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并提问: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想出办法---种树)动物们齐心协力种了很多树,大树给小狗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为山羊挡住了沙尘,为小熊减少了噪音,为小猪净化了空气,动物们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老虎:我们的城市又变得一片绿色,美丽干净了,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小猴:大王,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呀?(你们猜:大王老虎说了些什么?)大王说:所有的动物都听着,你们不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我要到六一幼儿园去招聘环保小卫士,给他们戴上这些金光闪闪的写有“环保小卫士”的奖牌,让他们来管理你们。中三班的小朋友,你愿意做我的环保小卫士么?
请你告诉我怎样保护环境呢?(引导幼儿说出:不折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吵嚷,不乱丢垃圾,不乱画,节约用水)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动物们做得怎么样呢?老师今天拿来他们的照片,请小朋友来做裁判,你来判断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做对的就画,做错的就画×(发操作材料)。
2.请画好的小朋友给客人老师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画?
三、活动结束我们幼儿园周围也有许多大树,我们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
活动延伸
1.开展保护小树的宣传活动,选出环境保护小卫士。
2.设计护树标志,制作护树警示牌。
活动反思活动设计借助幼儿喜欢的小动物来切入主题,幼儿感觉亲切、自然,把情感教育与环保教育融为一体,使整个活动形象、丰富。重点部分引导逐步深入,孩子能将生活中的行为尽情表达出来,更加明确环保过程中的对与错,结尾处让幼儿亲自评断别人的行为,也强化了幼儿的是非观念。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活动开始教师从幼儿熟悉的故事入手引出活动的主题,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活动中,保护树木与幼儿熟悉的动物紧密结合,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并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整个活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教师不断地激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树木被破坏掉了会怎么样?”“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种树”,种了树以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引出保护环境,使幼儿懂得了我们大家都应该保护环境的道理和正确的做法。活动最后教师安排了请幼儿将画好的作品讲给客人老师听,培养了幼儿敢于说话、主动与人沟通的交往能力。
当然环保意识的形成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和巩固,例如:可每天请两名环保小卫士给小树浇水;家园合一,请家长配合做幼儿环境保护的示范者、监督者等。
(点评: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王素珍)=
成都幼师实验幼儿园朱虹刘代菊
活动来源经过一学期的饲养和学习,孩子们对蚕宝宝已经产生了感情。一天午餐后我带孩子们在花园里散步,大家边走边观察周围的环境,Angel说:“我们的蚕宝宝在桑树上。”可Young却说:“不对,蚕宝宝在商店里面。”Maggie说:“蚕宝宝已经变成参蛾下蛋去了……”等等,虽然我们的活动室里没有蚕宝宝了,但是孩子们很惦记蚕宝宝,同时小朋友们也很希望蚕宝宝来到我们的身边,跟它一起做游戏,共同成长。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先让他们谈话、绘画,接着实际寻找,最后得出结论,寻找学习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一谈话活动--蚕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活动来源孩子们虽然养了蚕,但还不知道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蚕宝宝现在在哪里。一说到蚕宝宝孩子们可来劲了,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及想象力。
2.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回忆我们的蚕宝宝。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你们还记得我们班上学期养了什么动物吗?幼:蚕宝宝。
二、谈话活动师:那你们知道蚕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们想蚕宝宝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想到哪里能找到蚕宝宝呢?师:我们很长时间都没有看见蚕宝宝了,你们想象一下蚕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三、幼儿分组讨论师:那我们现在分成几个组,你们自己谈谈自己的想法,想想蚕宝宝现在有可能在哪里呢?它过得快乐吗?
四、小结师:你们都各自说了自己的想法,都说得很不错,那你们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到时候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和朋友。(幼儿回家后同爸爸、妈妈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并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做)活动反思幼儿对“蚕宝宝到哪里去了”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活动激发了幼儿猜想的兴趣和参与探索的该主题活动曾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师分课题组“组织论文与活动案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愿望,幼儿参与程度高;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奇特,因此活动中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交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猜想去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机会。
活动二绘画活动--蚕宝宝从哪里来?
活动来源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让他们的思想变为易懂的图画,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我们专门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交流寻找蚕宝宝的乐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将此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与朋友分享。
2.喜欢绘画活动,提高绘画技巧。活动准备幼儿用纸及水彩笔每人一份。活动过程(略)活动三实践活动--蚕宝宝在吗?
活动来源根据幼儿的谈话活动和绘画活动我们进行了整理,发现孩子们一共从8个地方去找蚕宝宝,我们将8个地方分别用图画的方式代表,让孩子们拿着表格到相应的地方去找,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有”和“没有”。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在活动中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份表格、每位幼儿一支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我这儿有一张表格,表格上面画的图案都是你们所想到的有蚕宝宝的地方,你们来看看有哪些地方呢?
师:那我们一会儿到这些地方去找一找,看看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蚕宝宝。幼儿听教师介绍上次课所提出的几个地方,有图案表示。
二、讨论活动师:我们一会儿将到这些地方去找,找到的我们要用符号来表示,那你们现在自己想一想你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幼儿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有”和“没有”。三、实践活动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后花园去找,你们用你们自己的符号来表示,找到或没有找到都要做好记录。幼儿同教师一同按照图上的地方去找,幼儿自主寻找并做好记录。幼儿将自己所找的结果讲给朋友和老师听。没有找到的地方幼儿带回家在家长的陪同下继续寻找。
活动反思幼儿能通过自己寻找的过程得出了结果,并能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幼儿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在活动中幼儿能独立操作、探索,并能思考和表达,从中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不足的是在符号的表示上除了教师“有”和“没有”这两种符号外,在出现幼儿自己创设的符号时,教师没有很好地鼓励和帮助他们用自创符号做记录。
活动四交流活动--寻找蚕宝宝
活动来源孩子们提到的有些地方幼儿园没有,他们便拿着表格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又进行了一些寻找活动,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又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交流的乐趣,愿意将自己寻找蚕宝宝的乐趣与朋友分享。
2.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接纳同伴的经验。
活动准备将幼儿分成3组围成圆圈。
活动过程(略)
活动五制作图书--寻找蚕宝宝
活动来源孩子们带着表格分别到相应的地方寻找蚕宝宝,他们体验了寻找的乐趣,很乐意将此次活动讲给爸爸、妈妈听,于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提议制作图书。
活动目标
1.感知寻找蚕宝宝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喜欢将自己的图书与朋友分享。
2.观察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学习制作图书的方法。
活动准备白纸(8开)、剪刀、水彩笔每人一份;教师做好的图书半成品每桌一本。
活动过程
1.有一天我们到后花园去找了4个地方找蚕宝宝,小朋友们有的先到草地上找,有的到桑树上去找……你们想不想把它作成一本书,讲给爸爸妈妈听呀?
2.首先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桌子上的书是怎样做成的。看哪组的朋友先将它们做出来。
3.幼儿自己将白纸通过折、剪的方法做成书。(教师指导)
4.幼儿将自己寻找蚕宝宝的经历画下来做成一本书,与朋友和老师共同分享。(教师记录幼儿的语言)
活动反思
1.活动中需要老师不断的提示,甚至手把手地教幼儿折和剪的方法,因此事先应该丰富幼儿折纸方面的技能。
2.从这个活动看出幼儿的自主行为还不够。
活动六泥工活动--我为蚕宝宝做个家
活动来源“Sammy,我们家里有蚕宝宝。”“你哪儿来的呀?”“是我养的蚕宝宝,变成参蛾生的蛋呢!”“是吗?”“蛋都变黑了,快生蚕宝宝了!”大家可乐了,都争着给蚕宝宝修间房子,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陶泥。
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师:如果你们把蚕宝宝找到后,你们还想不想再让蚕宝宝到我们班上来做客呢?师: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可以睡觉,可我们把蚕宝宝接回来后它睡在哪里呢?它没有睡觉的地方怎么办呢?
(通过谈话活动引出为蚕宝宝修房子)通过谈话幼儿思考并想出自己的办法二、操作活动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陶吧去,我们用陶泥为蚕宝宝做个家,好吗?幼儿跟随教师到陶吧,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操作。三、参观分享活动幼儿做完后,把各人的作品摆在教室里,大家在教室里自由参观,并相互讲解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1.泥工活动中,幼儿情绪非常愉快,每位幼儿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做的房子。
2.在活动后老师将幼儿的作品再进行加工烧制,让所有幼儿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反思这样的系列主题科学活动能让幼儿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而饲养活动是儿童科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儿童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喂养、照料等饲养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探索的兴趣。幼儿可以通过多次并反复的观察、探索,不断关注“蚕”这种动物,在与它们平凡的接触中,连续的、较持久地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对于幼儿获取大自然的丰富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孩子的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性,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孩子们学会观察和学会合作,合作式的学习形式表现突出,我们不仅把这种分组学习的方式应用于科研活动,也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整合到数学、语言、艺术等活动中。主题活动评析中班科学活动《蚕》这个主题活动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多组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在寻找蚕种、养蚕、种植桑树、参观丝绸厂以及多领域渗透的系列活动中、《春蚕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是教师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一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成和预成。
活动设计中将特有的成功的学习环境设计,渗透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在“特色的蚕房”、“桑树林中”自己去观察、实践,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活动的直观性、实践性,使幼儿在与自然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发现,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层层推进。幼儿从接受式学习发展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改变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自我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寻找,在比较、探索中找到答案,满足了幼儿好奇心的需求,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将枯燥的知识游戏化,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通过直观生动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有意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空间中,让幼儿轻松掌握了有关“蚕”的相关经验,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该主题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
(点评: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彭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