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的人生智慧
8445800000008

第8章 冲:为了提高人气而变相吹捧自己 (1)

“冲”是厚黑学中的求人六字真言之一,普通所谓之“吹牛”,四川话是“冲帽壳子”。冲的工夫有两种:一是口头上,二是文字上的。在实践中,既可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也可以拐弯抹角,变相吹嘘。推销自己时要有一股冲劲

“冲”是“求人六字真言”之一,被李宗吾解释为“吹牛”。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冲”劲。

伟大的印象画派鼻祖毕加索,早年闯荡巴黎时,默默无闻,异常贫穷。他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皆因画店老板只寄卖名人的画,而当时毕加索的名字没有任何光彩。

当毕加索口袋里只剩下15个银币时,他决定孤注一掷。他雇佣了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都到画店转悠,每人在临走时都要询问画店的老板:“请问,你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

不到一个月,巴黎大大小小画店的老板满耳朵都灌满了“毕加索”几个字,他们多么渴望见到先声夺人的毕加索呀!直到这时,毕加索才露面,他带着自己的画出现在如饥似渴的画店老板面前,成功地拍卖了自己的作品,一夜成名。

成名以后的毕加索承认自己干了“不光彩”的事,但是他又强调,这是针对那些画店老板根深蒂固的浅薄的社会偏见而设计的“小动作”。如果他也按照社会的惯例,耐心地等候巴黎画界的接纳,也许会比另一个印象派大师梵高的命运更惨。梵高是在饥寒交迫中,用子弹结束了那颗具有天才的大脑的活动。

毕加索为什么比梵高更幸运?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他更善于推销自己,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人气。

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如何推销自己的问题。只要你从事一项事业,你就是一位推销员。

这不是可以由你选择的事。你也许是一位普通职员、工程师、厂长、秘书、木匠、化学家、设计员、副总经理——任何职位都无关紧要。你仍然是一位推销员。

每天从早到晚,你都在向别人推销你的观点,推销你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还在推销你自己。

你的推销,也许很有艺术,也许很拙劣;也许经过深思熟虑,也许不知不觉;也许是成功的,也许是失败的。但在整个时间过程里,你是一直在推销。

你推销你自己,大都是采取间接的方式。你不必在台上为自己吹嘘。无论你在何处,不管你在做什么,只要别人能看见你,无论站着也好,坐着也好,你都是在展示着自己。你自己推销效果的优劣,要看你所展示出的优点或是暴露你自己缺点的程度来决定。

你所留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往往持久不灭,这是有理由的。当别人初次与你接触的时候,就在第一眼看到你的那一瞬间,就得到了关于你的印象,尽管未经过有意识的分析综合,但是却把这些印象深刻地留存下来了。

他注意到你的一举一动,他听得出你的声音是否带有自信心,他会感觉到你握手的力量。

同时,你自己也由于自身的打扮,提供给他人更多的信息。他人将从你的穿着和修饰来断定你是规规矩矩的还是随随便便的,是悠闲的还是紧张的,是小心谨慎的还是粗心大意的,是保守的还是进取的,等等。

使人惊讶的是,一个人的书桌、工作间或办公室,它竟能透露出一个人的许多的原始材料。只要走进一个人的办公室,即使他不在,也常能从中发现有关主人的许多情况。那间办公室,是一间工作房,还是一间展览馆?或是两者兼而有之?那间办公室是否布置得高雅而独特并反映主人的个性,还是看上去带有虚浮俗气的格调,仅仅反映出其装饰工匠的爱好呢?

一间办公室的外貌能够告诉你:到底主人是一位能真正掌握其工作的忙人,还是一位只会做表面文章的庸人?他是一位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的人,还是一位讨厌工作的人?他是一位提倡打破陋习的人,还是一位循规蹈矩的人?他是一位自有主见的人,还是一位人云亦云的人?这一切,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感觉到。

你也许只是在一间小仓库里工作,即便如此,你同样可以使它成为你推销自己的间接工具。同样的道理,你的家、你的其他财产、甚至于你个人的生活习惯,都莫不是你推销自己的间接工具,你的爱人和孩子们就更不必说了。

在任何一桩买卖关系中,卖方是主宰人。卖方主动进攻,控制着整个局面。卖方如果成功了,就能使买方仿照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屈从于他的意志。

如果你愿意在事业上常受人尊敬,被人恭维,讨别人的欢心——换句话说,是要做接受他人推销的事业,那么,就可去寻找一项采购职务,去担当一个买方的角色吧。只要你做得出色,那肯定是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

但是,如果你愿意做一番具有创造性的事业,而且能从你创造出的价值中获得巨大收益的话,那么你就去找一个做推销员的工作吧。

买方人士一般都自以为是他们掌握着主动权。这就让他们去那样想吧!事实上每一位优秀的推销员都知道,真正坐在驾驶座位上掌握方向盘的乃是卖方。

但是这并不是说,如果你是买方,你就必然处于被动。需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甚至于别人对你推销的时候,你也能够变成推销者。推销员总是积极的,总是进攻性的,没有一股冲劲,不会强调自己的能力是不行的。

“冲”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社交时吹吹牛

“我真是蠢得要命,”克拉克的妻子参加完宴会一回到家就叹气说,“人人都在谈书、电影和政治,我坐在那儿像个傻瓜。他们讲的书和电影我都没看过,而对政治我更一窍不通。”

她的确有问题,然而和她的智力无关。她的脑子敏锐,性格却有个缺点:老实。

在客客气气的社交谈话中,坦率是致命伤。别误解,这不是在鼓励说谎。这里讲的是一种厚黑的艺术,一种适当显示自己能力的艺术。餐桌谈话的高手不仅能够炫耀自己,还能够像斗牛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厚颜与本领令了解他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珂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如果你想在社交谈话中“冲”一下,突出自己的能力,必须牢记几个诀窍。

第一,寻找安全话题

预备几个够有趣的题目,侃侃而谈,但言辞须含糊,只专家能知道你在瞎扯。不妨考虑以下几项:

①量子物理学。就暧昧模糊而言,这题目是数一数二的——连爱因斯坦都会紧张吃力。这个话题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确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学家最爱以这世界的本质为题讲些令人费解的话,然后看到周围的人个个满脸愕然、面面相觑,便忍不住偷笑。你大可以学他。

②死海古卷。几十年来,只有少数圣经学者能接触到这些古代经文并加以研究。他们不让别人看,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琢磨出古卷中文字的真正意思。

③某位不大出名的历史人物。你选的历史人物不必有什么精彩的秘闻韵事,然而如果你不想再听某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当今的国家领导人,这题目就很适合了。你可以说:“某某怎么样?”

那人会顿时茫然,问道:“他怎么样?”

“你刚才说的全部可以应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这样的。”

谁能反驳?

不过要审慎的是:上宴以前必须跟其他客人周旋一下,谈些不相干的话,摸清楚什么题目不能碰。比尔有一次大谈“文化大革命”,谈了二十分钟,殊不知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史权威。

第二,用含义广泛的形容词

所用的形容词最好能适用于几乎任何方面。

如果有人要你对你毫无所知的某本书、某出舞台剧、某部电影或某首音乐发表意见,你应该说:“我喜欢他早期的作品。作风比较单纯。”或者说:“我喜欢他后来的作品。那比较成熟。”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说你错。

第三,讲述一些历久弥新的趣闻逸事

你不必发表长篇大论也可以令人觉得你学问渊博。在节骨眼上讲出一桩人所罕知的事,会使人深信你满腹经纶。例如,你记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个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亲,然后在跟人家讨论文学、商界动态、名人花絮或绯闻的时候,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起。

第四,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

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原因是你刚才没有注意听。其实你一直在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车发出的怪声,或者某部电影里某演员叫什么名字。不过,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

“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冲”的时候,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要违背道德底线,不要以谋取不当利益为目的。

欲擒故纵,“冲”出主意

“冲”的招数在生意场中常常会大有用武之地。

在俄罗斯的一座小镇,中俄双方正在协商讨论一份合同的签订。但是因俄商索价太高,一连谈判几回仍不能达成协议。中方经研究,提出停止谈判三天。这三天,俄方只见中方人员每天都急匆匆地进进出出于宾馆,忙得不亦乐乎,猜不透中方搞什么名堂,莫不是在与其他厂家商订合同之事吧?

三天过后,俄方已按捺不住,提出要继续谈判。谈判约有两个小时,俄商仍坚持己见,不同意中方提出的条件。中方人员却也果断,起身夹着皮包就要往外走,“不和你们谈了,生意有的是”。俄商见此情景,更加确信中方人员已与其他商人挂上钩了,急忙又请中方人员坐下来,同意了中方提出的条件。

这家俄商之所以能够转变,是因为看到中方人员三天进进出出,及再度谈判时突然表现出的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猜疑中方已找到报价低的合作对象,特别是当他们坚持原来的意见时,中方立即提出不谈了,就更增加了他们的猜疑,欲罢不能,于是急忙放低了报价。其实中方人员接连三天向外跑,是故意摆出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的样子,先在心理上战胜了俄商,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这正是活用厚黑学“求人术”中的“冲”字,采取欲擒故纵之法,才巧夺谈判桌上主动权。

不仅中国人善用这种手段,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商人都会偶尔用之。

法国的卡恩也是活用“吹牛”技巧经营的高手。

1985年5月,31岁的卡恩白手起家创立了波朗公司。这位自称是软件行业中的法国狂人,在短短的四年内就使波朗公司跨入世界一流的微电脑技术软件公司之列。

公司创立后,他决定开办邮购业务。当时,在一本计算机杂志登一页广告要花2000美元。他没有钱,怎么办?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最后决定运用“冲”的经营谋略,与广告商讨价还价,最后用赊款的方式做了一次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