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6架美制B—24轰炸机,从蒋介石栖息的上海,直飞北平。8时57分,飞机抵达北平南苑机场,低空投下30枚重磅炸弹。南苑机场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整个北平受到了震动,双清别墅也无不紧张起来。
毛泽东低头看看报来的轰炸简报,抬头看看窗外的天空:看来组建空军作战部队是迫在眉睫了。
其实,早在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建立航空学校的决定。并把航校地址定在东北。这是因为日本投降后,日军在东北的航空训练机构、装备、设施、人员来不及撤走,其中有的被苏军缴获,有的被毁,还有一部分散失于民间。而机场、机库、工厂等大型设施,仍比较完整。同时,还接收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的投降,这个航空大队有三百余人,在大队长林弥一郎的率领下归降了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9月,吕黎平等新疆航空队员和驾机起义的刘善本机组到了东北。由于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大举进攻,使得新生的航校四处转移,直到东北全境解放,航校才由牡丹江搬到长春,算是有了个比较安定的校址。在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建立空军的问题。
1949年3月8日,西柏坡的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院落更是灯火通明。晚上9点多钟,以毛泽东为首的各位领袖都已坐在了会议室。尽管屋里烟雾缭绕,刺鼻呛人,与会者的脸上还是洋溢出亢奋。
毛泽东大口地喝着缸子里的茶水,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脸上红扑扑的。他在听具体主持东北航校工作的常乾坤、王弼汇报情况。
这些身经百战、处变不惊的领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
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上,专门研究空军的会议,这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几年前还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们,如今要向天空开战了。这不正是他在抗战初期《战争与战略问题》中写下的宏愿吗?那时,他在文章里满怀激情地憧憬过未来:“设想在装备了新武器之后,军队和作战将要起一个大的变革,这时的军队将获得高度的集中性和组织性,大大减少其游击性,低级的将变到高级的,中国型的将变到世界型的。”而“世界型的”不就是现代化吗?那不就是舰船在海中游弋,飞机在空中呼啸吗?这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沧桑巨变,这怎不让人激动呢?
毛泽东被常乾坤的汇报牢牢抓住,听得极为入神,烟灰一截一截地散落在衣服上。东北航校所走过的艰苦而悲壮的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毛泽东百感交集。
当常乾坤汇报到航校已经培养了空、地勤人员五百多名时,毛泽东忘情地站了起来,连连说:“了不起!了不起!”
周恩来也兴奋得剑眉飞扬:“我们的学生很不错嘛!为党争了气,立了功。”
这个月的月底,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航空局局长,王弼为政治委员。中央军委航空局正式成立。
可是过了没有几天,尤其是蒋介石的飞机来轰炸之后,毛泽东又着起急来:航校是有了,航空局也成立了,而且办公室就设在北平灯市口的同福夹道7号。可是还没有一架能上天作战的飞机,这空军真成了“空”军。
当时,中共中央正在筹备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了确保北平的安全,保证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周恩来紧急召见常乾坤,要他迅速建立一支空军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于是,在形势逼迫下,新中国第一个飞行队在紧急中诞生了。
这个飞行队下辖3个飞行分队,10余名飞行员,装备飞机10架,其中P—51战斗机6架,蚊式轰炸机2架,PT—19教练机2架。就是这些人、机组成了北平上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