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军:我想提醒广大投资人,当我们看今天的市场时,其实应该意识到短期内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我们会观察活期存款的情况:如果当期增幅比较大,你就要考虑活期存款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是从长期储蓄存款转过来的,这表示一种情绪——我把长期储蓄转成了活期的,随时可以流动去买股票或者消费。人们的情绪是领先于股指的先行指标,当大量的储蓄存款转过来以后,今天就看到了这样的市场情况。如果逆转,储蓄存款离开市场回到平衡的状态,那么市场还会有调整。虽然我们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调整,但我觉得肯定会调整。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作为宏观经济的观察者,我觉得我们应当看到央行在不断地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现在的流动性,同时,还发行短期票据来收缩流动性。贸易顺差增幅在减慢。而CPI上升引致的利率上升、经济放缓等因素都将直接导致整个资金面从瞬时的过剩迅速转成资金不足。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就像拉在经济火车头后面的绳子一样,绳子现在是耷拉着的,它刚开始收时,你没有感觉,一旦车头向下掉时,绳子就拉紧了,市场马上就有硬着陆的感受。所以,风险是我们对当期的宏观经济状态和整个资本市场状态的判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主持人:2006年是基金业绩“井喷”的一年,有观点认为2007年基金很难跑赢大势。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赵学军:我觉得基金行业在2007年还是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展望整个市场,对长线比较看好,那么还是应该给出一个乐观的看法。同时,对基金行业而言,2007年应该有挑战——基金公司必须改变、提高。因为,随着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扩大,它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思维方式都要进行变革和提高。
主持人:据我所知,现在有些基民追涨杀跌,对待基金跟炒股差不多,基民心态对基金公司而言是否很重要?
赵学军:基民的追涨杀跌风险非常大,因为你的摩擦成本——进入和退出的成本,是比较大的。而且,其实基金经理的专业就是去做好投资,当他看到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会通过调整仓位、调整结构来适应新的形势。而你看到市场波动,希望把钱拿回去的这个动作很可能会是你判断错了,或者你判断准确,但出来后你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进来。所以长线当中,个人投资者未必就能够获取和基金经理一样的收益。
主持人:所以对于广大的基民来讲,还是要有一个更理性同时也更长期的行为来审慎地选择基金,是这样吗?
赵学军:通过这次交流,我想很多投资人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它需要更长远更整体的看法。虽然未来的风险还没有到来,但我们应当看到今天行动当中应该隐含着对未来的看法。当你去积极博取收益的时候,要看到未来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能信任这些专业机构,那么我觉得在长线中,可以信任我们这样的管理能力。嘉实的英文叫Harvest,就是寓意带给投资者更多的收获。
主持人语
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大的
赵学军的博士学位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策略选择研究》,他的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也许是由于对行为金融学中人的行为的深刻洞察,也许是由于他一贯的沉潜思索、略带忧虑的风格,总之,他给我的印象仿佛是伫立在海边的一位富有沧桑感的守望者,虽然对于遥远的彼岸充满乐观,但眼前,他总是比别人看到更多的风浪。
而事实上,他的年龄并不大。
我有时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铸造了赵学军的性格呢?是市场本身的残酷,还是较早走上领导岗位所承担的责任的打磨?我和他交谈的机会并不多,但每当想起,总是觉得很踏实,很真实,他是那种很有时代责任感、很诚恳地思索和表达、坚持自己的价值理想的一类人。
我不知道嘉实的企业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和赵学军本人的追求相关,但我愿意相信,嘉实“远见者稳进”的理念中包含了他的气质。
《第一财经日报》的基金记者吴慧多次采访过赵学军。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单日募集419亿份,创下“世界纪录”。吴慧去采访赵学军时,他说这419亿份的“奇迹”将是他2007年挥之不去的压力。记者问:“嘉实一举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其实,如果能让我选择,我更想把嘉实做成一个最好的基金公司而不是一个最大的基金公司。最大可以是拼凑的,可以是低质量的,也是很难长远的;只有最好,才意味着长远,才和嘉实的理念相一致。基金公司存在的根本基础在于是否忠实履行其受托责任,而受托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忠诚责任,也就是说,一个基金管理人必须忠诚于你所管理的资产,忠诚于基金契约,就如同管理自己的钱一样;二是谨慎责任,也就是说,必须慎重管理这笔资产。”为了“对付”这只超大基金,赵学军表示“我们必须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大的”,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在2008年初嘉实的QDII产品遭遇市场寒流之际,赵学军再次表示,基金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在短期内学会风险控制的能力。由于国际金融产品非常复杂,基金业走向海外以后,如何能在短期内学会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如何看待2008年的市场,嘉实认为,市场创下新低后,已经处于阶段性低位区。近期市场的下跌主要源自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再融资的巨量和示范效应、“小非”解禁以及新基金认购不再火暴,进场资金减少,同时外流资金增多。与此同时,市场情绪也是造成市场下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投资者认为牛市要转为熊市了,开始恐慌性抛盘。然而上市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分析师并没有调低盈利预期,再融资的政策导向也在趋于缓和;估值随着指数调整而回落,尤其是在市场的主要成分股,估值开始具有吸引力。而且,散户恐慌的市场情绪恰恰说明市场已经历调整到达阶段性低位区,也可以说,市场已处于底部区域。
2007年底,嘉实基金在2008年投资策略报告中称,2008年看好中下游、消费行业、成长导向的行业、中小企业等,投资主题从周期、上游和大盘转向成长、消费和服务行业。但在2008年3月份,嘉实的投资总监窦玉明称,公司投资策略开始从小股票转向大股票,从抗跌品种转向能涨品种。抗跌品种即为消费、服务相关的下游行业,能涨品种则为原材料、能源、机械等周期类行业。从主题投资机会来看,看好新能源、农业、重组等。嘉实认为,灾后重建将给钢铁、水泥、电解铝、电力设备等行业带来机会;“两会”关注的农村问题,将带来农产品、家电、医疗等机会;奥运会前的商业及北京板块存在机会。
市场的复杂总是超乎想象。不过,此刻写此文的时候,我还是很佩服赵学军的预见力。2007年春节前,报社的几位同事在北京与基金公司老总吃饭,当时赵学军的风险意识已经很浓,觉得股市涨得太快,他说与其让市场从8 000点跌到3 000点,那么惨烈,就不如早点调整,从5 000点跌到3 000多点也比那种结果好很多。但在当晚,他的说法大家没有太在意。因为即使赵学军本人,也是在做一个两三年后的判断。谁都没有想到2007年一年的涨幅会如此之高。
现在,调整真的来临的时候,赵学军在想什么呢?
领袖观点
以QDII为契机,构建基金公司全球投资管理能力
赵学军/文
一、QDII是解决当前若干突出经济问题的重要方式
QDII是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制度。从本质上说,QDII是外汇管理体制开放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安排。在目前阶段推出QDII制度,是解决当前若干突出经济问题的重要方式。
1.有助于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当前国内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并且这一矛盾在过去几年越来越突出。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央行被动的货币投放。就经常项目而言,尽管存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外部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中国商品仍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因此经常项目仍然有望保持顺差。从资本项目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吸引全球的资本流入,决定了直接投资项目还会继续保持顺差。尤其是在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双顺差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央行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尽管通过一些手段对冲,但是对冲的效率逐渐降低。实施QDII制度,推动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下资本有序、可控地流出,能够改变资本项目持续顺差的状况,实现跨境资本流入流出的大体平衡。
2.有助于提高外汇资产的使用效率
国内的外汇资产主要包括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居民的外汇存款,其中外汇储备占90%以上。2002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更是以每年2 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目前超过了14 000亿美元。从我国的外汇资产结构看,主要投资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国债,外汇资产的结构相对单一,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外汇资产的运用效率相对较低。近几年,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力图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改革了结售汇制度,并且设立中国投资公司等等,这些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QDII也是一种提高外汇储备资产使用效率的方式。
允许境内机构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外市场,一方面可以实现藏汇于民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外汇资金甚至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改变了过去外汇资金主要限于国内银行产品的状况,避免了外汇资产集中于国家的风险。同时,外汇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手段、工具和领域的多样化,使外汇资产配置更为合理,也会提高中国外汇资产运用的整体效率。尤其重要的是,相对其他方式,QDII在模式上具备可持续性,一方面能更方便地绕开部分国家对主权基金的监管,另外一方面QDII面向普通投资者,QDII运作成功并且获得投资者认可之后,能够迅速地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具备自我成长和自我强化的特征。
3.有助于保持国内资产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