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江南小镇上的蒋介石,虽然下野,仍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操纵着政局。但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孙科、张治中等一批要人,纷纷要蒋出国。蒋介石惯用“出国”对付政敌,现在轮到别人对付自己,气得半昏,拼命反对。
蒋介石为了遥控形势,让电信局专门架设了溪口至南京的专线,南京李宗仁稍有什么动静,这边蒋介石就会立即作出反应。蒋介石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参谋次长林蔚、空军总司令王叔铭、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等人,就是不跟代总统李宗仁通话。何应钦等人经常给蒋介石通风报信,可李宗仁身边却没有什么灵敏的耳目。当然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要人也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对付蒋介石也有一套办法。为了避开蒋介石的耳目,他们一般不用军话台接转电话,他们商决重大事项时,一般都在南京傅厚岗李宗仁官邸,要执行时再由专人分头传达。李宗仁上台后,是想干三件大事的,即:一、与中共谋和,结束内战;二、谋求内部团结,加强民主改革,收拾民心,并阻止共军渡江,求取光荣和平;三、争取美援,制止比共军威胁更大的通货膨胀。可是,别说是三件大事,就是几项小事他也办不成,原因是蒋介石在后台用线吊着他,像吊着一个木偶。
李宗仁刚上台时,曾签发了两个手令:
一是让行政院院长孙科,自国库提款,代总统亲赴武汉前线犒赏三军;二是让参谋总长顾祝同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他采取这个行动的目的很明显,前者是为了振奋军心,后者是做给共产党看的,希望在和谈方面能有点资本。
可是蒋介石不答应的事,他根本做不成。孙科脸一板,手一摊:国库已空,无款可拨。台湾省主席陈诚也一口回绝:张学良幽居新竹,受到很好的照顾!
回南京复命的程思远将陈诚的话报告李宗仁,感叹道:“凡是了解老蒋为人的,都知道他宁饶敌人,不饶朋友。局势如此危急,在生死存亡关头,国民党仍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德公,恕我直言,这个党是没有指望了,我们既然回天乏术,不如……”
“不如什么?”李宗仁神色突变,语言冲动起来:“现在局势还没有糟到那一步,我们手里现在还有牌可打。人家要看我们的笑话,我们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
不过,李宗仁还是有打算,他吩咐程思远:“你起草一份给毛泽东的电报,就说我接受他们提出的和谈条件,我希望尽快开始和谈,电报写好后立即发出去。”
李宗仁致毛泽东的电报称:“务望先生号召贵党同志,共同迅速促成和谈,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点,开始谈判。”李宗仁心里想的是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毛泽东对李宗仁又是什么态度呢?
4月5日,一架小型客机降落在南京明故宫机场,舷梯上下来几个神秘人物,为首者叫刘仲容,他是被李宗仁派到北平与中共接触和谈的秘密代表。另几位是朱蕴山、李民欣、刘子衡,这三人是受周恩来之托,带信给李宗仁的。
刘仲容当晚便来到傅厚岗李宗仁官邸。他是毛泽东点名邀请北上的特殊人物。李宗仁早已得到消息,吃完饭就在客厅里等候。刘仲容进来时,李宗仁站起,上前握住刘的手,双双坐下。上茶,副官带上门后,李宗仁便急切地问道:“那边情况怎么样?见到毛泽东了吗?”
刘仲容倒不急迫,慢慢地品着茶,回想似地望着天花板,徐徐言道:“见到了。毛先生还有话要我亲口转告德公和健公(即白崇禧)。”
李宗仁半个身子转向刘仲容,瞪大了眼睛:“什么话?”
刘仲容说:“毛先生让我转告:一、关于德公的政治地位,可以暂时不动,还是代总统。还可以在南京发号施令。二、关于桂系部队,只要不出击,解放军也不进行攻击,等到将来再具体商谈,至于蒋介石系统的部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不出击,由德公做主,可以暂时保留他们的番号,听候协商处理。三、关于国家的统一,国共双方正式商谈时,如果德公出席,毛先生也亲自出席,如果是何应钦或白崇禧出席,则中共方面派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为代表。但谈判地点应在北平,不能在南京。双方达成协议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毛先生说到那时南京政府的牌子就不要挂了。毛先生还说,美国和蒋介石是反对和谈的,希望德公和健公要拿定主意,不要上美国人和蒋介石的当。”
刘仲容讲的时候,李宗仁不询问,也不表态,神色严肃。
刘仲容看了一眼李宗仁,继续说道:“毛先生还特别提到健公,说他不是喜欢带兵么?他的桂系部队不过十来万人,将来和谈成功的话,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国防军,可以请他继续带兵,请他指挥30万军队是不成问题的。人尽其才,对国家也有好处嘛。毛主席强调,白先生要我们的军队不过江,这办不到。解放军过江后,如果健公感到孤立,可以退到长沙看看情况,也可以退到广西。毛主席总的意思是,中共方面如果煞费苦心,并不是没有力量打败我们,而是想让人民少受点损失。德公,毛先生的话我转达完了,你看……”
李宗仁扬了扬手,许久还是不言语。
刘仲容又记起周恩来的话:“周先生说,人民解放军即将向长江以南推进,这次和谈,签订和平协定也好,不签订也好,他们是一定要过江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周先生说如果我们同意他们过江,什么都好谈,要抵抗,那是不行的。周先生强调解放军过江一定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看来,中共领导人对此都是口径一致的。”
见李宗仁不说话,刘仲容从皮包里取出一份4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推至李宗仁眼前,说:“这篇《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是毛先生亲自写的,完全代表了共方的立场。”
李宗仁的目光投到报纸上,一行一行吃力地默念着。那上面的态度比仲容带的话更加强硬:
……摆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战犯集团同归于尽;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并正告南京政府:人民解放军就要向江南进军了。这不是拿空话吓你们,无论你们签订接受八项条件的协定也好,不签订这个协定也好,人民解放军总是要向前进的。选择的时间没有很多了,人民解放军就要进军了,一点游移的余地也没有了。
李宗仁放下报纸,合上眼。看得出,李宗仁陷于巨大的矛盾中。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拖下去。刘仲容很快又见到了白崇禧和何应钦,他们的意见是:“没有什么好谈的,要过江只能兵戎相见。”
刘仲容飞回北平向毛泽东复命。毛泽东特别关心李宗仁的态度。刘仲容有些惋惜:“他基本上没有表态,可能还在犹豫观望吧。”
毛泽东似乎早有所料:“中央已经决定,解放军很快就要渡江,你转告他李先生,解放军渡江时,请他待在南京不要动,如果认为南京不安全,也可以飞到北平来,共产党将把他当贵宾款待,那时和谈仍可以继续进行。总之,我们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的转变。”
渡江在即,毛泽东仍然没有等到李宗仁的转变,等来的却是南京政府中宣部部长程天放的声明:“和平的希望黯淡,如果共产党过江,国民党不会投降,而是抵抗。”
就在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傅厚岗李宗仁官邸的大门紧闭,家眷已经整装待发,李宗仁也要走了,他在等待一个“仪式”:“我总要听到共军的炮声吧。”
而蒋介石早已视李宗仁为“下台”,从幕后走到台前,强打起精神,让蒋经国传达他的一连串命令,叫前方各个将领务必顶住,胜负在此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