的发展,影响着能力和气质的表现。成语中的“勤能补拙”,就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巨大作用;某一种气质的消极方面,也可以通过性格的优点加以改造或掩盖。
(二)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对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它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积极的特征表现为:爱祖国,关心社会,热爱集体,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乐于助人,待人诚恳,正直等。消极的特征表现为:不关心社会与集体,甚至没有社会公德,为人冷漠、自私、虚伪等。
(2)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积极的特征表现为:认真细心,勤劳节俭,有责任心,富于首创精神等。消极的特征表现为:马虎粗心,拈轻怕重,奢侈浪费,因循守旧等。
(3)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积极特征表现为:严于律己,谦虚谨慎,自信自尊,勇于自我批评等。消极特征表现为:放任自己,骄傲自大,自负或自卑,自以为是等。
2.惯常的行为方式惯常的行为方式不同于一时的、偶然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勇敢、坚强,只是在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的行为,不能据此就说他有怯懦的性格特征。性格必须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那些态度和行为特征。因此,如果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就能预料他在某种情况下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在“空城计”中,诸葛亮掌握了司马懿多疑寡断的性格,才敢于使用这一计策并取得胜利。
性格的态度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对现实的态度总是自觉地渗透到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中,那些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抱积极态度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为人热情、坦诚,工作认真、勤恳;而对现实持消极态度的人却时常表现出吝啬、斤斤计较、不负责任、独断专行等行为。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人的性格。
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统一的。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其行为方式,而惯常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人对现实的态度。
(三)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有: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气质可按自己的行动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第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第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2.性格与能力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在两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中,勤奋、自信心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较快,而懒惰、墨守成规的学生的能力就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持性以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征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等说明了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但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进相应性格特征的发展。例如,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练习写作。经过长期的参加社会活动和勤写作,不但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形成了主动观察、广泛想象、独立思考等良好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为今后性格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即使那些非常内向、羞怯的幼儿,在家里或者与熟悉的小伙伴玩耍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
幼儿的活泼好动可以达到让成人无法理解的程度,玩对他们来说似乎永远不会厌倦。幼儿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断活动而感到疲劳,也不会因为活动过于单调和枯燥而感到厌倦。活动对于幼儿良好、愉快情绪状态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喜欢交往
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是幼儿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管在什么地方,不需要他人特别介绍,大多数孩子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从幼儿游戏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一点,3岁以后,幼儿游戏中的社会性成分逐渐加强,个体游戏减少,与同伴有联系的、合作性的游戏增多。可见,与同龄人的交往是幼儿期的一个明显的需要。
研究发现,那些被拒绝、被忽视的幼儿,虽然他们表面上很少和小伙伴交往,但他们会因没有小伙伴玩耍而倍感孤独。换言之,对于所有幼儿来说,他们都希望有小伙伴共同游戏,并被别人接纳。
(三)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好奇,表现在幼儿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未见过的、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幼儿天真幼稚,对于提问毫无顾虑。他们经常要问“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甚至连续追问,真可谓“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幼儿。对成人的模仿主要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希望通过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尽快长大,进入成人的世界。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更多。幼儿模仿的内容多是社会性行为,还有一部分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模仿,例如,一个幼儿看到另一个幼儿在做一件事,他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幼儿的模仿方式可能是即时模仿(马上照着做),也可能是延迟模仿(过一段时间后的模仿)。
(五)好冲动
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幼儿的这一特点,请参看“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一章的内容。)在幼儿期,儿童较低级的性格因素初步形成,但较高层次的性格因素还远未形成。与小学生相比,幼儿的性格发展具有明显的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得到改造。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在此时期加强教育,可以改正幼儿前期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性格的塑造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幼儿的性格还未定型,幼儿期正是富于可塑性的时期,因而要特别重视幼儿的性格教育,成人在幼儿性格的塑造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形成坚毅良好的性格。教师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方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能分辨简单的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在教育中应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及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关心集体、关心同伴、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勇敢诚实等品德。还要培养幼儿从小爱探索、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等习惯。使幼儿掌握一些行为规则,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周围人们和周围事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
集体是塑造性格的重要条件,对于独生幼儿性格的发展更有积极意义。集体的意见和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集体生活也能遏止或纠正幼儿已经形成的畏怯、自负或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使性格趋于完善。
幼儿的性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已形成的性格特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良好的性格特征因受到肯定而稳固下来;不良的性格特征因受到否定而逐渐改变。此外,在新的活动条件下,还常常学会新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形成新的性格特征。
(三)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和父母要重视榜样在幼儿性格塑造中的作用。幼儿好模仿,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面前,易于为幼儿所感受、模仿。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坚强性格是幼儿学习的典范,电视、电影、戏剧以及故事中所呈现的人物的高尚品德和英勇行为也是幼儿性格塑造的榜样。教师和父母要机智地给幼儿提供榜样,并指导和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
(四)巩固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对于幼儿所表现的良好性格特征,教师和父母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肯定。例如,可以用点头、微笑、口头表扬、发小红花、插红旗等形式加以肯定,使幼儿产生荣誉感,明确感到这是良好的性格特征,从而使它得到巩固和发展。对于表现出不良性格特征的幼儿,要先了解这种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激起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愿望。当他们进步时,要加以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三节 幼儿的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其他心理特征相比,能力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一方面,能力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能力是活动的前提,缺乏能力不仅影响活动效率,而且活动可能会难以完成。例如,画家对颜色有着高度的辨别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些能力是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后逐步形成的,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会促进美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能力和活动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成功完成某种活动受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知识经验、性格特征、兴趣与爱好等,但这些因素都不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而只有能力才有这种作用,它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高低。同样一种工作,能力强的人会很顺利地完成,能力弱的人就很费劲,而无能力的人往往难以完成任务。
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单凭一种能力是不够的,必须靠多种能力的结合。保证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多种能力的结合称为才能。有才能意味着一个人能综合运用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才能常以活动的名称来命名,如音乐才能、管理才能、教学才能等。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才能,它主要包括言语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把握和组织能力、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及教学中的机智应变能力等。
如果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完美结合,并能创造性地完成相应的活动,就表明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动的天才。天才就是高度发展的能力的完美结合。例如,数学天才就是由对有关材料的概括能力、把运算过程迅速“简化”的能力、由正运算灵活过渡到逆运算的能力等几种高度发展的能力完美结合而成。
(二)能力的种类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以下几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是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能力是各种活动普遍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叫智力。它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运动能力等。各种特殊能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如音乐能力就是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记忆和想象能力、音乐的情感能力、音乐的动作能力。这些要素的不同结合,就构成不同音乐家的独特的音乐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根据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进行划分的。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例如,模仿歌星、笑星,临摹字画,就需要相应的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科学发现、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都需要创造能力的参与。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互相联系的,创造能力是在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仿是学习的基础,创造则是人成功地完成任务及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必备条件。在实际活动中,这两种能力是相互渗透的。
3.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这是根据活动认知的对象划分的。认知能力是指个体接受、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之中。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它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认知能力活动对象是认知信息,而元认知能力活动对象是认知活动本身,它包括个人怎样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怎样从已知的可能性中选择解决问题的确切方法,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判断目标是否与自己的能力一致等。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能力是顺利进行活动所需要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表象和概念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的信息;技能是完成活动的操作技巧。能力的发展与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时是不同步的。
能力和知识、技能之间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能力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知识、技能的掌握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能力的发展又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了基础。
二、幼儿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的能力初步形成
幼儿在接受教育和参加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积累了知识,形成了一些技能,同时也发展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幼儿教育活动,例如,指导幼儿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讲述故事,进行计算、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更是有意识地培养了幼儿的能力,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并促使幼儿的能力在幼儿期不断发展。
(二)幼儿能力表现出了个体差异
幼儿的能力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了个体差异。例如,有的幼儿记忆能力较强,很长的故事、儿歌或快板词很快就能记住;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好,能够很快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计算的方法等;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搭积木、剪纸等比较灵巧;有的幼儿言语表达能力较强,说话清晰连贯,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幼儿期已经出现了主导能力的差异。主导能力也称优势能力。在一个人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中,往往有一种能力起主要作用,另一些能力处于从属地位。例如,有的孩子操作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特殊才能,有的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优势等。甚至于在同一种活动中,不同儿童能力结合的方式也不同。例如,有人对音乐成绩最好的三个幼儿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个幼儿有强烈的曲调感和很好的听觉表象能力,但节奏感差一些;第二个幼儿有很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但曲调感比较弱;第三个幼儿有强烈的曲调感和音乐节奏感,但听觉表象能力较弱。可见,三个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幼教工作中应注意分析不同幼儿的能力特点,发挥其主导能力的优势,加强对较弱的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幼儿智力发展迅速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布卢姆(B。S。Bloom)曾形象地指出,如果以17岁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得出了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
需要注意的是,布鲁姆提出的是一个理论假设,只能作参考。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包括幼儿期在内的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关键时期。从儿童脑生理的研究来看,7岁时儿童的脑重已达到1280 g,达到成人脑重(1400 g)的90%以上;从儿童脑神经的研究来看,脑的高级中枢额叶部分到7岁时已经基本成熟;从儿童脑的研究来看,儿童脑发展的两个高峰期中,第一个高峰期就是5~6岁(另一个是13~14岁)。脑的发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生理基础,7岁前儿童脑发育的研究可以证明,包括幼儿期在内的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这种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著名婴幼儿智力测验专家贝利发现,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发展,那些复杂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各年龄儿童智力成分的变化如下。
(1)10个月前视觉追踪、社会反应性、视觉兴趣、动作灵活性。
(2)10~30个月知觉探求、声音交往、对物体意义的接触、知觉辨别力。
(3)30~50个月物体关系、形状记忆、言语知识。
(4)50~70个月言语知识、复杂的空间关系、词汇。
关于儿童智力随着年龄变化的观点提醒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这些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对儿童智力培养的内容要有所侧重。总的来说,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四)幼儿的特殊能力开始显现
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计算、语言等,其中,能力早期表现在音乐与绘画领域中最为常见。研究表明,音乐才能在幼儿初期和幼儿中期出现的最多。
许多名人在幼年时期就显露了出众的才华。我国古代诗人杜甫5岁就能做诗,王勃6岁善文辞;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3岁时已在钢琴上弹奏简单的和弦,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乐,12岁创编歌剧;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4岁自由地阅读书籍,7岁能阅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9岁破格升入高中,11岁写出论文,14岁大学毕业,18岁就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他们在音乐、绘画、文学等领域显露出很强的能力,出现了一大批小画家、小音乐家、小文学家等。
三、幼儿能力的培养
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后天因素。实际上,能力就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和父母应重视幼儿能力的发展,积极培养幼儿的能力。成人在幼儿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正确评定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要培养幼儿能力,首先要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幼儿长期接触,通过日常观察,可以粗略地评定一个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例如,某个幼儿非常聪明,某个幼儿有音乐才能,某个幼儿操作能力很强等。但这种评定不够精确,而且容易受评定者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客观反映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心理学研究者编制的特殊能力测验和智力测验,可以比较客观地测定幼儿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和父母可以采用我国编制或修订的测验量表,并结合日常观察结果来判定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幼儿的能力是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实践活动是幼儿能力发展的基础。成人要根据幼儿应具备的能力,为他们安排相应的活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例如,为了发展幼儿的走、跑、跳、平衡等运动能力,成人应多组织体育活动,引导幼儿在体育活动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又如,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就要为幼儿安排各种创造活动,如绘画、音乐、计算、主题游戏、戏剧表演、搭积木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独立思考,自由创作,使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有着密切联系,掌握了与能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相应能力的发展。例如,指导幼儿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说话时应该注意的要点以及正确的发音技能,可以促进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能力和兴趣有着密切联系,幼儿如果对某项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就会积极持久地参加这一活动,逐渐获得相关知识技能,逐步改进活动的方法。这样,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兴趣和爱好是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条件。当人们迷恋于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就会给能力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内部力量。
(五)培养坚强意志,鼓励勤奋努力
幼儿能力能否充分发展,与许多非智力因素有关,勤奋与坚强意志是影响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格因素。鲁迅曾谦逊地说:“我哪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已。”歌德认为“天才就是勤奋”。要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成人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勤奋、坚强的性格特征。
(六)对能力异常的幼儿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对于在音乐、绘画、体育、计算或语言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幼儿,应创造条件,使他们从小能接受到特殊的专业培养。
对于智力超常儿童可以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等方法使他们的智力充分发展,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应注意的是,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和智力超常的儿童,要教育他们虚心学习,尊重别人,和人和谐相处,防止养成骄傲自负、轻视别人或放松学习等不良品性。
对于智力落后的幼儿要一视同仁,耐心教育,可以减少作业的内容,放慢教学进度,减轻学习负担,要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或成功。要经常鼓励,使他们改变沮丧、失望和压抑的心情,逐步形成自信、积极和愉快的心理。
对于能力异常的幼儿,应尽可能使他们参加特种教育机构,受到更加合适的教育,以免影响他们的发展。
(七)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幼儿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能力发展的方向、快慢和水平,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例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有计划地对他进行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家长和幼儿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气质?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2.幼儿气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3.针对幼儿的气质特点,在成人在教育中应注意什么?
4.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6.如何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
7.幼儿能力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8.如何培养幼儿的能力?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气质有好坏之分。
(2)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3)气质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4)幼儿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