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个医生的故事
8560600000136

第136章 走出谷底(7)

“首先我从1501例住院癌症病人的统计中,可以摸清了癌症病人住院率,它占同期留医病人的住院率的1·37%。最高住院率是1975年,占该年同期的住院率的2·44%;最低一年的住院率是1971年,只占该年的住院率的0·08%。这个数字别不太高,但癌病者的住院率不等同于本地癌病的发病率;其次我们将这些恶性肿瘤作一个顺序,以便了解本地区癌症的病发的次序。按前十种的肿瘤住院率,分别是:白血病,居首位占同期恶性疾病的21·5%;其次是胃癌,占12·5%;再次是肺癌,9·79%;顺序下去是乳癌8·7%、结肠癌6·8%、肝癌6·72%、恶性淋巴瘤4·5%、鼻咽癌3·7%、卵巢癌3·46%、绒毛膜上皮癌3·4%。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在这前十种住院癌症病人中,鼻咽癌只有3·7%,这个数目并不能代表本地区该病的发病率。因为1963年至1977年,阳关医院未建立放射治疗。凡在门诊确诊为鼻咽癌者,全部转介往广州肿瘤医院。故此需要留医者不多。本文只是统计住院病人。没有将门诊癌症病人统计在内。”

“由于我院地处农村,病人对象以农民为主,故此职业亦以农民为大比数,占56·16%;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男:女之比为0·92:1,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何医生继续说:“总治愈率是20·11%;总有效率为45·34%;无效率54·65%。从这个治疗结果看,我们认为是值得鼓舞的。因为在1963至今,越是早年,应该有效率越差。那个年代我们对癌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都是处于比较落后及欠缺的阶段。在这种不足与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有效率也有45·34%,甚至有20·11%的治愈率。如果在成立专科之后,有了专门研究癌症的专业医务人员及专业防治队伍及研究队伍。加上近年对癌症的认识日渐增加,研究该症的病因、病理、治疗方式、方案都在不断改进之下,这种难治之症,终会逐步提高它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尤其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紧揸的一环,也是提高我们治疗率的一个关键措施。当然,要提高治疗率、提高治愈率,这将是我们肿瘤专业人员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一是如何减低西药化疗及放疗的毒副作用。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是限制了我们治疗的一个最大关键性问题,也是治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如何处理好,西医至今仍无好办法。我们能不能走出这个闷葫芦。

全世界的医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外国人研究未有成果,我们能不能比他们走快一步;二是在减低上述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之外,如何提高它们的疗效?

按我们的提法是“减毒增敏”。即在减低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强西药及放疗的治疗敏感性;三是在现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就是研究中药抗癌。中药可不可以抗癌?有人认为这是神话,也有人说这是骗人,我认为不必理会这些闲言闲语。今天中药抗癌的研究,摆在我们面前有四个问题值得提出的。”

何医生越说越有兴趣。听众也开始听得津津有味。不似开始时说些无聊数字那样令人枯燥:

“第一个问题就是抗癌中药的寻找。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临床医生的主要任务。

但临床医生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些临床工作。我在完成本文的过程中,翻查了大量近年来国内文献,尤其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文献,发现不少提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瘤。这是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一些报导,确实可以令我们耳目一新。举个例:近年在海南岛一种杉类植物“三尖杉”,在此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为三尖杉酯碱,它有直接抗癌瘤细胞的作用。从研究报告得知结果,三尖杉酯碱的抗肿瘤作用,是该药能引起癌细胞的分裂间期细胞损伤,从而使进入分裂期的细胞减少。并且可使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含量下降,核染色体粘连、凝集、断裂,对细胞周期的各期均出现明显抑制现象。现在用来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虽然仍是研究阶段,但从实验来看,这个苗头已有很好的前景。另外一种中药喜树。60年代提炼出喜树碱。目前我国已能提取出不下十种成分,如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十一氧基喜树碱、脱氧喜树碱等等。目前研究该药用来治疗子宫颈癌、肝癌、食道癌、头颈部癌等。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可以在严谨的观察下,不妨多做些临床观察研究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是直接抗癌中药。

“第二个是中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举个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在食管癌高发地区中。研究用来治疗“重度食道上皮增生”病例,用它来预防食管癌。看来也有不少的成绩,效果是肯定的。六味地黄丸不比同三尖杉酯碱及喜树碱,后两者有极强的毒副作用,而六味地黄却一点毒性都无。它可以作为我们临床医生及防癌工作者的极好研究课题。由于重度食道上皮增生是食道癌的前期改变。将这种癌前病变克服了,变回正常组织,阻止了癌症的发生,比起治疗困难的食道癌,是一个很好的讯息,为甚么我们临床医生,不去尝试一下呢?那么进一步去考虑,六味地黄丸能不能预防其他非食道的上皮增生呢?比如肺癌的前期、胃癌的前期。就拿我本人的胃,手术后至今每年每次作胃镜检查,钳取胃组织作病理,报告都是胃内组织肠腺上皮增生。这也是一种癌前的改变,能否将它变回正常的组织呢?这就是我们临床医生应该多从国内外的医学讯息中,去了解今天医学的动态,来进行我们专业的研究思考、研究课题的订立;”

“第三个问题是中医中药如何配合西医,去开展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国内文献所了解到的,从60年代起有些中医研究机构,或是西医研究中医中,发现一种颇新的理论,即中医认为“癌”的发生,同“微积”有关。从气滞血瘀入手,于是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为协助治癌的一种手段。而70年代以来,提倡辨症论治。提出不同症型,有不同症型的治疗法则。有些文献提到有: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以毒攻毒法、软坚散结法、益气养阴法、补气养血法、健脾益胃法、补肾填髓法等八个方面。实质上是四个部分可以概括,即:解毒清热、活血攻坚、化瘀软坚、补益健肾。再可以简化为两个字,即“攻”与“补”。这些需要我们去深入细御地观察、推敲、研究、总结。”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结合。西医有化疗、放疗、手术以及近来提到免疫学治疗。多加一个中医,如何安放这一个位置呢?这也是一个方法上的考虑问题。是所有治疗法都加在一起?抑或那一种方法在先?那一种治法为主?疗程如何?

有了中医,要不要西医?或是西医排除中医?等等,都是要考虑在内。这些考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素质……。”

“…………”

何金水的学术报告,获得不少好评,获得不少掌声。因为他总结了十多年来综合医院非专业性的医疗下,肿瘤病人的治疗情况。提出了专业队伍建立之后,必定会提高治疗率的信心。也从总结中提到今后应走的方向及道路,这样增加人们对癌症的治疗决心及信念。

讨论开始,不少医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亦有医生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你的报告中,似乎未提到那些病种疗效较佳,那些病种疗效较差。有无这方面的总结呢?”内科黄医生提出。

“有的。其实在总结时,这也是一个重点问题。1501例中,我们将疗效好的病种按顺序排列,计有:能够治愈的(追踪三年,无复发者,生活、工作正常)前十名是:乳癌69·46%;体表皮肤癌59·09%;甲状腺癌50%;阴茎癌48·64%;绒毛膜上皮癌39·58%;结肠癌34·31%;肾肿瘤33·33%;胃癌19·78%;卵巢癌19·23%;淋巴瘤7·69%。”何医生补充。

“从这个统计确实令人鼓舞,说明癌病不是“死症””市医院陈主任说,他是内科主任:“但从这个统计来看,几乎都是外科手术为主的癌症。单从内科治疗的很少,只是淋巴瘤,所占的比例最低。不过虽然比例不高,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假如我们加强研究,也会提高其治疗率的。”

“对,前述九种,都是外科切除为主的癌病。但不管外科也好,内科也好,治好病为前题,说明了一点,就是早期诊断,不要丧失手术时机。”何医生补充:“我们也统计了“有效率的前十名,它们是:乳癌、甲状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及肾肿瘤、阴茎癌、体表皮肤癌、结肠癌、卵巢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胃癌、膀胱癌。在这一组“有效”病例中,加入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在总的有效率方面,慢粒的疗效比淋巴瘤高。虽然它未有“治愈病例,但疗效高。今后在内科治疗方面加入中医治疗,会有较好的疗效。

因为现在已有文献报导研究用当归芦荟丸治疗慢粒,那是早在1966年开始研究课题。1966至1974,这是最新的趋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及四川成都中医学院共同研究,发现当归芦荟丸之所以对慢粒有效,在于此中成药内含有青黛。现在正在深入探讨,究竟青黛为甚么能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呢?能不能再提高其疗效呢?以及它的毒性如何?等等,都是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即是说,我们这一总结只是一个开端,只是了解过去,并不等于这些病例只有这么些疗效。科学是进步的,从开端看,将来结果肯定会好的。

内科病种疗效不高,我们正是要加强深入研究,看看如何能提高它!”

肿瘤科开始初期,病人不算太多。相反,内科病人一如既往那样,早上塞得水泄不通。因此院长办公室由潘院长出面同何金水商量,内科门诊病人多的时候,在查完肿瘤科病房后,希望何医生到内科门诊邦一下忙。

“无问题!”何医生爽快地答应潘院长的要求。的确,只要是同医疗有关的事情,何医生从未推却过。

“你要好好安排你本身的工作。”潘院长也希望他邦了内科而不致误了肿瘤科的事。

“放心,不会耽误的。我仍然坐在肿瘤科门诊,将内科我以前的病人,以及如果太多新病人,也可以由护士拿来我处看。这样既可兼顾内科,又不会误了肿瘤病人。看完之后,我又可回到病房去。下午病人少些,就可以搞我的细胞学及肿瘤实验。总之工作不怕多,我会安排好。”

“李瑞珍,入来!”一个廿六、七岁的女人入来诊室。

“看甚么病?”

“发冷!”病人细细声地说。

“你从那里来的?”

“木洲乡!”这是一个很穷的沙田地区。地广人稀。应该说的是乡下话。可是眼前这位女孩,却讲得一口流利的广州话,梳一对粗大的双辫,带一副黑边眼镜。一望而知她不是乡下姑娘,而是一个“知青”。

她身材不高,皮肤被太阳晒得黑黑实实,瓜子脸。虽然是一个女孩,却透露出一副颇为坚强的性格。

“你觉得怎样不舒服?”

“一阵冷一阵热。”

“起了多久?是每天一次,还是一天几次?热是持续?抑或是有规律?”

“一天好多次,大发冷,冷完又热,热完又冷。”

“那么你现在是冷还是热?”他看见她只穿了普通一件白恤衫,不像一个发冷又发热的人那样,大热天还会穿棉袄。

“现在仍有发热。”

“好吧,给你探一下热。”何医生将探热针放进她的口中,给她探热。可是她的体温正常。只有36·8度。

何医生发现病人每讲一样症状,都吞吞吐吐,有点奇怪。而且没有发热。当然来诊病时无发热,不等于病人无热。于是给她听一下心、肺。这是西医诊病的一个常规,有无心肺症状都循例要做的事。

当何医生拿着听诊器,向心脏方向伸入时,她说:“医生,可不可以给我吃“奎宁”?”

“你为甚么要吃奎宁?(Quinine)”他有点奇怪病人会提出这个要求。

“打发冷不是食奎宁最好吗?”

何医生警惕地望她一眼,眼前这个姑娘,没有任何病的迹像。皮肤干爽,说话玲利:“给我看一下舌头。”舌面光滑,红润,无舌苔,不似热像,亦无寒像。

“你的胃口如何?”

“近日无胃口,早上作闷,想呕。”何医生心中已经十有八九。

他将已伸入病人胸前拿着听诊器的手退了出来:“我想给你诊一下脉,请把你的手伸出来。”并示意她将手放在诊桌上,给她进行中医脉诊。发现她的脉象是滑中带数,脉波的特点是流利、圆滑。这一发现他心中更清楚:“这个女仔想骗我!”他略带微笑说:

“请你上床,让我听清楚些你的脉。而且请你解开胸前钮扣。”西医是用“听脉”,因此他用了这个词。事实上,他的目的根本不是想“听”,而是要“看”。因为他已心中有数。

病人听从医生吩咐。躺上了诊床。

何医生行近诊床,征求病人同意之下,解开她的胸围,两个又圆又胀的乳房显露在眼前,而且乳头明显增大增粗变成紫黑色。乳晕扩大,变黑。他确定她是怀孕。

“你不是疟疾!”何医生虽然细细声,却是肯定的语调,向着这个女人说。

“甚么?我不是疟疾?”她有点吃惊地说。

“对,你不是疟疾。你结婚未?”

“未?”

“有无男朋友?”

“无。”

“真的无吗?”

“真的!”

“那么你有无同男性发生过关系?”

她迟疑了片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