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特别是改变一些长年的习惯,确实给人带来不适应或者一定的痛苦,但要懂得改变确是必须的,因为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改变。所谓智者,并不是能够准确预料事物将如何的发生,而是进行了正确的反应与判断,作好了事物会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应对准备,敢于正视、敢于面对和敢于处理。
我们会想念她,但与其沉湎于分离的哀伤和思念,倒不如寄希望于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为她,更为自己……
别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中苦恼总是难免的。人有时的苦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自己想得到更多。人如果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很难达到,自己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就常自己折磨自己,或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等,就这样自己与自己比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切实际。我们要相信自己具有做种种事情的天赋与才能,当然相信自己有能力的同时,并不是强求自己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包括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去做事,则出现的结果将可能是极其荒谬的或极其严重的。我们在时常肯定自己的同时,应尽力发挥我们能够发挥的才能与潜力。其他的,就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我们只要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朝着与之能力相符的目标迈进,我们的心中就会保存一份悠然自得,也不会再跟自己过不去,责备自己、怨恨他人了。即便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结果,我们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那么,你的心态会真正的平和、感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了!
因此,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着追求。
别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选择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假如我们遇到痛苦、遇到挫折,要学会善待自己、原谅自己,这样心里就会少一点阴影,是对自己的爱护,又是对生活的珍惜。
以狼性面对人生挑战
说到狼,历来为人类所不齿,一向被认为贪婪、狡诈、残忍,往往令人畏惧,生怕被其吃了。对人或事进行不好的评价时,用词也常与狼联系在一起,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等,似乎要与狼挂上勾才能表达准确。
其实,狼很少向人类发动攻击的,除非你激怒了她。在狼的心目中,人可能是强敌吧!作为肉食动物而言,吃肉是其本能,仅为了不挨饿、为了填饱肚子而已,不论白天、黑夜,除了休息外,时刻都在寻找,寻找食物、寻找梦想……
事实上,狼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在内)一样,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态地位。而且,由于它们所拥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超强的生存能力,而成了大自然中一支比较优秀的种族,有种人类自愧不如的品质精神。
狼的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复杂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并发展壮大,熟悉荒原或丛林的种种游戏规则,可进可退,能屈能伸,闪转腾挪;狼的目标坚定,狼在确定目标后,往往是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不论目标多曲折和困难,誓有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执着。君不见,很少有狼干事时半途而废的。“不抛弃、不放弃”这一理念在狼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狼积极主动,以积极的势态在发现、寻找着机会,她非常清楚自己没有背景、没有积蓄、没有别人捐助,一切都靠自己的付出与努力;狼不畏艰险,不畏风霜雨雪、也不畏道路崎岖,更能忍受心灵的寂寞,常以几声嚎叫面对自然和人类给其带来的挑战;狼团结协作,狼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能胜过个人,常是集体作战,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即使是再强大的对手(如狮、虎等),在群狼面前也将败下阵来、甚至毙命;狼勇于奉献,狼遇到强大对手时,则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牺牲、奉献精神,往往是领头者让老小者离开危险,自己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将生存的机会留给别人,表现出大爱品质。
当今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时,糟糕的处境真的使你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争强斗狠,勇往直前;要么忍气吞声,任人宰割。现实迫使你不得不作出是做强者还是弱者的选择。如果要选择做强者而不是弱者,要选择成功而不是要失败,不想自己活得太窝囊,不甘做一名弱者,苟且偷生,随遇而安,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不妨换上一双狼眼去看世界,吸取狼的品性,用狼性的姿态,以积极、顽强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让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的喜好真的是很奇怪的,喜欢走极端。踏过了草原又想去攀登高山,畅游过大海又想去穿越沙漠,领略了高原的黄土又想去穿越原始森林,感受过极地的银装素裹又想体验赤道上的热浪……感觉新奇的一定是自己陌生的。生活中的其他事不也是这样吗?常常会在见到新鲜事物时产生一种冲动,是因为那些陌生的背后有种不可预测的新奇,在探寻风景的心灵驱使下,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寻找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遥远的风景,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或是诱惑于美丽,或是诱惑于奇特,或是诱惑于惊险,或是诱惑于传说。但终有一天,遥远的不再遥远,感动过你的一切不再感动你,吸引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那曾经吸引过你的风景,因为熟知而怠慢,因为熟悉而乏味,尽管风景依旧存在,却再也不能打动你,心灵飞翔的空间越来越小,快乐也随之消逝,这时,熟悉的地方已没有风景。
人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寻找,只有驻足停留的时候,才有机会享受生命的高雅与清新,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属于我们自己的就只有那一处。林木因四季而绚丽,山丘因小溪而生动,微风拂过,轻纱曼舞,一点一滴曾让我们心动过的美丽,看似很远其实就在身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幻的风景与疲倦的心灵相遇,因为司空见惯,因为习以为常,此时的一切都不再让眼睛冲动。
当自己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时,就能感受到爱已平淡但它长久,品味出生活简单但它多姿,最美的风景总是那一种积淀在内心深处的浓浓的爱意。
美景来自欣赏,快乐缘于心态。营造出美丽的心境,风景就会扑面而来。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昨日奋斗的油画
年华的骈文里,有一种烟火叫做奋斗,永在我心中璀璨。——题记
静静地,趁着空档与友人三人游走于残秋骨冬的世界里,迎着缕缕春风,踏着片片枯叶,沿着弯弯的小路,颇无聊地涉猎着《红楼梦》,文章很长,进展却很慢……
前世,仙草转山转水传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那顽石在途中相遇以报甘露之恩,当那仙女焚诗含泪而死,心亦碎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你能想像一对比翼缠绵的蝴蝶飘落于闹市吗?你能想像一娟白皙洁净的绸缎掉落于污泥吗?
宝黛两人仿若一张欹合的白纸掉落于冥顽不化的染缸之中,叛逆过,亦挣扎过。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时飘零。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也迷茫。
透明高洁的玉带,缠缠绵绵,播弄着芦苇、浮鸭。水,轻轻巧巧,没有一丝丝倦意,鞋底浅浅地轻抚水面,晕开几圈淡淡的涟漪。
心中,无故地涌起感慨的暗潮,夹杂着回忆的澎湃。逝去的已逝去。我们又是否化悲愤为行动呢?
曾记否?那大自然催生的杰作,那阳春三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曾记否?那火热盛夏的“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曾记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曾记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宝黛的爱情,也是大自然的杰作,只是,这片叶,不幸被摧残过早凋零。
可是,你知道吗?在这满园美景,浮华美丽的背后,并未馥郁芬芳,它们挣扎着,努力的展现美丽,但迎接的只是一把锋利的剪刀。
枯木朱立,悯然,片片枯叶颠然飘落,流转于肩头,凄然而下,淹没于电锯声中……
人类如此作为,亦与封建的愚昧有何异同呢?在你我心中的宝黛也好,树木美景也好,都在为解脱自己而奋斗挣扎。心,亦久久无法平静。
懒醒,敛半生痴醉,而这令人唏嘘的故事,好比一幅传世的油画,永远,永远不会褪色。
人生只道是寻常
诗,倚美,瑰丽;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别离,调金清石怨,吟风花雪月。天下之压力,世上唯有才子知。
静静地,端一怀清茶,寻一些烟雨楼台,轻轻地翻开泛黄的书页,停驻脚步,回首往事……
纳兰容若,清代最为着名的词人之一,一个凄美而文艺的名字,同时也就注定了他的不凡与才气。其父曾为朝廷重臣,因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他亦才气过人,曾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极富意境的佳作。照常规,可步其父后尘封为大官,岂料因皇帝的厚爱而做了御前侍卫,这无疑对才清孤傲的纳兰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侍卫,外表引人注目,实不过是一奴才,与那些低身下气的宦官无异。因而倍受打击,郁郁寡欢。万幸的是,纳兰的人生旅途中邂逅了卢氏,并娶之为妻。卢氏知书达理,了解纳兰,在夫妻的称谓上又互为知己。如此美妙的生活也许是纳兰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许是老天爷注定对才子不公,卢氏三年后因难产死亡。昨日的美好仿佛还历历在目,如今又被那现实一击,亘古远去,此时的纳兰已身心交瘁,悲伤侵身,怅望天空,问天问地问远古,问花问已问人生。
纳兰容若的悲惨性不在于生命对其的不公与压力,而在于自身的无法解脱与放下,缺乏相应的承受力与抗压力,因而也就使其成为一页凄迷、忧伤的幻化。
相反,与纳兰不同,古代才子亦有豁达开朗心境来面对人生压力的。一箫一狂走江湖的龚自珍,终身郁郁不得志,却搓不掉满身的狂傲与清高,亦有“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之意;凄苦鬼才蒲松龄则寄情于写作,将自身的夙愿变为浓重的笔墨,写下映衬心境的短篇小说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晏殊之子晏小山,自小在绮罗丛中脂粉队里享受见识了荣华富贵,自家道中落,剩下了余烬冷烟,跌落到人情冷暖的俗世,但他性情痴而且傲,严守人格的独立与尊严防线,留下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的《小山词》;亦如贾宝玉般多情却有自身独到的专一与浪漫;更不用说不容于权贵、弃官飘荡流浪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亦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
每个人都有一根心弦,弦的松紧亦有所不同,作为弹奏者,应学会洞悉自身来释放缓解压力,以开阔豁达的心境做人处事。
架起心灵的桥梁
曾经因为妈妈的喋喋不休而倍感厌烦,出言不敬;曾经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深感羞耻,怀恨在心;曾经因为朋友的一时冲动而翻脸断交,势不两立;曾经因为陌生人的一不小心而怒火中烧,大骂出口。
的确,生活之中存在着太多的误会与鲁莽。人的心灵就好比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浩浩流淌的河水,而河的两岸则是永远平行地延伸,不接触,不相交。然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彼此沟通,就好比河的两岸需要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理解;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默契;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快乐。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灵魂共舞的纽带,是美的连接,是爱的永恒。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家人的理解给了他战胜洪魔的决心与勇气;岳飞抗金,征战沙场,生死未卜,是老母亲的理解给了他精忠报国的豪情与正气;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长年累月与黑暗为伴,是老师安妮的理解给了她生存的信念与希望;一位黄土高原上的半百老者,为了追求人体美的崇高艺术,忍受了无数的鄙视与误会,是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追求艺术的执着与坚韧。
是啊,理解能够使已死的东西复活,理解能够使丑陋的东西发出迷人的光彩。试想,这个世界若没有了理解,也许整个宇宙都会窒息。
爱与恨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但是,倘若没有了心灵的桥梁,或许你在爱恨面前就会感到茫然。一对分了手的恋人,若干年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了。她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恨你!”听了这句话,他会怎样?如若他不理解这种恨,或许他会冷冷一笑,丢下一句“你恨吧,我不在乎!”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但是,如果他与她之间有一座心的桥梁,那么他应该懂得,这种恨却正是一种爱的表现。试想,一个毫不在乎对方的人,必定将他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会存在什么恨?
朋友,或许你应该明白了一点什么。是的,懂得有容乃大是一种理解;懂得良药苦口也是一种理解;懂得别人的苦衷、懂得安慰别人、懂得关心别人,那都是理解。
架起心灵的桥梁,因为理解就是乐!
架起心灵的桥梁,因为理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