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培育人的机构。教育行为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往和沟通实现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建立起心理联系,进行着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所以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整个学龄期是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和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者首先要增强民主平等的意识,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关心、尊重和帮助。良好的教育是在平等的交往沟通的方式中体现的。教师的民主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天然的“向师性”得到正常发展。校长要领导教师把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推向每一个学生,创造宽松的、平等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我国社会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在“应试教育”、“升学第一”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往往容易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教育模式,结果是束缚学生、阻碍学生及压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反抗和逆反心理等等问题行为。同时也因为师生缺乏平等的交往和沟通。往往迫使学生以自我萎缩的代价来实现所谓“理想道德”的完善,扭曲了人格精神的发展。因此,校长要领导教师批判陈腐的教育观,明确跨世纪新人的培养,必须进行健全的人的教育。批判传统的“师道尊严”,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才会认真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创造良好的师生沟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精神交往,师生互助,及教育力量控制,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智慧、能力、意志、信仰、理想等等一种综合的精神力量,以便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承担起创造未来的重任。
教育者的学生观,不仅仅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问题,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的重要部分。所以校长要领导教师摈弃陈旧的学生观,把握时代精神,研究当代学生在新时期的个性特点,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以科学的现代学生观指导全部学校教育工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新世纪的挑战。
(上海教育学院吴秀娟)(第三节)成功校长必备的心理素质
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校长,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下,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管理好学校的。我认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在心理素质上应具备: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完善的性格。
一、优良的品质优良的品质首先表现在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无怨无悔的义务感。
做校长的酸、甜、苦、辣全都会体味过,职工待遇过低了怨你,职称评不上恨你,家属子女就业找你,房子分不上骂你,工作做得不够好上级责怪你……尽管如此,做一名校长,奔波一天之后,当你夜深人静品味人生价值的时候,仍能无怨无悔。并且第二天你又心境舒坦地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学校。这种心理素质是办好学校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素质能影响教师守清苦之业,立育人之志,不为势利所动。无怨无悔才能有豁达乐观的心境,才能心胸宽阔,精神愉快,对事业充满信心,才能不管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都会正确对待,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反之,如果一位校长怨天尤人,追名逐利,心境不畅,是很难与群众想到一块、做到一块的。群众对校长的信赖度就会减弱,校长的人格权威就会降低,学校领导核心就难以形成,共同的办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无怨无悔是以义务感为基础的。“义务”即不要回报的应尽的责任。校长所做的一切,无论苦也好,累也好,都不需回报。这种良好的品质,对校长做好学校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坚强的意志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校长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具有坚强意志的校长,在困难面前,能坚韧不拔,义无反顾,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这样,校长就能以自己的行动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教育改革中能与校长同心同德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良好的自制力也是坚强意志的表现。有自制力的校长,能够驾驭自我,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良情绪的干扰。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他们能够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他们能够自觉做到成功不自满,挫折不气馁。他们能促使自己坚定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也能自觉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坚决制止妨碍目标实现的行为。
坚强的意志还包括遇事的果断性。果断性是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坚决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果断不同于轻率,它要以周密的思考力为前提。行为果断的校长对自己的行动目的、行动方法和可能后果,都有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所以能遇事当机立断,敢作敢为,敢于排除一切干扰,毫不动摇,毫不退缩。
三、乐观的情绪
产生情绪的触发原因是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主观需要。既有事就有情,有景即生情。心理学家又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识因素。认识因素在情绪的表现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有一定认识的人可以把握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的工作顺逆、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好坏,都会引发不同的情绪。作为校长切忌因某一小事而怒发冲冠或垂头丧气。校长稳定而愉快的情绪能使教师对校长有信任感、安全感;情绪波动过大,都会使教师感到校长有动摇感、烦躁感。稳定而健康的情绪对群众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学校在校际某项比赛中得了冠军,校长则乐而忘形、趾高气扬,必然影响群众的差距意识,很难再接再厉。若比赛成绩不佳,校长垂头丧气,甚至把气出在领队、教练身上,校长缺乏受挫的耐力,必然影响教师奋起直追、顽强拼搏的情绪。所以无论年轻或年长的校长,都要把握自己,始终保持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在顺境中不骄不傲,在逆境中不悲不忧。作为校长,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需要动员意志,转移注意。对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如某年轻教师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校长以极大的热情表扬,能动员一批年轻教师以他为榜样,奋力向上,这种激情是不应该抑制的。
保持情绪的稳定,不是对事冷淡,而是指心境永远乐观,积极向上。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四、完善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中最显着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这些特征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组合状态,从而在人们身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其中,表现在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一贯态度上的特征是性格中的核心品质,具有特殊意义。优秀的校长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素质:
第一,对待工作能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一个校长只要具备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就会有高度的成就需要、创新需要和贡献需要,以及相应的强烈动机和事业心;就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根据本校实际灵活运用已知原则,创造出合理的教育构想和独特的办学模式,而不坐等或机械地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从而使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甚至走在大潮前面。
第二,对他人能宽容,豁达大度。“赢得教师,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校长只有具备宽容和豁达大度的胸怀,才能把学校管理的权力模式从命令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的模式,即民主与协作模式,从而吸引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因为在很多时候,优点越突出的人,其缺点也越明显。“人才之行、自古罕全。苛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若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教师群体比较自视清高,遇事喜欢直陈利害,不畏权威,就更易被一些领导不能容忍。因此,校长必须具备宽容、豁达的心理素质。
总之,一个优秀的校长,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群众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它是一种无形的令人内心敬佩和信赖的权威。这种权威一旦形成,它将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完成共同目标而奋发工作的强大动力,是校长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福州市鳌峰洲小学齐榕)(第四节)校长应该具有现代的教师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素质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将大大地激发广大中小学校长对做好教师管理工作的主体感、现实感和生命感。
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是师资条件。因为教师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育人者,他要根据国家的要求,通过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选择和重组。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习的过程,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工作。在教师的传授、启迪等教育活动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社会行为,逐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实现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为了办好学校,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通过管理工作建设一支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的教师队伍,依靠教师实现办学的价值观。其中关键在于校长要树立起正确的、现代的教师观。
观念是一种观点体系,它支配着人的行动。就像一根红线把与行动有关的因素和事务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认识方式和工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教师观,如何确立现代的教师观呢?
学校管理的全部工作贯穿着一个怎样看待教师的问题。教师观是指导管理者对教师的基本看法,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教师管理的观念体系,采取相应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成为进行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教师观反映了校长的管理观和教育观,表明校长对理想教师形象的勾勒和追求,依靠什么样的教师,办什么样的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观。不同的观念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所以树立现代教师观和确立现代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及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观应该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学校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两方面的主体构成的,教师主体活动是帮助学生主体的认知与发展的活动。他对教学活动要进行创造性、完美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在认识世界与自我中获得发展。校长们对于教师是创造性教育劳动的主体的看法,似乎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命题。但是,从学校反映出来的实际,确实又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观念问题。试看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的师生被捆绑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战斗上,受着“分数”的奴役,教师“厌教”的状况,包括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上的“隐性流失”,这里除了经济待遇上直接原因之外,恐怕还有一个教师劳动价值的扭曲和尊严失落的原因,让教师成年累月地应付着各种各样考试、测验、陷落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师生都是被动地进入教学过程,失去了追求知识、选择人生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这种状况极大地压抑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参与管理的自主性。真正把教师看成创造性劳动主体的校长,会发动群众,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依靠教师的聪明才智,把教学设计成创造人生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活动,使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注入创造的活力,把理想的办学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二、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现代教育意识和行为的载体
教育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对自身从事教育劳动的认识、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活动达到自觉“能动”的程度。教师对教育劳动的意义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强烈意识到国家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教育意识支配着教师的工作,产生具有教育功能的行为。人们只要踏上教师的岗位,就会产生对教育工作怎么认识,用什么思想和方法教育学生的教育行为。不同时代的教师其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尽相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某种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载体。
当今,我国教师正处在面临21世纪的崭新时代。跨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极大创造力和对事业和社会的奉献精神。他们应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开拓的精神,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因此校长要帮助指导教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树立起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要求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批判陈腐的教育观念,不断调整师生关系,采用启发疏导的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健康的发展。校长要帮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作出新的努力,创造新的成就,首先要重视增强教师的现代意识,例如要求教师既有科学意识,又有人文意识;既有民主意识又有责任意识;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风险意识;既有国家意识,又有国际意识;以及讲时间、效率、变革、开拓,能机敏地适应时代发展等现代人的素质特征,成为一名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三、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学生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导体
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的互相影响的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品德、智慧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施加影响;是通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的力量引导学生个体向符合社会期待的价值观、规范行为转化中发展自我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所以,教师的全部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社会化过程起着定音导向的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一个聪明、善良、学识渊博的人,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入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