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8405600000044

第44章 搞好新课程的配套改革(7)

(2)高考内容改革,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查。试题设计,要依据中学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考查基础知识,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考查应用知识的能力。命题要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要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增加应用型试题和综合能力型试题。试题取材要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变化实际。

发挥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其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语文:注重言语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言语运用的考核项目,在材料选择方面力求更能反映时代特点,适当减少题量,增加考生的思考时间,更好地进行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数学:文理卷合一,按统一标准命题。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外语:加强交际能力的考查。从交际能力的分类出发,科学界定能力考查要求,改变过去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以英语为试点增加听力考查部分。待听力考查推广后,进行外语口语测试的实验。

积极开展实践能力测试的研究与试验,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考查的研究,在笔试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中,应高等学校的要求,提供考生的实验考核成绩。

(3)高考形式改革,全国统考形式要逐步改变。进行每年举办两次以上的考试试点。

(4)录取方式改革,探索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发榜实行网上公布,允许部分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

三、改革评价办法

(一)改革学生评价办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下原则

1.中小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与提高的功能。

2.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定空间。

3.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科学、简便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4.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学生评价改革,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1.改革学科学业评价办法学科学业评价包括平时课堂评价和阶段考试评价。这两种评价各有特点。课堂评价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及时扫除学习中的障碍。课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作业练习、阅读、讨论等反馈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独立见解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和偏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考试评价,小学期末可考语文、数学,其他学科进行考查;初中期中、期末考试,每次不超过四科,其他学科进行考查。

中小学对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过去偏重于知识,采用的方式为单一的百分制。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

当前,小学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要实行“等级+评语”的方式。各科学业成绩评价实行等级分制,取代百分制。同时写综合评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在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并运用观察记录、情景测试、口头评价记录、家访记录、社会实践等方法综合考查学生。

中学学科学业评价实行“百分制+等级分制”的方式。实行百分制,对评定掌握知识情况比较精确,实行等级分制对难以量化的能力和情感因素评定则比较好。中学之所以要同时运用这两种记分方式,是基于开设的课程门类多,内容复杂,难度比较大等情况决定的。一般必修课考试成绩用百分制评定,选修课、校本课和实践活动课用等级分制评定。其中必修课主要学科成绩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小测验等占10%,实验操作、社会调查占15%,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占15%;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有的地区在一些学校进行实施学分制试点,如北京市在两所初中用学分制管理和评价学业。政治学科全学年设48学分(每学期24学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二者比例为7∶3。评价内容为: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德修养;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语文学科总分值为128分,评价内容包括语文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应用。学期评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学生达到学分总分60%者为合格,达到学分总分85%者为优秀。数学学科总分值为114分,达到68分为合格,达到96分或96分以上为优秀。英语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意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检测采取百分制,每段测试满分为5分,情意测评通过自评、师评、互评进行,占3分。其他学科也制定了相应的学分标准。

2.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应围绕学生素质发展来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1)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思想素养。包括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道德品质。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个性特长。它是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通过智能、体能和活动能力的整合与提升所展示出的与众不同的才能。把个性特长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是培养完整人的要求。

(2)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步,确立评价指标项目。主要指前面列出的七项内容。

第二步,设计项目评价标准。即把最低层次的指标分解为表明标准程度的数量等级,一般设3到4个等级。

第三步,依据项目标准确定分值。通过调查分析,和每项指标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重要程度不同,确定相应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