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烈的思辨特征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思辨特征不是玄想,而是以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化的辩证法。例如,柏拉图在讨论知识本性时,在认识论上不仅把“知识”和“意见”区别开来,而且还区分了知识的四个等级:想像、信念、理智和理性。他进一步认为,数学和一切知识还不是真正的科学,只有真正摆脱了感性知觉和感性事物的“理性”认识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柏拉图把它叫作“辩证法”。柏拉图对知识的深度诘问,推动了思维的进步和发展。
2.3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公元3世纪后,随着罗马文明的衰落和基督教神学的兴起,欧洲进入了中世纪这一黑暗时代。希腊人在理论方面的创造,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前进的动力似乎消失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希帕蒂娅(Hypatia,约370-415)及鲍依休斯被害之后,古希腊精神被强行中断了。古希腊富有逻辑和想像力的自然观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经院哲学所宣扬的神创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是经院哲学整个教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教父们制定的基本教条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①创世说。认为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自然界和人类等一切事物。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是一个有意志、有智慧、有感情的人格化的神,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②原罪说。认为人类的祖先在伊甸园里偷吃了禁果,他们的罪恶就此遗传了下来,所以他们的后代从出生时就是有罪的。
③救赎说。认为世人在苦难中无法自救,只能靠救世主下凡,但这位救世主并不拯救世人脱离现实的苦难,而是教导人们忍受苦难,信奉上帝,这样来世便可以得救。
④来世赏罚说。认为人们要使灵魂升入天堂,就必须摒弃一切物质愿望。
⑤天启说。认为人们的认识和理性要服从信仰,与信仰抵触的一切知识都是无用的,而信仰完全来自上帝的天启。
经院哲学家德尔图良明确主张上帝和“逻各斯”是永在和先在的第一性的东西,而物质不过是被造之物,是暂时存在的第二性的东西;对上帝的认识便是真理,获得这种真理不是靠思考和实践,而是靠天性即合乎基督教精神的人的灵魂对教会权威的信服得到。他甚至主张“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奥古斯丁则将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尘世之城当作上帝之城征服的对象,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上帝之城战胜尘世之城的历史。可见,神创说的自然观并不是人类求知欲的产物,而是为了宗教对普通人的控制而存在的。
将漫长的中世纪视为一个完全黑暗的时代并不准确。
中世纪的技术依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便是经院哲学,也产生了对于后世有意义的精神——逻辑论证的精神。经院哲学家“是反对实验科学的,但是他们学说的彻底唯理论却造成了产生近代科学的学术氛围。……科学是对这种唯理论的反抗,……但是这种唯理论却有一个必要的假设作为基础,那就是,自然是有规律的、整一的”。
正是在宗教学者中,诞生了近代实验方法的最早倡导者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约1219-1292)这样的伟大人物。
2.4 第一次科学革命与机械自然观
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1)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15-17世纪为了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在这些航海家和探险家中,最着名的当属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达·伽马(VascodaGama,约1460-1524),发现美洲的哥伦布和进行首次环球旅行的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地理学的划时代进步,而且直接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地球)的整体认识。首先,地球是一个球体得到了证实;其次,由于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被发现,证明了地球上的水体是一个整体,而且肯定了地球表面占优势的是海洋,而不是大陆;第三,对地球表面的气候带和风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四,大大地拓展了人类视野,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激励下,各国纷纷派出船队进行地理探索。到17世纪中叶,除了南北极和某些大陆内部还留有空白外,剩下的鲜为人知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2)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3)宗教改革
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大决战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会遍布欧洲各国。罗马是天主教会的中心,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成为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因此,“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16世纪,德国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影响最广的宗教改革运动。这次运动的倡导者是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他的宗教改革学说的核心是“信仰可以获救”,要建立“廉价教会”。路德的主张代表了市民阶层对宗教改革的要求,因此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宗教改革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对以教会为核心的封建统治进行了猛烈冲击。路德之后,法国人加尔文又发展了新教,更强调人要实现上帝赋予的使命。加尔文教在欧洲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封建神权政治及其意识形态受到了有力的批评。
2.近代初期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1)天文学领域
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科学观点和自然观点的第一次重大改变,是由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1473-1543)在天文学领域完成的。哥白尼是波兰僧侣,受命修改儒略历时,发现地心说存在许多重大问题。他在古希腊文献中找到另一种地动说观点后,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终于在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教人以新的眼光观察世界。地球从整个宇宙的中心降到一个普通行星的地位上,这难免成为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同时也为教会支持,与教义所说一致)的重大冲击。因此,它不仅挑战了已经纳入经院哲学的地心说,而且给已经处于争论之中的整个欧洲思想界带来新的火花。有了哥白尼学说作为先导,很快在天文学领域进一步发生了更革命性的变化。在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和数学家、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 Kepler,1571-1630)的前仆后继的努力下,1609年到1619年间,行星运动三定律得以发现。三定律的思想首次突破了圆形轨道观念,使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得到了合理的说明。
2)物理学领域
天文学革命开始的同时,地面上的运动学和力学领域也开始了同样的革命。在原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运动是需要动力的;在四元素说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而第一个明确指出其错误的科学家就是伽利略。伽利略曾经发明望远镜、温度计,并用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最大的科学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指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轻重无关;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研究了惯性定律,提出了着名的力学相对性原理;第二,提倡并且建立了实验方法(他的论证中甚至有理想实验的火花);第三,清晰认识到哥白尼学说的革命性意义,并且机智勇敢地宣传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由此受到罗马教廷的审判而在1633年被软禁。他先后写作出版了着名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和《两门新科学》(1638)。1980年罗马教会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裁判是错误的,为伽利略平反,其时已有347年之久。
此外,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1544-1603)的《论磁》(1600)开创了磁学研究;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6-1647)、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等研究了真空问题,盖里克(Ottovon Guericke,1602-1686)的马德堡半球真空实验(1654)演示了大气压力。
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1629-1695)对摆钟进行了研究。摆钟的发明,从一开始就显示出重要的社会和思想意义,它不仅使计时变得更为精确了,而且对宇宙运动的模式有了类比的模型。惠更斯也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3)化学领域
通过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等化学家的研究,化学开始脱离炼金术,其重要标志是波义耳的《怀疑的化学家》(166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