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努力建设文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依靠党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1)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及课外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有成效地开展。努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好学生劳动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基地。
(4)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书育人和教职工服务的方向。严格管理校产财务。搞好校园建设。关心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健康。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群众福利。
(5)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上这四项主要的职责,都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对中小学校长工作的要求而制定的。它也是任用、考核和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基本依据。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学校校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以上职责,才能真正把学校办好。
二、校长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
为此,我国一些地区针对小学校长岗位职责的特点,进一步地把它又具体列为十二个方面,即:
第一,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依靠教职工,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按教育规律办学,确保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领导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
第三,根据学校规模、编制标准、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设置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选任各层级的干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第四,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会同党支部,建立精干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五,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妥善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生动活泼、确有成效地开展。
第七,领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青年教师,组织教师进修,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八,领导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严格管理校产和财物,搞好校园建设,努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
第九,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代表学校协调、处理公共关系。
第十,领导校长室的工作,协调好校级行政领导之间的关系。
十一,民主管理学校。学校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要主动征求党支部的意见,听取教代会的意见,自觉接受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
十二,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负责分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
此外,还就小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组织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一些农村地区还就乡中心小学校长的职责,结合本地区的情况,或制定出实施的细则,或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和办法。
(第四节)小学校长的作用
无论学校性质如何,无论学校实行什么管理体制,校长的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政治上,校长执行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上,校长接受党委的领导,即使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也应在上一级党委领导下工作;思想上,应有明确的党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上依靠各级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履行校长的职责,校长的作用就可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把校长的作用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导引作用,凝聚作用,协调作用。
一、导引作用
导引的作用大体包括指导,指引,对工作的指导的,对方向、对目标的指引等。
(一)方向性导引
在内容上,这一类导引作用包括通过确立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体现,在形式上可以通过学校制订的主要规章、通过口头的报告、通过校训来表达,在方法上常常是明示的:学校应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学生应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校长应明明白白地向师生员工昭示。
(二)规范性导引
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生的培养规格,条文式地叙述是简单的,实际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
校长要领导学校制订各项法规,以体现培养方向和规格,除了一般的行政性文件外,学校尤其要有完整的教学文件;除了纪律的约束外,还要有行为的规范,道德的规范。通过这一类具有规范性质的措施来起到导引的作用。当然,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实施不得力,校长的规范性导引作用就会极度下降。
(三)感染性导引
这种导引作用主要是从校长及其周围的工作人员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这是很不容易形成的作用。这种感染性导引作用的形成实际上需要三方面的条件:首先自然是校长及其周围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风范,它必须是高尚的;其次,要是显明的个性,否则也无以形成相当的感染力;再次,也得有一个积淀过程,这不是靠一时一事或者一次讲话、一个报告、一份文件形成的。
二、凝聚作用
这是与前一作用密切相关的,导引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形成凝聚作用的基础。凝聚力指的是一种结构的内力,学校的凝聚力指的是师生员工(特别是教职工队伍)内部的一种结构力量,若干人员所形成的整体能量超过其单个人能量简单相加之总和,这叫结构的正效应,如说凝聚力很强,指的是正效应显着;否则就是负效应或零效应。
校长的凝聚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是校长及其副手们所共同显示出来的,但校长必定是最重要的代表。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委的集体形象是最重要的,书记和校长于其中又起关键的作用。
就凝聚力而言,具体加以分析,有向心性的,即师生共同表现出对学校领导层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体现在校长有很强的号召力上,体现在学校领导层所形成的决议能有效地实行,同时也存在着学校领导层的榜样的力量;其次有胶合性的凝聚力,由于上述向心力的存在,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结合、有效配合就比较容易形成,这也是进一步生成的结构正效应;再次是一种自弥性的凝聚作用,单位之间总有可能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上,个人之间总有可能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包括校领导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问题)产生歧见或矛盾,但由于校长或校核心层的精神力量而能得到及时解决,自我弥合。
三、协调作用
把学校比喻作一部机器的话,那么这部机器的灵活运转需要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从校长的职责来说,他有争取外部支持的一项重要使命,要充分行使这一职责就需要起到协调作用,经常协调好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另一方面,虽然学校内部结构上正效应明显时各单位、各部门之间有自我弥合作用,但有时也需要校长的协调作用,使各部门、各单位亦即这部机器的各零件、部件彼此相吻合、协调。领导工作在一般的意义上讲都有一个把各种不够和谐的状态加以改变的任务,善于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校长的这类作用所体现的精神是整个学校这部机器能有效运转的润滑剂。
当校长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校长的这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反过来又极有利于校长履行职责。校长作用发挥得如何,其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就是教职工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出来了,学校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否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