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儿童外语教育启示录
8421800000021

第21章 何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最佳途径

在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听到各类学生抱怨英语学习记单词最难,下了许多功夫去背单词,结果收效甚微,词汇量仍然很小,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在表达中不是词不达意,就是理解发生偏差。这种现象不仅给学生造成畏难情绪,更是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诚然,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现代英语大词典所收的词条就足63万到75万之多(李赋宁,1991:3);实际上英语总词汇量已超过200万,而且目前这个数目每年递增850个以上(汪榕培,2000:1)。要记住每一个单词,每一种意义是不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学生词汇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和词汇教学仍存在着某种偏颇和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值得英语教师们认真反思。

从词汇教学现状来看,词汇教学法主要依据结构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前者主张从微观上分析词的结构,认为词素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即语义往往取决于它的词根、词缀的组成;后者主张把语义用法和语境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这两种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种起到相互依存、促进的作用,因此,二者不可偏颇。然而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协调二者的关系,要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词素进行结构分析,要么就是孤立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表,养成学生死啃字典意义而不能活用的不良后果。这种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是典型的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违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R。J。Alexander(1984)认为学习词汇从三个“Cs”入手,必将受益匪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个“Cs”指的是Collocation(搭配)、Context(语境)和Connotation(词的内涵意义)。在三个“Cs”中,搭配是让学生从树林走向森林的前提;词的内涵意义好比林中的珍稀树木,是学生语言能力的表现,而词的内涵意义正是在语境中展现出来的。三个“Cs”既是词汇教学的侧重点,又是最佳途径,是提高学生词汇能力的三个依靠。

一。搭配与语义限制

搭配这一概念是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1957)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词义不仅可以通过音素、词素、语法形式、语境等表达出来,还通过搭配来体现。搭配是一种无形的语义网络以符合某种逻辑意义而形成的“结伴关系”。两个词项间的搭配关系是一种互相预示自己“搭档”可能出现的结构(刘润清等,1988:96)。这种结伴能力(collocability)也是一种预知能力(predictability)。

词项的搭配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语法限制和语义限制。二者在搭配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平等,语义限制是搭配选择是否正确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通过词与词的搭配而产生的搭配意义是否被接受取决于其有没有反映语言的客观实际,有没有违反语言之间的语义关系系统。如white和snow搭配,dark和night搭配以及搭配to milk a cow等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learn knowledge或learn competition是受汉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影响而造成的违反语言之间语义关系系统的搭配,因为learn要求与表示具体学科、技能等语义成分的词系统的词搭配,而knowledge, competition是表示抽象意义的词。Knowledge应与具有“获得”语义成分的词系统的词搭配,如to get/acquire/obtain等词搭配,而learn competition应改成具有“具体行为”的语义成分特征的搭配,如:learn how to compete或者learn to be competitive。

研究搭配,特别是搭配的语义限制对词汇教学,乃至整个外语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使用同义词的准确性,如grow, rear, bring up, breed, give birth to是都有“养”之意的常用同义词,对它们进行语义特征分析,便不难看出它们在搭配方面的差异及在语义上的联系,grow[ vegetation];rear, bring up[ children];breed, rear[ animals];give birth to[ children/animals]。watch, see, visit, read都具有“看”的基本意义,但结伴的对象迥然不同,watch, see, visit, read分别与TV, a film, a friend, newspaper搭配,不同的语义限制有利于学生对语言形成一种预见并能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另一方面搭配的语义限制使多义词产生区别性意义。例如difficult一词当与具有[-human]语义特征的词搭配时,其义是“困难的”如a difficult question;当与[ huamn]语义特征的词搭配时,词义发生变化,有“难弄,不易相处”等意思,如a difficult child/customer/boss,其意思分别为“难哄的小孩”,“难对付的顾客”,“难讨好的上司”。

众所周知,同义词、多义词是词汇教学的两大难点,搭配教学是快速掌握同义词和多义词的途径,是学习地道英语,扩大词汇量,扩展语言能力的最佳办法。如果学生死记“fast”一词意思为“快的,迅速的”,在面对“fast color”(不易褪色的颜色),“fast hold”(牢靠),“a fast friend”(忠实的朋友),“a fast fact”(不容争辩的事实),“a fast life”(放荡的生活)就会不知所措,对固定搭配、习语“pull a fast one”(欺骗某人),“play fast and loose with”(玩弄某人)更是不知所云。教师为何不在语境中引出这些搭配,为学生指点迷津,打开词汇教学的新局面。

二。语境与词汇意义

语境的概念是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uski,1923)在发表《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中最先提出,用于解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语境使语义生成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至于社会环境,小至于上下文的一系列非语言因素、副语言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G。 Leech(1987:13)将词义分为七类:denotative/conceptual(外延意义/概念意义),connotative(内涵意义),stylistic(风格意义),affective(情感意义),reflective(反射意义),thematic(主题意义)和collocative(搭配意义)。一个词项可能同时具有着七类意义或其中的一、两种意义。此外,词项还具有社会文化意义。

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前者是语义产生当时及紧接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即“上下文”,包括词组、句子、段落语境及篇章语境(刘润清,1990:140)。广义语境指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即与语言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狭义语境主要解释词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广义语境帮助人们理解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即词汇中蕴含着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及该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等。

1.语境与词的外延意义

词的外延意义指词的字面意义。英汉词汇中有一一对应关系的词寥寥无几,孤立地背记词汇表徒劳无益。利用词组语境能体会和辨析常用词的外延意义。如soft这个词,除了“软的”这个基本词义外,还有其他外延意义,soft breeze(和风),soft fire(文火),soft hat(呢帽),soft words(和蔼的话),soft answer(委婉的回答),soft goods(毛织品),soft drink(果汁饮料)等。利用句子、段落和篇章语境,能提高学生猜测生词外延意义的能力,能让学生记词更深刻,用词更得体。

2.语境与词的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外延意义上的意义,常随语境的不同而变化。如“elephant”词义是“大象”,而在词组语境“a white elephant”中,“white”的内涵意义显现出来,成了“无用的东西”。

3.语境与词的风格意义

词的风格意义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风格的运用。例如表达“坐下”的词组有较正式的“Be seated。”,一般的“Sit down。”,非正式的“Have a seat。”和戏谑说法“Take a pew。”。注意语境中词的风格意义,避免造成大词小用,小词滥用的现象,这也是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难点之一。

4语境与词的其他意义

词的反射意义从词的外延意义引申而来。词的主题意义表现在在交际中用词序来强调突出词义。词的搭配意义已单独列出,不再赘述。

三。词的内涵意义与文化差异

以上已谈到广义的语境帮助人们理解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其实词的内涵意义渗透着目的语的文化,词的内涵意义反映着文化差异。要想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从词的内涵入手不失为妙计。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给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注入生机。如dragon(龙)一词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象征,代表吉祥安康,所以汉文化中有许多成语都有“龙”这个词,如龙凤呈详、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罪恶的象征,如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视为the great dragon。又如dog一词在英汉中有不同的文化意义。汉语中它常贬义性地形容和比喻令人厌恶的人,如“狗腿子””,“走狗”,“狗仗人势”等;而英语以狗的形象喻人带有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work like a dog(拚命工作)。因此理解词义应从反映文化差异的词义内涵入手,不能单从汉文化出发,而应深入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去体会其真正含义。

三个“Cs”是词汇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语境下从搭配着手,不但更好掌握词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而且能全面、透彻了解词的其他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词义的多层次性。全面关注词的内涵意义,使之在东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对比、讨论,找出异同点,加深对词的理解。在词汇教学中注入文化教学,使枯燥的词汇教学找到了新的结合点,永葆词汇教学趣味盎然。词汇教学仅凭构词法是不科学的,归根到底还要借助于语境,只有在语境中感悟词义,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词的各种意义,使用搭配也才能更加地道、准确,进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