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市连锁经营
8398200000007

第7章 连锁经营的作用、类型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怀特对连锁经营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这与他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相互对照使他在工作中受益匪浅。今天,他决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结合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同事们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

连锁经营的作用

西方国家连锁商店的百年发展史说明,连锁商店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零售业,服务实现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效经营方式,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连锁商店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与其自身的功能密不可分的。连锁经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扩大规模效应、衔接生产和消费、扩大流通、最大限度地使资源分享、创造新的消费点等5个方面。

1.扩大规模效应

连锁经营使零售商业摆脱了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创造了零售商业更多地获得规模效益的机会和途径。

规模效益一般是指工止-生产能力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在一定界限内成反比的关系,即生产能力越大,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越低。运用到零售经营上,一般指两种情况:一是单位营业面积和劳动时间内经营量越大,每件商品的平均经营费用越低;二是进货批量扩大,进价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其实这两种情况是所有零售形式共同的,并不反映连锁商店的本质特征。连锁商店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比之更有意义的是零售经营技术的革命。

连锁商店的发展与超级市场密不可分。超级市场给零售商业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是把现代工业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运用到商业经营上。连锁商店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吸收了超级市场的这一经营特点,使商业经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传统的零售经营是以柜台上人对人的销售操作为主的活动,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售货人员的操作技巧,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连锁经营中广泛采用的外架售货、买者自选方式使买卖操作前的类似于生产线设计的需求预测、经营计划、商品陈列、价格设定等经营管理技术的合理化水平成为决定最终销售状况的主要因素。商业经营转变成为一种可管理的技术密集型活动,使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减少。因此,在连锁商店经营中,比感性的柜台操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理性的经营运作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

连锁商店的集中、统一,不仅要在进货环节,而且要在销售环节实现。实现销售集中统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尽量排除每件商品经营上的不确定性。超级市场的经营方式正好适应了连锁经营的这种需要,当连锁商店总部或主导企业开发设计的同一种经营管理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众多的加盟店经营上时,每个店铺、每件商品成交时负担的用于开发这种技术的费用就大大减少,运用这种技术的加盟店越多,经销量越大,其负担的平均费用就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连锁商店成员间的技术共有是连锁商店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实现形式。因竞争之需要而实行保密的各种现代经营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使用,因连锁商店系统加盟店的广泛发展,而日益具有社会性。同时,由于连锁商店外部的其他企业为获得这些技术诀窍(KnowH。w),可通过加入连锁经营系统而实现,因而这种技术也就随之具有开放性。连锁经营中的技术诀窍的社会性和开放性,使现代连锁经营的技术优势,不但转化为连锁商店系统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转化为零售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使商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与此相关的另一种形式是机会效益。当零售经营转变成可按一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可控制的生产型活动时,经营资本的运作即资本投入的时间、领域、规模的选择,或称市场机会的把握就成为决定其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连锁商店的经营特点,使其能够比其他零售业更迅速地调动和吸纳相对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地域广泛的成员店经营加盟。市场机会不是无限的,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在恰当时机投入经营的资本量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这里反映的是集中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单位时间和空间内资本产出的机会效益的递增。由于连锁商店开放性的存在,它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不断进化而派生出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程度不一的经营形式;另一方面连锁商店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零售经营方式的优点,并与其不断融合,产生了集超级市场、廉价商店、专业商店、仓库商店等特点于一身的各种新型连锁商店。连锁商店的这一特点,使连锁商店在其发展过程中,能紧密地与时代潮流合拍,为零售业更多地获取规模效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计划和途径。

2.扩大流通

连锁企业,因为其多层次组合的组织形式,使得企业的扩展能力大大加强,从而加大了商品流通的规模。连锁商店的多层次组织形式的组合,使其在市场扩展方面有着其他零售经营形式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它使连锁商店总部可以凭借多种手段:商业资个、经营技术、联合优势等迅速地将其经营意志、经营战略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施。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资本的集聚与流通规模的扩大商业资本的集聚方法大致有:依靠企业自身的盈利;社会资金的利用,如股份制、合伙制等。连锁商店可以利用如上所有手段来实现流通规模的迅速扩大。这里以新加坡杂货店联营有限公司为例,来考察商业资本筹集方式与流通规模的扩大之间的关系。新加坡正规连锁商店——新加坡杂货店联营有限公司,是由100多家小型杂货零售商于1974年每产出资3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6.2万元)组织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的100多位小杂货主即是公司的股东,股东推选聘仟15名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开始,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是联购分销及批发杂货,供应对象包括100多个小股东的杂货店在内的全国1500多家杂货店和药店等小零售商店。1985年,公司已发展到拥有4家子公司、600万新元固定资产、15000平方米仓库、10多辆货车组成的车队的公司系统。经营范围扩大到行销总代理、指导服务连锁店、开发公司商标产品,供应对象也从原来的杂货店发展到110家超级市场,112家二三级批发商,300多家美容美发店,以及于公司宜康有限公司(自由连锁商店系统)所属130多家自助商店,总营业额由1981年的1800万新元增加到1985年的4364万新元。

(2)经营技术的优化与流通规模的扩大由于连锁商店在开发新的经营技术方面的优势,连锁商店已形成了一整套的现代连锁经营技术。这些连锁经营技术包括:地点的选择(每个成员分配给一定的区域,不能太近而相互冲突,致使争抢客源)、人员的培训(包括如何做经理、管理及训练员工等)、店面的设置(门面的设计、内部摆设、制服、商标等)、统一的广告(广告策略、广告设计、广告媒介的选择等)、商品和原料设备的供应(或集中采购),标准化的销售方式(服务规范、销售技巧,操作流程等)、经营管理顾问及财务支持、资金融通等。在这种情况下,成员店通过加入连锁商店系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及经营管理的麻烦,确保自身的成功。从总部的角度看,也可以以更少的资金和人力,更为有效地扩展经营业务,使流通规模成倍地扩大。假日饭店的副总裁、国际连锁加盟协会主席Richard T。Ashman曾表示,假日饭店现在正以每两天增加一家饭店的速度在成长,如果没有连锁加盟这一利器,他们充其量也只能每两月增加一家而已。

(3)联合优势的发挥与流通规模的扩大连锁商店与其他零售经营方式相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组织系统的联络,使经营上各不相关的同类企业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多方面地发挥联合优势,降低连锁商店系统的运行费用。这种联合优势表现在:统一的采购制度(通过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取得价格低廉的商品)、统一的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调度、黄金开拓新的市场)、统一的形象设计(包括统一的店堂设计、统一的经营标志、甚至统一的着装和商品陈列)、统一的物流系统(连锁商店的物流系统一般由配送中心、仓库、流通加工中心、配送中心组成,其中配送中心在连锁商店的物流网中起着核心作用,商品的集聚、检验、流通加工、保管、分拣、配送等工作均由它来完成)等方面。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使连锁商店系统成员店的筹建和吸收,可以采用工业标准化的方式成批地廉价制造并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1936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桃子大丰收,罐装桃的存货一下子由420万箱增加到640万箱,疏通发生困难。眼看着果农们的收入要比预期减少一半。在这一情况下,果农们联合起来向美国食品杂货连锁店(后改为全国食品连锁协会)求援。该连锁店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了一个由全国3.4万个连锁店参加的罐装桃销售大会战,使罐装桃的销售量增加了 171%。这一举措不仅挽回了果农的经济损失,而且检验了连锁商店迅速适应市场扩张的反应能力。

3.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分享

连锁经营通过连锁商店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信誉的内部共享,为社会资源及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经营基础。现代商业的发展,对商业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扩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商业企业的角度看,拥有一定的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拥有高水平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拥有同层次(甚至更高水平)的软件: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和信誉。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急速发展,生产制约消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产品的销售将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在这种情况下,谁控制了市场谁就控制了整个经济。连锁商店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拥有经过长期经营所开拓的现实市场。支撑这个市场的软件是:高素质的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才、竞争性和适应性的管理、快速准确的信息资源、配套的现代经营技术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信誉。由于连锁商店是一个完整的经营系统,因此,连锁商店的市场及相应的软件在企业内部是可分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连锁经营就是一种分享经济,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连锁商店才真正创立了一个崭新经营方式,促进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流通效率。连锁商店的资源分享,一方面为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坚实的经营基础。它体现了企业内部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坚实的经营基础,它体现了全社会范围的自觉的行动。连锁商店对企业内部及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利润引导来实现的。现代社会经济遵循的是这样一种运行方式:一切以利润为原则。利润的存在及扩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惟一经济基础,也是企业服务社会树立形象的现实依托。(1)连锁商店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内的硬件和软件,并通过软件的有效组合使企业内部有限的经济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无论是商店的选址、店面的设计、店堂的布局、商品的陈列,还是经营技巧的运用。企业形象的策划,始终体现着利润的追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2)连锁商店优势的存在,将迫使社会上其他商业企业采取相应的经营对策;或者是寻求机会加入连锁商店,分享其资源优势;或者是组建新的有竞争力的商业经营组织,通过技术革新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哪一种经营对策。都将带来全社会的资源重组,使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

4.衔接生产和消费

连锁商业把资本生产经营的大规模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经营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

追求规模效应,是所有经济活动,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各个行业的共同要求。零售则不同,零售活动的对象一方面是分散的单个消费者,经营机构要尽可能地接近消费者,分散化、单个性是零售经营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是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经营机构要努力适应大规模的生系统,并创造出与现代生产相一致的现代经营形式,这是零售商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业的本质特征与零售商业的现代化内在要求是相矛盾的。在连锁商店出现以前,这个矛盾一直是制约零售营大规模化、现代化的障碍。连锁商店把资本生产经营的大规模要求同零售活动的分散化、单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经营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零售形式,推动了零售商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在衔接生产和消费方面,连锁商业实现了3个突破:

(1)专业化经营和分散化设点相结合。规模经济的理论表明,由于大批量地重复生产,增加了学习掌握生产技术的机会,熟能生巧,工人熟练程度大为提高。经验不断丰富,这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按固定百分比不断地下降,学习曲线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即当产量加倍或翻一番时,产品成本可下降10%一30%,这样,考虑学习曲线的影响,生产企业可以找到一条较为成功的提高利润的途径:高的学习曲线——低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整个经济运行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消费者和消费需求。因此,零售商业在适应生产专业化的同时,必须适应分散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连锁商店在坚持专业化经营的同时又正是通过其网点的分散化,商品的标准化,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大生产和消费的结合。

(2)集中进货与分散销售相结合。传统的零售企业都是同时承担买卖两种职能。连锁商店中两种职能分别由总部和分店承担。总部集中进货,一方面使总部采购者通过学习曲线不断提高选购商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使连锁商店在与生产企业交往时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为更廉价地购进商品提供了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使连锁商店的购货职能在总体上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相适应。成员店的分散销售,一方面使其享受到集中进货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及消费者偏好,制定较为灵活的市场战略,以便在与其他类型的零售企业竞争中取得主动。

另一方面,由于成员店深入消费腹地,与消费者有较为密切的“便利关系”,可以通过近距离的促销和服务建立感情纽带,增强消费者对成员企业及整个连锁商店系统的心理联系。买卖职能的分离,固然对连锁商店内部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但却为连锁商业在市场中发挥优势、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零售商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产销关系的有序化、规范化、现代化。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形成有利于企业展开公开、公平、有效的市场秩序至关重要,也是促进生产健康发展、消费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过去几十年中,不少发达国家政府曾经把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作为推动本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政策,鼓励零售商业发展连锁商业。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场主体数量过多、面分散、小型、繁杂、只带来有形市场表面上的繁荣和活跃,同时带来两个问题:生产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且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消费行为扭曲且消费者利益难以得到保证。完全依靠百货店这样的大型或综合性商店发展来提高商业组织水平,不仅会因为各种社会能力资源的制约而难以实现,而且会由此导致的市场垄断和中小商业企业的破产倒闭,削弱竞争机制,对生产和消费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与流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更是背道而驰。

5.创造新的消费点

连锁商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消费文化。规范化使其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特点,永恒的是标准化服务:变化的只是时间和地点;适应性和创造性使其适应各国独特的消费要求,形成标准化服务基础上的经营本土化。由独特的消费文化派生的连锁商店开始了一个创造消费的新时代。

消费,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是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一情况下,消费仅仅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消费的创造取决于消费过程中消费文化的承载数量,消费过程中承载的消费文化越多,创造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连锁商店就是现代消费文化的集中体现者和重要承载者。连锁商店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赢得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此。

连锁商店所依存的消费文化,从如下几个方面创造厂新的消费:

(1)大众消费与创造消费。一种经营方式的服务对象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创造消费的可能性。由于连锁商店的多店铺、多区域经营,其服务对象也就自然定位于大众。长期居于一地的消费者,“钟情”于当地的连锁分店,会产生不断重复的“依恋型”购买行为,这就使连锁分店的消费者数量等于消费入门的若干倍;不断流动的消费者,在各地都可享受到同样规范的服务、同样品质的商品,使消费者永远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和与连锁店一体化的体验,自觉地充当成连锁商店流动的广告商,忠实的推销员。

(2)“文化”消费与创造消费。当消费过程凝结了特定的文化时,商品的消费也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的消费,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社会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了统一。这种“文化”包括:消费时尚(连锁商店创造的是一种遍及全球的消费时尚)、平等人格(连锁商店提供的是同等服务、同种商品,消费者付出的是同样价格)、现代节奏(快速服务、快速消费)、简洁明快(连锁商店的外观设计、内部装潢布局等,既能不断推陈出新又能保持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格)。对大众消费而言,在进行普通消费的同时能享受到如此丰富的“文化”消费,无疑是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消费方式。

连锁商店之所以能力创消费,与连锁商店在保持国际化的同时所进行的文化调适密切相关,国际化使其具有“异国风味”,本土化使其具有“本国特色”,两者的完美结合,使连锁商店成为力创消费的主角。这种文化调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国文化在连锁商店输人国进行的调适。二是连锁商店输入国文化对母国文化的调适。J。Higby’s乳果公司在授权一家日本公司,拓展日本的连锁市场后,其负责人表示:开拓日本市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经验。公司从日本分店学习了引进最新计算机软件系统,学习了日本人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也看到了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正是由于这种双向的文化调适,使连锁商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恒久不衰。连锁经营的类型我们前面已经谈了一些连锁的分类,现在主要详细讲解一下其中的三种。如果从不同角度考察,连锁商店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从成员店的分布地区划分,连锁商店有地区性连锁、全国性连锁和国际性连锁3种类型。地区性连锁即总部及所有成员店集中于同一城市或地区;若所有成员店分布于全国各地则为全国性连锁;成员店的发展已跨国界分布,称为国际性连锁。根据总部所在地区划分,连锁商店可分为地方连锁和中央连锁。地方连锁是指连锁商店总部位于地方城市;中央连锁是指连锁商店总部位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而成员店遍及全国乃至国外。按照经营形式划分、连锁商店可分为正规连锁、合同连锁和自由连锁3种这主要是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程度来划分的,是连锁商店最基本的分类方式。

由于连锁商店的基本特性与所有权及经营权的集中程度紧密相关,区此,本节对连锁商店类型的考察将主要集中于正规连锁、合同连锁和自由连锁3种基本的连锁形式。

1.正规连锁(ReSlarChain)

正规连锁也称一般连锁,联号商店、直营连锁。这是大型垄断商业资本通过吞并、兼并或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日本通产省给正规连锁商店下的定义是:本质上是处于同一流通阶段,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并在同一经营资本及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由两个以上单位店铺组成)的零售企业集团。美国规定连锁商店必须有 11个以上分店,英国规定要有10个以上分店。

正规连锁商店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统一。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统一表现在:所有成员企业必须是单一所有者,归一个公司,一个联合组织或单一个人所有;由总部或总店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如人事、采购、计划、广告、会计和经营方针都集中统一;实行统一核算制度;各成员商店经理是雇员而不是所有者;各分店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外观相仿、品种相同、陈列一致。

正规连锁商店的上层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母公司直接管理,不另设总部;另一种是设立总部,由总部管理连锁商店。大型正规连锁商店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上层是公司总部负责整体事业的组织系统;中层是负责若干个分店的地区性管理组织和负责专项事业的事业部组织,下层是销售分店或成员店。

这样的组织形式具有统一资本、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同时给正规连锁商店的发展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其积极影响表现在:可以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运用整体性事业;作为同一大型商业资本所有者拥有雄厚的实力,有利于同金融界、生产部门打交道;在人才培养使用、新技术产品开发推广、信息和管理现代化方面,易于发挥整体优势;众多的成员店可深入消费腹地扩大销售。

其不利影响表现在:成员店自主权小,利益关系不紧密,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需要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有资金,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大规模的正规连锁商店管理系统庞杂,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正规连锁是美国连锁商店的基本形式。到1979年,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数的33.5%。分行业看,百货商店中连锁形式占94.2%,杂货店中连锁形式占79.9%,而食品杂货店中连锁形式占 57%。也就是说,正规连锁主要集中于百货业、食品杂货业和妇女服装业。在欧洲,正规连锁商店又称为多店铺商店或多支店商店。1980年连锁商店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英国为20.8%,其次是瑞士为ll%,荷兰为8.5%,法国为6.2%,德国为6%,这种情况说明它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在日本,由于这种形式一开始就被运用到超级市场,随着超级市场的发展而普及到各种商品零售领域并未形成独立的零售企业形态。

2.特许连锁(Franchise Chain)特许连锁又称加盟连锁和契约联合店。如果大型商业资本打算在节省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达到扩张,实现商品价值的目的,特许连锁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形式。美国商务部对特许连锁的定义是: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象征的使川、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户加盟店在规定区域进行统销权和经营,加盟店则需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

特许连锁是大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以向中小企业有偿提供经营垄断权和经营技术为纽带。如出售或转让商标、专利产品字号和特有的经营管理技术等,纵向联合组成的联合体企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技术系统特色,属于一种独特的知识产权形态。它首先在汽车、农机具、家具等销售技术要求较高的商品领域和饮食业中发展。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厂家主导型特许连锁商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日本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它(特许连锁)是商业的一种组织化形态,倒不如说是厂家实行系列化经营政策的一种手段更合适。

特许连锁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盟主,成员店在财产和法律上是独立的,在经营管理上自主权较小,一切要按盟主规定的条件办,双方以特许合同为连锁关系的纽带基础。

特许连锁的盟主,称特许权所有方,加盟店称特许权接受方。特许权所有方一般为大型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尤以大型生产企业居多。特许权所有方企业总部,即为特许连锁店总部,它除向加盟店据合同提供有关特许权力外,还负责审查加盟店资格(审查时间有时长达一年多),选择批准加盟店,制定经营方针计划,实施统一管理,包括统一进货、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结账、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培训、统一促销等。加盟店则要按规定实行统一标志、统一店堂设计、商品陈列、执行统一规定的管理经营方式,甚至统一着装。美国的加盟店要承担以下义务:

(1)维修房屋;(2)统一经营时间;(3)使用标准会议制度;(4)担负必要保险金;(5)向特许权所有者申请批准登广告;(6)遵守人事规定;(7)利用指定的供应商;(8)随时接受检查;(9)接受地域限制(10)接受配额条款;(11)服从价格政策;(12)适当的付款。付款项目包括:特许经销费、年度特许费(按销售百分比提取),租赁费、开办培训费、场所评价费等。

特许连锁在美国有悠久的历史。1865年由米歇尔创立,1900年被汽车厂商和石油联合企业正式采用?

2950年后进入了兴盛时期。与此同时,日本也正式引入,1960年后,以饮食业为中心,特许连锁商店在许多商品经营领域迅速成长。

3.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

如果觉得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有过多的约束,会影响连锁商店的经营活力的话,自由连锁是个不错的选择。自由连锁也称志愿连锁、志同连锁和任意连锁店集团等。美国商务部对自由连锁商店的定义是:由批发企业组织的独立零售集团,即所谓批发企业主导型任意连锁集团。成员零售店铺经营的商品,全都或大部从该批发企业进货。作为对等条件,该批发企业必须向零售企业提供规定的服务,日本经济界对自由连锁商店的表述是:所谓自由连锁商店,是许多零售企业自己组织起来的。在保持各自经营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一个或几个批发企业,并以此为主导建立强有力的总部组织,在总部的指导和统制下,实行共同经营,通过大量集中采购,统一经销,获取低成本、合理化经营的利益,不断提高流通效率的零售商业组织。

自由连锁的最大特点是: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核算权都是独立的。成员企业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协商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合作,统一进货,统一管理,联合行动。

在实践中,自由连锁店,在欧美以批发企业为主导。有的是一个批发企业,有的是两个或几个批发企业。有的以中心批发企业代行总部职能,不另设总部;有的另设总部负责统一管理;有的是依托原有批发企业组织起来;也有的是一批独立零售店(日本规定30家以上)自己组织起来,共同投资新设立一个批发公司兼总部,由参加成员为股东组成董事会,共同执行业务,总部是服务性质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也有总部与批发公司是分离的)。在日本除批发企业主导型以外,还有大型零售企业主导型,总部设在核心企业。

美国自由连锁商店总部的职能大致有12项:(1)

确定组织大规模销售计划;(2)共同进货;(3)联合开展广告等促销活动;(4)业务指导,包括店堂装修、陈列等;(5)组织物流;(6)教育培训;(7)信息利用;

(8)资金融通;(9)开发店铺;(10)财务管理;(11)劳保福利;(12)帮助劳务管理等。在日本,自由连锁商店总部(集团本部)必须具有执行下列职能的能力:(1)

组织职能,即本部必须能够及时协调成员关系,重组集团组织,使之适应经营需要;(2)计划职能,即本部负有编制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计划、中短期营运计划、资金调集及分配计划、投资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和零售经营计划等的责任;(3)调控指导职能,即按计划要求,对成员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行为进行指导、扶持或限制以及协调集团长期利益关系同成员企业短期利益,成员企业同主导企业利益关系的职能;(4)商品供应职能,包括决定集中进货的商品数量、进货对象和渠道选择的职能以及为成员企业配送、保管商品的职能。

自由连锁形式的优点是:成员店利益直接,自主权大,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民主,又有统一集中经营活动带来的整体优势和利益,无需大量投资即可深人消费腹地。其缺点表现为统一性差,决策迟,组织不稳定,受地域限制较大。[专家建议]

要熟知各种连锁经营方式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