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女孩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
8445400000014

第14章 关注态度细节——培养乐观向上的活泼女孩 (3)

孩子若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就难以处理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因此难以抗拒朋辈的压力,容易被人教唆做出不当的事情,她们也较容易结交损友,会为取悦人而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

得到父母的安慰及支持的女孩就自信得多,她们知道自己得到家人疼爱、支持、内心平和,会产生同情怜悯,她们能慷慨待人,对人生充满希望。

我们可能都不齿艾美父亲的冷酷无情,但仔细想想,你是否也曾多次令儿女失望,在她们需要支持安慰时不加援手,你是否无意中说过对孩子具有杀伤力很强的话,如:

快滚开!

别烦,我哪有时间理睬你。

你这孩子真笨。

你真麻烦!

我才不管你的想法和感受。

有时一句无心快语会使孩子受伤,当她需要安慰支持时也不敢找你,她只好向外求助,有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去洞察孩子的心理需要。当女儿恐惧、尴尬、失望或受伤时,知道她们最不需要什么。当孩子感到痛苦时,父母的第一个反应总是这样:“你知道你做错了什么吧?”或“你明白为什么这事发生在你身上吧?”但实际上,当孩子痛苦时,她不需要别人指正她的错误,也不需要别人训话,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忠告,或不着边际的鼓励。

孩子只需要我们陪在她身边,拥抱他,与她同声一哭,及感受她的痛苦。此时她们并不需要父母的指正,也不要父母的忠言。她们不需要大道理,只想有个肩膀让她伏着大哭一场。她们此时最需要安慰的话,例如:“我也很难过,宝贝”、“我知道你难受”、“别伤心,我们在这里”;或者是支持的话,例如:“我相信你”、“我们一起面对吧!”和“我们全力支持你”。

朋友的女儿快中学毕业了,他以为女儿一定会很兴奋,却发现她闷闷不乐。交谈中女儿坦言自己不快乐,因为班里有多位同学将会获颁不同的奖项,但她估计自己什么奖也没有。

当时朋友可以有不同的反应,他可以当女儿无故闹情绪而不加理会,也可以告诉她这想法很蠢,甚或不合情理,但他知道这些回应并不能满足女儿的需要。

“哎!真不知该怎么说呢?”他把女儿拥入怀中,只说了一句:“但在我的心中,你是最好的”。女儿的笑容和拥抱,使他知道虽然他不善言词,但这句贴心话发挥了无穷威力。这位爸爸敏锐地意识到女儿的实际需要。她最需要安慰,她需要知道无论她的学业成绩如何,总会有一个人重视她。

愿意给予孩子安慰和支持的父母,首先要敏锐地判断孩子有什么需要。我们必须细心聆听又要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还需要更进一步从她们的言行判断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当孩子说:“你从来不陪我做任何事!”她可能只想得到父母的注意。当孩子遭遇挫败就大吵大闹时,她其实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

在女儿的眼里,父母不纯粹是父母,而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不要把女儿想象得那么坚强,适时地给她们安慰和鼓励,不要辜负她们对父母的期待。30.用爱保持女孩的温度,不要给“消极”可乘之机

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要想为孩子提供最适当的成长环境,最愉悦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父母就必须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被爱包围的女孩,心中也会充满阳光。而被忽视的女孩,则容易变得孤独、消极。

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述的她辅导过的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一天中午,一位面带几分忧愁的女孩小雨走进了心理辅导室,她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默默地坐着。尽管心理咨询的要求是让来访者主动倾诉,但对于小雨,我必须要主动打开话题才能敞开她的心扉。我打开了话题:“从你的表情上看你过得不开心,是吗?”她小声地回答:“恩。”这是她第一次和我的言语交流,而且回答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到。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开心,这预示着她愿意和我交谈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不开心啊,能和我说说吗?”“就是不开心。”“能说说具体的事情吗?”“……”我们的对话就这样延续了下去,但小雨回答的声音都是那么轻,轻得让我要很费劲地去倾听才能听清楚,但我还是保持一种很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并表现出很关注她的倾诉。

经过多次交谈我们的咨访关系进展得很顺利,她把我当成了唯一的倾诉对象。

渐渐地,小雨成了我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来和我聊几句,在多次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父母是做生意的,她三岁以前一直寄养在别人家里,由于生意很忙父母很少去看她。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现在她父亲的生意经营得很好,所以母亲就在家照顾四个孩子,另外三个孩子都是父母带大的,唯独她是寄养的。虽然三岁以后一直和父母居住,但她和父母几乎没有沟通,久而久之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僵。她一直觉得母亲偏爱弟弟们,父亲很喜欢妹妹,唯独她没有人喜欢。小雨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不好,她也很少和同学交往,都是独来独往的。另外,学习成绩也是她痛苦的来源,由于学习懒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末位。每当考试成绩的揭晓对她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因为父母会骂她,有时父亲也会动手打她,这更恶化了她和父母的关系。据她的叙述,父母对她只有打骂没有关心。她向我透露曾经割过腕,她觉得生活很无趣,没有开心的时候。她整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很烦,做人真没意思,我很想死”。

小雨的主要问题是人际交往障碍。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三岁之前是形成儿童对外界的信任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就会使孩子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不信任感。有基本信任感的儿童不会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担心,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怕挫折和失败;而那些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担忧的儿童,就会被局限和束缚在眼前的事物上,对未来不抱有希望。由于小雨三岁之前寄养在别人家里,父母没有满足她对于爱的需要,致使她在与人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不愿主动和别人交往,性格变得很孤僻,久而久之也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

其次,家里兄弟姐妹多,和独生子女相比,父母给予的关注也就相应少了,而且她是家里年龄最大的孩子,父母总会让她谦让弟弟妹妹们,但在她看来这是父母偏心的缘故,这导致了她对父母的仇恨。

另外,小雨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父母对她学习成绩的管束加剧了她的逆反。她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如父母把她送到杭州来上学是为了给她提供好的教育条件等,所有这一切在小雨看来都是因为父母不喜欢她。

小雨的人际关系障碍源于她和父母的关系,所以我认为要真正使辅导见效家访是很关键的一步。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小雨的父母并没有她所说的那样对她漠不关心,对我的家访她父母表现得很欢迎也很感激,当时她父亲在外地,知道我要去家访就打电话来和我在电话里探讨小雨的情况。他们告诉我由于小雨从小寄养在别人家里,所以现在他们很想弥补对小雨的愧疚,但小雨几乎不和他们交流,所以父母也不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及她在校的情况。他们得到的小雨在校的学习情况也是来源于班主任,一般来说都是她考试成绩不好的消息或在校的不良表现。所以,父母和她的交流就只有如她所说的打骂了,这也是导致她和父母的关系一直紧张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小雨和小雨的母亲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我主要是作为一个聆听者,利用这个机会让小雨和她母亲把各自的想法表达出来,希望通过这次沟通能让小雨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父母对她的爱。一开始,面对母亲,小雨还是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我的再三引导下,小雨终于第一次向母亲诉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如她喜欢写作。我也趁此机会告诉她母亲小雨作文写得不错,她的随笔经常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母亲表示她从来不知道这些信息,听了这个消息母亲马上露出了微笑。在这个过程中,小雨也明白了沟通的好处,她写作方面的成绩提升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地位,她的爱好也得到了母亲的支持。

这次沟通很成功,接着我和她母亲达成共识:先改变小雨的心理面貌,帮助她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再考虑如何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经过辅导,小雨的人际关系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每当遇到挫折时她总是表现得很消极,她的这种处世态度已成了一种人格,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要让她完全改观,还需要她和父母一起共同努力。

小雨的例子给了我们家庭教育一些启示,父母的爱一旦缺失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将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就会没有安会感,造成孤僻、惧生的性格,而且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即使以后父母怎么弥补也很难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灵。所以希望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给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人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

由此可见,女孩是多么渴望获得父母的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要想让女孩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父母的就要时刻让她感受到自己多么在乎她,多么爱她。不管女孩是在儿童期,还是青春期,妈妈都应该像“贴心小棉袄”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对女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