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8449700000008

第8章 慕贤篇

【解题】

慕贤,即仰慕贤才的意思。颜之推在此篇文中指出,“贵耳贱目,重遥轻近”,以致身边明明有贤人却不知礼敬。这里所说的慕贤,不仅礼敬远贤,而且要礼敬近贤。再一点是讲:不是指景仰古代的大圣大贤,而是讲对当世贤才的仰慕。

【原文】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①;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②。”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③。傥遭不世明达君子④,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⑤!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⑥,流离播越⑦,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⑨,所与款狎⑩,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注释】

①千载:千年。旦暮:从早到晚。②髆(ó):肩膀。比髆:肩膊靠肩膊。③疏阔:不密,稀疏。④傥(tǎnɡ):倘或。不世:不世出,世上所少有。⑤攀附:依附。⑥戎马:兵马,战争。⑦流离:流转离散。播越:播迁逃亡。⑧心醉魂迷:形容仰慕之深。⑨神情:精神意态。⑩款狎:款洽狎习,交往极其亲密。熏:熏炙。渍(zì):浸渍。陶:陶冶。染:沾染。潜移暗化:今多说“潜移默化”,指思想行为性格受外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起变化。操履:操行,品行。艺能:技能,本领。较:通“皎”,明显。芝兰:香草。芝:通“芷”,香草。兰:香草。鲍鱼:此指盐渍的咸鱼,有一种强烈的腥秽味。臭(chòu):秽恶的气味。墨子悲于染丝:墨子见到染丝而发感叹,说洁白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染丝不能不谨慎。孔子曰:此句见于《论语·学而》。颜、闵:颜回、闵损,都是孔子弟子中的杰出人物。世得:常得,常有。

【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倘或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流离播迁,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原文】

世人多蔽①,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②,如有贤哲③,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④,延颈企踵⑤,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⑥。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注释】

①蔽(ì):本义蒙蔽,这里引申义为壅蔽不能通晓明达。②少长:从幼小到长大。周旋:此指来往。③哲:哲人,才能见识超越寻常的人。④风声:此指名声。⑤延:引伸。企踵:提起脚后跟。踵(zhǒnɡ):脚后跟。⑥东家丘:丘是孔子的名,孔子是鲁国人而住在东边,所以当地人随便地叫他“东家丘”,为毫无敬意的称呼。

【译文】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耳闻的而轻视目睹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原文】

梁孝元前在荆州①,有丁觇者②,洪亭民耳③,颇善属文,殊工草、隶④,孝元书记⑤,一皆使之。军府轻贱⑥,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⑦。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⑧。”吾雅爱其手迹⑨,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⑩,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注释】

①荆州:治所在江陵,即今湖北江陵。②觇(chān):人名。③洪亭:当时荆州辖区的小地名。④草:草书。隶:隶书。⑤书记:书牍,书信。⑥军府:当时梁元帝萧绎是湘东王,兼荆州刺史,所以他的治所叫军府。⑦楷法:楷模法式。⑧王褒:萧梁的书法家,后入仕在北周,传见《周书》。⑨雅:素,向来。⑩典签:南朝方镇身边掌管文书的人,很有权势。萧祭酒:萧子云,王褒的姑父,仕梁为国子祭酒,书法家。比:近来,刚才。书翰:书信。笔:南北朝人称有韵的为文,无韵的为笔。声问:声誉,名声。刮目:刮目相看,用新眼光看待。稍:逐渐。尚书仪曹郎:萧梁尚书省设郎二十二人,仪曹郎是其一。晋安王:即梁简文帝萧纲,当时封晋安王。侍读:当时亲王有侍读,给王讲授经书。西台陷殁:台是台省,南北朝时称中央政府为台省,梁元帝在江陵称帝,江陵在西,所以称西台。元帝承圣三年(年)西魏攻陷江陵,杀元帝,这就是此文所说的“西台陷殁”。简牍:纸发明前,我国古代用竹简和木片书写,叫简牍,后来则常用“简牍”代指“书信”之类。扬州:指扬州的治所建康(今南京)。

【译文】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个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因为会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手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原文】

侯景初入建业①,台门虽闭②,公私草扰③,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④,部分经略⑤,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是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⑥,便沉湎纵恣⑦,略无纲纪⑧。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⑨,内外清谧⑩,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注释】

①侯景:本是北朝大将,后投南朝萧梁,又起兵叛梁,攻入梁都城建康,梁武帝被拘留饿死,侯景自称帝。后失败,出逃被杀。建业:建康的旧名,即今江苏南京。②台门:建康有台城,是台省中央机构及宫殿所在。台门即台城的城门,当时闭了台门抗拒侯景叛军。③公私:指政府官员和百姓。草扰:纷乱惊扰。④太子左卫率(lǜ):萧梁有太子左右卫率,是太子手下的最高级武官,统带领东宫警卫部队。羊侃(kǎn):本仕北朝,后投靠梁,是当时的名将。东掖门:台城的城门。⑤部分:部署处分。经略:策划处理。⑥齐文宣帝:北齐文宣帝高洋。⑦沉湎:沉迷于酒。纵恣:放纵恣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⑧纲纪:法纪。⑨尚书令:尚书省的长官,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杨遵彦:杨愔(yīn),字遵彦,北齐大臣。⑩内外:内指京城之内,外指京城以外的所有统治地区。谧(mì):安定。朝野:朝廷和民间。晏如:平静。天保:北齐文宣帝的年号,共十年(—)。孝昭:北齐孝昭帝高演。刑政:刑罚政令。斛律明月:斛律先,字明月,北齐大将。折冲:御侮,抵御敌人。解体:肢体解散,比喻人心叛离。关中:地理上的习惯用语,有时专指陕西关中盆地,有时也包括陕北、陇西。当时是北周的主要根据地。万夫之望:见《易·系辞下》,意思是万人之所瞻望,即众望所归。

【译文】

侯景刚进入建康(南京)时,台门虽已闭守,而官员百姓一片混乱,人人不得自保。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部署处分,一夜齐备,才能抗拒凶逆到一百多天。这时台城里有四万多人,王公朝官,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个人才使大家安定,才能高下相差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几年,就沉迷酒色、放纵恣肆,法纪全无。但还能把政事委托给尚书令杨遵彦,才使内外安定,朝野平静,大家各得其所,而无异议,整个天保一朝都如此。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所杀,刑政于是败坏。斛律明月,是齐朝抵御敌人之臣,无罪被杀,将士离心,周人才有灭齐的打算,关中到现在还称颂这位斛律明月。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万夫之望而已,国家的存亡,实关系于他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