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中人
8423000000004

第4章 叹薄命小姐爱已成殇 (3)

六安茶产在安徽省六安县,是明清时期六品茶之一,另外五品是“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龙井茶”、“天目茶”。此六品茶属天下名茶,是贡茶,极为珍贵。贾母当时吃得油腻太重,又因长期在北方居住,若饮了六安茶,很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特备了老君眉,老君即寿星之意,既体现出妙玉的乖巧,也深透了她的来历不凡。

妙玉的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自然比世袭官职的仕宦人家清高、文雅。清高即意味着不趋从权贵、志趣的高雅,文雅即意味着卓越的气质、高妙的心境。

妙玉为宝钗、黛玉所用的这两盏茶杯,一是晋武帝时王恺珍玩过的瓟斝,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一是犀牛角做的点犀,两件茶盏皆是商代时期的经典酒器,古朴珍贵得令人咋舌。此外,绿玉斗与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亦是稀世珍宝,普通人难得一见,也非普通官宦人家所有。妙玉就曾对宝玉说道:“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妙玉的出身,疑团重重,但这几件茶具,仍给我们透露了一些讯息:妙玉的家族,必是富甲一方、必是书香门第,必是志趣高雅!

妙玉的第二次出场,是在湘云与黛玉联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一句后,她从山石后转出,邀请二人喝茶暖身,并将二人之作从头写出。此处,脂砚斋曾留评:“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

不凡的身世,平生最厌恶权贵,更无疑她是富贵之家又兼书香门第的女孩儿!妙玉曾在诗句中写道:“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也的确符合诗书世家小姐的情怀,这也正是妙玉灵魂的写照!

妙玉的心底,是一个丰富的、安宁的世界,她曾说湘云与黛玉的联诗颓败凄楚,可见她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在她周围,却是一个没有知己的寂寞之园。黛玉尊她敬她,未敢与她言,宝钗自品茶后倩影难现,唯一宝玉略能理解她,对她的孤傲、清高、不被世俗所容的冷僻予以点滴的支持。所以,妙玉的心底一片空寂苍凉。这一片苍凉,使她难于喜悦,也使她遭到世人的厌恶,就连一向以老好人著称的李纨都曾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与妙玉曾为邻十年,又有半师之缘、贫贱相交的邢岫烟,也批判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洁白无瑕的美玉,红尘浊世又怎会容忍她的存在?万丈软泥中的情爱,她又怎会萌生渴望?妙玉高洁到除了自己,世人皆是浊人、世事皆是浊事。她在递给宝玉平素自己使用的绿玉斗时,也仅仅因为宝玉是一个清净人;她为宝玉生日送芳帖,也仅仅因为宝玉是个知己。妙玉嘱名槛外人,岂不知道一槛之隔,已是与尘缘毫无半丝情分;岂不是她在提醒宝玉:记得妙卿身份,送你芳帖,仅是为你祝福?

妙玉与尘世仅一槛之隔,然而,这一槛遥远,使她有如身在月宫,只能在凄清、空寥、落寞之时,寂寂地俯看红尘。

妙玉早在七岁时便入苏州的蟠香寺修行,一修十年,后,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投到贾府。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儿,十年间,变成一位螓首娥眉、延颈秀项、双瞳剪水、顾盼生姿的绝色美人,是如何遭遇,使她连立足之地都被人剥夺呢?无非是被有权势的人欺压,无非是这个有权势的人垂涎她的美貌,要强占她。

关于妙玉的结局,脂砚斋曾有批语:“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颜自是指妙玉,枯骨自是指老朽不堪的一个糟老头子,或许就是那个欺压她的权贵之人。

妙玉的师父临终前曾嘱她“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妙玉的师父精演先天神数,能算未来吉凶,命运祸福。师父的一言,有着预示未来的警意。但即是如此,妙玉仍然违背了师父的遗愿,回乡之际,途经瓜洲渡口时,与贾家离散的众人偶遇,一番感慨之后,妙玉忍着屈辱,含着厌恶,委身于一个老朽的、恶俗遭老头子(可能是忠顺王爷)。妙玉如此,无非是为了知己。她的知己便是贾宝玉。正是要救宝玉,妙玉才奋不顾身地选择了身陷泥淖,相信以妙玉的高洁,宝玉脱离了困境之后,妙玉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结束生命。如果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影印着妙玉的“无瑕白玉遭泥陷”,那么,妙玉的结局便与黛玉有着千丝万缕的相连。或许,黛玉与妙玉本就是曹雪芹写就的一个女子,黛玉死后,妙玉的正戏才开始,而黛玉生前,妙玉的存在,只是一个影子!

妙玉清高、孤洁,与世俗遥远,有如天宫仙姬,又如瑶台玉女,清透得如洁白无瑕的美玉,秀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喜欢她的人会一直喜欢,不喜欢她的人,她也不会在意。本就是槛外人,那份不与世同的情怀,世人又怎会理解?而妙玉以幼龄之际入寺庙修行,她的沉重和酸楚,又有几人能够真实体会?

当妙玉卸去了钗环,洗去了脂粉,将青丝高高地盘成妙高髻时,就已注定她不管如何怜爱一朵盛放的鲜花,都不能将它插于发间;就已注定她终日只能袭一身沉闷的缁衣,手持拂尘、敲打木鱼;就已注定她终日只能在无奈和被迫中与红尘远离,远离那些管弦笙歌,远离那些喧嚣燕舞,远离那些懵懂的情爱,远离那些人间的春色……

妙玉的心,在萌动时即被压抑,在开放时又遇到秋风,不得不飘落枝头,不得不陷入泥渠,谁说她不薄命呢!

贾迎春--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名

如果用一首诗来说明迎春,那么,宋代词人刘敞所作的这首《迎春花》“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再适合不过。这不仅因为迎春的名字,而且因为迎春的诨名叫“二木头”,更因为迎春一味任人欺侮,只知忍让,不知攻击,在众人眼里是个戳一针也不知哎哟一声的懦弱小姐。

迎春的软弱,就连自己的攒珠垒丝金凤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也不追究,还说道:“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不生气,即是迎春最大的特点,浪得小姐虚名,也恰如迎春。迎春丝毫没有千金小姐的威严,对贾府中的大事小情总是漠不关心,闲了,便倚在紫菱洲的栏杆处看看水中的菱角,逗一逗水下的鱼儿,闷了,就读一读书,或者将棋谱打开,对照着摆上,一个人对弈。

迎春的恬淡、安然,被许多人认为是懦弱,毫无个性,永远都像一个稚嫩无知的女人。实则不然,迎春既娇媚又柔情,既善良又懂得怜惜。书中曾有一句话写道:“迎春又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在三月明媚的春光下,桃花灼灼,李花芳菲,杏花夭夭,茉莉飘香,迎春亭亭玉立在花园中,满眼都是杏花,满心都是桃蕊,一抹淡淡的欢欣悠悠地从心底涌起,她沉醉在温暖的春光中,享受在和煦的春风下,她细数着花儿朵朵,她拈手撷花,怜惜着花朵的美好和寂寞。她叹息着花儿的娇俏和甜香,她明白再美丽的花朵占尽了春色,也不过是暂时的怒放!她轻轻地将一瓣又一瓣散发着清香的茉莉花一针一针地穿在线上,穿成花串,穿成花环,穿成花冠,挂于紫菱洲,悬于窗棂,系在案前,垂于床边,让清雅的茉莉与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一起飘香,与那池中的翠荇香菱一同飞摇。这份典雅和清幽的情怀,又岂是一个木头人可以理解的浪漫?这种娴静与淡然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木头人可以懂得的怡情?而一个“又”字,又透露出迎春常以此为乐,常以此抒发情怀。

紫菱洲临水而建,轩窗寂寞,屏帐萧然,虽有万朵紫菱花漂浮于湖中,繁密如同星星,却依然不改空寂寥落的环境,也正适合善棋的迎春,造就了迎春平和善良的性格。或许,这也正是别人眼中的懦弱。

其实,迎春并不懦弱,而是待人宽和、众善奉行。还记得众人激烈地争执攒珠垒丝金凤一事时,她手上读的书吧,叫做《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劝人行善积德,慈心于世,是劝善之书,是宣道之篇,迎春显然深受影响,不愿陷入贾府的是是非非以及丫头婆子们的争执,也不必更不屑去与任何人争长道短。迎春的内心,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貌与气质,若要她对人怒目而视、终是她心所不忍、心所不甘、心所不愿。末世之族,没落之家,丫头婆子都敢欺压主子,迎春的内心那巨大的信仰产生了无穷的力量,使她以善、以淡然,面对她们的嚣张!

迎春是贾赦与小妾所生,虽然其母曾经被扶正,却难耐红颜薄命,早早离世,于是赦老爹便把她送与贾母处扶养。之后,迎春听从父命,嫁给了世交之子孙绍祖。迎春出嫁后,宝玉望着空寂的紫菱洲,曾信口吟成一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宝玉隐藏在诗中的担忧,终于变成了事实。迎春不仅被孙绍祖虐待,还无以反抗,虽然几番回贾府哭诉后,却依然无法改变。而恰在此时,曹雪芹的笔搁下了,《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换了作者,实是读者的遗憾,更是迎春的遗憾!

根据迎春的判词猜测,迎春出嫁后,初时,孙绍祖待她也略有恩爱、略有情意。这是人之常情,娶了娇美宁和的贤妻,怎么不爱、怎么不喜?但渐渐几日,孙绍祖厌了、烦了,又恰兵部候缺未补上他(娶亲时,孙绍祖正待兵部候缺),满腔的愤怨便倾倒在柔弱的迎春身上,污辱谩骂、拳打脚踢,如家常便饭、日常消遣,可怜的迎春,金闺花柳质,怎耐暴拳?不仅如此,就连心底那丝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也终如一枕黄粱美梦,梦还未醒,香魂便已凄凉地逝去。

在那紫菱洲的旧梦里,迎春是怎样的鲜艳、如何的安然?如今,都已荡悠悠随着迎春的香魂飘离天外。可叹的是,紫菱洲的楼阁中,迎春的残棋尤在、《太上感应篇》依旧停留在迎春捏指翻开的一页。紫菱洲在濛濛的烟雨中伫立,可洲中的女子,倩影已消失在池塘的秋天。多少执手与欢别,都将再也不会出现,唯有明灯一盏盏,空空地照耀着空空的棋局!可怜的迎春,一生之中,只留下一首诗:“园成景备特惊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题名《旷性怡情》,已从侧面说明了她的真性,就像那一朵美艳娇柔的迎春花,安宁平和,温馨淡泊,愿在紫菱洲恬静地生活一生,怡然悦性,超然所度。

可惜,终不能遂!这朵最娇柔的花,终被暴风雨摧毁!

贾惜春--长怕花开早,无情不多情

在那大观园内锦绣红窗的楼阁之上,住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叫贾惜春,是贾家族长贾珍的胞妹。宁府除了她亲哥哥贾珍,她的地位最受尊崇。荣宁二府的贾姓女孩子,除了嫁入皇宫的元春,只有她是嫡传千金。然而,出身高贵的惜春却是一位非常可怜的女孩。

母亲早逝,父亲一味炼丹,哥哥只顾吃喝玩乐,还好,贾母令她跟在身边与姐姐们一起读书。然而,贾母最疼爱的还是她的正经外孙女林黛玉。虽然惜春与哥哥贾珍的名字合起便是:珍惜!可是,惜春却一直没有得到别人的珍惜,使她有如一只孤雁,成为整部书中最孤寂、没人疼又被忽视的小可怜。

春节放炮仗时,贾母抱着林黛玉,薛姨妈搂着湘云,同样没有母亲,年纪最小的惜春,却无人相抱,就连脸上的伤感和失落都不曾被别人注意。年纪幼小的惜春,心已经酸楚凄凉的几近麻木。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小姐们,惜春却说:“明儿剃了头做姑子去,花儿戴在哪里?”这是惜春在书中说的第一句话,话语触目惊心,却无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