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处世学会生活
8394300000024

第24章 不死药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都非常迷信,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相信长生不死的传说,幻想着有一天能获得仙药,长生不死。

楚国的国君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长生不死,永远统治天下,于是重金悬赏长生不死之药,还派人四处寻找。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仙药,身体越来越差的国君心急如焚,又加派人手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并在告示上加重了酬金。

楚国有个道士,看了张贴的告示后,心生一计,想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就用他蹩脚的炼丹术制造了一颗所谓的仙丹。其实这颗仙丹是用几味中草药捣成粉末,再和上面粉和糖熬制而成的,经过一番修饰,从外表看乌黑发亮。他又买了个精致的盒子盛放仙丹,一切准备好后,他就揭下告示,进宫去了。

来到宫门口,传令官拦住他问道:“来者何人,有什么事?”道士说:“我是来给国君送仙药的,劳烦大人替我传个信。”

于是传令官就进宫报告,来到国君的殿门口,被一个侍卫拦下了,问有什么事?传令官把门外的情况说了一遍。这个侍卫非常聪明,一直以来,对国君四处寻仙药的事非常不满,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上有这种药。而国君不顾朝政,为了寻找不存在的仙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弄得老百姓民怨载道,很多忠臣也大为不满,可是却慑于君威敢怒而不敢言。侍卫想这个送丹药的肯定是个骗子,正好趁这个机会揭穿骗局,又可以警醒君王。于是,他对传令官说:“把他领进来,我去报告国君。”

很快传令官和那个道士就进来了,侍卫问道:“拿的什么东西?”道士得意洋洋地说:“给国君的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卫土又问:“可以吃?”道士说:“当然可以吃。”于是侍卫突然打开药盒,一口把仙药吞了下去。

传令官一看这种情况赶紧去报告国君了,道士一看到手的钱泡汤了,和侍卫争吵了起来。这时,一群武士把他俩押到了国君面前,国君非常愤怒,指着侍卫说:“大胆!连我的仙药也敢偷吃,活得不耐烦了,推出去斩了。”道士在一旁附和道:“对,对,杀了他。我好不容易找到仙人的药方,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炼制出来的仙丹,本来是孝敬国君的,结果让他吃了,该杀!

这个聪明而耿直的侍卫并不惊慌,他对楚王说:“我问道士这药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这罪不在我而在道士啊。再说,如果这仙药真像道士所说的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话,那国君是杀不死我的,如果国君把我杀死了,证明药是假的,那个道士就是拿假药来欺骗国君,也应该砍头的。不如国君先问问道士这仙药是真是假再决定杀不杀我,也不迟啊。”

于是国君转向道士:“你说,这药是真是假?”这个骗人的道士心里一算计:要是说假话的话,那侍卫一死,我也活不了啊。于是赶紧下跪说:“国君,小人知错,小人也不知道这药是真是假,只是根据书上胡乱做来的。”

这一说不要紧,楚王下令把侍卫放了,把道士推出去砍头了。

最优秀的原因

有一所高校的心理学博士曾在一所中学做过一个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博士让校长随便找了三位教师,对他们说:“你们过去的教学真的是太优秀了。所以,今年给你们从全校选了100名最聪明的学生让你们教。这些学生各个也都是极其优秀的,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让他们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三位老师听了,都非常地高兴,表示一定竭尽全力。校长又再三地嘱咐他们,对待这些学生,要和平常没有区别,不能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老师们满口答应了。

一学年结束以后,这些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地区的第一。于是,校长将这次的实验告诉了老师们:这些学生并不是特意选出的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自认为这个成绩全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的缘故。校长同时告诉了老师们另外的真相,其实,就是你们这些老师也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是为了配合这次的实验才那样说的。

这三位教师都自以为自己是水准极高的老师,学生又都是最聪明的,因此他们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的同时也能肯定自己的同伴,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才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

各有所长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因材施教

当一个职业运动员用三分钟跑完一公里的比赛以后,很多的专家都认为这是个生理的极限,已经无法超越了,而就是这个“生理极限”却被人打破了。而且还是个业余人士,他是怎样打破这个生理极限的呢?关键的地方在于教练的训练方法。教练把整个距离分割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体力和时间分配在每个段落里加以训练。一般情况下,当他跑得慢了就会提醒他快点,加油,如果快了,就对他说,悠着点,放慢些,经过这样的训练,便有了连职业运动员都不得不服的成绩。

显然,大多数情况下,正常人的能力都相差不大,关键是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天赋,所以孔夫子才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问题,那么在教育方法上想想办法,应该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