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8448000000006

第6章 自命天龙下凡(5)

赵匡胤又去央求母亲。杜氏对丈夫言道:“胤儿长大了,武艺又好,你就让他与你同去吧。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与胤儿同战沙场,不仅可以互相照应,还可以鼓舞士气!”

赵弘殷最终点下了头。赵弘殷之所以点头,妻子所言有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赵家现在有两个儿子了。如果赵家只是赵匡胤一根独苗,恐杜氏也不会同意让赵匡胤上阵的。

军情紧急,赵弘殷不敢迟疑,带着不足万人的军队急急地开出了汴梁北城门。再看赵匡胤,雄赳赳气昂昂地端坐在马背上,身后背着一张弓,胯边悬着满盈的箭囊,手中执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煞是威风,俨然也是一位带兵的将军。他曾向父亲建议,把石守信、王审琦等在破庙中结义的几个兄弟也召入军中,但赵弘殷怒斥他道:“你想去送死,难道还想叫你的小兄弟们也一起去送死?”赵匡胤无话可说了。

赵弘殷把部队带到了汴梁城北约三十里地的地方。后晋朝廷的意思,是叫赵弘殷在这一带设防,把契丹兵阻止几天,待援兵到来再与契丹兵决战。

赵弘殷本也想按朝廷的意思做的,因为凭他现有的军力,想击溃契丹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当听说契丹兵打到封丘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向南开来时,赵弘殷又改变了主意。他留下大半人马在此设防布阵,自己与赵匡胤率三千人绕道从背后突袭契丹兵,待他与赵匡胤打响后,设防布阵的后晋军从正面向敌发起攻击。

此时正是半夜,赵弘殷不敢多耽搁,又对留守布防的将领们叮嘱了几句,便带着赵匡胤及三千人马匆匆地绕道东边向北方去了。路上,赵弘殷问儿子道:“你以为我们此战能胜吗?”赵匡胤没打过仗,还不懂得什么战略战术,但他还是铿锵有力地回道:“爹说能胜,那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契丹狗!”

黎明时分,手下向赵弘殷报告:契丹兵从左侧开过去了。赵弘殷即刻命令部队掉头尾追并教导儿子道:“看到了吗?契丹狗太狂妄了,连一点防备都没有,只顾南下!”

赵匡胤醒悟道:“爹,契丹狗如此狂妄,只要我们打他个措手不及,他们的阵脚必然大乱!”

“对!”赵弘殷赞许地言道,“自古骄兵必败,这些契丹狗也不会例外!”

天色大亮时,赵弘殷的三千人马已经和契丹的后卫军队碰到一块了。赵弘殷长剑一挥道:“弟兄们,狭路相逢勇者胜!给我冲啊!杀啊!”

说完,赵弘殷跃马扬剑,第一个冲入敌阵。第二个冲上去的是赵匡胤。诚如杜氏所言,赵弘殷赵匡胤父子并肩作战,的确极大地鼓舞了后晋官兵的士气。主帅父子一马当先,哪个还敢惜命?后晋三千官兵就像疯了似的,一起呐喊着冲杀过去。

契丹军队中那些殿后的官兵首先遭了殃。他们和其他契丹官兵想的一样,以为后晋军队不堪一击,根本不敢抵抗,只要一个劲儿地朝南赶,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攻进汴梁城。他们牢记着耶律德光的旨令:攻进汴梁之后,可以任意地烧杀抢掠。他们正做着任意烧杀抢掠的美梦呢,万没料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屁股后面杀过来一支后晋军队,而且来势极为凶猛。几乎是在眨眼之间,他们当中的数百人就变成了刀下之鬼、剑底游魂,死时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赵弘殷见契丹军后卫部队阵脚已乱,便率着这数百名骑兵直向敌阵纵深处扑去。战前,他还想到过赵匡胤的安危,可杀人敌阵之后,他就没时间考虑儿子的问题了。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契丹兵彻底打蒙,不然,待契丹兵回过神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赵匡胤也骑着马。因为是初次临敌,他还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好在四周都是契丹兵,他不愁找不到作战的对象。他只需用手中的剑把面前的敌人杀死就行了。所以,尽管是第一次上阵,但他毫无怯意,艺高人胆大嘛。当他手中的剑“扑哧”一声戳进一个契丹兵的胸膛时,他简直快乐和兴奋到了极点。他忘不了那个冤死的酒店老板,他要为酒店老板一家人报仇。故而,赵匡胤在奋勇杀敌的时候,只恨自己只有一把剑,不能更多地杀死契丹兵。

此役,赵弘殷率不足万人之师一举击溃来犯的两万契丹军,且斩杀契丹军统帅哈内勒等五千余契丹官兵,还缴获上千匹战马。可以说,自后晋王朝建立以来,后晋军队还从未取得过如此重大的胜利。

于是后晋皇帝石重贵就把保卫汴梁城的任务又交给了赵弘殷。

可是,想彻底打退契丹,又谈何容易?赵弘殷把陆陆续续赶到汴梁来的后晋援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汴梁城以北设防,共设了三道防线,另一部分留在汴梁城内加固城防。赵弘殷对在城外设防的将领吩咐道:“如果契丹兵来攻,能堵住就坚决堵住,实在堵不住就撤到城里来,千万不要让手下官兵逃散!”

杜氏问丈夫道:“契丹大军一定会来?”

赵弘殷点头道:“一定会来!”

杜氏又问道:“汴梁城究竟能不能守得住?”

赵弘殷摇头道:“只有天知道!”

赵弘殷想叫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出城到南边去避一避。杜氏不同意:“你是统帅,我若携子出城,岂不动摇军心?”

赵匡胤更是不会同意:“孩儿要与爹并肩作战!”

赵弘殷长叹道:“既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吧!”

赵弘殷的长叹是有道理的。耶律德光闻听契丹军战败,且统帅哈内勒也战死,异常震怒,马上点起八万人马,分左右两路,重新杀向后晋。耶律德光命令带兵的将领道:“打进汴梁城!活捉石重贵!”

两路契丹军队气势汹汹地向南扑来。在攻破了赵弘殷在北方所设的三道防线后,开始大举攻城了。一连猛攻了二十多天,虽然没有攻破城池,但汴梁城内也差不多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赵匡胤当然参加了守城的战斗。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也和赵匡胤战斗在一起。可眼见着,契丹军就要攻进城里来了,后晋的援兵还是不见踪影。

就在汴梁城被契丹军攻得朝不保夕的当口,有一天凌晨,围攻汴梁城的契丹军队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大规模的袭击。虽然,契丹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从早晨战至午后,契丹军还是大败而逃,且损失惨重,战死的官兵数以万计。

原来位大败契丹军、解汴梁之围的是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部将郭威。郭威以五万人马将七八万契丹军打得溃不成军,这的确让赵匡胤艳羡不已。赵匡胤问父亲那郭威是何等英雄人物,赵弘殷摇了摇头言道:“郭威是何人,我也不甚清楚,我只知道,郭威很会打仗……不过,那河东节度使素来不听朝廷调遣,今日为何主动来解汴梁之围?”

赵匡胤涉世未深,还无法回答和理解父亲所说的那个问题。不过,有一个人的名字却深深地镌刻在了赵匡胤的脑海里,那个人的名字便是:郭威。

汴梁城外一仗,契丹国元气大伤。耶律德光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一时间却也无力再对后晋发动大规模的侵犯了。这样一来,汴梁城又恢复了暂时的安定。

后晋天福九年(公元944年),赵匡胤刚满十八岁。杜氏对赵匡胤言道:“儿呀,你也不小了,该结婚了!”

十八岁的赵匡胤,出落得高挑、健壮,略长的脸庞上,嵌着一对幽深的大眼,挺直的鼻梁下,稍显厚实的双唇透出一股含而不露的威严。不过,若是他启唇一笑,却又显得那么地亲切与温和。

有语云: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赵匡胤的年纪,正是春心萌动的时候。按理,当得知父母要给自己操办婚事了,他应该高兴得情不自禁才是。然而,赵匡胤却低低地对母亲道:“娘,孩儿不想结婚……”

赵匡胤怎么了?是他另有所爱,还是对女人根本就不感兴趣?都不是。除了母亲杜氏外,赵匡胤很少跟别的女人接触,因而谈不上什么另有所爱。同时,赵匡胤也觉得,就女人而言,尤其是那些年轻漂亮的女人,的确有一种很难言明却又极具诱惑的魅力。夏日,走在大街上赵匡胤也曾对那些年轻女人的胸脯和大腿想入非非。甚至,有时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还曾幻想过自己的双手正在那些漂亮女人的身体上抚动。幻想虽然朦胧,却也美丽动人。这足以说明,赵匡胤与别的男孩子一样,其内心深处,也是对女人充满着憧憬和渴求的。

赵匡胤之所以不想结婚,乃是因为他有这么一种考虑:结了婚,就有了家了,有了家,就不能到处乱跑了,整天关在家里,岂不把人闷死?不难看出,在赵匡胤的胸腔里,既跳动着一颗春心,同时也跳动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而就当时来说,后者显然比前者跳动得更有力。

闻听赵匡胤不想结婚,赵弘殷勃然大怒。他把赵匡胤拽到自己的面前,指着赵匡胤的鼻子吼道:“你想让我们赵家断了香火吗?告诉你,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你都要为我们赵家娶妻生子!”

父亲发这么大的火,着实让赵匡胤吓得不轻。不过他同时也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结婚不结婚的问题,并非只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到他们赵家传宗接代的大事情。虽说还有一个弟弟匡义,但作为赵家长子,他实在难以推卸延续香火之重任的。

杜氏也劝赵匡胤道:“儿呀,若不是战乱,你早该成婚了,我也早该抱上孙子了!”

赵匡胤笑对杜氏道:“娘,谁不想结婚啊?我过去跟你是说着玩的。”

是呀,父亲要自己结婚,母亲也劝自己结婚,他赵匡胤除了答应之外,似乎也别无良策。连那六岁的弟弟匡义,也整天嚷着要吃哥哥的喜糖。不过话又说回来,结婚好像也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

那时候的人结婚,都是要听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娶什么样的媳妇,什么时候娶媳妇过门,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不过杜氏有点例外,在给赵匡胤找媳妇之前,她曾征求过赵匡胤的意见,问赵匡胤究竟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做媳妇。赵匡胤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话来道:“娘,孩儿想找一个漂亮的女人。”

对赵匡胤来讲,还不懂得多少家庭的含义。既然要娶媳妇,那自然是非漂亮不娶了。而杜氏却也非常赞同大儿子的意见。她深情地抚摸着赵匡胤的脸颊言道:“不漂亮的女人,怎能配得上我们家胤儿?”

找一个漂亮的女人给赵匡胤做媳妇并不难。世上的漂亮女人多得是。比较难的是,那女人不仅要漂亮,而且还要与赵家门当户对。赵弘殷虽然不是什么朝廷的显臣,但好歹也是一个领兵的大将军。赵家如此门第,总不能随随便便地就找一个普普通通家庭中的女儿做儿媳妇吧?果真如此的话,岂不把别人的大牙笑掉?

赵弘殷和杜氏经多方打探,终于找着了一个在汴梁城内小有名气的媒婆。他们给媒婆开出的条件是:那女儿一要门户相当,二要年少美貌,三要温顺贤淑。家庭过日子嘛,女儿家温顺贤淑与否是很紧要的。

客观地讲,赵氏夫妇开出的那三项条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难不倒那小有名气的媒婆。既是小有名气,就自有其真实的才干。那媒婆肩负着赵氏夫妇的重托,走东家、串西家,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为赵家说妥了这门亲事。

赵匡胤的岳父姓贺名景思,也是后晋朝带兵的一位大将,与赵家可谓是门第相当。贺景思长女贺氏年方二七,据媒婆所言,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可谓是既年少又美貌。据媒婆称,那贺大小姐诸事皆依父母,走路怕踩了蚂蚁,说话怕惊了蚊子,世上还有比这样的女子更温顺贤淑的吗?

赵弘殷和杜氏夫妇对媒婆讲妥的这门亲事非常满意。杜氏问赵匡胤是否也满意。赵匡胤犹犹豫豫地道:“娘,那女子才十四岁,是不是……太小了?”

是呀,有些十四岁的姑娘,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女孩结为夫妇,赵匡胤能不犹豫?杜氏解释道:“胤儿,我问过媒婆了,媒婆说,贺家大小姐虽然年少,但去年就长成一个大姑娘了!”

“还有,”赵匡胤又道,“那贺家大小姐我没见过,娘也没见过,只听媒婆一张嘴胡说,谁知道她的容貌究竟如何?”

杜氏笑了,“胤儿,媒婆说了,如果那贺家大小姐没有倾城之貌,她不仅退还全部赏钱,还要跪在我们家门前磕头谢罪!媒婆这么说了,胤儿还不放心吗?”

然而赵匡胤依然没有完全放心。上述两个疑问一直堵在他的心间。直到洞房花烛夜的那一刻,赵匡胤的这两个疑问才终于有了明晰的答案。

赵匡胤和贺氏的婚礼是在这一年(后晋天福九年,公元944年)的金秋举行的。两大将军联姻,婚礼自然热闹非凡。又何况,当时的赵弘殷,手中有的是钱。契丹兵败汴梁城外之后,赵弘殷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加官晋爵的封赏——大半功劳都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占去了——但皇帝石重贵还是在大臣的建议下给了赵弘殷一大笔赏钱。有钱就好办事,就好讲排场。不说别的,单赵家给贺家的聘礼钱,就足够一个小民吃上一辈子的了。聘礼如此,婚礼的气派、豪华就可想而知了。

在来宾们喜气洋洋畅饮喜酒的时候,赵匡胤被母亲叫到了一间小房子里密谈。而实际上,闻着那四溢的酒香,赵匡胤心痒得直如被抓被挠。他多想与众人坐在一起喝个痛快啊!也许,赵匡胤是个天生的贪杯者。他的父亲赵弘殷只在高兴的时候才喝上两杯。据说,他的祖辈也没什么人喜好杯中之物。而赵匡胤不然,他闻着酒香就感到亲切。以至于美酒佳酿陪伴了他一生。最终,他的死,也与饮酒大有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