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这时已经50多岁了。当得悉自己已被海洋法庭指控为海盗、犯有“武装越货”罪、按罪当判死刑时,他决心结束海盗生涯。他幻想以交出一笔巨款的方式而免受惩罚。他潜逃美国,同一位富孀结了婚,定居纽约,成为当地颇为富有的一位社会名人。可是好景不长,他被人揭发后遭逮捕并押送回英国受审。两年后的一天,基德被伦敦奥德贝莱法庭以杀人罪和5次劫掠罪判处绞刑。尽管基德三番五次地提出抗议,甚至开出这样的价码——“我知道在什么地方有一笔巨额财宝。给我一条生路,我就讲出藏财宝的地方”,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挂着“海盗基德”牌子的基德在伦敦中心广场中央的刑台受刑。随着执行官的一摆手,绞索勒紧了他的脖子,他被处死了。
虽然基德死了,但是由于他在审判过程中不断提起藏有巨额财宝,因而有关他藏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众多寻宝活动,300多年来始终没有中断过,然而却没有成功者。于是,基德究竟有多少财宝,藏在何处,藏有几处,这些只有他本人知晓的秘密使世人众说纷纭,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基德之宝”。
1795年10月,当那个叫丹尼尔·麦克金尼斯的少年到该岛探险时,他发现有一棵古栎树被锯掉了部分树枝并有吊滑车绳索缠过的痕迹,树下方有一个类似矿井的洞穴,他判断下面可能埋有海盗宝藏。于是,他叫来两个伙伴挖掘洞穴,发现这里有一个深约30米的古井,每隔3米便有一堆腐烂的树段,挖掘最终还是中断了。1803年,西蒙·林德斯率领包括3个男孩在内的工人继续深挖,在27米深处发现一块刻有神秘符号的石块,意思被译出来是:“在此下面12米深处埋藏了2000万英镑。”后来,因古井中积满18米深的井水,挖掘被迫中断。1850年,又一批探宝者发现距古井152米远的东西海滩退潮时不断冒出水泡。他们在冒水泡处发现了一套复杂的引水系统通向古井,推测古井只是海盗骗人的藏宝地,真正的藏宝处可能就在通向古井而接近地面的侧井里,可能只有10米深,以便于海盗寻宝。1897年,人们又在距地面47米深处挖出一卷羊皮纸,上面有用鹅毛笔写的两封信。他们断定,这可能是17世纪常出没此地的基德在此埋有一笔上亿美元的财富,同时也摆下了迷魂阵。
在19世纪对栎树岛的若干发现令寻宝者跃跃欲试。可是,尽管花了无数的钱财并搭上了6条性命,岛上的财宝却仍仿佛在与人们捉迷藏,至今未露面,但寻宝者仍旧一茬接一茬。
人们现在认为,基德的财宝可能并不在栎树岛上,而是在附近的其他小岛上。因此,搜寻基德藏宝的活动继续高涨。栎树岛四周均可看见挖宝的景象:巨型的空气压缩机、硕大的水泵头、五花八门的机器以及盘绕在地上的铝线……
“骨架岛”是位于远东的一座孤岛,也有人说它是基德藏宝处,而其岛本身也颇具传奇色彩。据传,基德在17世纪末从印度君主奥兰格兹伯亲王那里抢了价值3亿法郎的财宝。他把财宝运到东经125度附近的一个小孤岛上。在助手的协助下,他干掉了所有帮他运宝藏宝的人,后来他对助手也下了毒手。他把这些人的尸体钉在树上,让每具尸体的右手都指向藏宝地,即“死亡谷”,财宝就藏在谷底下9.15米处。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说:“财宝就埋在一座岛上的湖底,要到那里,就要知道通往‘死亡谷’的路基,无眼无发的骷髅就是要遵循的标记。”它说的就是关于基德宝藏的事。
1953年,英国律师休伯特·帕尔默在据说是基德的保险箱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幅残缺的17世纪航海图,经过加工粘贴,发现航海图上对一座神秘的“骨架岛”上藏匿的财宝有说明。据此资料,一支由13人组成的寻宝队乘坐“拉莫尔纳号”双桅帆船驶向远东,但他们不久就在怀特岛附近遭遇风暴,帆船搁浅后就杳无音信了。有人推测,“骨架岛”位于菲律宾北部的号称“台风之源”的“死亡群岛”里。1956年,在日本一个海岛上的洞穴里发现了一批装黄金的保险箱及一些银条,又有人据此推断说这就是所谓的“骨架岛”上的基德宝藏。
但也有人指出,所谓基德宝藏是基德为挽救性命而口述的,应该说是真假掺半。相信还是不相信这个“幽灵之宝”,当然就只能凭各人所好了。
海底珍宝公墓
在寂静的海底世界里,沉睡着比人们想象还要多的财宝。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每隔29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在16世纪,每100艘从美洲殖民地开往西班牙的“金银船”中,就有45艘被海盗或被风暴击沉到了海底。直到19世纪初,被海盗和风暴击沉的货船仍达30%~40%。仅法国海军部发表过的一个正式统计数字表明,每年沉没在法国沿海的船只就达350~500艘之多!每一艘沉船几乎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笔财宝,更不要说当年那些专运金银珠宝的大帆船和各种各样的大货轮了,这些船上往往都载有难以估价的稀世珍宝。于是,这些沉船在海底形成了宠大的“珍宝公墓”。
历史上有名的一艘沉船是1643年沉没在圣多明各北面的大型船舶“康塞普西翁的圣母玛丽亚号”。这艘沉船吸引着好几代探险家,据说至今它仍沉睡在圣多明各的普拉塔港东北300公里和特克斯群岛东北方180公里之间的海底。
第一个企图打捞这艘沉船的是侨居美国波士顿的英国人威廉·菲普斯。他在1685年为征集打捞资金曾首次发起成立“探险绅士”之类的股份公司。1686年,他在加勒比海一处被称之为“银滩”的海底,发现了一艘被认为就是“康塞普西翁的圣母玛丽亚号”沉船。他从这艘沉船中打捞上来价值约20万英镑的财宝。后来,他带着32吨黄金返回了伦敦。这在当年寻宝史上是最耸人听闻的一件大事。威廉·菲普斯本人也因此被英国国王晋封为贵族,被任命为马萨诸塞总督,成了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海底沉宝最多的地方据查证是在拉丁美洲北部的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在北大西洋南部大安德烈斯群岛、小安德烈斯群岛和中美、南美大陆之间,西北有尤卡坦海峡连着墨西哥湾,西南经巴拿马运河通往太平洋,东西最长处约28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400公里,面积达37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1米,最深处的开曼海沟达7680米。
自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横渡大西洋时到达这里以来,被风暴和海盗击沉的各种满载金银珠宝的船只数以千计。除加勒比海外,南非的好望角海底也沉睡着数百艘沉船,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年荷兰人运载财宝的船舶。黄海、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巴西的沿海,以及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南部的沿岸,也都是沉船比较集中的海域。
有一个外号叫“桅帆”的水手弗朗西斯·马尔什曾经对法国“寻宝俱乐部”的成员讲过这样一则传闻:“我在墨西哥的马德罗、在阿根廷的拉斯帕尔马斯、在多米尼加的普拉塔港,都听说过在大西洋马尾藻海附近的某个海底,存在着一个‘珍宝公墓’。从15世纪以来,数以千计的西班牙船只驶进这里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踪影,杳无音讯。马尾藻海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海域,人们一直传说,在海底的不深处有一处岩石,当一艘船出事后,并不总是直接沉入海底,而是经常被旋涡卷进深渊,从而使遇难的船只远离出事地点而不知去向。据说,地球上1 / 10的黄金都沉没在那里,其中某些地方海深还不到30米。另一个‘珍宝公墓’在古巴的贝尔穆德斯东南处,第三个‘珍宝公墓’在阿根廷的科里昂特角460公里的外海,第四个‘珍宝公墓’在智利的奇洛埃岛附近,第五个‘珍宝公墓’在塞内加尔的佛得角(绿角)海底。虽然没有人能够指出‘珍宝公墓’的确切方位,但可以推测出在那里或其他地方某个海底深处,一定堆积着满载古代金币、银币和珍宝的沉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事档案也可以扩大人们的搜索视野。正是由于这些档案文献,使人们有可能进一步确定沉没在科西嘉岛西北的4箱600公斤重黄金的“隆梅尔之宝”的位置。也多亏了这些档案文献,人们才找到了“阿波丸”沉船的确切方位。“阿波丸”是一艘日本货轮,满载着日本人在其占领下的港口里掠夺来的珍宝。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沉没在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丹麦和挪威之间)里的德国潜艇中,也有不少装载着黄金、白银以及国家机密等珍贵物品。
在威廉·菲普斯的寻宝时代,人们用当地的潜水员去寻找海底沉宝。现在,人们则是用精密的尖端科学技术装置,其中有通过回声来测量海底地形的声呐,有探测是否有金属物品的质子磁力仪,有挖掘泥浆的水喷管以及吸扬式挖泥船、海底微型摩托车和微型定位潜水艇等。
按惯例,一般沉船被发现以后,“沉宝”发现者应该在48小时之内去有关国家的航海事业管理局进行申报。沉船之物属于在其领海之内的国家所有。按照传统的办法,“沉宝”发现者可领取自己发现的一部分物品。在法国,一般是1 / 3;有些国家是对半分;在另外一些地方,像佛罗里达,只给发现者25%的物品。但有的国家,像希腊和土耳其,是绝对禁止人们私自打捞海底沉宝的;也有一些国家,像北欧国家,则是寻找潜水人员进行合作以打捞海底沉宝。英国财政部在1950年曾经同国内一家打捞公司达成协议:打捞一艘沉没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底的英国货轮“帝国庄园号”上的70块金砖,捞到的金砖70%归打捞公司,其余归英国国库。打捞前英国政府预付25万英镑作为工程准备费用。条件虽然很优惠,但打捞公司面临的却是一项艰难复杂的打捞任务,因为这一带海域环境特别恶劣,不仅多雾多风,而且还有又冷又急的海底暗流和浮冰。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直到1973年10月他们才终于从海底捞起了全部沉金。
1976年10月,在面临墨西哥湾的维拉库鲁斯附近海湾的浅海中,当地的一位渔民发现了金质护胸、金条以及宝石等50多件文物。墨西哥的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财宝很可能是古代阿斯泰加帝国传说中的“门泰斯玛财宝”的一部分,从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墨西哥,传说古代阿斯泰加帝国的门泰斯玛王在1519年对西班牙科尔泰斯进行残酷征服时,把财宝秘密藏于某处。科尔泰斯人为了找到这批财宝,曾拷问该帝国最后的统治者——查乌泰茅克,逼其说出藏宝之处,但该王至死不说,这一秘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