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8418500000047

第47章 企业营销国际化

一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根据国际社会分工从事国际市场经营的客观环境。企业国际化经营就是以商品国际化为核心,全方位地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1.商品国际化

贸易、旅游和电视的广泛发展,为生活方式全球化和传统文化民族化奠定了基础,生产和交换市场的国际化,使资源配置超越国界,形成商品国际化的趋向。

商品国际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一个是商品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地位。

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是指根据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同质化倾向,按照全球营销观念,制造出受世界各国普遍欢迎的“世界产品”,甚至采用统一商标和促销手段,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美国贝尼顿公司(Benetton)以拥有“世界上所有色彩”为宗旨,采用计算机掌握消费意向设计服装。公司雇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比制衣员还多,创造出其他服装店无法比拟的国际风格服装,在世界70个国家开设了4500家时装店。1987年公司销售额10亿美元,利润高达1.08亿美元。

商品国际化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其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导地位增强。商品国际化越发展,世界经济越开放。商品国际化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是看出口商品与国内同类商品和产业生产的比重;二是看出口依存度;三是看世界出口贸易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情况。1961—1980年期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6.8%,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4%的水平。上述情况说明,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的市场观念,走生产国际化商品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和胜利。

2.技术国际化

技术国际化是指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偿转移,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居于日益重要地位。据统计,国际技术贸易总额,1965年时仅25亿美元,1985年时为500亿美元,1989年则高达1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国际技术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技术国际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当代科技涉及广泛领域,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国际分工、发展技术贸易、及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二是当代科技研制费用剧增,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成为客观需要,如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总耗资约3000亿美元,涉及美、英、德、日等国数万个企业;三是当代科技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目前全世界有成熟的先进技术与专利3000多万项,每年仍递增100多万项,为国际技术贸易打下物质基础。

技术国际化表现在从技术成果最终环节的国际化转移到研究与开发初始环节的国际化。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征服宇宙、生态环境、艾滋病防治等更是如此。技术国际化还表现在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迅速增长两个方面。面临上述情况,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应当将技术商品的交换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劳务国际化

目前,劳务输出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达1/4,劳务国际化也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世界劳务输出总额,1970年时为1080亿美元,1980年则达6500亿美元。劳务输出国际化程度的扩大,给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劳务输出与商品出口不同,有自身特点,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企业应将劳务输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

4.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是指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加强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960年为667亿美元,1980年时为5115亿美元,1989年已经突破10000亿美元。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资本国际化,有着丰富的内容。直接投资组建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市场经营活动,在国外投资兴办合作、合资或独资企业,伴随着融资的技术转让、商品租赁、补偿贸易和易货贸易等,都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贸易往来的通行方式。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应当转变观念,积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企业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一)出口产品和技术类

1.出口商品与易货贸易。出口是指企业向国外市场出口商品或劳务。由于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方便易行,一般适用于刚刚从事国际市场经济活动的企业。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甩脱”多余产品的方法,往往使买卖双方都满意。

出口商品易货贸易,既是古老的出口形式,又是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形式。易货贸易是指在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中,用易货代替现金贸易的方式。易货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颇为流行,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易货贸易的方式很多,包括单纯的物物交换和涉及多种货物与信贷关系的现代易货贸易,主要方式有:

(1)纯易货安排。交易双方仅用等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物进行交换,不需要用货币支付。纯易货贸易可采取长期换货协定进行。

(2)转手易货安排。在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中盛行。具体做法包括进口转手贸易、出口转手贸易和转手贸易安排。

(3)补偿交易。即出口商用技术帮助进口国建立工厂,在该厂建成后承担购买部分产品的义务。

(4)清算账户贸易。贸易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5年),双方各自向对方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或劳务,并在各自的银行建立总账记录交易,逐年平衡清算。

对于易货贸易的利弊,历来存在争论。发展中国家认为对于推动本国商品出口有积极作用。实行易货贸易,可以利用买主地位扩大商品出口额,冲破国外贸易保护壁垒,缓解货币与信用风险,有助于开拓新市场。但是,易货贸易程序复杂、费时费力、经营成本较高,易货贸易的商品往往缺乏竞争性。

2.技术贸易(许可证贸易)。技术贸易是一种有偿的技术转让。它与技术转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转让可以是非商业的、无偿的,如技术情报资料、技术考察、技术交流活动,也可以是商业性的知识转让的商品交易活动。许可证贸易是技术贸易的主要形式。

技术贸易的内容主要有:

(1)专利使用权的转让。专利权是一个国家对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发明所给予的法律保护。专利权所有者在该项专利有效期内有对其利用的垄断权。一项发明获得专利权,要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条件。专利权在地域与时间上受到限制,它只在一定期限内、在授予专利的国家内有效;超过专利有效期,便可无偿使用。所以专利购买方只在专利有效期内支付费用。

(2)商标使用权的转让。商标也是一种工业产权,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受到法律保护。

(3)诺浩(Know-How)的转让。“诺浩”的意思是“知道如何做”,一般指不申请专利的技术知识。“诺浩”在我国译为专有技术、技术秘密、技术诀窍,但仍难表达其意思,故国际上都直接用Know-How一词。“诺浩”与专利的区别,主要是专利是一种工业产权,受有关国家专利法的保护;“诺浩”则没有专门法律保护,只能由交易双方在合同中作出规定给予保护。“诺浩”的特点是指一种技术知识,如图纸、技术说明书、设计与工艺规范等,它具有可传授性,是没有公开的被保密的知识。

技术贸易可通过签订许可证协议进行。许可授权的范围通常有:①独占性许可;②排他性许可;③普通性许可;④可转让性许可。

技术贸易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方便途径。从出售许可贸易的企业看,可以在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获得盈利;可以通过技术出口代替产品出口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和收益;向国外输出技术,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技术派系,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对许可贸易的购买者来说,利用别国的现成技术,可以节省研制费用,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及时购买技术,试制新产品,尽快投放与占领市场;也有利于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

3.加工贸易。它是国际市场经营中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形式。一般由加工方提供设备和劳动力,料方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来料方负责销售,加工企业则根据来料多少,要求加工的程度,收取加工费和其他费用。

加工贸易的形式主要有:

(1)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进口原材料经加工后成为再出口商品。

(2)来料加工。通常包括带料加工与来样加工。

(3)装配业务。指由一方加工装配成产品后交货。

加工贸易是一种迅速、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对来料方来说,它是一种输出资本和商品的好方式。对加工方来说,它是引进外资和技术的一种方式,可以利用本国的生产潜力和资源,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可以使产品一问世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也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这种形式出口商品,销路一般都有保证,经营风险小,从事国际市场经营的企业乐意采用。

4.特许。特许是由特许授予人准许被授予人使用他的商品名称、产品商标、经营管理制度与推销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被授予人则给授予人一定代价。授予人对被授予人给以有效协助,被授予人有义务接受其监督与控制。特许业务通过书面合同或口头协议形式确定。

特许业务内容有以下类型:

(1)制造加工特许。

(2)产品特许。

(3)整体业务特许。又称交钥匙特许。被授予人有权使用授予人的商品商标、企业标记、广告宣传,并销售授予人的产品。

在出口商品和技术类中,制造合同与管理合同也是重要的国际市场经营方式。

(二)结合融资出口类

1.合作生产。它是指国际市场经营的双方企业,按照签订的协议,由一方出技术和专家,另一方提供厂房、设备、劳动力和原材料,合作生产产品,双方按销售总额的一定比例分成。合作生产方式可以尽快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节省自行设计、试制的资金与时间。借助引进的技术,投产快、得利快,以产品外销补偿技术费用,可以少花外汇现金。这种形式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技术力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补偿贸易。它是指一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国外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以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偿还贷款的一种国际市场经营方式。补偿贸易的特点是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与信贷相结合,出口贸易与生产相结合,采取补偿方式归还贷款与付息。1979年,中国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补偿贸易形式得到迅速发展。

补偿贸易的基本方式包括:

(1)返销回购。购进技术或设备的一方,用该技术设备投产后生产的产品来支付技术设备的贷款。返销的商品可通过事先约定的贸易商进行。

(2)对应购买。指购进技术或设备的一方,不是用该技术、设备生产的产品直接偿付货款,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偿还贷款,这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方式。

(3)混合补偿。指购买技术或设备的一方应支付的贷款,一部分用该技术、设备投产后生产的产品抵偿,另一部分则用其他间接产品抵偿。具体的补偿过程也可以通过贸易商中介来进行。

对补偿贸易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讲,对补偿贸易的卖方来说,可以冲破支付能力的限制,扩大设备和技术的出口;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补偿贸易的回头商品售价较低,因而有利可图。而对补偿贸易的买方,有利于取得国外的信贷资金;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加速企业技术改造;通过以进带出,利用外商的销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但是,补偿贸易履约周期长,风险大,资金周转慢;补偿贸易商品可能打乱原有出口商品的销售渠道,应当趋利避害,审慎实施。

3.租赁。它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将设备或产品租给用户并收取租金,用户则取得该设备或产品的使用权。

租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买卖。租赁业务的特点是与信贷、融资相结合,一般涉及三边或多边贸易。租赁的方式:(1)管理租赁。一般是在租赁公司与用户之间进行;(2)融资租赁。一般除租赁双方外,还有提供商品的第三方参与进行。租赁业务是在资金融通基础上,以商品作信贷的特殊方式。承租人只付一定的租金,不需大量贷款,即可租到新设备或机器使用,争取时间,带来经济效益;不必担心设备陈旧造成的损失,租赁手续简便,避免受通货膨胀之害。由于出租人对设备享有所有权,交易安全可靠,是扩大推销商品的重要补充手段。但是租赁比购买费用高,定期缴纳租金会形成长期负债;租赁合同规定条款严格,中途不许废约,因此应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酌定。

4.合作经营。它是指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中外经济实体间契约式的经济合作形式。中外合作者提供的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中外合作双方各自对出资承担亏损,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分享利润。1988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后,合作经营项目发展很快。

在中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法人式”(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合营实体),一类是“非法人式”(对经营实体的财产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合作双方以自身的法人资格在法律上承担责任,对合作经营的债权按合同比例分担。合作企业依照批准的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进行经营活动,并成立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管理,决定企业的重大问题。合作企业与合资企业存在重大差别。

5.合资经营。它是指建立在股权形式上,中外双方对某个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和共享利润的一种经营方式。1979年在南斯拉夫卢布雅那,联合国举行的发展中国家合资企业讨论会上,提出了“真正国际合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1)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2)来自两个或更多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3)提供资本资产;(4)在一定水平上分担一定程度的经营管理责任;(5)共同分担企业的全部风险;(6)除去通过分享纯收益外,合伙者不得再从合资企业中取得其他收益。

合资企业的性质,要看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国际上存在的合资企业情况复杂,可按社会制度、合资企业双方股权多少划分。1979 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7 年,又公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发展很快。

合资经营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优点:(1)合资经营双方利益紧密结合,投资稳定可靠;(2)合资企业一般引进适用技术,可以迅速产生经济效益;(3)可以节省资金与外汇,利用外商的销售网,扩大国际市场;(4)可以密切东道国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因此,合资经营企业在第二次大战后迅速发展。

6.外国独资经营。是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它是某国的企业在国外单独投资建立企业,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发展外国独资经营对于东道主与投资者都有一定好处,因而受到重视,发展很快。1986 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国务院作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到海外投资,开办非贸易性合营或独资企业。

设立独资经营企业,对东道国与投资方都有一定益处。从东道国来说,可以吸取先进技术,培养人才,带动工业的发展;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就地生产,有利于占领市场,享有收益丰厚的优势,发挥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促进和扩大出口市场。

7.跨国公司经营。指一个公司在若干国家直接投资,并以该国的资源条件为基础进行经营的形式。严格地讲:一个母公司在海外至少有六个子公司,其海外营业额占总公司营业额的25%以上,才可称跨国公司。

从国际市场经营角度看,跨国公司资本雄厚,技术力量高度集中,生产规模巨大,有利于国际市场竞争;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优势,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其产品就地销售,可以绕开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能利用当地资源,适应各民族的国民意识,建立经营伙伴关系,减少经营风险,等等。因此,应当重视研究,认真对待。

(三)服务市场营销类服务,亦称劳务,在英语中都是Service

服务泛指不以实物形式提供活劳动来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在我国过去的文献记载中多使用劳务合作一词。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也因服务的内涵更宽,故采用服务市场营销。

服务商品与有形商品比较,有以下特点:1.生产与消费结合;2.价值与使用价值转移分离;3.提供活劳动与货币交换。国际市场服务商品包括众多的服务产业与部门,主要有:商业性服务、通讯业服务、建筑业服务、金融服务业、保险业、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旅馆和饭店服务业等。

国际服务市场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1970年世界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710亿美元,1992年即达1万亿美元,占货物贸易总额的1/4.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项目金额全面增长,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国际服务市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