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让我们携手应对乙肝的挑战
8449400000069

第69章 虚假广告背后的真实

近年来,有关治疗乙肝的广告满天飞,什么“祖传秘方”,什么“乙肝克星”、“国际大奖”等等,说得天花乱坠,神奇无比,使不少人心动,从而掏钱。但治疗结果却是一次次让人失望,大呼上当受骗。然而,有些乙肝病人及家属由于治病心切,面对新一轮花样翻新的广告,经不住诱惑,还想试试,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以蒙受巨大损失而告终。

那么,怎样才能识破治疗肝病假广告的真面目呢?在这里,我们教大家几个“窍门”:

凡是“使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广告都是假的

目前肯定没有任何一种药能让大小三阳全部转阴,HBSAG、抗-HBC在大小三阳中都存在,但不能或很难转阴,其实也无需转阴,小三阳中的抗-HBE也无需转阴。必须知道,不存在“全部转阴”问题,转阴主要是指 HBEAG和 HBVDNA 转阴,最好在HBEAG转阴后抗-HBE转阳。小三阳,如 HBVDNA阴性,根本不用再追求“转阴”了。

凡是“祖传秘方治愈乙肝”的广告都是假的

乙肝病毒的发现是比较晚的,1965年美国学者布鲁姆贝格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了此种抗原,但当时并没有明确“澳抗”就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直到1971年国际肝炎会议才将“澳抗”改称“乙肝抗原”。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命名,将“乙肝抗原”称为“乙肝表面抗原”,即表抗(HBSAG),而HBEAG、抗-HBC等的命名还要晚。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大三阳”、“小三阳”之说,“祖传”时代谈不上这一学说,也根本谈不上“祖传秘方”治疗大小三阳。这些人利用人们对祖传秘方的迷信,来骗病人的钱。

凡是“获得国际大奖”的乙肝广告都是假的

凡是“获得国际大奖”的乙肝广告都是假的,关于乙肝的治疗,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发现了以核苷类似物为代表的强力抗乙肝病毒药,但总的来说还没有重大突破。前面提到,对乙肝病毒的CCCDNA仍无药可治,一旦停药,病毒便会以CCCDNA为模板再度复制。在治疗方面,国际上从未颁发过什么“大奖”、“金奖”,但有人真的把奖杯捧回来,并拍了照,还有证书,这多半是用钱买到的。国外少数人为了迎合国内一些人的名利欲求,专门搞评奖勾当,只要你肯花大钱,什么奖都可得到,而且花得钱越多得奖越大。笔者有些文章和著作问世后,说要给我发大奖的信函接到不下百件,但“没钱不好使”。

凡是“药效神奇”、“快速转阴”的广告都是假的

凡是说“药效神奇”、“有重大突破”,并能“快速转阴”的广告都是假的。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绝大多数要经过慢性历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感染机制十分复杂。乙肝病毒在血液中有蛋白质外壳,目前所有药物很难直接对其产生作用。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复制(繁殖),药物必须是小分子才能进入肝细胞内。这些病毒还在肝以外组织细胞内(如胆管上皮细胞、胰腺、淋巴组织等细胞)复制,在肝外组织中潜伏期为90~120天,因此用药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可能发挥作用。乙肝病毒还可能和肝细胞基因“整合”,一旦“整合”就更难转阴,更不用说“快速”了。

另外,化验有了一次转阴,不要急于报喜,还要复查,通过6个月至1年时间的定期复查,多次连续转阴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转阴。乙肝病毒和一般病毒不一样,它能形成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也称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稳定地贮存在肝细胞核内,一般的抗病毒药对CCCDNA无效,因此不可能有“快速”、“彻底”转阴问题。

凡是“利用基因疗法治疗乙肝”的广告都是假的

基因疗法是高科技,世界范围内正在积极研究,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一定疗效,但还远没有实际应用于乙肝的治疗。基因疗法治乙肝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目前还处于探讨或实验室研究阶段,还很不成熟。有的商家为了包装自己,追赶时髦,用以欺骗广大患者,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硬说自己“首创基因疗法”,甚至有某某专家、教授亲自坐诊,真是弥天大谎。我们曾考察过一家医院所谓的“基因疗法”,其实都是中草药。

基因疗法主要是设计外源性基因片断,导入乙肝病人的肝细胞,让导入的基因干扰乙肝病毒基因的表达,使乙肝病毒失去致病性,或者向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导入某一基因片段,使其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或能增强免疫的细胞因子,达到治愈目的。但这种基因的设计合成及导入,或导入后对人体的安全性等都没有很好解决。即使真的有基因疗法,其价格也极为昂贵,不是普通病人所能负担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