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8503900000030

第30章 政府官员的应答技巧(6)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后,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杨洁篪就这一事件接受美国CNN记者采访。记者问道:“美方只要求中方返还24名机组人员,但中方在道歉问题上纠缠,到底意味着什么?”杨洁篪回答说:“中国国家主席,外交部长和副外长已经阐明了我们的立场,那就是:这一事件完全是由美方造成的,美方应负完全责任,应向中国人民做出解释并道歉。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

此例中,在中美撞机事件问题上,CNN记者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衅性,要求杨洁篪解释“江****主席要求美方道歉意味着什么?是否要在释放机组人员之前进行道歉”。杨洁篪首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重复了中国的立场,即“这一事件完全是由美方造成的,美方应负完全责任,应向中国人民做出解释并道歉”。接下来,杨洁篪为了与美国民众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举了一个美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即“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问题,按照美国民众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释,起到了良好的感性说服效果。另外,当时美国某些民众对撞机事件后中国扣住了美国飞机和飞行员感到不理解,认为仅仅是一次“空中交通事故”。针对这一误解,杨洁篪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又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个普通美国人在家里生活,假如窗外总有一个人拿着望远镜往你家里窥视,窥视你的隐私,你会是什么感觉,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尽管没有进到我家里来,但是你做的事情,是不合适的。”在这里,杨洁篪同样用生动形象的回答,向美国民众说明了“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道理。

三、直言相告,诚实可信。

常言道:“说真话的技巧就是不需要技巧。”其实不然。政府官员说真话的技巧在于有策略、有原则、有分寸地说真话。记者招待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对外宣传,为本组织宣传方针、政策,塑造良好形象,或者自家产品扬名,或澄清是非,故此对一般善意的提问应毫不含糊,采取直言相告的方法”。曾有记者问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童刚:“西安电影厂的影片出口情况如何?”童刚答:“西影厂出口势头不错,1989-1993年我国共出口故事片125部次,西影厂占了2596,名列第一。”又有记者问道:“传闻西影厂债台高筑,有这回事吗?”童刚答:“我们的三产管理不善,几年前借债4000多万元,现在偿还了近一半,没有出现新的债务,正在积极想办法扭亏为盈。”童刚既勇于承认“三产管理不善”,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影片)出口势头不错”,回答坦率真挚,给记者及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即使面对非善意的提问,或者不知道的问题,政府官员也可以适当使用直言相告的策略,树立自己诚实可信的形象。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政府官员表现出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态度,并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2005年4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举办记者招待会,介绍工作及近期煤矿安全情况。德国《********》记者提出“中国目前的煤矿安全局势实际上在恶化”,李毅中回答说:“感谢您对我们安全工作的关心。您说得对,存在这种情况。比如……”然后才开始介绍政府加强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这种表述坦率、自然、真诚,容易赢得记者和公众的信任和认同。

美国******发言人菲利浦.里克说,作为一个政府发言人,“最要紧的就是讲真话”,“可能有些事情是我不能讲的,但是我绝对不能说任何谎话。所以为了尽我最大的能力做好工作,我坚持只讲事实。如果我犯了一个错误,或者我们得到了一些信息,或者有些我讲的信息是错误的,我们会努力改正它”,“不要撒谎,不要害怕说我不知道”。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裴士莲说,“发言人总是会被问及没有准备到的问题,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发言人这样说比较好:‘对不起,对你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我会记录下来,了解情况后再告诉你。’”这就是一种直言相告的方法,即使不能作答,也应该对记者坦言,容易与记者沟通并达成谅解。

政府记者招待会是新闻与宣传结合的一种样式。主动意味着回答者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主决定回答还是不回答,或者从哪个角度回答。比如,超出回答者权限的问题可以不回答;自己全然不了解的问题最好不立即回答,但应该为记者提供有关部门或者人员的具体信息,请他自己去提问,或者当场表示记录下问题,以后再回答;对于假设性的问题,发言人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示不回答;处理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也要十分慎重,最好不要回答或者不具体回答,只谈原则立场。这就要求回答者采用主动的策略,才能做到逻辑精确严密、分寸恰当得体和应对机敏睿智。金桂华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时,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外国记者问到美国国防部部长卡卢奇访华的事情,当时金桂华正想谈中国军品出口问题,于是他在回答卡卢奇访华的时间安排之后,很自然地谈到双方国防部长将就中国军品出口问题进行会谈,并指出了中国“军品出口三原则”。这一原则是中国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来的,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回答者是记者招待会的主办方,是记者招待会的主体,但在实际情况下,相较于记者主动发问而言,回答者却往往处在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回答者可以采用主动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巧妙地进行过渡,把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或需要发布的信息。

目前,业内已经认同:“无可奉告”是政府记者招待会应答的禁忌。“无可奉告”是一种消极的沉默,使组织丧失话语权而陷于被动。特别在危机状态下,“无可奉告”的应答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研究发现,65%的利益相关人在听到“无可奉告”时,会认为组织已经“认罪”。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过于敏感的问题,或不能提供的具体数据,政府官员可以这样说:“对不起,由于权限的关系,我只能向你提供这些”,“我目前还没得到这方面的确切信息”,“你说的这些问题的相关信息我还没有获得,我需要查阅一下资料,过后我再回答你”,等等。当然,直言相告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政府官员如果总用“我不知道”来应对记者,就无法满足记者的信息需要和采访诉求。

根据传播学的说服理论,说服可以分为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两类。理性诉求是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达到说服的目的,而感性诉求则是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强烈的言辞谋求特定的效果。在两种说服方法的有效性上,一般而言,感性诉求优于理性诉求。因为,接受效果需要依靠人的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而实现,这些矛盾的解决主要靠说服而非压服。就政府记者招待会而言,其问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人际传播过程,政府官员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提问或场面。因此,在一定的情境下,政府官员采用感性诉求,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或事例说明问题,如使用有人情味的回答或生动形象的回答等,言辞坦诚,态度平和,情感充沛,把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与传播效果。然而,政府记者招待会应答的直接对象是进行集体采访的记者,这是观察力和分析力均较为出众的群体,所以,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政府官员通常更多采用理性诉求,以精练、准确的语言发布信息并应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