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是厚黑学中的求人六字真言之一,这个字是借用的,是四川的俗语,其意义等于钻营的钻字,“钻进钻出”,可以说“贡进贡出”。求人要钻营,这是众人知道的;厚黑学强调的是:“有孔必钻,无孔也要入。”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工作和做人处处是技巧
学会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工作和做人处处是技巧。聪明的年轻人应该考虑先做人,后做事。善于“钻进钻出”,才能为自己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小李和小高都是公司新分来的大学生,两人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做同样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也不相上下,但两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有很大不同。
小李比较“直爽”,见到人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小赵老王地喊。有一次,小李的顶头上司张经理正在会议室接待客人,小李突然出现在门口,大声喊:“老张,你的电话。”刚刚35岁的张经理,竟被人喊老张,又是当着客人的面,而且喊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部下,自然心里很不舒服。
而小高就不同了,见到谁都毕恭毕敬的,小心翼翼地喊张经理、马主任,没有职务的,她就喊陈大姐或刘大哥,年龄稍长的职工,她就喊郭师傅。
小李只有上班时才来公司,下班就走人,与公司里的人也没有过多交往。小高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后,看有人没走就会留下来,与人家聊聊天,说说闲话。谁有什么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助。当然,她也经常向别人求助。
有一次,她来到张经理的办公室,说有一件大事,务必请他参谋参谋。原来她表妹参加高考,想请经理“指点一下,看填什么志愿好”。张经理很高兴、很认真地给她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然后慎重地给她提了一个建议。
后来,张经理手下的一个副经理调到别的部门主持工作了,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新的副经理。小李和小高因为都是本科学历,又都是业务骨干,符合公司规定的竞聘条件,于是,两人都报名竞聘。评委由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竞聘的结果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小高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小李,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许多人认为,做人第一,做事其次,学问再其次,天资常居最末。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达到事业的顶峰的,假如你决心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千万不能忽视人际关系,不可忽视了为人处世的技巧。
厚黑者懂得:工作能力当然重要,做人技巧同样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做不好人,你就很可能没有事可做;而做好了人,别人可以帮助你完成一些非常困难的事。
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按李宗吾先生所说,这“钻进钻出”实属不易,掌握此术,一要脑袋尖,眼光利,脑袋尖可以钻孔,眼光利可以找孔;二要胆子大,不怕吃苦。有些时候碰到硬东西,不易钻进去,死命往里钻,不免吃苦。纵然是这样,也不可轻易放弃。
经常听到一些人埋怨机会不等,命运不公,总觉得自己碰不到机会。每每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归结为“运气好”,实际上,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善于“钻”的人更容易把握住它们而已。
一般说来,凡是成大功、立大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没有机会”的苦命孩子。
例如只用一个划水轮,就发明蒸汽船的富尔敦;只有陈旧的药水瓶与锡锅子就发现“法拉第定律”的法拉第;还有那使用最简陋的仪器来从事实验的贝尔,不也是发明了电话吗?
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件事比人们从困苦中成就功名的故事更为吸引人了——人们怎样从黑暗的夜晚达到光明?怎样脱离于痛苦、贫困之中?他们虽只有中等之资,但由于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而终于达到目的。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遁词,不信随便问一个失败者,他们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得不到像别人那样好的机会——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也会对你说:“好的地位已经额满了,高等的职位已被霸占了,所有的好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是毫无机会了。”
“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这和厚黑学“有孔没孔都要钻”的思想是一致的。
等待机会从天而降,如果成为一种习惯的话,将是一件危险的事。工作的热忱与精力,就会在这种等待中消磨殆尽。对于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等待机会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那些勤奋工作的人,不肯轻易放过机会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也才能抓得住机会。
你或许会认为,机会的“来头”一定是非同小可的,但实际上,机会往往就在你的日常行事之间。
我们坏就坏在对于机会一事眼界太高,欲望太大。我们往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了。我们忘却了,大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有许多人已经获得了很好很大的机会,但他们却还在梦想着发财的、高升的、更大更好却又渺茫不可及的机会。当前的机会他们不认识,因为他们心目中的想法另有所属。
假使让这些怨天尤人的人,与那箪食壶浆的林肯换个地位,那他们对于所谓“机会”,究竟将作何感想?假使他们住在旷野中,一处简陋的木造房子,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没有报纸、书籍、金钱,没有寻常生活的享受,甚至没有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会作何感想?假使他们必须在荒野中跋涉五十里,才能借到几本书籍,然后在白天辛勤工作后,到了晚上,还要借着木柴的火焰来阅读,他们会作何感想?然而在这种冷酷无情的环境下,却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在这种处处不顺遂的环境中,磨炼成了世界上空前伟大的人格。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例如找工作时一直碰壁、或与人相处不洽。总之,使人遭受挫折的因素很多。
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从挫折中挣脱出来?下次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比别人早些到达目标?
只是坐在椅子上一味烦恼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明天会更好”?
世上的每个人,只要有抓得住当前机会的毅力和能为目标奋斗的精神,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你该牢记,你的出路就在你自己身上。若以为出路是在别处或在别人身上时,那你是注定要失败的。
谁说没有机会?一个在木造屋子与草舍茅庐中长大的孩子,日后可以住进白宫里;在一个陋巷中出身的孩子,可以成为立法者;最贫苦的孩子,可以变成商界巨子、甚至变成大银行大财政家……
你还要再说没机会吗?
亚历山大在攻克了敌人的一座城市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市攻占了?”
“什么?”他怒吼出来,“我不需要机会!我可以制造机会!”
当然,机遇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机遇也不可能像路标一样,就在前面静静地等着你。机遇具有隐蔽性,它是隐藏着的;机遇具有潜在性,它等待着开发;机遇具有选择性,它只垂青那些在追求中、在动态中、在捕捉中的人。
这里有一点十分关键:你是被动地等待、消极地等待机遇,还是主动地去追求?等待机遇不像是等班车,到点儿车就来,机遇要看你的等待状况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机遇,是不是捉住了机遇,是不是失落了机遇,是不是再也没有机遇,这些都是一种现象。而实质问题在于你是否在认真地准备着、在刻意地追求着。
有孔必钻,无孔也要入
“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这就是厚黑者为人处世的原则。
有一位23岁的年轻人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土的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着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他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对方回答说:“也不要。”他毫不气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这个年轻人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对方一看,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额满,暂不雇用。”他的举动让报社的人忍俊不禁。一位主管在一旁很认真地观察他,发现他并不是在调侃报社,而是一脸真诚。主管被他认真而聪慧的行为打动了,结果他被录用了,安排到对外宣传部门工作。二十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着名大报的职位是:总编。他就是生蒙,一位资深却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新闻工作者。生蒙的求职成功,在于他精通“有孔必钻,无孔也要入”的厚黑技巧。
厚黑者懂得,机遇的大门不是随便敞开的,面对拒绝要多动脑筋。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唯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人事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一美元……”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就这样,女孩用一美元“钻”开了机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