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范式下的工业园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国工业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下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从资源流程与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经济发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法,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流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会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科学的发展方式,即遵循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规律的要求,这种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它既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互协调。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工业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是依照清洁生产要求、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某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路循环、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建设生态工业园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生态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运用,就是“绿色住宅”需求的蓬勃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住宅的需求经历了从单纯要求“居者有其屋”,到要求“有房有厅、厨卫齐全”,从小套型到大套型,再到要求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等等。而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住宅应该说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小康”阶段后对居住质量的客观要求。在发达国家,城市居民所追求的绿色住宅,要求绿色住宅要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形成一种让人愉快地生活的气氛。在能源的利用上,既要保证有效服务,又要保证能源的低成本、低污染运行;在水的利用方面,建设良好的雨水回收和污水处理的节水循环系统;在日常管理方面,要做到合理维护和良好维修,保证不给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它要求在不同的季节,都能享受相同的、可随意调节的温湿度;它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采光能力,在室内能让居住者视野更广阔;它要求住宅通风性能好,能有效排除室内异味或污染性气味;在建筑过程中要符合高质量的环保施工标准要求,建筑材料的废气可回收利用……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建筑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政府近几年陆续出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管理规定,各地也大力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节能住宅和墙体材料。在绿色住宅内合理搭配的各种木料会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绿色建材具有环保、节能、隔音等优点;绿色住宅的用水都是多次性用水,还能把污水转化为中性水来浇花、洗车;绿色住宅充分利用太阳能这种天然能源,减少其他能源的消耗;绿色小区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例如苏州)试点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组织实施并顺利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实现了垃圾100%无害化处置目标。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如何构建绿色交通,也被提到紧迫的议事日程上来。广义的绿色交通,指的是采用低污染、适应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的绿色交通,指的是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排放、低污染、低成本并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是现代交通的必然产物,它与解决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为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其核心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交通体系,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所固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以及财务成本上的可持续。小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是当今大城市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对绿色交通的最大冲击。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的杠杆,引导城市居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人小汽车,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有,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应鼓励多使用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如双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氢气动力车等。总之,通过建设多元化交通系统和运用多元化的交通工具,有利于减轻资源、能源消耗以及缓解发达的交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的严重后果。
与绿色交通相联系的是,我国有些地方还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节能与景观兼顾”原则,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做到既合理选择照明光源,同时积极探索推动应用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采用半夜灯、集中控制等智能化方式,精确实现远程自动关灯,达到最高效节能。
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辅以制度创新
要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实现绿色转型,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即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因为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途径,以土地批租和重化工项目为抓手,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手段为工具。实践证明,这种不惜资源消耗、环境代价、经济成本的发展方式,在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当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被市场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代替,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便上升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而这些服务性消费,则是构成绿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相联系,当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被市场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所替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时,就会形成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效地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形成“倒逼机制”。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必须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指出的,继续推进水价改革和电价改革,积极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完善成本油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按照价、税、费、租联动机制,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完善计征方式,将重要资源产品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提高排污费征收率;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当提高垃圾处理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注释:
[1]孟凤兰.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10(11).
[2]何祚庥.反思生态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0(11).
[3]许经勇.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J].当代经济研究,2008(9).
[4]朱言奇,任平.生态城市首先是区域城市--解读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J].城市,2006(3).
[5]杜明聪.循环经济:厦门在行动[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6]陈彩棉.生态文化:内涵、意义与建构[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8).
[7]许经勇.论生态经济或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J].福建理论学习,2008(8).
作者简介:黄爱东(1968--),女,汉族,江西宜黄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农村经济和农村城市化问题。
通信地址:厦门市天竺山西路71号,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邮编:361027
电话:0592-5306202、13666082399
(作者单位:中共厦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