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学双凤·程颢程颐
8457700000032

第32章 四、传道授业,治学精神励后昆(3)

尽管二程书院在明末清初毁于战火,但在清康熙五年(1666年),黄陂知县杨廷蕴、县丞李成纪上任后,迅速在原址上重建书院,更名为“望鲁书院”。随后不断扩建,学舍达数十间,师生可在此讲读住宿。望鲁书院不仅人才辈出,还造就了一个个望族。

到了清代,黄陂的优才教育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黄陂中举人数共106人,占全省第三位;中进士者27人,是整个湖北中选人数的9%,位列全省第二位。还从这里走出了“二金”(金光杰与金国钧)和“文武三榜眼”(曾大观、刘彬士、金国钧),至今仍传为美谈。

曾大观文武兼修,工诗文、善骑射。因一试不就,才弃文就武,是嘉庆四年(1799)的武榜眼。

传说他中武榜眼那年(民间传说是武状元),外国进贡一条巨蟒,名曰“进贡”,实则是打探中原是否有人才。那巨蟒有碗口粗细,一丈余长,凶残无比。为了培养其凶性又饿了它一段时间,关进铁笼送到京城。这么一折腾,巨蟒凶相毕露,令人望而生畏,满朝武将无人敢出面降蟒。皇帝心想,堂堂大清帝国,岂怕一条巨蟒。于是宣昭,要武状元曾大观降服。曾大观身穿铁甲,头戴铁盔,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现场,毫无怯意。满朝文武大员也到现场观看,连皇帝也亲自坐镇。

同年,黄陂另一位文榜眼刘彬士(民间传说是文状元)也来到了现场观看人蟒大战。只见外国使者打开铁笼,那蟒嗖地一声窜了出来。

曾大观健步迎风而上,一下子卡住了蟒的七寸,那蟒顿时卷起庞大的身躯,紧紧地绞缠住曾大观。人蟒搏斗,僵持在一起,可惜曾大观一身的武功也一时施展不开。

坐在一旁的刘彬士看得真切,提醒道:“曾状元,脚到成功。”那曾大观本来能文能武,只是一时情急才乱了方寸,听刘彬士这么一提醒,立刻心领神会。抬起脚,朝蟒蛇腹部蹬去。

原来曾大观穿着的铁靴上安了机关,他用力一蹬,靴头立刻露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那尖刀刺破蟒腹,划开一道几尺长的口子,如同开膛破肚,巨蟒的内脏全都掉了出来。蟒负痛,绞缠着曾大观的蟒身不觉松软了。

说时迟,那时快。曾大观双手趁机一起用力,巨蟒倾刻间变成了一条死蟒。外国使者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悄悄地溜回国,不敢轻举妄动了。

刘彬士为嘉庆六年(1801)的榜眼,民间传说他曾代表皇帝微服私访,是代驾王。所以黄陂这个没有来过皇帝的地方却有“落驾山”(骆家山)、“接驾湖”、“送驾店”(宋家店)这样一些与皇帝相关连的地名。其实这些都是为刘彬士接风、洗尘、送行之所。因为他是代驾王,所以才沾了一个“驾”字。

金国钧则是道光十八年(1838)的榜眼,咸丰三年(1853)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次年钦封学政巡视秦中,多选拔名士,门下所出文牍、奏章、皆为朝臣赞誉,擢升其为翰林院侍读加侍讲学士。

当时光流向1985年4月, 原台湾“国大代表”、著名学者周谦冲之夫人刘敦勤偕儿子周允立,应中华医学会邀请自美国前来大陆讲学,专程回黄陂省亲谒祖,并畅游了双凤亭。

那天中午刘敦勤一行抵达县城,县政协委员、县一中教师管维淳先生介绍说,县城有一名胜古迹富有历史价值,值得观赏。

可是,正当她们前往时,一路大雨如注,离县城渐行渐远,雨渐小方抵目的地。刘敦勤笔下描述当时的情景是:

“双凤亭处,环境美幽,树木阴翳,但探古迹寻古亭要爬山。而且山很高,接着雨又下大了,坡徒路滑,我不敢登,仅允立和表兄务滋,堂兄允成三人上山,允立身背大相机,手拿小快镜,摄取照片许多张。他告诉我:山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风景清幽,山巅有一巨亭,高三层,势雄伟,极壮丽,惜无人导游说明,未知此亭的意义殊感遗憾,又自愧不识中文,无由了解。”

刘氏母子自大陆返美后,就将冲洗的照片整理装册,并加印了数百张,一一分寄,以留纪念并附谢函。同时检出故乡双凤亭照片多张,亭中碑文字小难辨识,老伴周谦冲就用放大镜仔细观看。他不看不知道,一看后不禁惊喜大叫:“原来撰文的是我祖母金家的祖父金光杰,书写的是祖父周国城。”

碑文最后两行字清晰可见:

翰林编修邑人 金光杰敬撰

举人教谕邑人 周国城敬书

周谦冲也是从黄陂鲁台走出的著名学者,他1902年生于黄陂周教官湾,留学法国,获得巴黎大学政治经济学与文学博士,先后任武大、中山、四川、东北、齐鲁和暨南大学教授。1944年任国民党参政员,1948年当选国大代表,同年系中国常驻联合国顾问。20世纪70年代台湾退出联合国后,直接转入联合国专员,后辞去台湾“国代”,定居美国。

提起他留学,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当时,周家并不富裕,一时凑不齐出国经费。族人们一商量,觉得这不是一笔小数字,只有把周家惟一的祖业--烟灯山上茂密的参天大树全部卖掉,资助他上学。

1948年,他离开大陆前往联合国任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族人的敬意,特地让飞机绕着周家村庄盘旋了三圈。

再说周谦冲发现了老伴带回来照片上的秘密后,立即打电话请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转向美国国会图书馆借阅《黄陂县志》,很快借到四册,木刻楷字台湾印行有他要查看的资料很多,不胜欣喜。不仅清楚地记载有双凤亭的碑文,且记述着有关人和事。文云:

1.金光杰,号殿珊,黄陂人,嘉庆庚辰进士,翰林编修河南道御史,官至侍读与侍讲,居京师有盛名。

2.金国均(1813-1869),字秉之,号可亭,六指店金家湾人。幼年好贪玩,十五六岁方发奋攻读,在他25岁那年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赴南宫殿试,榜中一甲二名进士(戊戌科会试榜眼),与曾国藩同榜,授翰林编修。官至侍读加侍读学士衔,其体魄魁梧,办事达旦不寐,每至鸡鸣时就寝,京师有“金鸡啼”雅号。是金光杰长子,陂邑金氏祠堂竖有两旗杆传为佳话。晚年在京编修《黄陂县志》沿革与人物篇,故有“金家的文章、童家的字”之说。

3.周国城是金国均之婿,金国均主学政,周国城任教官,有才学,以女妻之。

周国城即是周谦冲的祖父;周谦冲的祖母是金光杰的孙女、金国均的女儿,她是学院小姐,能书文诗词。

金家虽然在黄陂居住的人数不多,但一直以鲁台望道、程门立雪的古训教育后代,到了清代已一跃成为黄陂名门望族,功名鼎盛。前清有状元、榜眼;民国时又走出了陆军部长金永炎,他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习陆军回国参与辛亥革命,相继担任过黄兴、段芝泉参谋顾问,并任黎黄陂大总统时的陆军部长,其后裔做道尹县长、局长多人。当代亦多名人,如金唯信,“中央大学”毕业后留美,在哈佛获经济学位,回国后任台湾“财政部赋税署长”,继任“中央信托局长”多年,退休后,仍任台湾“中信局”名誉理事主席。还有金永炎之嫡孙金宗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职台湾驻美“中信局”主任,人称“青年才俊”。

周家在鲁台山下,与二程书院、望鲁小学毗邻,更是受到尊师治学的熏陶。周谦冲的大哥周骥德将军幼时曾肆业于望鲁小学,后读陆军小学,中学再读保定军官学校,17岁参加辛亥革命,保卫光荣的革命武昌城,27岁在库伦为巩固外蒙防务与白俄罗斯奋战,卒以身殉。

周谦冲将县志上刊载周家的内容告诉妻子后,妻子专门撰文《双凤亭探幽》,在海外介绍双凤亭与程朱理学对黄陂的影响。

在继承二程遗风的同时,黄陂还与时俱进。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在湖北实行新政,提倡新学,黄陂率先响应,将望鲁书院改为师范学堂,加强了全县的师资建设。1905年复改为县模范高等小学堂。当代科坛泰斗、美国首任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的祖父田庆芬与父亲田永谦都是在该校毕业后,先后考入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大学,而后一跃成为政治精英与教育家的。

此外,黄陂还在县北长轩岭兴建了一所以程颢之名命名的小学--道明小学。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余家菊、陈启天就是道明小学毕业的高材生。其中余家菊的儿子余传韬系台湾著名教育家。

武昌首义后,湖北都督府的首任审计科长胡康民回乡兴办教育,先任黄陂劝学所长和黄陂教育会长,后创办黄陂第一所中学--私立前川中学。其中前川之名亦来自程颢诗“傍花随柳过前川”。

抗日胜利后,胡康民哲嗣胡秋原还乡,继任校长,扩建校舍,整顿发展,校誉日隆。前川中学升入全国重点大学的人数居全省前列,有一批学子或一跃成为世界文坛泰斗和科坛巨匠,或成为一代革命精英。其中著名的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和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吴光浩,都曾在前川中学学习过,后来毕业于黄埔军校,成为一代名将。国际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学家李长庚、留德水利专家陈克诫博士等也是从前川中学走出的名流。而胡秋原家里就出了八名留美博士。难怪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曾经用英文向国外介绍说:“长江流域的中游,要找到一个文风颇盛的县份,那便是我的祖籍地黄陂……”

二程兄弟在陂求学时“鲁台望道”,在洛阳讲学“如坐春风”,其弟子尊师的“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在黄陂这片热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黄陂学子茁壮成长。

2004年,黄陂为开发二程文化资源,开始打造二程文化品牌,先后在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将其列入黄陂一中校编教材,程颐先生的第29世孙、著名旅美学者、汉语言文字专家、哲学家,现居美国宾州小城盖兹堡的程德祥,获悉后再次访问了二程故里黄陂。

其实,早在十年前,程德祥就曾到黄陂考察,当时由于文化遗址均遭到破坏,史料散失,他感到很寒心。当时参与接待的黄陂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黎世炎便作为一个有心人开始调查整理有关史料,十年中他会同有关人员自备经费,跋涉千里、查阅史料百万字,走遍了黄陂及周边地区,经核对证实,分居在黄陂的“二程”后裔实属嫡系。他们自二程祖父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来黄陂,至今已有40代子孙,分居在黄陂的35个湾组,多达1.5万人。周边的孝感市、红安县二程镇等处,也居住着二程后裔。

多年来,程德祥一直致力于二程基本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工作,其家学研究得到海内外学术界、图书馆界、二程足迹之所至当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收集整理大量二程基本文献和资料(存世的宋元资料、善本珍版、海内外各种文种的二程研究专著等数百种)。程先生与海内外著名二程研究专家保持联系,多次出席有关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和演讲报告。

程德祥本来在河南广播电视局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为了研究二程理学,他自砸铁饭碗,甘守清贫,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在上世纪90年代,程先生应邀作为访问学者在复旦大学师从二程学术权威潘福恩教授,先后在哲学系、历史系和古籍研究所从事二程课题研究。

本世纪初,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获悉后,特举荐他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远和,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教授的指导从事研究工作。

当程德祥得知英国学者葛瑞汉(A·C·Graham)著述的《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是当代海外汉学名著译丛之一。虽然于1958年在英国首次出版,1992年在美国再版,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但却没有中文版,经北京大学陈来教授推荐,他进行了浩繁的翻译工作。此书2000年出版后,赢得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他因此与台湾研究儒学的领军学者、台湾政治大学系主任董金裕教授建立了莫逆之交,其作品散见于台湾《孔孟月刊》等学术刊物。董金裕对他说:“只要是你的召唤,哪怕是天涯海角,我也会带领同行前去捧场……”

经他积极斡旋,于2001年5月28-30日在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侧畔成功召开了首届二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总计80人,中国代表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湖南、四川、江西、山东和香港、台湾等地,外国代表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92岁高龄的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亲临大会并讲话,还举办了“二程及相关诗选朗诵会”(中英文朗诵)和“学术茶座”。时下,他参与编著的新版《二程全集》,由传统的90万字扩展到200万字,将于2007年第二届二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前面世。

不仅如此,二程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四书》为教材,对古今中外教育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程朱理学传入韩国之前,韩国古代教育沿袭以训诂和词章为中心的汉唐以来的传统课程。当二程的教育思想,通过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传入韩国后,在高丽末期,经安裕、自颐正、权溥,李齐贤、李福、郑梦周等学者,对《四书章句集注》的讲授和传播,以《五经》、《六经》为主的韩国古代学校课程逐渐变成了以《四书》为基础、再依次学习《五经》的新教材体系。

与此同时,为研究程朱理学思想,继承理学精华,发扬理学精神,由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等理学研究有关的学术团体和个人倡议并发起的《当代理学网》也于2006年1月18日开通。专家们称,这对于促进理学现代化、当代化、平民化、大众化,使之真正成为连结学术界与非学术界中所有从事理学之研究和有志于推动理学研究之人士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理学已经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第一次二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即将付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著《程伊川的哲学》(中、英文)、韩国学者金供水等专著,不久将在第二届二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读者见面。

二程穷理识仁,首创了“洛学”,挽“道学”于既沉,拯儒风以复苏,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宋明理学奠基者,且历经宋、元、明、清四朝七世纪,在我国思想界统治时间之长、传布之广、影响之巨,超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为我国人文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实为儒学之大贤,民族之圣哲。

尽管他们的有些思想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糟粕,但他们毕生献身理学的精神,足堪为后世钦敬与师法;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重民保民、在经济上力倡以农为本、在伦理上坚持以义致利与克私为公、在教育上认定教育为兴国治邦之本等精神实质,都值得发扬光大,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唯物论和唯心论去给他们划类排队。为感念其贤德,特吟咏四语,藉资永怀:

黄陂飞出二程子,

穷理识仁誉圣坛。

重教英才欣辈出,

遗篇盖世共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