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黄金智慧版)
8533000000007

第7章 成为好命运女人的历程(3)

但是,在随后的几天,这两个人开始不断地讨论:是抢劫好,还是交换面包更好。两人理性上认为,交换非常好,毕竟不犯法。但是,从内心深处,两个人却感受到一些重要但很模糊的心理活动发生了,就是觉得用交换的方式而不是用抢劫的方式拿走面包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似乎拿着刀子,面包店老板瑟瑟发抖,两人的感觉才会更好一些。

丈夫对妻子说:“可是我们一直觉得这其中存着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莫名其妙地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阴影……毫无疑问,我们是被诅咒了!”

“不仅你被诅咒,我觉得自己也被诅咒了。”妻子说。

她认为,这就是这次莫名其妙而又无比凶猛的饥饿感的源头。要化解这种饥饿感、化解这个诅咒,就必须去完成这个没有完成的愿望——真真正正地再去抢劫一次面包店。

于是,这对新婚夫妇开着车、拿着妻子早就准备好的面具和枪,抢劫了一个麦当劳。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七个心理寓言》中说到,他原来一直不太明白村上春树这篇短篇小说的意思,直到有一天,在和朋友交谈时他突然明白了,小说中那莫名其妙出现的“诅咒”,奇怪而强大的“饥饿感”其实就是我们心中未完成愿望的力量!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为了鼓励大家都去实施未完成的抢劫梦想,但是,它为我们生活中很多女性为何陷入不幸的命运给出了一个解释:那些未被实现的愿望往往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它们的力量非常强大,以至于我们在随后的生活中为了实现这些愿望,情愿选择付出巨大的代价。

小捷是一个正值妙龄的年轻女孩,因为在一家全国知名的媒体里做记者,所以她有了很多接触不同人的机会。她年轻貌美并且业务突出,是所在单位里的未来之星,但是她却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当第三者。小捷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恋爱史很长,在她的恋爱史中出现的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已婚或者已经有稳定的女朋友。小捷的乐趣就是和这些妻子或者女友抢夺男人。她曾经和一个男人纠缠了三年之久,就是因为他对他的女友不肯放弃,越不放弃,小捷越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奇怪的是,当这些男人表示出要放弃妻子或者女友和小捷在一起时,她会立刻觉得索然无味,很快放弃。甚至会主动地找他们的妻子和谈,表示自己并没有要破坏他人家庭的意思……

李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她绝对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女孩”,学习刻苦、乖巧听话。李蕾自小就长得十分可爱,因此父母总是教导她做女孩子要矜持、庄重,要一切为了学习,所以李蕾在平时生活中十分朴素,和男同学保持严格的界限。但是,考上大学之后的第一个寒假,李蕾的高中同学发现站在他们眼前的李蕾和他们印象中的那个女孩简直不是一个人:她打扮入时,发型、妆容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并且在第一个学期已经交过了两个男朋友。在随后的几年中,李蕾频繁地换男友,最长的一个也没有超过一年。

小捷和李蕾是怎么了?她们年轻、美貌,有闪光的前途,为什么生活却让人瞠目结舌?答案是:那些未完成的愿望在作祟。拥有“第三者”情结的小捷其实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所以在小捷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直到上小学的时候才接回家。稍有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小捷被送走的那几年,正是重要的“俄狄浦斯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渴望异性父母,排斥同性父母,平安度过这一时期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正常的恋爱观。但是,重新回到父母家的小捷却发现,自己和父母、妹妹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父母,尤其是妈妈,格外疼爱从小在身边的妹妹,对自己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冷漠。而双胞胎的妹妹,也对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生人”极为排斥,经常借故欺负小捷。因为幼年时和父母的疏离关系,长大后小捷变成了“主动型的第三者”:只有有家室、有女友的男人才能吸引她,而她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打败他们的妻子或者女友,潜意识里,小捷其实是为了打败幼年时的妈妈和妹妹,修补她幼年时被忽视的经历,完成和家人亲近的愿望!

而李蕾大学后疯狂地换男友,正是她青春期时对异性渴望的发泄!表面上看,初高中时好好学习,不和男同学接触是她自己的选择。但是,对异性产生好感和渴望,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李蕾的这个愿望被压抑了,但是并没有消失,在随后的几年里,它以井喷式的强度被释放了出来,其实这只不过是李蕾愿望被压制的弥补性表达。

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内敛”,对愿望的“延迟满足”是受到鼓励的,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社会文化制定了种种条框去限制我们的愿望,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很重要的愿望如果被过度地压抑,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会为了弥补这些愿望而去冒险,甚至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影响我们美好的人生。

7.是否获得好命运,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

和男性相比,女性似乎天生对“命中注定”、“缘定三生”之类含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命运观更为青睐。如果询问一位男性的星座,不一定会得到准确的回答,但是如果询问的是一位女性,多半情况下不仅能得到准确的回答,还会有一些对该星座情况的介绍。

是的,女性更喜欢关注自己的命运,也更容易相信自己的命运中有不可控的成分。于是,相信幸福或者不幸福是命中注定的女人不是少数,女人的命运,真的是所谓的生辰八字、星座属相所能决定的吗?

香港著名的心性治疗师素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病人,是一个妙龄的女孩,她非常病态。这女孩的身体很柔弱,是个很不开心的人。但是这个女孩子却很纵容自己,经常哭着来找素黑,表现出很虚弱很崩溃的样子。她会发很多短信给自己的治疗师,短信的内容无非是:“我又发病了,呵呵”“我死了你会哭吗?”等等,看上去似乎对自己的痛苦轻描淡写,但她的整个心态就像孩子一样。

有趣的是,在给这个女孩子治疗的过程中,素黑接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来自和她合写专栏的一位内地作家,这位作家因为疾病住院,不能按时交稿。她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在临近入院的时候还不忘发电子邮件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在她的邮件里,只有很简短的信息:“对不起,因为突然入院,来不及交稿,晚一点儿才能发稿给你,很不好意思。”言简意赅,却展现出了和前面那个女孩截然不同的态度。

女人命运的幸与不幸,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同样是身体上的病弱,故事里的两个人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一个人借生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可怜软弱的人,她不断地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病弱的事实,在依赖他人的同时,也不愿意对自己负责任,明显是一种病态的反应;而第二个人,即使生病入院,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弱者,相反,她想到的只是如何对和自己合作的人负责任。

素黑故事里的两位女性,只不过是千千万万女人中的代表。我们在追求好命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痛苦共存,有些女人觉得好命运只是别人的,而自己的人生,每时每刻都沉浸在痛苦之中。为什么这些人会感到痛苦总是让自己不堪重负?原因是她们自己助长了痛苦的存在,如同滚雪球一样:生活中的痛苦原本只有乒乓球那么大,是她们自己将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将自己压了个半死。生活中有不少的女人就像故事中的第一个女孩那样,热衷于将痛苦的雪球滚大,仿佛自己的痛苦是注定的,自己就是比别人可怜。实际上,如果对她们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女人是在“利用自己的痛苦”,说得再残忍一些,她们在享受自己所制造的痛苦。因为“我很可怜”、“我很不幸”、“我又病了”,这样的形象可以使她们逃避自我成长的责任,可以正大光明地依赖别人,全都是因为“我很可怜”嘛!

当一个女人真正自爱的时候,她不会轻易说出“我痛苦”,“我很可怜”这样的话。有趣的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个总是把痛苦和抱怨挂在嘴边的女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从痛苦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一些女性遭受了家庭暴力,喜欢将暴力事件的经过弄得尽人皆知,但就是不愿意离婚,追究深一层的原因,这些人是将过错归结到别人的身上,不愿意自己长大,更谈不上爱自己了。连爱自己都做不到的女性,怎么可能真正获得好命运?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和将不幸归罪于别人比起来,后者要容易得多,因此,探索痛苦的真相、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主动的女性总是少数;而感叹命运的不公安排,对别人的好命运羡慕不已的女人总是多数。

不断地重复“我很可怜”,“我很不幸”的人真的就会变得可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两个高中班级成绩平平的学生里随机选取几人,分成两组由实验者扮成权威的专家,“专家”告诉其中一组的学生,他们在某类学科上有着突出的天赋;在另一组里,“专家”告诉被挑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在某项学科上并没有特别的天赋,不大可能取得突出的成绩。然后对这两组学生进行监测。一个学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认为自己有突出天赋的学生果然在该项学科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而被认为没有天赋的学生在这个学科上的表现依旧平平。

“自我实现预言”的心理学基础是我们对未知事件的恐惧。其实,最令我们害怕的不是已知的痛苦,而是未知的痛苦,因此,为了能够证实自己的预见能力,我们常常会主动推动事情向我们预料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预见的是幸福和美满,我们就会把事情向这个方向推动;如果我们预见的是不幸和痛苦,我们就会把事情向相反方向推动。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自己推动的结果。因此,获得好命运的秘诀,就在我们自己心里。

8.内向还是外向,与是否好命运无关

性格内向的女人和性格外向的女人哪个更容易有好命运?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定论,但是,现代社会因为社会竞争的需要,我们倾向于给那些性格偏外向的人以好评,认为外向性格的人比较容易沟通、更好相处、更容易融入团队,仿佛也更容易取得较大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外向性格的好处被我们优化了,而内向性格则更多地和一些不良的情绪联系了起来。比如一个人有了抑郁或者焦虑状态,周围的人通常会问:“是不是性格太内向了?凡事都想不开?”在过去,如果一个孩子“沉默是金”,家长可能还会冠以“少年老成”的褒义评价,但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家长们通常会想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自己性格内向的孩子能变得外向起来,性格真的可以改变么?假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不幸女人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她的命运是否就可以变好?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从小就性格内向,不仅朋友不多,和自家的亲戚之间也没有太频繁地来往。武志红认为自己内向的性格不好,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他试图改变自己的个性,为此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于是,在接近大三的时候,他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而且性格真的改变了,以前内敛的自己,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原来只能在几个相熟的人面前表现幽默,后来变得在陌生人面前也能大讲笑话。从内向到外向,武志红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这种状况只持续了半年,半年后,他又恢复了原状,原因是变外向后,他自己感到十分不舒服,感到生活过得很累,觉得还是原来的性格让自己更为自在一些。自此之后,武志红没有再刻意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内向的性格似乎也没有带来什么坏处,他在《广州日报》开办了心理专栏,32岁的时候就成了国内有名的心理专家,而转变性格那半年所交到的朋友,几乎全都失去了联系。

由此看来,不管是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都不能成为获得好命运的一个标准,忠实于自己原本的性格,才是我们能够愉快生活的法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性格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作用。武志红说,他在后来明白,自己内向的个性恰恰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他有一个特点:在别人对自己提要求时他不太懂得拒绝,同时,也不太习惯对别人提出要求。这样一来,多交一个朋友,一个并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其实就是给自己多增加了一种麻烦,为了自我保护,他宁愿少交一些朋友,少建立一些关系。

对天生个性内向、缺少朋友的人来说,独处是一种舒服的状态,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许不太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并不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坏处,相反,历史上有很多成就突出的人都是内向性格。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大师罗杰斯,他本人就是一个极端内向者,罗杰斯人生的第一个朋友就是他的妻子,在认识妻子之前,他居然没有一个朋友!不过也许恰恰是因为这样的个性,罗杰斯才比别人更能意识到接纳的重要性,他提出: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要对病人“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这其中大概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自己内心的关照。

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几乎是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性格会比较像父母中的某一方。武志红说,通常情况下,性格外向的人极富感染力,这种感染力的背后也潜藏着一种信息,那就是“我喜欢你们,所以你们是好的”。因此,对那些自我评价比较低的人来说,外向性格的感染力就是对自己存在的一个最好肯定。所以,生活中我们常见两个好朋友,或者是一对夫妻,性格一个偏外向,一个偏内向。这样的搭配,是让人觉得最舒服的组合。

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才是获得幸福的源泉。素黑曾经说:“做回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没有比这更大的爱。”对自己充满爱,我们才能对生活充满爱,才能真正获得理想中的好命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