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心理洗个澡全集
8501700000011

第11章 礼遇苦难——尽情享受过程里的磨炼(2)

把困难当做机遇

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要试着把困难当机遇。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尽的烦恼;有波澜不惊的坦途,更有布满荆棘的坎坷与险阻。当苦难的浪潮向我们涌来时,我们唯有与命运进行不懈的抗争,才有希望看见成功女神高擎着的橄榄枝。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

天神西绪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遭到宇宙之神宙斯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宙斯对他的惩罚是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绪弗都费了很大的劲儿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绪弗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绪弗不得不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西绪弗每次推石头上山时,其他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但西绪弗不肯认命,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他的责任,只要把石头推上山顶,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他的事。

所以,当西绪弗努力地推石头上山的时候,他心中显得非常的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有希望。

宙斯对西绪弗无可奈何,最后只好让他回了天庭。

把困难当做机遇,把命运的折磨当做人生的考验,忍受今天的苦楚寄希望于明天的甘甜,这样的人,即便是上帝对他也无能为力。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难是锻炼人意志的最好的学校。与苦难搏击,它会激发你身上无穷的潜力,锻炼你的胆识,磨炼你的意志。也许,身处苦难之时你会倍感痛苦与无奈,但当你走过困苦之后,你会更加深刻地明白:正是那份苦难给了你人格上的成熟和伟岸,给了你面对一切无所畏惧的能力,以及与这种能力紧密相连的面对苦难的心态。

苦难,在不屈的人们面前会化成一份礼物,这份珍贵的礼物会成为真正滋润你生命的甘泉,让你在人生的任何时刻,都不会轻易被击倒!

不向无能为力低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选择放弃或中止,而不继续努力,就是因为他们学会了“无能为力”,从而在脑中形成了不良的习惯。为此,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大学研究生马丁萨利格曼做了一项引起人类心理学重要突破的实验,首先由狗的实验开始。萨利格曼观察许多狗接受电击的实验之后,发现有些狗根本不作任何反应,只是躺下来忍受痛楚。其实验分为2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把狗分成3组。A组的狗拴上链子,并承受轻微电击,如果它们用鼻子碰一下横竿,就能使电击停止,狗儿很快就学会这个把戏。B组的狗系上同样的链子,也施以电击,但没有训练他们停止电击的办法,这些狗只能逆来顺受。C组的狗则是控制组,虽然系上链子,但不受电击。

在实验的第二个阶段,他一次一只,把所有的狗都关入一个箱子里,箱子的中央有一块矮小的障碍物,每只狗都在箱子的一端接受轻微电击,而停止电击的方法就是跳过障碍物到达箱子另一端。可想而知,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的那一群)和C组的狗(未遭受过电击)很快就找出越过障碍物,逃过不适之感的方法,但在第一阶段无法控制电击的狗群则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躺下来低吠,并没有尝试逃脱。

萨利格曼发现,这些狗已经学会无能为力,彻底摧毁了它们的行动动机。学者也发现猫、鼠、狗、蟑螂和人全都可以学到相同的反应。如果轻易向“无能为力”低头,不论你做什么,不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任何效果。

学来的无助乃是因对挫折无能为力而来,最有名的例子是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维克多·法兰克的经验,这位知名的心理学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描述了许多囚犯面对无能为力的时刻。在集中营里,守卫在囚犯营时,就告知他们终生都别想再见天日,对此说深信不移的人不久就会死亡。而在未遭处决的囚犯中,不理会卫兵的言语,深信一切都会过去的人,都活了下来。

后天学来的无能为力和获得力量必然互相排斥,不可能共存。无能为力的人绝不会获得力量,而获得力量的人也绝不会觉得无助沮丧。无能为力的想法自然是获得力量的阻碍,因此也阻挠你的成功。

许多大企业都因员工囿于无能为力,影响整体表现。一名主管描述他请丧失工作热忱的员工做些改变时说:“简直就像呼唤笼中狗一样,根本不肯动,因为他们知道不可能有结果。”生活中难免没有逆境,然而不能适应逆境的人,在生活各个层面都会受到折磨。从许多大企业的经验发现,后天学来的无能为力会影响企业的表现、生产力,员工工作动机、精力、学习、进步、进取、创意、健康、活力、弹性和毅力。

向“无能为力”低头是可悲的,它使人们不敢挑战现存的固有的东西,形成思维定势,结果只能是消极无为。希尔引导人们莫作“笼中狗”,要拒绝“无能为力”,变消极为主动。魏恩梅就是积极应对挫折的典范。

魏恩梅生来就有罕见的眼部疾病,视力逐渐退化,到13岁时全瞎了。人们告诉他,因为视障,他永远不可能做其他人能做的事。但魏恩梅并不接受有这样限制的人生。多年来,他努力克服困境,终于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天地。首先他加入高中摔跤队,成为两名队长之一,接着又获得州比赛的第二名。接下来他面对攀岩的挑战——对拥有完好视力的正常人而言,这都是非常艰难的运动,然而魏恩梅说:“失明并不会使我失去生活中的乐趣。”他接纳了眼前的逆境——失明,并化为优点,以更敏锐的其他知觉征服少有人能征服的挑战。1995年,他攀上高达6500多米的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峰,1996年,更成为第一位攀上900多米高花岗巨岩——加州优山美地公园卡比顿岩壁的盲人。如今在一所学校任教的魏恩梅说:“失明只是使人不便。”他对登山的看法是:“你只是得找出另一个方法来做这件事。”

向无能为力低头来自人们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相反,魏恩梅在面对逆境时不受无能为力的想法困扰,在失明的情况下,攀上高900多米的花岗岩壁。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克服固有的习惯,不向无能为力低头,那我们的成就也将不可估量。

养成不服输的心性

一般来说,成功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性,这种心性在他人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能焕发出惊人的斗志。

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青年时期,曾经是个地痞式的人物,尽管他聪明机灵,也常常仗义行事,但他常跟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不是酗酒寻事,就是打架斗殴。有一次,他与同伙一起将父亲一个好友的汽车偷了出来,在加利弗尼亚州兜了一圈,最后开到纽约去赌钱,结果把父亲好友的汽车也输进去了。他父亲知道此事后,非常恼火,对他骂道:“你简直一无是处!”

“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一无是处?”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伤了里根的自尊心。从此以后,里根断绝与那些不务正业的朋友们的来往。为了证明自己,里根开始努力学习,并很快便拥有一份不小的产业,直到后来成为美国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能,这些潜能往往连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但在遇到外来的刺激的激发下,就会展现出来。但有的人在受到外来刺激时,比如受伤害和侮辱时,不敢正面奋起,而说一些傻话,或是感到羞辱,或是恶语相向,最终以结怨告终。这样的习惯常使人生格局走向了不利的一面,这种不良习惯反而会将你推向失败的深渊。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借着被别人激发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他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则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餐桌上时,保险公司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的贷款承诺。”保险公司主管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努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他微笑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儿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芝加哥。

可见,运用激将法,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儿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约翰逊在谈话中暗示,他怀疑那位主管果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主管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那好,我就证明给你看!

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由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习惯决定。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习惯和是非标准,只要你知道了对方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哪一个点上,你就可以根据社会关系,或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想法,然后促使他按照这种想法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世人常用的激将法。

激将法是双向的,一是自己激别人,二是别人激自己。但不管是谁激谁,都会通过激励而获得某些改变。

从失去中获取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手握空拳离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一个人获得生命后,先是童年,接着是青年、壮年、老年。然而这一切又都在不断地失去,在你得到什么的同时,你其实也在失去什么。所以说人生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失去。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在《蝂传》中说,有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蝂,行走时遇见东西就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随着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负荷越来越重,终于使它累倒在地。在现实中,我们有许多人,也如同这小虫一样,因贪婪而失去过许多宝贵的东西。

一位旅客去三峡旅游,站在船尾观赏两岸景色时,不小心将手提包掉落在江中。包中有不少钞票,他不假思索地跃身投入水中捞包,虽然包抓到手中,可人再也没有出来。这位旅客如果学会习惯失去,就不至于连生命也赔进去。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有人说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一个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失去什么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谁违背这个过程,谁也会像贪婪的且蝂,累倒在地,爬不起来。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1883年,天真烂漫的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在他俩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配称?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但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对恋人的爱恋,还爱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很可能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学会习惯于失去,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从而由幼稚走向成熟,从贪婪走向博大。因为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相信苦难一定不会持久

当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要忙着绝望,若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