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海瑞验尸明真相
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的一天,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的村民胡胜荣、胡胜佑兄弟俩,抬着大哥胡胜祖的尸体,踏着弯弯小路,到了县府门口,跪在衙门口直喊冤屈,要求县官为民做主,惩治杀害哥哥的凶手邵时重。案子报到淳安知县海瑞那里。
海瑞仔细查看尸体,只见全身上下都有血迹和伤痕,他便问兄弟俩要怎样处置杀害哥哥的山民邵时重。
兄弟俩异口同声:“还我田地,杀凶手替我大哥报仇!”
邵时重在大堂上一跪三磕头:“争山地之事确有过,但杀人之事从没有,请知县大人明鉴。”
海瑞再次验尸,发现死者身上的血迹洗不掉,不像真血迹。
他派人到山寨找来胶脂,和在伤痕上面用火烤一会,然后再洗刷。洗刷了几次,盆里的水发红了,但伤口中的骨头上还留有红血。这哪里是血迹?于是,海瑞严厉审问兄弟俩,在事实面前,胡氏兄弟不得不承认是诬告。
原来,胡胜祖过去同邵时重曾有过争夺山村土地的纠纷,胡家一个外甥也同邵时重家有过宿怨,他们对邵时重怀恨在心已久,正好这时候胡胜祖发病突然死去,胡氏兄弟以为报仇时机已到,便在大哥身上作了假伤痕,又涂上赤脂,冒充血迹。没想到机关算尽还是没能逃过海瑞的眼睛。
海瑞智惩胡公子
海瑞曾是明代淳安县令,当时奸相严嵩得势,气焰很嚣张。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审到淳安闲逛,并派人请县令安排食宿。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公差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可以不接待。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就行了。如果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有人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海瑞脸上不露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胡公子便破口大骂,还把桌子掀翻。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
海瑞大怒、命衙役们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你这样对待我,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
“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老实说来,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
海瑞又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
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个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
人押走后,县吏们很为海瑞担心,因为胡公子确实是总督的儿子。海瑞说:“正因为是真的我才说他是假的,不以真当假,岂可打他40大板?”众人恍然大悟。
不出所料,胡总督对此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奈何海瑞不得。
海瑞审十载积案
嘉靖四十年(1561年),巡按崔栋把一件疑难案子移到淳安县,点名由善断疑案的知县海瑞全权审理。
海瑞了解清这案子的来龙去脉,心里沉甸甸的:“这案子拖了10多年,千头万绪啊!”
10多年前,桐庐县的一条河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身上压着一块大石头。捞上后经人辨认,知是县民徐继的妹夫戴五孙。桐庐县官根据徐继提供的线索,动用大刑,逼吏员潘天麒和戴妻徐某承认是“因奸杀夫”,判徐氏凌迟处死、潘天麒斩首。经杭州府、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复审,终于驳回。桐庐县、建德县、遂安县三县知县会审,审出徐继为“帮凶”。
于是,“帮凶”徐继拟处绞刑,“淫妇”徐氏仍处凌迟,“奸夫”潘天麒仍处斩首。徐氏、潘天麒屡次告冤,上面屡次难定。整整拖了10多年,这案子终未定下。
半夜三更,海瑞仍借着烛光在细阅卷宗,越往下看,心里疑点越多:徐氏跟戴五孙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生了二男一女,怎么会谋杀亲夫?潘天麒有妻室儿女,并非好色之徒,“奸情”从何说起?他又翻翻原判决书,一行字赫然入目:“徐氏串通了他哥哥徐继,潘天麒串通家中仆人潘小毛,掩护他俩通奸。”海瑞更是生疑:“世上哪有这种大事声张的通奸?”
海瑞脱去官服换成便装,深入邻里,细细查访。他找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徐继的母亲汤氏曾经借给女婿戴五孙三两银子。后来,徐继多次向戴索付,但都没讨到。
海瑞心中有了底,回衙后再次提审徐继。徐继眼珠骨碌碌转,正欲狡辩,海瑞突然厉声呵责:“大胆刁民,为了三两银子就杀人害命,还想抵赖吗?”
徐继见那形势,是纸包里藏不住火了,颤抖着交代害人经过——戴五孙借了三两银子久久不还,徐继怀恨在心。那天,潘天麒带着仆人潘小毛因公外出,投宿在戴五孙家。戴五孙外出买酒菜招待,正好碰上徐继,便乐呵呵请徐继一块儿去他家喝酒。
徐继沉下了脸:“三两银子到底什么时候还?”
戴五孙忙请求:“手头较紧,宽限几天吧!”
徐继恶声恶气发怒:“我看你是千年不赖,万年不还了!”
戴五孙气不过,回嘴顶了几句。徐继恼羞成怒,操起身边的石块,砸死了戴五孙,再将尸体扔进河里。
徐继气喘吁吁讲完这些事,口吐白沫,晕死在大堂上。一件十载积案,终于水落石出。徐氏和潘天麒的生命和名誉得以保全。
烧车御史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韩非子
谢振定,字一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
谢振定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有经世之才,崇尚气节,刚正不阿。
谢振定对和珅横行不法、为害国家早就不满,立志要灭一灭和珅的威风。
有一天,和坤的一个小妾的弟弟乘坐和坤的一辆豪华车子在街上横冲直撞。路人见是和府的车子,敢怒而不敢言,都远远地避开了。
这时,正在巡城的御史谢振定恰遇这辆马车疾驰而来,他马上命令随行的士兵将车上的人带过来。
旁边的护卫告诉谢振定说:“这人是和坤的手下,他的姐姐是和珅的一名爱妾。这人平日横行惯了,请御史大人还是不要惹他为好。”
谢振定一听是和坤的人,顿时怒不可遏,大喝一声“给我把这奴才抓起来!”随着谢振定一声令下,随行的士兵立刻快马追上去,将车上的人从车子里揪了下来。
那人被带到谢振定面前,出言不逊,态度极其顽劣。
谢振定勃然大怒,命令士兵剥去他的衣衫,责打一顿,一边打一边说:“竟敢在京城横冲直撞,真是无法无天了。”
接着,谢振定命令士兵将那辆豪华的车子烧掉。
火焰冲天而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无不拍手称快,都称谢振定是“烧车御史”。
谢振定对在场的人说:“这样的车子,宰相怎么可以再坐啊!”
后来,谢振定的儿子谢兴蛲考中进士,作了河南裕州知州。因政绩优异,道光皇帝接见了他。听他满口京腔,道光皇帝奇怪地问:“你是湖南人,怎么会说京腔啊?”谢兴蛲回答说:“我父亲振定公曾在京城做官,我出生在京城,因此会说京腔。”
道光皇帝一听,十分高兴,立即提拔谢兴蛲为艘州知府。
第二天,道光皇帝对军机大臣说:“我小时候听说过‘烧车御史’,没想到昨天见到了他的儿子。”
谢觉哉为地主婆改判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吕氏春秋》
1959年,年逾古稀的谢觉哉当选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一到职就提出:“法院要恢复正常审判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做到不纵、不宽、不漏、不错。”他还果断地废除了死刑案件用电报审批的办法,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把死刑犯的案卷送到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并且提出法院的领导同志每人每年都要亲自看些案卷。从此,谢觉哉就经常挑些有疑难问题的案卷仔细审核。
1961年的一天,谢觉哉审核云南送来的一个死刑犯案卷。被告是一个50多岁的地主婆。罪状是她同本村群众一起上山采蘑菇,拿回来送到公共食堂煮熟充饥,蘑菇煮熟后别人都吃,唯独她没有吃,恰巧有几个群众食后中毒,大家就认为是这个地主婆故意采了毒蘑菇,要毒死群众进行阶级报复。
当时,我国正处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地主婆进行阶级报复的罪状是很能激起民愤的。因而地、县法院判了她死刑,省法院也已经同意。眼下,这案卷就放在谢觉哉的面前。
谢觉哉看完这宗案卷,觉得疑点很多:其一,蘑菇是大家一起去采的,有谁能证明地主婆采的是毒蘑菇呢?其二,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蘑菇中毒,有的人却没有呢?蘑菇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其三,地主婆认识不认识哪些蘑菇是有毒的?其四,如果地主婆是蓄意毒害群众,而且又认识毒蘑菇,那么,在大家吃蘑菇时,她为了掩盖罪行,完全可以挑些无毒蘑菇吃,可是她为什么不吃呢?
谢觉哉认为,在法律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即便是对待地主婆,在判决前也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是不应该草率从事的。因此,他把这个案卷退回云南,要求法院复查。
云南省高级法院根据谢觉哉的指示,组织人力复查此案,很快地就弄清了事实真相。原来,地主婆根本分不清哪些蘑菇有毒,哪些无毒,也找不出任何证据说明有毒的蘑菇是地主婆采的。她当时所以不吃蘑菇,是因为去食堂之前在家里吃了自己拣的野味,肚子已经饱了。
真相大白以后,谢觉哉指示云南省高级法院:应该把地主婆的死刑改判为无罪释放。
地主婆很快被释放了。她回家后心情格外激动,十分感谢人民法院公正办案,把她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
王招英功不掩过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韩非子·有度》
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那场森林大火肆虐20余天。不仅有大批人员伤亡,而且给国家和当地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火头”出在漠河境内,所以这个县的中共县委书记王招英当然要负领导失察的责任。于是,她受到了党内撤职的纪律处分,还被取消了出席中共“十三大”的代表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