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4
8373000000053

第53章 美国屡拒台湾出兵的深层原因

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在第一和第二次战役中重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形势顿时起了变化。

狂妄的麦克阿瑟如梦初醒,知道中国军队不好对付。他又想到蒋介石,想以中国人对付中国人。11月28日,他急电蒋介石,要求仍派第五十二军前往朝鲜为美军第八集团军解围,并告之分别从冲绳和菲律宾派出飞机和军舰装载武器驰往台湾补充第五十二军,然后接运该军从空中和海上至平壤地区。麦克阿瑟火急火燎,希望将第五十二军马上装备好,一俟杜鲁门批准,立即起航赴朝。蒋介石这一段也没有闲着,虽遭拒绝派兵,仍想伺机而动。在此之前,他就派过一个参谋指挥官代表团飞赴汉城,会晤“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长和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当面商定第五十二军到朝鲜战场后的有关问题。现在一接到麦克阿瑟的求援信,他当天下午就在官邸召集紧急会议,命令第五十二军在24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翌日清晨,国民党先遣代表团一行四人先期飞抵汉城,与美方洽商第五十二军到朝鲜后的指挥、作战、补给诸问题。至30日,美军飞机和舰船运来足以装备两个军的先进装备。蒋介石决定第二师空运,第十三师、二十五师海运至朝鲜。12月1日,第五十二军装备全部美械化,整装待发。

华盛顿时间28日下午,杜鲁门急忙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商讨挽回朝鲜战场败局的对策。大家众口一词说现在已无兵可派,但也不能引蒋入朝。最后决定暂行两条措施,军事上指令朝鲜美军守住一条可以守得住的防线;政治上,通过联合国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侵略者,对中国施加压力。

29日,杜鲁门又收到东京急电。麦克阿瑟对得不到增援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授权本战区司令直接与福摩萨中国政府当局谈判关于把可供调遣的合乎需要的中国军队向北调动并编入联合国军司令部以增强我们在朝鲜的阵地”。麦克阿瑟还认为:“台湾的中国军队是潜在的训练有素的部队,是能尽早投入作战的增援部队的唯一来源。来自该岛的部队可以在约14天内在朝鲜登陆。如有必要,我们无疑还能得到比原先建议的多得多的部队。”

同日,台驻美“大使”顾维钧根据台湾的指令,先后对美国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和新闻界宣称:“中华民国为朝鲜战争向联合国提供3.3万军队的建议仍然继续有效。”

就这两天的时间里,侵朝美军开始全线溃败,美国决策者对麦克阿瑟能否顶得住中朝部队的进攻毫无把握,已经有了撤出朝鲜战争的最坏打算。有人又想到了蒋介石的军队。可是12月1日召开的五角大楼会议,仍然一致认为起用国民党军无论从战术和战略的角度都是无法接受的,充其量有一点表面上的价值。美国决策者认为台湾出兵有以下弊害:第一,在美国部队准备撤离朝鲜的情况下,将海空运输工具用于台湾是不恰当的。第二,台湾蒋介石出兵将使美国丧失在联合国中所拥有的领导地位和各种支持。第三,国民党军缺乏训练和火炮、各种装甲等重型武器,低下的作战能力难以根本改变朝鲜战局。第四,李承晚要求美国现在应当首先利用南朝鲜的人力物力,反对在本国力量充分利用之前,使用台湾军队。总之,美国当权者又怕自己丢面子,又不相信国民党军的实力,麦克阿瑟的建议再次遭到否决。

12月6日,被麦克阿瑟的建议刺激得寝食不安的蒋介石,在盼望中,接到的又是一瓢冷水。美国当局坚持不用“国军”,让他停止驰援南朝鲜的行动。

可蒋介石真是块“磐石”,他又向麦克阿瑟另献“围魏救赵”之策:叫美国帮助蒋介石武装出兵大陆,在福建、浙江方面开辟第二战场,减轻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的压力。美国未予理睬。

美国政府内部充满了失败情绪,他们不但担心失去朝鲜,还担心失去日本。而日本又是苏联的一块心病,如果苏联再插手日本事宜,麻烦就大了。所以这年年底的时候,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电示麦克阿瑟:第八集团军应尽力抵抗中朝部队的进攻。如果中共大量集结兵力显然有将第八集团军赶出朝鲜的能力,我们将指示你开始向日本撤退。

那意思很明白,要麦氏打得赢则打,打不赢要早退。

被激火的麦克阿瑟还从未遭受如此的败迹,声言这种结果将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失败。美国似乎没有人理他了,而台北的蒋介石还在含情脉脉,又给他打来了电报,希望担负起“救亡”的重任,第五十二军随时能开拔朝鲜。固执的麦克阿瑟再次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让蒋介石出兵。并且主张美国应就力所能及的范围对中国大陆采取报复措施。其中包括:封锁中国大陆海岸线和从台湾国民党部队取得增援,加强美军在朝鲜的力量。随后,麦克阿瑟特邀国民党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会谈,策划利用国民党军的问题。

然而到新年开始之际,入朝美军已败至“三七线”地区。眼看美军真的要被赶下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的主张将意味着战争进一步升级,甚至会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参谋长联席会议答复麦克阿瑟:报复性措施已作了慎重考虑并将继续予以考虑。采取这种措施必须考虑多种利害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同意从国民党中国在福摩萨(台湾)的守卫部队中取得增援朝鲜的兵力,这是由于考虑到他们不可能对朝鲜战争的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一些地方倒很可能有较大的用处。目前首先应该坚守已有阵地并重创中共军队”。

后来美军开始反击,取得一些进展。美国最高决策者又认为,在战局已有好转的情况下,无台湾出兵的必要,坚持拒绝蒋介石的要求。

蒋介石几度要求派兵驰援南朝鲜之事已成了过眼烟云。但是,到了1952年5月,在美军远东总司令兼“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调往欧洲,克拉克到东京上任不久,又刮起了一阵要从台湾调一个军去朝鲜战场替换美军的风。于是,数不清是第几次从台湾调五十二军去朝鲜的计划又在东京、台北、华盛顿之间热烈地讨论起来了。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京后,发现在苏联虎视眈眈之下,日本的防务纸一样的薄,除了7.5万警察外,竟无一营美国的地面部队。他非常吃惊,遂向五角大楼和白宫建议:从台湾抽一个军到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三个师的美军去防守日本。他满以为这项建议能获得通过,遂同时电告蒋介石预作准备。碰了几次壁之后,蒋介石也知道,只要杜鲁门还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务卿,从台湾派军队去南朝鲜的事就永远无法实现。死马当活马医,他还是配合克拉克的行动,叫孙立人进行准备。到了6月下旬,艾奇逊又顶住了五角大楼和国会的压力,再一次使杜鲁门拒绝了克拉克的建议。克拉克深怀歉意地致电蒋介石,请其撤销第五十二军支援南朝鲜的安排。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届总统。他想实现自己竞选时的许诺,要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在就职前,他秘密飞往朝鲜。途中,布莱德雷向他汇报了克拉克制订的“胜利计划”。此计划企图通过严厉的军事打击,迫使中共军队屈服,提出对中国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让第八集团军推进到朝鲜平壤至元山一线的蜂腰部。为完成这一地面作战,至少需要增加八个师的兵力。克拉克仍打算使用国民党军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而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这个计划仍带着麦克阿瑟的味道,遂将计划束之高阁。当艾森豪威尔征询看法时,布莱德雷仍反对在朝鲜使用蒋军。艾森豪威尔听后对整个计划未置可否,但明确说他也反对在朝鲜使用蒋军。

蒋介石的名声也实在是太臭了。

美国从骨子里不相信蒋介石能在朝鲜有所作为。美国人说:一个看不住自己家园的人,还能去帮别人赶走虎豹?

但美国政府决策的深层原因却不是这个。他们至少在三个方面予以关注。这就是,一、国民党出兵朝鲜很可能引发美国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减少美国可调往欧洲的军事力量,甚至造成美苏在亚洲的直接对抗;二、国民党出兵朝鲜必然造成美国与盟国的分裂,甚至导致欧洲集体防务解体;三、国民党出兵朝鲜有可能导致台湾陷落,危及美国西太平洋防御体系。

蒋介石屡次做起重返大陆的梦,其实内心空虚得很。“反攻大陆”的口号是不能不喊的,可如何反攻,他比谁都清楚:退守台湾的陆军兵力不过30万人,又没有后备兵源;而解放军仅华东军区的兵力就有100万之众,后备兵力更不待言。所以嘴里喊着,心里却在打鼓。能在台湾先站住脚跟,实在是当务之急。

朝鲜战争的爆发,蒋介石几乎是绝处逢生。

美国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往台湾海峡一开,让刚刚起步的解放军海空军只能望洋兴叹。虽然出兵不成,美国还是给了台湾不少经济援助,估计有十亿美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它不仅解决了台湾的军队供养费,还为国民党当局整顿濒于崩溃的经济输了血。所以,蒋介石锲而不舍地要出兵朝鲜,其策略是:军队一开,美元到来;即使不开,美国也不会亏待。

所以,蒋介石应该感谢朝鲜战争。有的台湾学者称:“韩战是历史性转折点;若非韩战爆发,美国早已步英国的后尘而承认中共。”那样的话,蒋介石政权能否撑至今日则成了疑问。

如此一来,台湾海峡两岸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本来是一个要攻,一个要守;如今反而攻守易位了。蒋介石得了极大的便宜,毛泽东肯住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