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是做人六字真言之一,本义是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他人亡身灭家,卖儿贴妇,都不必顾忌;但有一层应当注意,凶字上面,定要蒙一层道德仁义。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住分寸,不能超越道德底线。扮成“恶人”的形象好办事
在生活中,“凶”也是厚黑者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有人喜欢选择做好人,但同样有人喜欢做恶人。做好人有利也有弊。做“恶人”同样也有对自己好的或不好的地方。
做“恶人”,对自己本身会有什么好处?
第一,“恶人”虽然肯定令人讨厌,但却胜在有威势。由于许多人都是非驱策不可的,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主管“偏恶”,会远比他“偏善”更能令下属为他效力办事。不讲人情的主管当然不受下属爱戴,但却更能令下属不敢造次。这是做“恶人”的第一个好处。
第二,许多人不喜应酬。只想静静的办事,那么“恶人”的形象便会产生适当的阻吓作用,令你的应酬减到最低限度,赚得清静。
第三,好人倾向于对人堆笑脸,以至巴结逢迎,“恶人”板着脸做人反而塑造出一个严肃、令人肃然起敬畏之心的形象来。
从上面三点考虑,可以想见许多“恶人”尽管性本不恶,但基于需要,得装出“恶人”的形象来办事。这正是厚黑者所愿意采用的处世方式。
吃柿子捡软的捏,生活中一些蛮横霸道的恶人之所以能得意一时,就因为社会上老实人太多。他们作威作福、发火撒气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他们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厚黑学强调,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
厚黑者认为,采取“凶”的策略,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这一形象在时刻提醒别人,招惹我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代价的。
在社会中生存,事实上,只要你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也许你不必处处睚眦必报,只要你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品尝到你的厉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效果,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胁作用。这就好像是原子弹的发明,除了在“二战”中牛刀小试外,没有在战后的任何一次战争中使用过,但它的威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你即使不去使用它,也会对别人产生震慑作用。
在生活中,哪些“凶”的形象最不易受欺侮呢?比如:
第一,泼辣的形象。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敢让他受气,谁当面就会下不来台。他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烧他的身,自讨没趣。
第二,爱玩儿命的形象。其实,人类一切的弱点都可归结为一个“怕”字,而怕死则是人们最本能的一种东西。而爱玩儿命的人,往往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以玉石俱焚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这种游戏自然是常人不敢玩、也玩不起的。
第三,有仇必报的形象。人人都知道,仇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而其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爆发没有时间的限制,令人防不胜防。睚眦必报的小人形象就是非常令人侧目的。而对正人君子来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做到还以颜色也是非常必须的。
第四,实力派形象。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神秘莫测的后台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当。所以,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总而言之,树立一个不好惹、不受气的“凶”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荫下纳凉了。
用哭达到“凶”的目的
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说的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大丈夫哭鼻子实在不雅。但在官场上,有人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扫清仕途的障碍,竟然用哭达到目的。用哭表达对上司的“忠诚”,效果奇好。
明朝有个大奸臣刘谨,此人凶恶无比,残害忠良,其心狠毒如蛇蝎,但他却善于装出一副可怜相,哭得巧妙。
刘谨身为太监,在朝中为非作歹,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大学士刘健、谢迁、王岳等人联合弹劾刘谨,明武宗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决定明天早朝时处置刘瑾等人。
吏部尚书焦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密告给刘瑾,刘瑾带着同僚,连夜去见皇帝,见了武宗,他们一齐跪在御榻前,放声大哭。刘莲哀求说:“如果皇上不开恩,我等奴才就要被杀扔到犬场喂狗了。”
武宗见自己一向宠爱的太监们俯首在地,哭得这般伤心,便安慰道:“我并未降旨拿你们问斩,你们哭什么?”刘瑾见武宗态度和蔼,趁机进谗言说:“陷害我们是王岳。皇上富有四海,玩几只鹰犬,岂能损伤于国事!王岳外结阁臣,企图挟制皇上,怕奴才从中阻拦,所以先发制人,欲置我等于死地。刘健、朝文等大臣,以为圣上年幼可欺,肆意横行,也唯恐我等把他们真实情况告诉皇上。假如司礼监与皇上一心,阁臣怎么敢如此逼迫皇上。”
武宗本不想杀这些太监,听了刘瑾的话,立即改变决定,当即下令刘瑾掌握司礼监兼提督团营兵马。第二天早朝,王岳等大臣被逮捕,刘健、谢迁被迫辞职还乡。
刘谨一哭,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反咬一口,残害了大批忠良。这种“凶”的手段可谓运用得淋漓尽致、“黑”到了家。
利用“凶”这一武器对付小人和恶人
“黑面出击”是厚黑者经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凶”的策略,即发现小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他从心理上怕你三分;一旦抓住他的把柄,必须重拳相迎,打得他翻不起身来。
黑面出击的对象是小人。对于你的黑面,有私心杂念的小人必定会心有顾忌,手脚有所收敛。因为面黑,使他摸不清你的性格、好恶而不敢轻举妄动。要知道,小人在做事以前也是会思之再三、权衡反复的。他绝不会不用脑子不思考任意而行。特别是当你是上司时,他会更加小心谨慎,先对你进行一番长时间的观察。通过观察来了解你,通过了解你再决定他的行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反之,如果你对小人施之以礼,热情相待,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在讨好他,认为你害怕他而在你面前行为放肆、举止大胆。加之背后搞点小动作、做些小文章,很容易使你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使整个单位松松垮垮,失去战斗力。
利用“凶”这一武器,则会改变这种境况有利于事业发展。
对付小人,可以使用“先礼后兵”这个方法,制服了他还会使他无话可说,对你心服口服再也不会骚扰你。
针对某些小人,不一定直接使用“棒子”。如果先“礼”能够让他远离你、伤害不到你的话,就可以到此为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礼”已经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若再用“兵”必将令他对你心生愤懑。当然,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给面子不要的小人,那就只好“后兵”制之了。
常言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活动中,采取捷足先登、先发制人,抢在对手前面行动这一策略都是十分有效的。
我们说,为人不可过于宽厚,对于别人的无礼攻击和故意挑衅,不要一味的忍让,让他得意洋洋。要想打败对手,必须瞅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先下手,以快取胜,使对方防不胜防,无法应付,以使自己胜券紧握。
当然,要击败对手,先下手为强,还应当注意,抢先一步时一定要准备充分,慎重行事,否则,极有可能虽抢先却占据不了主动,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最终,战胜不了对手,落下个失败的结局。
厚黑学指出:在自觉自身力量不足的时候,可采用“借刀伤人”的手段。借刀伤人是一种高人一筹的制服小人的计谋。在人际交往中,借刀伤人的计谋可以适用在许多方面。其最基本的做法是,利用他人的力量,铲除自己的对手或敌人。自己则隐身其后,坐收渔翁之利。
面对和自己与其力量悬殊的对手,自己没有力量制服而他又对你具有很大的威胁性,这时候不妨采用“借刀伤人”之计,运用别人的力量除掉你的对手或与你相遇的小人,扫清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北宋乾兴元年,真宗病死,仁宗继位,因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大臣丁谓、冯拯、曹利用在刘太后册立为后以及垂帘听政的前前后后,极尽巴结之能事,所以很得到刘太后的欢心,都升官高任了。这三人在太后面前连进谗言,将寇准等忠臣贬出京城,此时奸佞当道,好人无辜受罪。尤其是丁谓独揽大权、骄横无比。老百姓编出了四句俚语:“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指丁谓)。欲使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面对丁谓把持朝政的局面,很多忠直不阿的大臣尽管不愿与丁谓同流合污,但也奈何不了丁谓。而大臣王曾表面上对丁谓更是服服帖帖,什么事都听从丁谓,从来也没有顶撞过丁谓。
这时,真宗的陵寝还没有建成;刘太后便命丁谓兼山陵使,雷允恭为都监。雷允恭与判司天监(掌观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的官员)邢中和前往预定地点勘察陵址,邢中和对雷允恭说:“山陵上百步,即是佳穴,按古法看,选用此地为穴位,可以繁衍子孙,造福后代,只是恐怕下面有岩石和水。”
雷允恭说道:“先帝子女不多,若今后代子孙多起来,移筑陵寝又有何妨?”
邢中和犯难地说:“山陵事关重大,重新勘察,必然要花费很多时间,还有七天就到下葬的期限了,搞不好,就来不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雷允恭劝说道:“你不要多虑,只管督工改造,我现在就去请示太后。”
雷允恭当日去禀告刘太后,请求改穿陵穴。刘太后说:“陵寝干系甚大,不应无端更改。”
雷允恭劝道:“改穿陵穴,使先帝多子多孙,难道不是好事吗?”
太后迟疑了半晌,回答说:“你去与山陵使商议此事吧,看能否改筑?”
这样,雷允恭就去请示山陵使丁谓,丁谓没说什么。雷允恭再去请示太后,太后便答应了。于是监工使夏守思,领着数万工匠,改穿穴道。掘土数尺,即见乱石层叠,大小不一。好容易除掉乱石,忽然间,涌出一泓清水,片刻就变成了小池,工匠们看到这种情况,都议论纷纷,夏守思也惊惧得很,不敢再令动工,当下派内使向太后禀报。
刘太后得报后,就责问雷允恭,并提到丁谓。丁谓对雷允恭百般袒护,并请求另派大臣去察看。王曾毛遂自荐,自愿前往。
不到三天,王曾就回到京城,这时已是傍晚了,王曾请求拜见太后,且请求太后令身边人退下,单独谈话。太后当即把王曾召到宫内。王曾密奏道:“臣奉旨按察陵寝,陵寝万万不能改移!丁谓包藏祸心,暗中勾结雷允恭,擅自移改皇陵,将陵穴置于绝地。”
太后闻听此言,禁不住大怒道:“先帝待丁谓有恩,我待丁谓亦不薄,谁知丁谓却如此昧良心,以怨报德。”当即喝令左右道:“快传冯拯进来!”
不一会儿,冯拯就进来了,太后严厉地对冯拯说道:“可恨丁谓,负恩构祸,若不将他加刑,是没有国法了。雷允恭外结大臣,更属不法,你速发卫士拿下丁、雷,按律治罪!”
冯拯一听,吓得目瞪口呆,不能回答。
太后又说道:“你是丁谓同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