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8440500000013

第13章 我的转型梦

徐 澜〔1〕

现在谈“中国梦·我的梦”的帖子和文章越来越多,人当然会有梦想,但梦想是富有个性张力的,切忌贴上统一标签。要圆中国梦,请先醒过来,让每一位中国人做梦,让Ta去实现,给Ta实现的机会。

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梦神总结的清华男的一生:“考清华→努力学习→找工作→挣钱→媳妇→生娃→考清华? ?”这个与放牛娃相似的命运循环,正在不断上演,这就是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呵呵,10亿中国人只做一个梦。人生是一条长河,人在各年龄阶段对人生境界的理解都有不同。30岁以前,努力追求职业上的功名;30—40岁的时候,家庭幸福是主旋律。对于跨过40不惑门槛的我而言,做过记者梦,实现了,现在投入地做转型梦,不仅是职业,也是个人修行修德,现阶段的我多做公益,多花时间陪伴家人,用瑜珈滋养身心,培养个人爱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人民日报》有句话说得挺文艺:当道德义愤变成恶意攻击,文明已走样,正义已远离。个体修为构成群体气质,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若文质彬彬,中国便亭亭玉立? ?

我的职业履历非常简单

我很幸运,我的职业履历表非常顺直。1991年,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至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钱江晚报》工作,在副刊当编辑五年,跑出版口的采访五年,当科教部的副主任两年、主任三年,钱报编委三年、副总编迄今为止四年,一步一个脚印,一睁眼一闭眼,飞逝如电的光阴,22年过去了。我经历了纸媒发展的黄金年代、白银时代,及至守城时代,目前进入了新旧媒体交融的胶着期。我很幸运,我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同时我也在迷茫,分分钟感受着蚀骨的转型之痛。

记者是干什么的?现在还是无冕之王吗?醒醒,你已经不是了!2010年底,编委会让我分管《钱江晚报》的新媒体转型,《钱江晚报》作为一家存在26年并已拥有百万读者的都市报,当纸质读者在流失或慢慢转到移动终端时,我们需要在多个新兴平台上传播并放大《钱江晚报》好声音,在网络混乱的江湖中厘清关系,保持话语权。

分管《钱江晚报》新媒体业务的这三年多,我的最深刻体会是:实践让我学会拥抱变化,世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化。

官方微博 温度和态度决定运营

四年前,新浪微博兴起,《钱江晚报》官方微博从零起步,奋力追赶,通过官博的主页君(至少有两名记者在专职维护,还有一支十人的柔性团队在兼职)1500多个日夜的辛勤维护,我们保持每天20小时在线,上传40—50条原创微博,如果说《钱江晚报》还有一个出版流程,至少是晚上忙碌,上午可以歇口气,但在微博上,战斗永不落幕,无论节假寒暑,你若偷懒,必遭退粉,有亲爱的80后同事干活焦虑到内分泌失调(同样也是这位可爱的姑娘,创下一条原创微博转发量超过8万人的最高纪录)。玩过微博的人都知道,如果只是业余玩玩,微博很好玩,但当它代表着一家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的老牌报纸,你在刷屏敲下键盘的那一刻就有千钧重,一点都不轻松———因为你会时不时地接到读者的爆料私信,若没有及时回复,他会责怪你没有善待用户;你若打错一个字,来纠错的热心读者会一下子@你无数页,你还要虚心表示感谢;凌晨时分,网友睡不着觉,想和你聊天,你若昏昏欲睡,不理不睬,他就散播说钱报人官僚主义? ?唉,网支的忠诚度哪有报纸订户高(一个是免费午餐、一个是年订费288元)? ?主页君们跌跌撞撞,两眼昏花,熬至2013年5月,粉丝过了250万,在全国报纸的官方微博里免费混进前十,有时候又跌至15名开外,但我已经很感谢我的同事们了,大家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一位部主任主动承包了每晚12点的钱报原创晚安帖,至今已有一年多。

海外的中学同学告诉我,看不到《钱报》,但关注了钱报官方微博,照样可以了解杭州的新鲜事,官微和《钱报》一样的风格,是他们“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当年轻的90后说报纸早已不看,但粉了我们的微博时,我们蓦然觉得自己没有落伍,微博惊艳,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我们在这个群雄逐鹿的网络战场上,力争做一个诚实的微博,不骄矜,不浮夸,以敬畏之心守护事实真相。

官方微信 更精准的营销平台

步入2012年热得晃眼的夏天,当我们在新浪微博上埋头耕耘、亦步亦趋时,突然天上掉下了个微信,腾讯这家掌握着10亿多庞大Q Q用户、现金流超多得像个土财主的IT大佬出手了,我的直觉是赶紧注册,不要被时代的火车落下,能上就上!就这样,2012年7月16日,钱江晚报微信升级为认证账号;7月25日,钱江晚报微信正式对外推出;7月27日,开通两天,订阅人数达1200人;8月6日,开始进行定时微信推送,每日三条;9月23日,开通两个月,微信好友粉丝4033人;10月28日,开通三个月,微信粉丝8360人。

我们是最早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都市类媒体,最早突破万人大关的媒体账号,截至2013年5月1日,微信粉丝突破2万。

2012年10月5日,第一次做内容引导,我们在报纸上报道了武林门女装街用微信招揽客户,配上了两个名人微信和钱报微信二维码,通过报道引导尝鲜者成为我们的粉丝,这一招吸引了600个粉丝,算是第一次爆点。

10月15日,第一次做语音,我们首次尝试明星语音模式———把作家九把刀的语音问候直接发送,引来上百条回复,这是在正常新闻资讯难以引起用户回馈时,最有效的方式。之后,我们让严参法师、成龙、白先勇、华少等十余名人都开过金口。最火的一次,是严参法师,300条回复,不过九成微友都是来问:“这家伙普通话不标准还被拉出来?”

10月20日,第一次做互动活动,“用微信玩一回‘浙江方言好声优’”,趁“元芳你怎么看”大热,呼吁网友一起用方言来念这段话,有效回复300条。

于是我们特地跨部门成立运营团队(业内人知道,跨部门有多难),资讯组三人,负责策划推广和后台推送,目标是每次发送有10%的回复率,应答组两人,负责查看和回复粉丝消息,目标是保证100%的回复率。

2013年五一节,我们联合《青岛晚报》以及《扬子晚报》组成微信联盟,来自钱报官微、扬晚官微和“掌上青岛”的美女主播们在这个五一节,担当免费导游,带你“穿越”杭青宁。活动一出,钱报微信的粉丝队伍突破 2万人。

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说到底是想要争取更高的曝光率和传播率以及关于报道的良性反馈以及用户的个人数据,但微信并不能给我们那么多。技术在人家手上,自己就像租地耕作的农民,什么时候土地给财主收回去都说不定,我们的数据在人家手上,传统纸媒不能沦为给网络二次打工(第一次免费打工是我们记者采写的内容无偿被网络转载,第二次免费打工就是时下这一波微博微信潮),所以纸媒在做新媒体实验的时候,不要忘记建立自己的网站,虽然弱小唧歪,但是自家的亲儿子。

钱报网 一种内容多个平台发布的基地

钱报网虽然2006年就注册了,但一直不温不火。好马配好鞍,我们首先要改造技术平台,2013年初步实现报纸采编一体化运作;2014年实现《钱江晚报》用户中心数据库建设运营,实现内容生产与广告发行的深度融合;第三步,钱报品牌推广贯穿全媒体转型,2015年成为拥有先进的多媒体生产技术平台,拥有符合全媒体生产需要的人才及绩效机制,内容生产与经营发行全面融合的全媒体公司。

2012年11月1日,我们的A PP产品———浙江24小时在安卓和苹果系统正式上线了,这是一款为《钱江晚报》针对移动互联网推出的本地化资讯服务A PP应用,目标是成为本地新闻资讯类A PP的第一应用。设计要求为:(1)抓取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浙江本地资讯;(2)体现《钱江晚报》在本地新闻的品牌影响力;(3)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现新媒体特征。目前下载量已超过10万,初步达到了我们的最初要求。

2013年,我们力促一桩大事:建立一个全员全媒体绩效考核系统。在购买CMSTOP采编系统的基础上,与采编系统和手机终端打通,记者将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稿件撰写,并且一键发布到报纸和网站,然后由网站发布到首页、频道页以及客户端。同时,晚报官博(微信)、部门二级官博(微信)形成矩阵,都将通过这个平台发布内容。这样做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流程统一,在不增加记者工作环节的情况下实现全媒体发布;二是实现了对记者编辑的工作量进行准确量化兼顾质量的考核,充分调动了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公平原则。

我不能像马云一样潇洒退休 但可以实修心得

2013年5月10日,我随浙江省女记协到天台放松游玩,参观了有1700多年历史的桐柏宫(道教南宗的祖庭),和现任住持张高澄道长(中国道教龙门派27代传人)喝茶一席谈,桐柏宫前的金庭湖,微微泛着波纹,让人心情宁静。62岁的张道长生于北京,长于新闻世家,1978级大学生,当过浙大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后来旅居美国20多年,由于一次神奇的召唤(足够可以写一本书),他放弃美国国籍来到天台,入住桐柏宫十多年,重续桐柏宫香火,他用易筋经练功养生,书法亦佳,一生两袖清风,一襟烟霞。一生致力于祖庭修复和南宗道统恢复的事业。他告诉我,《道德经》被视为中华民族养生保健知识的经典之作,老子提出寡欲以养心、清静以养性、无为以养心、集善以养行、强精以养气、修道以养德这样的养生思想,我们要从中读出人生积极的一面,即心灵养生、道德养生、慈善养生。我想起我人生中另一位导师,原杭州二中校长徐承楠。他在退休后一手创办了江南实验学校,2004年,学校开门办学前,他和我说,琢磨了很久,九年一贯制的江南校训是:“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这是我最早听到的“幸福指数”。时隔九年,从传统文化中印证了“幸福是什么”。我也越来越明白,现阶段的我,想要什么———家庭和谐,女儿成长顺利,工作不懈怠,提高个人修养。

最近几年,工作匆匆,日夜颠倒,夜班上得头昏眼花,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常常把自我给忘记了,要说个人做了哪些事,除了和老公一起认真培养了女儿(高一在读),出了几本个人专著,结交了一批朋友,如今还把智能手机玩溜了,下载了无数个A PP在学习,还真木啥了。我不可能立马改变现状,有充裕的金钱像马云一样潇洒退休,但可以在职修行,学会在菩提树下弹琴,过我想要的生活。比如,我从2004年开始坚持瑜珈训练,每周一至两次,伏案工作者的肩颈痛从不困扰我,身材还算保持尚可,最重要的是瑜珈的冥想功让我有时间放空脑袋;业余时间我爱看电影看书,和女儿一起逛街,向她学习许多新鲜的网络事物,同时也会和中学或大学时代的闺蜜朋友偶尔出趟远门,失踪几天,疯玩几天。浇心中块垒的,不是酒,而是自己的修行,人生有了困扰,向书中学,向传统文化寻找答案。

在网上,一个像许知远一样文青的北大学生说:90后的我,竟听到梦破碎的声音。他的文字充满抑郁:我的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一个现实梦。我很震惊,一个年纪尚轻的90后竟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好吧,但愿这声音足以使我保持清醒。

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要总是幻想待在山顶,不要幻想永远占有财富地位,只有首先是可以无限积累的,只有首先方法的投资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想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那就“重积德而无不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