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卫士回忆录:红墙警卫
8534200000045

第45章 惊人之举 (4)

毛泽东是一位公认的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他一生爱读书,并且自己写下了浩浩几百万字的巨著。人们只要读一读如《矛盾论》之类的文章和他的那些诗篇,就会领略到这位巨人的渊博知识。

毛泽东一生读过多少本书?谁也说不准,但看看他的藏书,看看他卧室里的书架上、床头、案边、厕所里放着的那些高高叠起或一本本打开着的书,你就会略知其酷爱读书的程度。

“他读书看书,就像他抽烟、吃辣椒一样,都是出了名的有瘾。”卫士们这样说。

毛泽东偏爱读马列的书和历史书。中国古代有名的书他几乎都读过,而且有的反复读过几遍。对那些别人看一眼就头疼的、厚得一尺来高的旧线装“之乎者也”书,他更是爱不释手。一部四千余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竟能通读,有的篇章还不止读过一遍。像我们这样的“现代秀才”连书名都生疏的一本《容斋随笔》,毛泽东竟从1944年开始读起,一直到临终时还放在枕头边。以上可见毛泽东对读书的酷爱程度以及知识的渊博了。

偏偏这位大理论家和思想家,竟有件让小卫士们感到十分不解的事。

那一天,卫士尹荆山值班,他进屋帮毛泽东整理床铺。那床上有毛泽东平时随手看的书,整理床铺,顺便整一下书,也是卫士常做的事,但小尹今天感到特别的惊讶:谁把小人书扔到了毛泽东的床头?胡闹!是哪个小家伙干的呀?是李讷,还是叶子龙家的燕燕?或是卫士长的宝贝儿子卓韦?不像呀,小家伙们好几天没溜进这间房子了!

“主席……”小尹转身刚想问毛泽东,却马上住嘴了。原来,毛泽东手里拿的正是令小尹感到惊奇的小人书。

毛泽东看书历来聚精会神。他正半仰在躺椅上一页一页地认真翻着一本小人书。

小尹悄悄走近毛泽东,看看到底他老人家看的是什么深奥无比的小人书。是《三国演义》,没错,一本自己在上一年级时就看过的《三国演义》!卫士好不解!

“主席,您老人家也看小人书呀!”小尹终于忍不住了。

毛泽东慢慢翻过一页后,不以为然地答道:“怎么,你没看过小人书?”

“嗳,那都是在当小学生时候看的,现在早不看了。”小尹昂着头说,可刚说完又不解地摇摇头,问:“主席,您怎么……还要看小人书呢?”

毛泽东笑了笑,放下小人书,示意小尹在一旁坐下。“小尹,你看小人书是怎么看的呀?”

“看热闹呗。翻翻就完了。”

“看完有什么感受呢?”

“我……说不上来,我就看看武松打虎什么的就算完了。”小尹不好意思地说。

“那算什么看。”毛泽东认真起来了,说,“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而且一本书总是讲一件事,很容易让人记得住。你光看图连字都不看,怎么算看书呀!”

“是,主席。”小尹觉得自己很狼狈,刚刚还觉得毛泽东看小人书天真,现在才觉得幼稚的是自己。从那以后,小尹当真迷上了小人书。

也许是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卫士们包括卫士长在内,在以后闲时都爱看起小人书来了。

大发雷霆

据卫士们回忆,毛泽东属于感情丰富的人,平时,他的喜怒哀乐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对卫士也同样。

高兴时,卫士可以在他面前打打闹闹,而且毛泽东也乐于跟这些年轻人开玩笑。

如果他正在工作时间或在公众场合,则表现出一丝不苟、言行一致的作风。

按照卫士们的话说,毛泽东就像位严格的慈父,他对人爱,爱得你暖到心窝,一辈子难忘;他要求严,严得你心惊肉跳,也是一辈子难忘。

毛泽东跟卫士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本书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叙述过,大多是因为毛泽东睡觉时卫士不小心影响了他,或者毛泽东认准了的事却遭到不合他心思的劝说,或者没能按他意图办事。他曾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将卫士轰走了——这是极少的,只有在他火头上才会发生。一般情况下,毛泽东对自己火头上说出的话、做出的事,会在事后马上意识到,并果断改正。他向卫士发脾气,十有八次事后便主动检查道歉。这也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的高尚品德。

李银桥是毛泽东一生中用过的最信任和最喜爱的卫士、卫士长。毛泽东称别的卫士或直叫其姓名,或直叫其小×、小×的,惟独叫李银桥时,总亲切地称他“银桥”。这个“银桥”在卫士与领袖之间搭起了一条充满阶级感情的同志式和父子般的深厚情谊的纽带,长达十五年之久。但毛泽东也对他发过一次不小的脾气。

几十年过去了,李银桥对此记忆犹新。

那是1960年的事。那次李银桥随毛泽东去上海,毛泽东没下车就宿,就住在专列上。一天中午,李银桥见毛泽东睡觉了,他估计老人家得下午才能醒过来。于是,李银桥便进城到上海市委干部俱乐部办事去了,下午赶回专列,才知道毛泽东提前起床,并随即进城开会去了。

作为卫士长一般情况下必须紧随毛泽东,于是,李银桥赶紧奔到毛泽东那儿。偏偏他到开会地点时,上海市委已将开完会的毛泽东接去吃饭了。饭后的活动是到俱乐部看《小刀会》,这是卫士长事先就知道的。于是,李银桥便等候在毛泽东的专车旁。

大约过了半个来小时,毛泽东在上海市委柯庆施等几个领导的陪同下,从就餐的餐馆居高临下地走下来,毛泽东走在最前面。

李银桥见状,赶忙拉开车门准备让毛泽东上车。可是,毛泽东见到自己的卫士长后,站在台阶上不走了,一手叉腰,一手怒气冲冲地指着李银桥,突然大吼一声:“李银桥,你是干什么的?”

那声音之大、神色之愠,使跟随毛泽东十几年的李银桥全身不由打了一个寒战,心想:出什么事啦?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呀?

当时在场的柯庆施等人也被毛泽东突如其来的怒吼给弄得莫名其妙。大家面面相觑,想等毛泽东的下文,可他再也没说什么话。

训练有素的卫士长李银桥虽然吃惊得全身有些打战,但还是想到了自己的职责,便向台阶上迎。

这时毛泽东也正朝下走,李银桥上前搀扶他上车。

车开了,蒙在鼓里的李银桥想弄明白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毛泽东发如此大的火,可他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那样会火上加油的。他偷偷瞥了毛泽东一眼,果真见老人家依然一脸愠色,并不时吮吮嘴唇,跟谁也不说话。

开始看戏了,毛泽东还是不理紧挨在自己身边坐着的卫士长。不过,毛泽东是特别容易进戏的,一进戏,他的情绪和思维会转向。

演出结束后,李银桥见毛泽东的情绪已经好多了,便在回程的路上小声问道:“主席,今天出什么事惹您生气了?”

毛泽东嘟着嘴,翻了他一眼说:“还说呢,把我的嘴都烫坏了……”

事后李银桥才弄明白,在吃饭后,毛泽东有漱口的习惯,于是一名卫士没试水温便将一杯水递给了毛泽东。以往,有经验的卫士长在每次给毛泽东递水时,总要试一下水温,等不烫不凉时才给毛泽东用。毛泽东呢,每次从李银桥的手中接过水,总是张大嘴巴就往里灌。这次他又这样做了,结果立即喷了出来,可想而知一定烫得不轻。

“毛泽东发脾气,也时常像天真无邪的孩子赌气一样,很有意思。这次烫嘴,也就朝我喊了一嗓子,气便消了。当时他老人家大概一是怨我没有亲自伺候他,二是怪我作为卫士长没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的卫士。当然,烫了毛泽东我是感到自己的工作没做细,但丝毫没有因为他朝我发了脾气而紧张不安,他呢,也没放在心上。”坐在我们面前的李银桥笑谈当年的事。

帮胡志明赤膊

这是卫士长讲的一件他亲眼目睹的事。下面是他说的话。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正在值班室,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周恩来总理打来的。

“银桥,主席现在是在工作还是休息?”

我回答说:“在办公室工作。”

“那好,请转告他,胡志明主席马上到。”

“是。”

我刚到毛泽东办公室向他报告完毕,周总理就带胡志明主席来了。那几年间,胡志明主席就像走亲戚似的常来中国,并总要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面。胡志明虽说也是一国领袖,可一跟毛泽东在一起,就像到自己家见了老哥亲兄一样,极为随便。毛泽东对这位战斗在反帝前线的越南人民领袖更是亲密无比,我跟随毛泽东十五年,能让他像对待胡志明那样亲密的外国领导人,还没有第二个。

“毛泽东,你好啊!”胡志明这一次是从自己的国家而来,因为天热,路上大概又走得急,只见他的汗衫先湿了一大块。

“好好,看到你这个老亲戚来,我就更好了。”毛泽东十分高兴地握着胡志明的手,端详着,“嗯,身子骨还那么硬棒,就是亚热带的阳光太辣了一点,把你晒黑了一些。不过,这总比我这种一年四季不出中南海的人福气多多了!”

胡志明大乐:“全托毛主席的福呀!”

当时中南海还没有什么空调,毛泽东的办公室里也就是一台台式电扇。我见屋里闷热,便把电扇打开调了个位置,既能给两位老人些凉风,又不至于冷了他们。

“来,擦一擦,好好擦一擦。”毛泽东像普通人的家里来了一位尊贵而又亲近的客人一般,忙碌个不停,亲自把毛巾递给胡志明主席,并且弓着腰,为正在洗脸的越南朋友扇扇子。

“哎哟,毛主席,这可使不得。”胡志明感觉后,忙争着接扇子。

毛泽东把手中的扇子往后一扬:“你是我请来的亲戚,怎么能让你自己动手呢!洗,痛痛快快洗一洗,我们俩还要好好聊呢!”

胡志明主席更乐得合不拢嘴:“好,听毛主席的。”

站在一旁的我,看着这两位国家的领袖如此亲热,心里也是无比的高兴。

北京的大伏天,热起来也是让人难熬。尽管屋里有台电扇,但依然抵不住酷暑的炎热。

坐在沙发上的胡志明主席不但没有消热,反而时不时地用毛巾擦着额头和脖子上渗出的汗滴,那件薄薄的汗衫已经湿得前后贴住了。正当我为此急得不知如何办时,一件从未有过的事发生了。

毛泽东把手中的扇子一放,从沙发上坐起来。

“太热,你干脆把湿汗衫脱了!”他对胡志明主席说。

胡志明主席一听,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没关系么,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嘛!脱,脱吧!”毛泽东不由分说地伸手就帮胡志明主席脱了起来。

“哈哈哈……毛主席,这个样在你面前太那个了。”胡志明主席贴身没穿任何衣服,这汗衫一脱,上身便赤光光的。他见自己这个样,摸着长长的白须,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这时,他看到一位挎着相机的记者正从门外走进来,便有些惊恐地对毛泽东说:“有记者来了,毛主席,我还是穿上的好吧?”

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让胡志明主席只管坐下,说:“不要理会,我们只管这样好了么。”说完,转头对门口的那名新华社记者说:“胡主席是应我私人邀请来走亲戚的,不发消息,也不照相。”

记者一听,便笑着退出了房间。

毛泽东和胡志明主席两人仰在沙发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这是一个难忘的镜头,虽然当时没有用照相机拍下来,但它却永远留在我脑海之中。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创者、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著文这样说过:“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无拘无束、富于幽默感,而且使人感到和蔼可亲。”

秘鲁的一位著名记者也曾这样评论过毛泽东:“我原以为一位至高无上的领袖进入会场,会像神人出现一般,形成一个震动人心的场面,实际上我却在肃穆的气氛中看见一位衣着整洁朴素,和我在大街上看到的成千上万中国人一样的老人走了进来。”

是的,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伟大而普通的人。就我所见,毛泽东会见的外国朋友成百上千,他们中有世界著名人物,国家总统、元首和民间人士,这些人一般在被接见之初总是显得有些紧张,但当毛泽东讲出他那富有幽默感的欢迎词,或运用一个旁征博引的比喻说上几句话,整个拘谨的场面顿时会活跃起来,他不仅能使外宾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而且能使他们马上感到一种似乎是在与一位老朋友、一位慈祥老人聊家常一般的亲切和随意。

但像这样帮胡志明主席脱汗衫、赤膊说话,在宾主之间还是第一次,也只有胡志明主席一个人能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通常,不管接见的是高级人物还是普通人士,毛泽东总是特别注重自己的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所以,当他穿着拖鞋,打着扇子,与另一个赤膊的国家主席谈话时,我和其他工作人员自然感到十分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