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帝范求贤第三》【译文】船要渡过大海,必须借助划船的工具;鸿鹄要凌云翱翔,必须依靠羽毛和翅膀;帝王治理国家,必须借助能够匡辅国家的贤才。“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制成的;建造一所大厦的木材,不是一座山上的树木就足够了;将天下治理得太平,不是一个人的谋略就可以实现的。身为国君,希望自己的国家疆域绵远、繁荣昌盛,就必须广泛地借助贤才的智慧和力量。如果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导致众叛亲离,那么即使想有所作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备三顾茅庐拜谒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辅助他平定蜀地,开创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唐太宗认为,人才比金银珠宝更珍贵——“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要成就卓越的事业,必须借助杰出的人才。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组织引进人才。
星期二任人与用人
明君旁求俊义,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帝范求贤第三》【译文】英明的君主广泛地招揽俊杰,博访英明贤达的人才,连隐僻鄙陋之处的人才都想方设法寻找出来。只要是有用之才,就不会因为他出身卑贱而不用他,也不会因为他受过侮辱而不尊重他。伊尹只是一介奴隶,却受到商汤的重用;周文王没有因为姜子牙穷困卑贱、年岁已高而忽视他;管仲曾用箭射杀过齐桓公,齐桓公却不计前嫌重用他……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成就大业者都是爱惜人才、不拘一格任人用人的高手。管理者如果自恃位高权重,独断专行,则必然导致众叛亲离。
事实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是双向选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统治者如果只顾牟取私利,肆意损害民众利益,最终结果就是被推翻。在组织内,如果管理者不具有爱才、惜才意识,部属就会丧失积极性,隐藏自己的才华,不愿意施展。对于企业也是如此。例如,比尔盖茨每天最乐意做的事是打电话给全世界的IT英才们,邀请他们来公司参观,共谋大业。他视人才为企业的根本。松下幸之助说自己的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顺带制造电器产品”,充分表露出他重视人才的思想。第一,树立爱才、惜才的意识。第二,在组织内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第三,宽容犯过错的员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用成绩证明价值。第四,善于发现底层人才。
星期三知人善用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帝范审官第四》【译文】明智的君主任用人才,好像能工巧匠选用木料一样,直的就用它做车辕,曲的就用它做车轮;长的就用它做栋梁,短的就用它做拱角。不管是曲的直的,还是长的短的,都能派上用场。英明的君主对人才不会求全责备。人非圣贤,不可能完美无瑕。如果总是希望找到十全十美的完人,结果可能是永远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不同专长的人才的搭配与组合,打造出完美的团队组织。
唐太宗认为,明智的君主选用人才,和能工巧匠选用木材的道理一样:“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知人与善用是递进关系。只有先对人才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合理地任用他们,让他们在组织中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很多管理者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是凭借粗浅的印象,或者完全从自身需求出发,强硬要求组织成员为自己办事。这种不考虑员工自身职业规划和能力素质的用人行为,绝不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也无法长久地留住人才。第一,时时处处不忘与组织成员沟通。第二,完善员工档案。要充分了解员工,必须丰富和完善他们的档案,增添诸如“家庭”、“爱好”、“培训记录”、“能力”、“重大业绩”等栏目,详细记录他们的信息。
星期四不求全责备
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帝范审官第四》【译文】不因为他做了一件坏事就忘掉他做过的所有好事;不因为他有一点小的过错就抹杀掉他所有的功绩。根据不同的政务分设不同的职能部门,这样就可以人尽其用。可以说,只要是人,没有不做错事的。没犯过错就不知道错为什么是错,对为什么是对——这个道理等同于“不知死,焉知生”。犯错并不可怕,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都可以通过纠正来弥补损失;可怕的是错而不思悔改,一错再错,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观察一个人的善恶本性,不可凭借一时的表现,而应当考察其长期的行为。一个长期行善的人,偶尔做一件坏事,应当以宽容的心原谅他的过失;一个功劳卓著的人存在一点不足,就像美玉有点小瑕疵一样,不可因此而舍弃美玉,抹杀功绩。应当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到部属的成果,不要纠缠于小错。
星期五不苛求
文辞其义可观,不责其辩;其理可用,不责其文。——《帝范纳谏第五》【译文】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话在道理上合乎大义,那么他的辩辞巧拙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他说的事理可以采用,我们又何必在乎他表达事理的文采呢?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话顺应大义、合乎事理,难道还要在乎说话方式的巧妙和文采吗?事实上,花言巧语不足以信任,空洞堆砌的文章不能够采用。身在职场的人都非常注重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的沟通技巧也会有所不同,这已经成为一门颇流行的学问。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过分追求技巧很容易造成花言巧语却回避问题实质的糟糕后果。管理者身居高位,如果下属每次汇报情况或提意见时,都要考虑遣词造句的巧妙与否,都要注重沟通的技巧,都试图让领导听了舒心,必然会将负面信息和领导忌讳的信息过滤掉,导致下属陈述的内容与事实偏离,最终造成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第一,对于激烈过分的话语,不可轻易动怒,而应当仔细分辨其中的道理。第二,对于不中听的、刺耳的话语,不要刻意回避。只有勇敢地直面弱点,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将问题解决。第三,谨慎对待花言巧语。
第四周星期一远离谗佞之人
夫谗佞之徒,国之蝥贼也。——《帝范去谗第六》【译文】谄谀奸佞之徒,就像专吃苗根的蝥虫一样,是国家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