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清教育创新的内涵
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一个非常宏伟而又非常激动人心的目标,是一场非常艰巨而又非常光荣的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离不开教育创新。也就是说,教育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奉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在江泽民同看来,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如此,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就是说,在各种创新实践中,教育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教育创新作为基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都会失去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撑。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大力进行教育创新。那么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创新呢?江泽民同志认为,要进行教育创新,首先必须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要进行教育思想上的创新。
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没有这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和转变,我们就无法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新时期的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要进行教育体制的创新。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要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
在江泽民同志看来,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创新性的知识基础和创造性的才基础。为此,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且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的社会。因此,我们的教育创新,必须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的实际,充分利用现代科与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建设。采用音像录放等设施,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历史性任务,它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今天进行教育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和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教育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大中小学校长应该认清当前的形势,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力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建功立业。
1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知识的生产离不开创新,而且知识的应用也需要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灵魂。由于知识的关键是知识生产,核心是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因此,创新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是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纪抉择。教育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教育创新是教育的一种整体的根本性的变革过程。教育创新又是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知识经济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构建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制度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教育创新体系。教育创新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没有教育创新,就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也就根本谈不上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就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尤其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创新”的意识,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教育创新体系。一句话,时代发展需要教育创新,社会进步需要教育创新,国家强盛需要教育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要求教育必须进行从思想观念到制度实践、从体系到教师、从外部到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深层改革,实现全面的创新,才能适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要求,教育首先必须研究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涉及到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观和教育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知识经济的“创新”本质,要求把创新人才作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创新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拥有各种能力和很高的综合素质。其中,知识不仅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本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还应包括相融不同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包括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能力不仅包括寻找、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还包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参与、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与人共同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来说,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靠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首先进行创新。
2教育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经济服务的。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当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计已经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时候,教育就必须过创新和发展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经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需要。
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国家来说是最为根本的。但是,为了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要想成功并持久,就成须有教育创新为其提供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
3教育创新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社会发展了,教育也必须随之而发展,即创新自身的内容和形式,使其符合发展了的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永恒定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先后有六次重大的教育创新,而每一次教育创新,都对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教育创新,引发了教育形式的重大转变,使学校教育得以产生,教育活动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出来,建立起文官选拔的正规教育制度。
第二次教育创新--班级授课制,使学校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按年龄分班教学的制度,极大地开发了人类的潜能。
第三次教育创新,是根据产业革命要求提出科技教育思想,建立起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使正规教育逐步从贵族的学术殿堂中走出来,转向为生产实践服务,产生了带根本性的教育革命。
第四次教育创新,表现为终身教育观的提出,使教育从阶段性向全过程的终身学习迈进,实现了教育制度的重大转型,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在新的水平上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
第五次教育创新,表现为多媒体教学,使文字产生后教育与实物从脱离再实现结合,促进了教育方式上的革命,对人类学习形式有重大影响。
第六次教育创新,是创新性学习的提出,这是战后由于高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而使人类面临严峻挑战之下引发的。创新性学习要求有新的课程与之相配套,因此,课程改革和创新是创新性学习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教育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越来越追求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现代结合首先是通过教育实现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其基础在教育。能否树立起把经济发展奠定在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的现代发展观,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经济轻科教是一种传统的小生产发展观,以这种思想指导经济建设,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必须转变把教育看作消费性社会福利事业的陈旧观念,在全社会确立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战略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现代观念,把教育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地位落到实处。重视教育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具体表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我国要迎接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抓紧并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当今时代,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先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经费的增长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智力投资增长速度超过物质投资增长的速度。因此邓小平曾经十分深刻地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科教兴国首先必须振兴科教。加大科教投入,加强教育投资立法,从法律上规定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教育投资义务和责任,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是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有效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创新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我国长期受到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重继承轻创新,这种情况必须彻底改变。为此,应当从幼儿园起,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同层次的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大创新具有的力度,因而教育创新的力度也就必须加强。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其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二这两者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够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我们必须高瞻远嘱,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面对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形势,广大中小学校长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必须对教育的创新具有紧迫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教育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因而秉承着一般创新的特点,同时也加入了自身的特征。概括地说,教育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创新的系统性
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育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教育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整个教育创新活动的效果。同时,与教育过程相关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的状况,也影响着整个教育创新的效果。
2创新过程的创造性
教育创新是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打破常规、适应规律、敢走新路、勇于探索,是教育创新的基本表现。教育创新体现创造性,最大障碍在于传统习惯、囿于习惯的做法和原有的模式。当然,创造离不开原有的知识,但创造性更本质的属性是敢于进行的新尝试,其中包括新的设想、新的实验、新的举措等等。
3创新行为的市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