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8445000000014

第14章 自我认知篇: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5)

2005年5月的一天,伊莎贝尔不幸被自家的狗咬掉鼻子、嘴唇和下巴,脸上只剩下一个大洞。万念俱灰的她在2005年1月接受了面部移植手术,医生为她从一名脑死亡的女子脸上移植了嘴唇、鼻子和下巴,她成为全球首例成功接受“换脸”手术的患者。从此,她拥有了另一副面容。

手术后,伊莎贝尔恢复得怎么样呢?2007年,接受采访的她感慨着说:“我又回到了正常人生活的世界,和那些有着一张完整的脸、一副笑容和各种面部表情的人们一样,我获得了新生。”

一个表情,一个笑容,一个接吻的动作,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多么自然和轻而易举的事,在她,却要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像模像样。常理中不可能失去的东西,居然可以消失得无影无踪,又能够匪夷所思地得来,这算不算是人生的无常?

然而学习表情还算是容易的,不断地练习就可以了;接受自己却是漫长而煎熬的。换脸后的伊莎贝尔不想照镜子,不敢看以前的照片。面对着一张陌生的脸,她不禁暗问:“这是我吗?”

在这一次的采访中,伊莎贝尔接受了换脸的事实,并且习惯了这张别人的脸。可是在此之前的各种报道中,她因无法接受自己变成另一个人而过着杂乱无章的生活,每天大量地抽烟,病态地检查自己的皮肤,甚至必须定期

去看心理医生。

精神健康之道

一个人,想要排斥自己,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想要接受自己,却是漫长而艰辛的。然而全面地接受自己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学会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更要学会接受自己身上的一切必要的改变,这样,才能生活得舒心快乐。

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土地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初中。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由于解不出一道数学题,被学生轰下讲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不出来,有的人倒得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找找别的事,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呢。

后来,女孩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出外打工。糟糕的是,没几天她又被老板赶了出来,原因是裁剪衣服的时候太慢了,别人一天可以裁制出六七件来,而她仅能做出两件来,而且质量也不过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许多年了,而你初来乍到,怎么快得了。说完,便为女儿打点行装,准备让她到另一个地方试试。

女儿先后到过几家工厂、公司,当过编织工,干过营销,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时间不长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当女儿失败后满脸沮丧地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受聘于一所聋哑学校当辅导员,这一次她如鱼得水。几年下来,凭着学哑语的天赋和一颗爱心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后来,她自己申请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

她在许多城市又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如今,她已经是一位爱心和资产一样都不少的女老板。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很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那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时候,撒上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精神健康之道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上帝给予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同时每一个人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把自己最擅长的才能展示出来。

真正良好的人生

有一位同事美丽而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慢慢的,音量总是小小的,但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你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被她看穿的。

她的业绩说不上骄人,但也无可挑剔;她嫁了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去游玩;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规律;她从不嫉妒荣誉加身的同事,也从不鄙薄偶犯错误的同事,只对势利小人冷眼旁观,却也不恼,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的心态与好的结局。

她心明如镜绝顶聪明,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如意的人相比,也许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出彩,而她没有去做。

一次,她对同事说,是她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她的人生。读初中时,她体质非常弱,任何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学习又非常争胜好强。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自责。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

高中毕业,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压力不重,反而发挥良好,她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时,她选择了中等城市的专业对口单位,她只求离父母近些,可以相互照料。

她娓娓地讲述着这些,就如她不急不躁地构筑她的良好人生。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说家与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构成他们的创作素材,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碎,金碧辉煌的阴影里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有一项优秀,就总有一项不及格。

然而,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我们应该想想:当一个人的事业、爱情、品行、心境乃至体格都能达到良好时,谁说那人生不够优秀?

精神健康之道

每个正常人的内心深处自然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能够高人一筹,应当朝远大的目标努力。但,人生的目标必须是根植于自己的实际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开出艳丽的花朵。一味给自己树立过于远大的目标,只会让自己失望;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让自己在成功中增加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

一项自己意想不到的才能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又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的话,毕业了,回老家教教书,或许一辈子就这样没有波澜地过完。然而,大二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有一个副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地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稍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的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许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本市的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个人就是着名的作家贾平凹。

精神健康之道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自己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就要努力找到这只“凳子”,站得更高些,看得更清楚些。

打开另一扇梦想之门

每年5月,是英国着名的圣劳伦斯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时间。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怀着一个关于绘画的彩色梦想,而圣劳伦斯则是他们梦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

在画室里,作为考官的教授们从一端走到另一端,随时对这些孩子的作品打着分数。第一天素描考试结束了,大部分教授在心里都有了人选。于是,在第二天的色彩考试中,他们格外关注那些自己挑中的学生,油画系的威尔斯教授也是如此。但是当他经过自己中意的那个学生身边时,一些特别的颜料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不同于市面上出售的颜料,每个代表颜料颜色的包装都被拆掉,被人贴上写有色彩名字的标签。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孩子半掩着的颜料箱里,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小字条,威尔斯仔细地盯着字条,才看清楚上面的内容:苹果是红的,梨子是明黄,橙黄色是香蕉,紫色是葡萄…威尔斯

边纳闷,边抬头看着那个画画的孩子,这是他昨天发现最有潜力的学生,素描作品完成得非常出色—扎实的基本功,清晰整洁的构图,细腻的光影过渡…每一个细节都近乎完美,那个孩子作画的时候眼睛还放射着光芒!然而今天,孩子手中的画笔是颤抖的,表情凝聚,眼神如死灰般暗淡,时不时还会紧张地咽着口水。完全判若两人!威尔斯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在画架后面咬着嘴唇、额头渗出汗珠的男孩。

几周后,圣劳伦斯美术学院在网站上公布了新生录取名单。威尔斯忙碌一天离开学校,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一个瘦高的大男孩,他不停地向学校里面张望,眼神中是失落和无奈,却还有一丝渴望。

“嗨!小伙子!”威尔斯走过去跟他打招呼。

被叫住的男孩略显紧张:“嗨!”

“我叫威尔斯,是这所学院的油画导师。”威尔斯向男孩伸出手。“我叫杰克,我,是个落榜生。”男孩说着低下了头。而威尔斯脑海中又浮现出几个礼拜前这个男孩紧张地流汗咬嘴唇的样子。“跟我来,小伙子。”不等男孩回答,威尔斯用他的大手揽住男孩的肩膀,像揽住自己的孩子一般。

杰克被威尔斯拉到一个小型车间似的地方,门被打开的一刹那,杰克突然怔住了,这里面简直就是小型美术馆,到处是绘画和雕塑作品,而且都是上乘之作,他呆呆地站在门口好一会了,直到威尔斯叫了他两三次才应声走进去。

威尔斯笑了笑,扔给还在惊叹的杰克一套咔叽布工装,两人穿戴整齐,威尔斯把杰克带进陈列间里面的一个工作间。没等杰克明白过来,威尔斯就递给他一个调色盘,指着一个画架,让杰克画地上放着的一组静物。面对眼前这一切,杰克猛然间乱了方寸,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说说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画画?”这个问题算是给杰克解了围,于是杰克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谈论起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谈论他们的绘画风格,出神入化的色彩运用…谈着谈着,他却越来越没精神,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背书一样,背着那些绘画典籍中看来的关于色彩的评说,还有那些美妙的变幻莫测的颜色。画笔和调色板从杰克手中滑落,他低着头,泪水一滴滴落下来。

威尔斯走到杰克身边,说:“知道吗,杰克,曾经,我最大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画家,而是站在篮球场上,做一名职业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