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859700000031

第31章

第2篇第2章第5节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交际中,如果不注意说话方式,所用的说话方式不恰当,对方就会据此理解你的语意。当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时,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影响正常交际,违背表达者的初衷。

讽刺挖苦是一种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以嘲笑的口吻说出对方的缺点、不足、丑处,使人当众丢丑,难以忍受,轻则反唇相讥,重则大打出手,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某主任如此议论他的下属:“黄×那个人这辈子算是白来了,堂堂大学毕业,找不上一个老婆,姑娘们见面就摇头。他写的那个文章,就像小学生作文,前言不搭后语,字还没有蜘蛛爬的好。我要是他,早找根草绳上吊了……”

黄后来听到这些议论,索性在工作上一字不写,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写报告文学。

作为工作中的上级和情感上的朋友,看到下级及朋友身上存在缺点和不足,应该正面指出来,指导他,帮助他,促使他前进,而不应该取笑别人。那些善于取笑别人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有一种恐惧感,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借取笑别人来释放心中的压抑,试图改善自身的形象。岂不知,这样做恰恰破坏了自我形象,引起他人的反感与对立。

因此,讽刺挖苦的表达方式绝不可轻易使用。那种粗俗谩骂的说话方式也应该予以摒弃。

说话要讲究文明礼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口语交际中,说话粗俗不雅,满口脏话,甚至谩骂、恶语伤人等不文明谈吐,是对他人的侮辱,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这种说话方式往往造成不愉快的结果,影响交际,破坏风尚。

比如,在交际中发生了矛盾。有人在气急的情况下,常常骂人,口吐脏话,如说:“你这是胡说八道!”“你放屁!”“你是什么东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谩骂都是无礼的行为,都易激怒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说话爱带“话把儿”,比如“他妈的”等,而且形成了不良习惯,成了口头禅。在他们看来是无意的,可是,别人听来就很刺耳,就难以容忍,极易做出强烈的反应。

从表达的语气语调来看,说话方式还有刚柔软硬之分。一般情况下,柔言谈吐,语气温和、用词恰当,如和风细雨,听来亲切,易于被人接受,产生好感。即便是在内容上有违对方的意思,也不至于当场把对方得罪。相反,刚烈之言,语气生硬,高声大嗓,如同斥责训教,听来刺耳,使人感到难受、反感,有时甚至说话的内容并无问题,但就因使用了这种刺激人的说话方式,仍然使人生气、发火,得罪人。

对于一个不同意自己观点的辩论对手,如果说:“你这个人不可理喻!”对方必然要做出强烈地反应。

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对方理解时,就生气地说:“和你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对方会感到是一种侮辱,与你对抗。

某人要外出,找人代买张车票,他硬邦邦地说:“你给我带回一张车票,送到我家去,我要出差,听见了吗?”对方听了这口气,心里会痛快吗?他可能一句话就顶回来:“对不起,我今天没有空儿。”

对一个在工作上信心不足的人,同事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也太不像话了,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就做不到?你也太不争气了!”他马上会不满地接话说:“你算老几呀?用你来教训我!”说完拂袖而去。

类似的生硬说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罪人。

生硬话、愤怒话,大多是顺口而出的,没有经过推敲,因而有失分寸是很自然的事。这种语言又多是“言出怒出”,它如同烈火一般,常常起到破坏作用。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为了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就应尊重对方的“自我意识”。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设计相同、质地相同的高级女服,价格越贵越容易销售。一家服饰店的老板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店中刚雇用不久的店员对一位正在挑选西装的顾客劝说道:“这边是比较便宜的!”结果这位顾客突然大怒,当老板慌忙跑来之后,她又气势汹汹地说道:“什么比较便宜,我又不是没钱,你太没礼貌了!”后来,老板赶紧连声道歉才算了事。

这种情况不限于商业中,在我们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虚荣心,使用了不慎重的态度或语言而导致失败。尤其是说服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人时,这种情况便会成为必然。因此,说话就必须注意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虚荣心,而应照顾到对方的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接受你的观点。

我们在交谈时,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就是当发现对方有明显的错误时,会不客气地批评对方说:“那是错的,任何人都会认为那是错的!”这样一来,对方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而突然陷入沉默。

批评是我们常要做的事,尤其当你是一位长辈或领导时。但我们有些人批评起来简直让他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阶。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有碍于你的人际关系。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使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没有批评,但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同时也理解你善意批评的意图,使他对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评之前先总结一下他人的优点,然后慢慢引入缺点。在他人尝到苦味之前,先让他吃点甜味,再尝这种苦味时就会好受些。

一天下午,查理?布夏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撞见几个雇员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正挂着“请勿吸烟”的牌子。那么夏布先生是如何处理此事的呢?他并没有指着牌子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而是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支烟,然后说:“老兄,如果你们到外边抽,我会很感谢你们。”员工当然知道自己破坏了规定,但是夏布先生不但没说什么,反而给了每个人一样小礼物,谁能不敬重这样的老板呢?

约翰找了一个就是奉承也无法说漂亮的女士为妻,可是几个月之后,他妻子却变得像“窈窕淑女”一般的美丽,简直是判若两人。

这位女士在结婚之前,不知为什么对自己的容貌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很少打扮。当时因为是大战刚结束,物质极端贫乏,人们的穿着都很普通。当然,她也太不讲究了。不,不是不讲究,而是认识出现了偏差,认定自己不适合打扮。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姐姐,这也使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每当有人建议她“你的发型应该……”时,她都怒气冲冲地说:“不用你管,反正我怎么打扮也不如姐姐漂亮。”可以认为她要把自己的容貌未得到赞美的不满情绪转嫁到不打扮这一理由上,并且加以合理化。

到底约翰是怎样说服她的太太,使她发生变化的呢?根据他自己说,当他的太太穿不适合她的衣服时,他什么也不说,但是,当她穿上适合她的衣服时,便夸奖说“真漂亮”,发型、饰物也是如此。慢慢的,她对打扮有了信心,对于容貌所产生的自卑感自然也消除得无影无踪了。

间接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比直接说出口来得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反感。不管说话目的是什么,我们都应该采取委婉的方式,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BT3〗最好不要动则争辩

在日常的许多事情中,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来换取的。而你却偏偏如此做,好像你的精神和时间都不值钱,更不用说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地在某一个问题上专门讨论之外,一切的争辩都是应该避免的,即使这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

哲学争论了2 000余年,至今胜负未分,心理学的争辩也至少有几百年,现在还是不分高下,你可以看书阐述你的主张,但是不可在谈话中处处争辩。才智是可敬佩的,但不是好胜。而且,你应该听过大智若愚的话吧!修养高的人,绝不肯与人计较的。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它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彼。

你喜欢和人争辩,是否是以为你用争论压倒了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呢?你要明白,你必定压不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的,而害处却多了。好争辩,第一它使你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令人对你生反感;第二它使你很容易犯着专去挑剔别人缺点的恶习;第三它使你变得骄傲;第四,你将因此失掉一切的朋友。

请从体育精神做起吧,输了,不必引为可耻;而后,竭力去学习尊重别人的意见。好胜是大多数人的弱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的争辩都是没有必要的。谈话的艺术就是提醒你怎样游出这愚蠢的漩涡,更清醒地去应付一切。如果能够常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很容易得人拥护而不必把精神花在无益的争辩上。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如果你想借某一问题增加你的学识,你应该虚心地请教,而不要企图借助争辩,请记得:争辩是一个无期的战争。

每个人的见解、主张,都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的,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场争论改变它。因此,当你遇到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情况时,一方面不要太过心急地要求别人立刻同意你的看法,应该学会理解、同情对方,容许别人作更多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一时和自己不同,就说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跟人断绝交往,闭口不说话。如果你能很礼貌又很谦虚地听取别人不同的见解、主张,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

我们都知道推销员肯定能说会道,有好的口才。这种口才是说服客户或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而不是让对方承认自己说得有道理。小王是公司的推销高手,销售业绩连续三年居公司第一,是公司公认的金口才。他刚刚从事推销时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影响很深。

小王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更新替代型产品,与原有产品相比,功能加强了,售价也不高。小王刚开始去推销时,遇到的第一个顾客,可能思想有点保守,接受新事物有些慢,只承认原产品好,对新产品的优点视而不见。小王不服气,他拿出新旧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两相对照,给顾客讲解。同时又实际进行操作,证明新产品功能确实比旧产品好;然后进行性价比、产品性命周期对比。最终,顾客在小王的攻势下,不得不承认小王说的是对的,替代产品确实比原有产品好。但顾客却没有购买任何产品。

让顾客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小王成功了吗?没有,推销员应该有好的口才,口才体现在让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而不是让顾客不得不承认你正确。

小王正是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以后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才坐上了公司推销的第一把交椅,成为公认的金口才。

切记:“常有理”不是金口才,在谈话中,有输才有赢。给对方留一点空间,也就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离你的目的也就更近了。

当你觉得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大打出手、争论一番时,最好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次争辩的意义何在?如果是一些根本就很不相干的小事情,我们还是避免争论为妙。

这次争辩的欲望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虚荣心或表现欲等)?如果是后者,则不必争论下去了。

对方对自己是否有深刻的成见?如果是,自己这样岂不是雪上加霜?

自己在这次争论当中究竟可以得到什么?又可以证明什么?

心理学家高伯特普曾经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句话虽然不胜幽默,但却是事实。由此,也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是少的——这就是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