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8406300000011

第11章 为人处世篇(10)

【释义】行事光明磊落的人,哪怕立身在黑暗世界,也有如在万里晴空下一样的坦然;相反,如果做事邪恶不端的人,哪怕是在青天白日里,也有如被魔鬼缠身一般的心惊胆战。

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一贯行事严谨,做事光明磊落。不仅如此,他对家属也很严格,从不允许他们因自己的关系搞特殊,哪怕是一些生活琐事。

刘伯承的爱人汪荣华,1931年参军,也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就是在长征期间结为终身伴侣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刘伯承经常告诉汪荣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是工作再忙也不能让警卫员帮助打理家务。

汪荣华是个非常淳朴、善良、又能够吃苦耐劳的女人。她在司令部机要部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几乎没有时间料理家务,有时忙得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有时间洗。尽管如此,她从来都不让警卫员帮忙。她常说:“警卫员是上级分配给伯承同志工作的,除他之外我们家属、子女谁也没有使用的权利。我们是共产党员,决不能搞夫贵妻荣的不良作风,而且这也是组织的规定和伯承提出的要求。”所以,她只要换下衣服,如果能挤出时间就马上洗干净。如果来不及洗,就得东塞西藏,害怕被警卫员找到帮忙洗了。

但是,警卫员于河子是个机智、热心的小伙子,他做事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革命同志应该互相帮助。于是,他想不但要帮助首长做好内务工作,汪荣华同志工作也很忙,也应该帮她分担一些家务。

有一次,于河子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后,就到处找汪荣华藏的脏衣服,最后终于在床底下“搜索”到了,于是拿到河里去洗。可巧,刚好被刘伯承发现,他严肃地说:“于河子同志,我交待过你多少次,你不用帮汪荣华洗衣服,她的衣服由她自己来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再说她没有使用警卫员的权利。”于河子辩解道:“首长,这怎么好分开呢?汪荣华同志工作忙得很,天天加班,革命同志要互相帮助,况且我是在干完工作后,自己去找来洗的……”

刘伯承说:“小于呀,原则的事情绝不能含糊。我不想让我的家属有半点特殊,再说这也是组织的规定,希望你今后也要注意,你有时间要多看书、写字、学文化,我给你订的学习计划,完成了没有……”

刘伯承回到家以后,又郑重其事地对妻子汪荣华说:“你说说,为什么警卫员给你洗衣服?我已经讲过,你自己也晓得,怎么不注意呢?”汪荣华解释:“我没有让小于帮我洗衣服呀,我刚刚下班回家还没有见到他呢。”但是刘伯承仍然很严肃地说:“是我亲眼看见的,难道还会有错?”于是,汪荣华赶紧到床铺下翻自己的脏衣服,果然没有了,只好无可奈何地表示:“你平时讲的我都注意了。这一次没藏好,被小于找去了,真没办法。”

刘伯承知道不是汪荣华让警卫员洗的,但仍然语重心长地说:“汪荣华同志,我知道不是你让小于洗的,但是责任不在战士身上,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再说一遍:虽然你是我的家人,但是你没有用警卫员的权利,我们做人一定要做到光明磊落,这样做人才能够坦坦荡荡。”

感悟做人智慧

《庄子·庚桑楚》中说,人必须保持淡然的心境,不能让外物扰乱了自己的磊落光明。正所谓:邪不压正,如果自己是光明磊落的,还有什么诱惑与威吓值得让你心惊胆战呢?

20.方圆有度宽严互用

【原文】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

【释义】人如果生活在和平的、政治清明的社会中,就应该爱憎分明、刚正严厉;如果生活在混乱的、政治黑暗的生活中,就应该学会圆滑处世;而如果处于国家将要衰亡时刻,人们就要学会刚正与圆滑并用。而接人待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对待君子要宽厚,对待小人需严厉,而对待平常人就要学会宽严互用了。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中记载说: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一天,皇上早朝后回宫,一边走一边生气地说:“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正赶上皇后走过来,忙问皇上要杀谁。“魏征,他总是在群臣面前羞辱我,让我下不了台。”太宗气愤地说。哪知皇后听了不但没有说话,而且转身退回内室,弄得太宗莫名其妙。一会,只见皇后换上朝服,走到皇上面前向他施大礼,太宗惊奇地问皇后要干什么,皇后感慨地说:“臣妾听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有敢于直言相谏的臣子,如今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说明皇上是位少见的贤明君主啊,臣妾怎能不施以大礼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赶忙扶起皇后……

人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他有着非常博大的胸怀,对忠臣的善意劝阻往往都非常乐于接受,哪怕是有时弄得他非常尴尬,他也会宽容地原谅谏臣,其中最让唐太宗“头疼”的就是敢于直言相谏、据理力争的、历史上有名的谏臣魏征。

一次,唐太宗在丹霄殿宴请身边的大臣。君臣聚在一起,饮酒畅谈,非常高兴。这时,长孙无忌不由感叹道:“王硅、魏征曾经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居然能在丹霄殿与我们举杯欢宴,真是世事难料啊!”唐太宗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说道:“魏征、王硅,你们都是很难得的人才,而且做事尽职尽责,所以我重用了你们。不过,魏征,有一点我不明白。你每次进谏,如我不听从,再与你谈此事,你就是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魏征答道:“臣提出规劝就是因为此事不能办,如果臣答应了,就意味着必须办这件事情。所以,不敢答应。”太宗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先答应了再劝阻我,这样不是既不用争论,又给我留了颜面吗?”魏征答道:“舜曾告诫群臣‘不要当面屈服,而背后又说抱怨的话’。同样,如果我知道事情这样做不对,但是我在口头上又顺从陛下,那岂不是欺骗您吗?”太宗听了这样的话不怒,反倒大笑起来,说:“人人都说你魏征傲慢无礼、态度粗暴,但朕却觉得你直言诤谏的性格非常可爱……”魏征连忙拜谢道:“这都是因为陛下您的宽宏大量和广开言路,否则臣怎么敢多次当面与您争论呢?”

感悟做人智慧

孔子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退避隐居。因为,天下太平而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这说明孔子也是赞成不同的社会要用不同的处世方法,使自己深处其间而又左右逢源,这是一种冷静的处世智慧。

21.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原文】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释义】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不为琐事所烦恼,最大的灾祸莫过于疑神疑鬼。惟有整日劳碌奔忙的人,才知道轻松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心如止水平静安详的人,才知道多心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会快乐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装一下糊涂,吃一点亏。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当时的总督江彬——这位受到正德皇帝宠信之人,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他广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王阳明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慷慨推功的高尚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后,就重新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横祸的发生。由此可见,有时候懂得吃亏是很必要的。

一个人只有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才有大便宜可占。相反,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许多历史故事都能证明这一点。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横征无度,苛捐杂税严重,害得民不聊生。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说:“公室用横征暴敛的手段榨取民脂民膏,‘取之犹舍也’。”于是他就派人做了大小两种斗,把自己粮食用大斗借给饥民,用小斗回收还来的粮。田成子这种惠民的政策深得民众拥护。于是,很多人纷纷前来投靠田成子,给田成子种地。一时民归如流水,最终齐国国君宝座为田氏家族所得。

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其实,田成子看似失去了很多粮食,吃了大亏,但是他得到了比粮食更重要的人心。得与失是相互转化的,失只是一时的,随之而来的便是收获。

无独有偶,孟尝君也是一个尝到了“吃亏”甜头的君子。冯谖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个谋士,感动于孟尝君在自己落魄时候的真诚相待,决心为孟尝君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派人到封地薛邑去收租,问谁愿意去。冯谖便自告奋勇地说他愿意去。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回来时要买点什么,孟尝君告诉他说:“你看家里缺点什么就买点什么东西吧。”冯谖去了薛地后,把民众召集到一起,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所以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欠的债一律作废。”百姓都目瞪口呆的,怎么也不相信。冯谖为了使大家相信他说的话,他当着百姓的面把债条烧了。百姓都感动地跪下,高呼孟尝君是好人。冯谖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并报告说债已经收完了。孟尝君很高兴,问他买了点什么回来。冯谖说买了义回来,接着便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说:“好贵的义!”数年以后,孟尝君被谗言所害,逃到薛地。薛地的百姓成群结队地走出数里来迎接孟尝君。至此,孟尝君才真正体会到冯谖给他“种下”的义。所以说,好予者,必多取。暂时的损失,会带来更大的收获,吃亏并不是祸。

商场如战场,要想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取得胜利,懂得“吃亏”也非常重要。

美国的亨利·霍金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企业家。亨利·霍金士性格淳朴厚道,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性格上的这种诚实可靠。亨利·霍金士在经营食品加工的初期,美国的“纯正食品法”还没有制定,于是有不少食品加工企业往食品里面加了各种添加剂。加了添加剂后的食品不仅色泽好,而且香味十足,深得人们的青睐。但是,这些添加剂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亨利·霍金士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往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如果一定要加的话,必定要经过专家验证,保证对人体绝对无害。他的这种做法遭到同行们的非议和排挤,使得他的工厂效益很不景气。

后来经过验证,防腐剂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惊人的地步。结果公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为了存放和保鲜,往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很多消费者食用了太多含防腐剂的食品。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联合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说亨利·霍金士别有用心,因为报告是他发布的。他们还联合起来在业务上排挤亨利·霍金士,想把亨利·霍金士彻底打倒。这确实给亨利·霍金士的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可谓吃了不小的亏。但是美国“食品纯正法”的颁布,给亨利·霍金士的公司带来了生机。他从事业的低谷逐步发展壮大,随着消费者对他们公司的信任,他很快步入了事业的黄金时代。

郑板桥有一传世风行的条幅:“难得糊涂。”他还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变糊涂更难。”孔子也曾说过: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是一个智者,在国家动乱时是一个愚人。很多人能赶得上他智的一面,但几乎没有人赶得上他愚的一面。

这里孔子说的“愚”和郑板桥的“糊涂”之所以难做到,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以及行为上的忍辱负重和殚精竭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也不会被琐事缠身,不会为闲言困扰,才能成为一个有为之人。

感悟做人智慧

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是以一生平安无事、没有任何祸端为幸福的。所有祸端多半是由多事而招来,多事又源于多心,多心是招致灾祸的最大根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自然俯仰无愧,根本不用怀疑别人对我有过什么不利的言行。只有整日无所事事的小人、闲人才会为无聊的闲事、琐事忙碌,为依附权势、争夺名利奔波,为闲言碎语费尽心神地猜疑。这些人的思想境界很低,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可悲。所以古人云:吃亏是福。太多的人不懂得吃亏,邻里之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常常闹得不可开交。遇事忍一忍,暂时或许会吃点小亏,但以后会有更多的大便宜在等着自己去捡。如果做每一件事情都权衡得失,吃亏的事情一点不干,那么以后很难有大便宜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