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为了要达成主目标常会设定“次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于完成主目标。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次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次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主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经有一位六十三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会更成功。
在目标设定方面,查斯特·菲尔德爵士主张采取小步骤进行活动,而不是迈开大步向前。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伟大的长远梦想和希望,然而,对于目标设定,他们建议人们做一个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过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说,采取初级步骤。例如,如果你最终想减重五十磅,拥有健美的身材,他们会推荐你先减重二十磅,而不是试图自己向前迈出一大步,一下子减重五十五磅;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二十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成功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总之,拥有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设定可达到的每日目标,这样,当你实现目标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强化力量帮助你沿着通向远大目标的道路不断前进。
高效工作的四大法则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了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的四大法则。
培养动力
成功的第一条法则是具备动力。懂得如何去聚集它,如何去节俭地集中地使用它固然重要,但首先你必须具备它——相当大数量的人并非如此。
动力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力,是一种去做并且正确地去做事情的愿望,是怀着一个特定的目标,从一点向另一点移动,向着新的阵地前进的愿望,是去成就既定工作的愿望。有些人从小就有这种动力,他们一心一意地去做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他们必然获得成功。另一些人只是在他们愿意或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才相当努力,这不过是一条艰难的上坡路。
发挥动力的最佳方法也许是这样的:把你一天的时间分割成尽量小的若干部分,把每一部分都当做是独立的有价值的部分。一旦你把工作拆成许多组件,你就能投身于其中之一,把它完成,然后再继续做下一项。这样会使你改变速度,并且不断享受完成任务的清新之感。
多年前,米切尔教授也曾总是在焦躁和恼怒的情绪中开始一天的工作的。来到办公室,桌子上已是书信的海洋,电话铃在响,人们在排着队等待会见。等到十一点钟,他已被搞得过度紧张,筋疲力尽了,只怨恨工作了两个小时,一件事也没成就。最后他断定,重要的是在一天的开始就把一件事完成,不管它是多么琐细。他决定在第一个小时回复信件,不接电话,不会见任何人。他把这些来信视为工作的一个独立部分,重要的却是有限量的。当他读完它们,回答了它们,在需要采取措施的地方采取了措施之后,他便完全超脱了。
控制惰性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对于面前棘手的工作拖着不办。我们不过是被惰性所抑制了,而如果令这种惰性发展下去,它会产生一种永久的惯性。克服的办法是利用它,让消极的力量转化为积极的强加力。
假设你有一项较大的工作,它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去完成。你对自己说,等把它干完了的时候,你又可以清闲了,现在阻碍你去享清福的就是这项工作。然后,就像它是你的敌人一样,向它进攻,把它打跑,你便为自己赢得了休息的时间。
一旦你获得了开动自己、简洁地利用自己的旺盛精力的能力时,你便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使用它了。关键在于一开始就使用它,等运用自如时,你会马上发现这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记住:着手某件事情后,就去完成它。精力在成功之中更新,而在事情的拖延之中衰败。如果在早晨开始之时就犹豫不决或者失败,那么,一整天你都会继续这种状态,不断地经受活力的退潮。
顺乎自然
许多人是把自己锁在与自己的自然习惯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斗争中来度日的。再没有比这更具有破坏力了。假如你不是一个早起的人,就不要把重要的工作在一天开始时压给自己。而如果你喜欢早睡早起,那就首先去做最困难的工作。
倘使你想丰富自己的日常工作,那要设计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计划。但它必须是灵活可变的,以便使你不时地改变工作速度。当然,你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妥协,但要记住:与自己的意愿作斗争所消耗的精力越多,用于你工作中的则越少。
抵制厌倦
厌倦对一个人元气的损伤是无可比拟的。假如你陷入了使你活力减退的烦躁之中,按下列方法作一尝试。
和自己打赌,在一天结束之前,你能完成你必须完成的工作,当完成时给自己以奖励。
一天给自己确立一个主要目标。无论放弃其他什么事情,都要达到这个目标。
在一星期中确定一天为“追赶”日,这样在其他天里可避开大部分琐碎和恼人的事。
做每件工作都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度。大多数人由于面前的截止日期而能最佳地集中精力。
不要把一天当做时间进程的延续,那样没完成的工作便可推迟到下一天。有成就的人在计划他们的生命时,是着眼于每一天的成就,让每一天都有特定的收获。这种紧迫感自然会导致全神贯注工作的无穷力量。因此要学会把每一天视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时间单位,并且用今天你所完成的工作来评价你的表现——不是用昨天,也不是明天。
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承认问题的存在,并作出承诺解决它
这似乎是一个常识:如果你不承认问题的存在,那么,你就没有理由去解决它,因此,可能也不会去解决它。但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问题。他们可能感到他们的问题会使他们出丑,我们都有自我观念,即我们精心创造的自我形象,以及常常提出的理想化的我们是谁的思想。我们也有社会观念,即我们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我们创造的这些社会形象与我们的自我观念相比,更趋向于谄媚世俗,即让别人看了显得不错。当我们承认我们生活中存在着问题时,我们就会感到对这些积极的和乐观的想象构成威胁,也就是向我们自己和他人承认:我们是不完美的,是有毛病的,是尚待改进的,而我们对我们想改进的事情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正式地承认你有问题,就意味着你应该对它做点什么。但是,对问题做点什么常常意味着要努力地工作,付出辛苦,打破你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以及其他令你不愉快的事情。
为了解决拖延时间的毛病,可以对自己说:“我特此宣布我是一个爱拖延时间的人。意识到我的这个毛病后,我也在始终不懈地努力去克服这个不好的习惯。即使拖延时间使我学会了在压力下工作,以及独立地思考,但是,我想改掉这个不良的习惯。我将努力地做到守时,无论何时我接受了任务,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把它完成,我保证尽我的所能这样做,只有这样,我才能避免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无论何时我的惰性又使我回到原来的旧习惯中,这个声明的内容可以提醒我想起我在今天所作的保证。上述声明代表了我对自己作的庄严承诺:‘今天我能做到的,明天我想我也能做到。’”
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好处
通过解决爱拖延时间的问题,你将得到下列的好处。
生活不会过分紧张,因为我不会在最后的时候才去做我该做的事。
由于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因而有了较多的空闲时间。
按时完成了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心情特别激动和轻松。
对生活有了较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甩掉了“最后一个”的名声。
减少了“我等得太久了”或“我将不能按时完成”的担忧。
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定性。
生活变得有条理了,有了一切尽在“把握”中的感觉。
当我思考我必须做的一切事情时,没有太大的内疚感。
有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机会。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制定一个具体的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并坚持它!
想一想这个问题将来的结果,甚至夸大结果。“如果我不改正我爱拖延时间的毛病,我将被解雇,或神经崩溃,或失去我的朋友,或得病。”
为我自己定一个早一点的最后期限,以强迫我提前完成任务。
首先做最难干的工作,而不是最容易的工作。
完成工作后,要安排闲暇的活动,以此来激励自己。
迫使我自己现在就去工作。
严禁我自己把时间耗在看电视或电话聊天上。
计划一次只做一件复杂的工作,而不是立刻把所有的事情一次都做完。
不要对它想得太多——亲自去做!
把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内完成工作看成是一种非生即死的处境。
想象一种很有条理的和能控制的生活,其中我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轻松地完成所有的工作。
与一个也有拖延时间毛病的朋友一起工作,这样,我们能够互相提醒和支持。
鼓励不拖延时间的朋友和家人经常地向我提醒我所作的保证和我的责任。
当上面的问题发生时,不要为自己辩护。
多找出几种有效率、节省时间的做事方法。
安排好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坚持按照这个顺序去做。
要记住拖延时间会限制我成功的机会,并影响我与朋友的关系。
去进行咨询看看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它是对成功的恐惧,还是害怕失败,反抗权威?
去掉我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活动。
当我按时完成了某件事时,把我愉快的感受写下来。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当我完成时,进行核对。
在做某事之前先想一想:还有什么更紧急的事需要做吗?
把我写的声明随时带在身上,以提醒我曾经做过的保证。
合理地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
在任务布置的当天就要开始着手去做。
阅读有关拖延时间的文章和书。
把必须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贴在家里和办公室的墙上。
想想每个人是多么地赞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学会对要求帮忙的人说“不”。
制定具体的、合理的和现实的目标。
经常过高估计事情所用的时间。
不要反抗权威,不要逃避责任。
看看是否能发现其他的完成我不喜欢的工作的方法(如每隔两周让别人打扫我的房间)。
记住立即就做某事比拖延时间要容易得多。
去拜访已经克服了这个毛病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多种可选方案,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考察和评价后,把几个选择方案的优点结合起来,综合成一个新的行动方案,从而避免它们各自所具有的弊端。比如制定一个时间表;把最后期限提前;列出每天所做的事情,并进行对照检查;确立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坚持按照这个顺序去做。##第五章 没有做不到的事,求人办事讲手腕
你不可不知的求人办事实用技巧
开口托人办事儿毕竟是件难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着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用虚话套实话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张某托好友王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王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张某开口道:“老王怎么没在家呀?”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又犯了,昨天送进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