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92

第92章 论家谱的种类及其功能(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多年研究中,我们感到,革命传统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成分。当前,中国社会已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形态,只有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升华,才有可能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次学术年会分论坛,我会结合福建省实际,选定了“福建省革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究。本次分论坛主题的选定和主题研究报告,最终获得了参与者一致肯定和好评,普遍认为具有前瞻性和实际性,完全符合刚刚召开不久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二)地点选定

这次论坛,我们第一次选择了在龙岩市举办。为什么要在选定在龙岩,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龙岩地区是福建省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二是龙岩地区是福建省“红土地”文化情结最深的地区之一;三是龙岩地区是福建省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文化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次论坛举办最终结果证实,这是我会举办过的三次分论坛中,收到征文最多的一次(共13篇,福州地区4篇、龙岩地区9篇);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上、下午会议共近400人次)。论坛有规模、有质量、有影响。

(三)专家咨询

在本次分论坛召开之前,我会专门召开了两次主题报告专家咨询会。召开咨询会,是使专家们有充分的时间对报告内容加以思考,提前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加强报告论点和观点的正确性,并丰富报告的内容。第一次邀请了省委党校党史教授蒋伯英、福建师范大学原政教系教授陈天绶、原福建省军区党史办主任廖开助、福建省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副会长顾方侯(讨论稿)参加;第二次邀请了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苏俊才、龙岩市新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等对主题报告的论点、观点提出看法和意见,为主题报告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四)集体讨论

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报告,还多次在省新研会新一代委员会学术组内讨论,并交付省新研会老同志审阅,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作了系统的修改。由于主题报告经多次修改,本次论坛主题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论理有据,深入潜出。陈天绶、廖开助等专家给予了书面肯定的评价,廖国伟会长、苏俊才副主任、符维坚主任等及与会同志都给予了口头良好评价。

三、论坛特点

(一)联系实际

这次论坛的主题报告,是从理论先切入,但不是仅空泛地议论。而是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按六中全会指出的“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主题报告全篇都在结合当今社会文化现象,以有力的论据来论证正确或失误所在。因此,参会有老同志和学校学生两类年龄段相差甚大的对象,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都聚精会神地聆听。会后调查,与会的新老人员一致认为主题报告讲得好。

(二)紧跟形势

分论坛会议召开前几天,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报告又根据全会精神加以修改。由于报告原稿的基本论点和观点与全会精神完全吻合,以至六中全会精神融合于报告中比较顺利,使原先论点和观点大为升华,无形中使参会者又获得了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传达,大大促进了对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三)注重效果

这次论坛,针对过去论坛大会议程常用的数人轮流发言方法,使会程过长;发言良莠不齐,主题报告不突出,参会人员疲劳,收听效果不好;注重过程,效果注重不够的情况作了论坛议程改变。大会发言只安排主题报告撰写者发言,上午用一个半小时,突出主题报告,使参会者有限的精力,可以集中到论坛主题精华部分的吸收和理解。与会者一致认为,这种变化提高了论坛会议的视听效果。下午再用两个小时,在一定范围内召开主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可尽情发言阐述。这样就突出了重点,也照顾了一般。

(四)政府支持

这次论坛,得到了龙岩市党政领导大力支持。龙岩市委组织部长林晓英是受龙岩市张健书记和黄晓炎市长委托莅临论坛会议的。市政府领导专门批款支持论坛举办,这使我会能有二十五人前往龙岩参会,并当场给与会者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使得论坛会议气氛比较活跃,参会者劳逸适度,精神饱满。

四、主要收获

(一)研究出了有价值的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主题报告最重要特点,一是将六中会全精神融合进报告中,论点和观点完全符合六中全会精神;二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革命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传承和发展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发展革命传统文化;三是清晰地阐明了革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地指出了传承和发展革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四是联系了福建省实际,明确地提出了福建省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几点建议。

(二)取得了比较良好的学术成果

取得良好会议效果的主要标志是从专家学者、老同志、在校学生、本会领导和老同志后代等多个层面,一致接受主题报告的论点和观点。龙岩市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廖国伟同志认为:“论坛的主题报告可以到龙岩各地作巡回报告。”福建师范大学原政教系教授认为:“相比有关论述而言,大作不仅在论文主题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富有新意,而且在谋篇布局上有相当的系统性,独具匠心,可见作者的理论功力。大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省委党校蒋伯英教授、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岩市新罗区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等,都对主题报告的主要论点和观点结论没有疑义。

五、若干体会

(一)面向社会办论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

历史研究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上,这是历史研究会的自然属性。但是只是在本研究会内研究学术,在本研究会内进行交流和传播,那就失去了历史研究会的社会属性。历史研究会的学术成果,要向社会进行传播,才可能产生社会效益。因此,这次我会与龙岩市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合作,除了共同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外,还注重邀请龙岩各界人士参与本次论坛。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岩市新罗区党史研究室、龙岩市社科联、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古田会议、毛主席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单位都参与了论坛活动,并动员了龙岩学院、龙岩技术学院的师生参加论坛报告会。这次论坛参会人数是自2009年以来三次论坛中最多的一次。主题报告历时一个半小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注意力高度集中。会后,不少同志感慨地说:“多少年都见不到如此安心专注的会场了。”这句话足可说明这次论坛报告的社会效果了。

(二)长期不懈研究才可能实现理论升华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福建省革命传统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又称红色文化。这个主题我们在2009年第一次开展论坛活动时就开始研究了。从今年研究的结果看,在理论认识上比前几年大大上升了一步。定义阐述更加明确,内涵理解更为深刻,外延界限更为清楚,时间界定更为明了。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成分就是革命传统文化。只有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文化,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革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没有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可能在这次论坛中获得这样的理论认识成果。

创造中央苏区形成红土地文化的时代价值

张惟

八闽文化,是华夏文化南下百越故地,经过数千年来融合而产生的中华文化中极具地域特质的文化。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福建的7项特色文化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其中的5项文化都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近代船政文化也有一百多年,若上溯龙岩漳平人王景弘同郑和到长乐修船招员,率船队远航出海则有六百年;而红土地文化不足百年,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庄重地出现。

多年来社会上习惯有红色文化之称,这里定名红土地文化,两者之间是否有差别呢?

中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所谓红色文化,应是指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引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的崭新文化。

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准备期,这就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主编《新青年》和李大钊完成2.6万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应是红色文化在中国的发端。按照胡适当时的说法:“独秀因此离开北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后来国中思想的左倾,《新青年》的分化,北大自由主义者的变弱……不但决定北大的命运,实开后来十余年的政治与思想的分野。”这里还可追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共和,放开各种思潮的闸门,红色文化得以脱颖而出。

如此说来,当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出现了陈独秀、李大钊的著作,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十里洋场”上海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均可视为红色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发轫,但不能称作红土地文化。

红是一种象征,对先进的思想理论文化称为红色文化是形象的、鲜明的。红色加上土地,即红土地文化,作为文化形态在整个地域社会的存在和形成,它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地域,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思想;(2)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和各种社会组织;(3)实施了土地改革和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势力;(4)创造了具有人民性的典章、法规制度,形成适应新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文化形态。

以上特征存在于福建的革命老区,包括闽西、闽北、闽东、闽中、闽南老区,其中有原中央苏区县22个,占全国中央苏区县的58.8%,所以国务院文件把红土地文化列为福建的7项特色文化之中。现在的龙岩市,与延安同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辖区全部为苏区县的地级市,红土地文化形态的表现最为完整和鲜明。所以本文着重剖析闽西红土地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特色。需要说明的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闽西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辖地合龙岩市的龙岩(今新罗区长汀、上杭、永定、连城、武平、漳平(宁洋并人),三明市的宁化,清流、归化(明溪),漳州市的平和、南靖。故在历史的回顾中是作为一个区域表征叙述的。

一、闽西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代替陈独秀担任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提出“创造革命地域”的思想。1929年3月朱毛红军自井冈山入闽,在长汀创建了未来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县级政权。一年后的1930年3月,闽西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龙岩、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6县及平和、漳平、宁洋、宁化、清流、归化的局部地区,遂在龙岩召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又逾两年,即1932年3月18日,在长汀举行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福建建立省级工农民主政府,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1931年11月7日,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知出席的有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等根据地的代表(有的未到),而赣南、闽西形成的中央苏区已拥有5万平方公里土地,250万人口,主力红军将近8万人。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闽西是中央临时政府统辖下,建有省级、地级、县级、乡级苏维埃政权,是名副其实的完整的红土地,红色文化在这里成为主流文化、主体文化。

二、实行土地革命,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帝制,却未能触动它的基础封建土地制度。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身上。毛泽东率红四军入闽诗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旗所到之处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从《井冈山土地法》到闽西吸纳了邓子恢提出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使“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更臻完善。据张鼎丞在《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回忆,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长汀、连城、上杭、龙岩、永定纵横300多里的地区内,解决了50多个区,6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80多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这就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土地,解放了农民,解放了生产力。也就如毛泽东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所指出的,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了新的工农大众的苏维埃文化,简称苏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