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服务型政府的成本定位—建设廉洁廉价政府
反腐倡廉,建立廉洁政府,是我国在政府建设中喊了多年的一个口号。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甚至将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升为中共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之一,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腐倡廉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近来,政府建设的又一个口号被提了出来:叫做“打造廉价政府”。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一次报告中称,中国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李金华的讲话实际上揭示出廉洁政府与廉价政府之间的关系,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廉洁政府与廉价政府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如果说建设廉洁政府侧重于对官员行为的约束轨制,那么,建设廉价政府则侧重于对政府运作成本的约束轨制。可以说,只有廉洁的政府才可能是廉价政府;反之,也只有廉价政府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廉洁政府,“廉洁”与“廉价”很难互相割裂。试想,恣意浪费纳税人钱的政府能叫做廉洁政府吗?不打造廉价政府,廉洁政府能够实现吗?
建设“廉价政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曾经热情洋溢地称赞“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使用纳税人最少的钱为纳税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理应是人民政府追求的目标。用一句学术语言来表述,就是,只有廉洁廉价政府才能以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和民间机构管理成本,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显然,一个腐败成风、成本昂贵的政府与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要打造成一个廉价政府,其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中,提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中国审计长称:政府成本太高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另外一组数据也表达了同样一个意思: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平均比例是28∶1,相当于28个人供养一个吃财政饭的。历史上如何?汉代是7948∶1,唐代是3927∶1,明代是2299∶1,清代是911∶1;外国如何?以1999年为例,印度尼西亚是98∶1,日本是150∶1,法国是164∶1,美国是187∶1。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也表明,“用1美圆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花费1.25美圆”。
以上一些数据比较虽然不一定很科学,但它们大体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行政成本过高这一事实,而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当然,我们看一个政府是否廉价,不能只看政府花掉多少钱,更要看把钱花到了哪里。一段时间以来,有人称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一年的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而借培训为名,公费出国几乎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地区甚至把出国培训搞到乡镇一级。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官员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李金华在他的报告中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到底有多少专项转移支付、有多少项目,李金华说,“我可以讲在中国这个土地上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比如专项转移支付农民资金,大概涉及十几个部门,大、小项目都要由中央一些部门审批。就是中央转移支付渠道,“水渠很长,从中央部门一直流到一个村,这个水渠是要渗水的,有时候流到村里面就没有水了”。李金华讲的这些脱离了监督的“支付”,显然涉嫌不廉洁、不廉价问题。
打造廉价政府,从根本来说,仍然是一个行政体制综合改革的问题。政府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取决于政府规模和政府结构的合理化,因而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仍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课题。其次有赖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使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真正置于纳税人监督之下,并通过立法据2006年3月6日。
新华网2006年8月2日《新华视点》报道了一则消息:2003年8月,华阴市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有11个行政村被淹,3474户农民受灾。洪灾过后国家拨付的5906万元迁建资金直到2006年7月20日,发放到受灾农民手中的只有51.9万元。《新华视点》为此在标题上使用了“良心何在”、“温暖”何以成“冰坨”等字眼。
将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在各个环节防止公共资金的流失。再次是取决于阳光政府的建立,强化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机制,增强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尽量缩小政府自由裁量的余地。最后还离不开人们对错误理念的纠正。人们存在一种理念上的偏差,认为违法违规的经费只要不落入个人腰包就没有什么。对此,李金华提醒说,“现在都在讲节约型社会,这非常重要,每人手稍微紧一紧,节约一点水、电、纸,各种费用都节约一点,全国一年恐怕就是几千亿”。所以,不能以是否落入个人腰包为标准,而要看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有没有给国家造成损失和浪费。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这些目标同时也就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特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首先解决路径问题。这里讲“路径”,不是要全面论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和战术,而主要是从操作层面提出点滴看法。
(一)政府创新—从多方面多层次推进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改革是不可能奏效的,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协调推进,这是我们总结20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得到的启示。
不言而喻,合理的机构设置是政府创新的组织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任何改革都谈不上。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继续改革政府组织结构,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出发,加强和完善从事宏观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机构,撤销那些直接干预或从事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等等。但是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单单有机构的撤销还不够,以往历次机构改革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改革仅仅局限于机构撤并和人员裁减,而忽略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因此,组织结构调整必须同转变政府职能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相配套,使政府职能由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方式也要相应地从控制导向型转变为服务导向型,要重视发挥社会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作用,打破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面,将一些可以由社会和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交给社会和企业去做,并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及其他必要的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子政务的开展,同样也要求适时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与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中国审计长称:政府成本太高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之配套,例如可以考虑,在深化机构改革中适当减少行政层次,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正如人们所主张的省直管县,减少地区一级行政。这样,既有利于造就廉价政府,又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
有学者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政府改革最少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一是结构性变革,如组织结构的重组,层级的简化,人员的精简;二是工具层的变革,它涉及到政府治理方式、方法以及公务员做事的方式;三是价值面的变革,涉及到政府人员的心灵改革。”政府改革到今天,这几个层面的改革我们必须同时加以考虑。而且,从更广的层面上的配套改革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诸如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行政体制内部改革与外部改革相配套等等。仅仅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或者其他任何一个方面,是无法达到改革目的的。我们在建构服务型政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二)创新政府决策机制—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入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建立三个机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政制度。
三个机制的核心是民主化和科学化。协商、协调、论证、听政,每一项活动都反映了决策参与面的扩大,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民主精神;而协商各方的参与、专家的参与、广大群众的参与以及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等等又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保证了决策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建立三个机制,无疑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三个机制,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对政府决策权和决策行为给予了制约,从制度和机制上限制了政府决策行为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独断性,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责任性和服务性,从而有利于做到正确决策,并实现行政效率最大化和行政成本最小化。
在建立上述机制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作为进一步的约束和补救。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旨在明确界定责任主体和责任界限的基础上,推行决策失误引咎辞职、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严厉惩治决策失误行为,其目的是事前警戒决策者严格按照决策程序慎重决策,事后则起着惩前毖后的效应;而纠错改正机制则侧重于及时发现错误并通过科学的程序有效纠正错误,把因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