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8450900000019

第19章 儿童健康生活(1)

幼儿生长发育阶段及特点

父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有足够了解和重视。幼儿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

1.小儿的年龄分期。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即: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28天到1周岁),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幼童期(从3周岁到6或7周岁,也称学龄前期),儿童期(从6或7周岁到12周岁,也称学龄期),青春期(女童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男童一般从13~15岁到19~21岁)。家长、医务工作者及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进行喂养、护理、保健及教育工作。

2.小儿的生理常数。俗话说:知常方能达变。要知道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长发育紊乱的疾病,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从而明确何为正常,何为异常,做到心中有数,有病早治。

(1)体重: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态的主要指标。体重的增长是机体在量的方面增长的总和。体重在婴儿期增长最为迅速。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3千克,以后体重增长的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c)=6+月龄×0.25

1岁以上:体重(kg)=7(或8)+年龄×2

(2)身长:身长是反映小儿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可用卧位,3岁以上可用立位。新生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所以1岁时标准身长约75~80厘米。2岁以后身长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厘米)=年龄×5+75(或80)

(3)头围:测量方法是用软卷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部的枕骨隆起绕头一周。新生儿子均头围约34厘米,生后6个月约42厘米,1岁时约46厘米,2岁时约48厘米,5岁以后近成人。头围过小称小头畸形,常提示可能有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则可能为脑积水等原因所导致。

(4)胸围:测量方法是用软卷尺由背后肩胛骨下角,经过乳头绕胸一周,测量呼气与吸气时胸围,取平均值。新生儿初生时胸围约32厘米,1岁时约44厘米,2岁时约47厘米。小儿2岁以前头围大于胸围,2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2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

(5)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每分钟1~3个月约每分钟45~40次,4~6个月约每分钟40~35次,6~12个月约每分钟35~30次,1~3岁每分钟约30~25次。

(6)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新生儿至1岁每分钟约160~120次,1~3岁每分钟约120~100次,3~5岁约每分钟约110~90次。5~7岁约每分钟100~80次,7~12岁约每分钟90~70次。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新生儿收缩压约80±16(mmHg)、舒张压约46±16(mmHg)、6个月小儿收缩压约89±29(mmHg)、舒张压约60±10(mmHg),1岁小儿收缩压约96±30(mmHg)、舒张压约66±25(mmHg)。1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1/2~2/3,收缩压(mmHg)=年龄×2+80。

现在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千帕(kpa)作为血压的计算单位,换算公式为:

1kPa≈7.5mmHg

1mmHg≈0.133kPa

(8)囟门:囟门分前囟门和后囟门。后囟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呈三角形,约在生后2~4个月内关闭;前囟位于頂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约在生后12~18个月关闭。囟门早闭伴头围小者见小头畸形,囟门晚闭多见于佝偻病,伴头围大于正常者,见于脑积水。

(9)牙齿:乳牙萌出的时间约在生后5~10个月,按乳中切牙银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于生后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24个月正常小儿出牙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牙齿数=月龄-4(或6)。

6岁以后开始换恒齿,并长出第一恒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二恒磨牙,12~15岁长出28颗恒齿,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称为智齿,也有始终不出者。

儿童心理保健

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家长应从这两个方面去努力。尤其是心理健康,切不可忽视。儿童的多种精神神经疾病如孤独症、多动症等都与心理失衡密切相关。

家长和教师应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教育。

新生儿期是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思想意识出现的萌芽阶段。虽然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可达20~22小时,但其眼睛对明亮鲜艳的东西已有一定的反应,目前认为早期教育可从新生儿期开始,给新生儿布置色彩亮丽的起居环境,听舒缓美妙的音乐,母亲可与之“谈话”,并给予轻柔的抚摸,这些措施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都大有裨益。

婴幼儿期是孩子语言能力形成的时期,从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到自己逐渐遣词成句。这一阶段家长要多与孩子谈话,多给孩子语言方面的刺激。鼓励孩子模仿说话,在孩子1岁半以后要特别注意少说诸如“坐笛笛”,“吃果果”等“妈妈话”,从而影响孩子正确词汇的积累。家长可以采取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孩子的爱心,并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3岁左右的幼童独立意识比较强,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做,经常固执地支持“我自己”、“我自己”拒绝大人的帮助。即所谓“拒绝症”。家长应认识到,幼童要求独立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成长中的一大进步。因此对幼童的固执不驯不要给予简单粗暴的责备,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要顺势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大人从旁协助,耐心引导,让孩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6~7岁的儿童从心理发展上已具备了入学学习的条件,但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大约只有20分钟左右,父母在儿童入学前应引导其进入学前的心理准备。讲明上学学习的必要性,教育其珍惜学习机会,要“坐得住”,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培养遵守纪律的观念,从锻炼自己穿脱衣服、上厕所、吃饭、喝水、收拾书包、独立在街巷中行走、扫地、擦桌、拖地等劳动技能人手,使孩子逐步进入学生角色,从而减少入学时的心理不适感。

儿童的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愿意亲自尝试,越是强行禁止,越觉得神秘、有趣。因此,对儿童的好奇心要加以引导,指导他们用正确、安全的方法去尝试。

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困难退缩的消极意识,家长和教师要帮助、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切不可用“真笨”、“真傻”之类的话去讽刺打击孩子,而应采用讲述英雄人物事迹或有益的寓言、故事等方法,激励其产生“不服输”的勇气。帮助孩子消除既往的痛苦心理体验,从而敢于而对挫折,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

对于儿童在学习、游戏中所闪现的独特新颖的想法,要给予积极鼓励。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良策。

11~15岁这一阶段称为儿童的“心理性断乳期”,也是儿童心理失衡的危险期,在这一阶段最容易产生“问题少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随着生理发育产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自己与成人的距离在迅速拉近,从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羁绊和管束,随心所欲,任意驰骋。同学、伙伴之间的交往密切,而易与教师、家长产生矛盾。而其自身存在的依赖性、幼稚性又往往使之事与愿违,从而产生迷惑感。因此,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最不稳定的阶段,应须特别加以关注。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与之和睦相处,做知心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同孩子做推心置腹的交谈,既重言教,又重身教,给孩子树立好楷模。可以推荐优秀读物,建议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方式丰富孩子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性情,扩充孩子的知识面,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儿童不宜益化妆

有些大人为了让宝宝更漂亮些,总喜欢给孩子涂口红、搽胭脂、染指甲,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儿童皮肤娇嫩,承受了化妆品的刺激,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儿童不宜抹口红,因为小孩的抗菌、抗病毒的能力较成人差,由于嘴唇黏膜更容易吸附细菌等有害物质。然而,口红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蜡质和染料。羊毛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将空气中漂浮的尘埃、细菌、病毒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吸附在嘴唇黏膜上,人在喝水、吃东西时,就会将口红以及上面附着的有害物质一起吃到嘴里,并随之进入人身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此外,口红里的羊毛脂成分复杂,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会给小孩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不要给小孩抹口红。抹了口红如发现嘴唇有轻微发痒和异常的感觉时,要立即将嘴唇洗净,停止搽抹。常抹口红的女性,大约有15%会产生嘴唇黏膜干裂、剥落,还会感到嘴唇发痒和轻微疼痛等,这就是口红病。所以,即使成人,抹了口红也要注意喝水进餐之前,要先将口红洗掉。

不可随意给孩子戴首饰,因为孩子生性好动,金银首饰与局部皮肤不断摩擦,容易引起损伤而继发细菌感染。

儿童不宜烫发,因为儿童的头发细密娇嫩,烫发会损伤头皮,使皮脂减少,弹性程度降低,致使头发变黄变脆。

儿童不宜戴有色眼镜,因为儿童戴后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容易引起视力疲劳,导致视力减退。有不少儿童用的有色眼镜,工艺粗糙、屈光不正、透明度低、着色不匀、质量低劣。

儿童不宜穿紧身衣裤,因为衣服过小过紧,不仅束缚胸廓和呼吸肌的运动,限制了肺活量,而且影响儿童肌肉、骨骼、关节的正常发育。

儿童不宜穿高跟鞋及皮鞋,因为儿童足骨发育的可塑性大,趾骨、跖骨会因穿高跟鞋而变形变粗,影响关节的灵活性。皮鞋弹力差,硬度大,易压迫儿童的脚部神经和血管,影响脚掌和脚趾的正常发育,甚至形成扁平足。

儿童玩具及时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