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日本首相评传
8603600000042

第42章 岸信介(1)

(岸信介KishiNobusuke1896.11.13-1987.8.7)连任第56-57届(1957.2.25-1960.7.19)内阁首相岸信介(1896-1987)是日本战后唯一因甲级战犯嫌疑被捕、获释后担任内阁首相的人,也是日本内阁史上唯一一对“兄弟宰相”(其弟佐藤荣作后来亦出任首相)中的一人。

1896年11月13日,岸信介生于山口县吉敷郡山口村。祖父佐藤信宽是讨幕派志士,做过岛根县令。父岸秀助入赘佐藤家做“倒插门”女婿后,改姓佐藤。佐藤秀助有三子,长子市郎当过海军中将,因病早亡。次子信介、三子荣作,皆位极人臣,出任过内阁首相。兄弟二人执掌政柄达11年之久,为当代日本史上所仅见。岸信介未成年时,被过继给佐藤秀助胞兄、岸信介伯父岸信政家,改姓岸,后与岸信政长女良子成亲,行“堂兄妹婚”。

与前任石桥湛山不同,岸信介在战前的经历并不光彩。岸先后就读于山口中学、东京第一高中、东京帝国大学。1920年大学毕业,1922年后在农商务省(该省分为农林、商工两省后,转入商工省)任职。1926至1931年间,两次被政府派往欧洲考察。1933年任大臣官房文书课长。1935年任商工省工务局长时兼任对满事务局事务官。次年被遣往中国东北,任伪满实业部次长。1937年升任伪满总务厅次长(相当伪满副总理),成为日本统治伪满洲国的五巨头(即东条英机、星野直树、松冈洋右、鲇川义介、岸信介)之一,有“满洲的妖怪”之别称。

1939年10月,岸信介“肩负着军部的期待”回国,历任阿部信行、米内光政、近卫文麿内阁商工省次官,后因力主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与商工相小林一三发生争执而辞职。东条英机上台后,岸信介再次入选,出任东条内阁商工相。商工省合并于军需省后,改任军需省次官,全面负责制订战时经济统制计划,指挥军需生产和战争物资的调配,成为首相兼军需相东条手下的得力干将。

1944年7月,美军攻陷塞班岛,日本本土被置于美机轰炸圈内。鉴于内地的战争工业设施面临美机轰炸的灭顶之灾,岸信介预感到日本战败无疑,建议东条结束战争,对美媾和,遭到东条严厉训斥。随后,岸又上演了抗令不遵、拒不辞掉商工相职务的一幕,使东条内阁因意见不一辞职。然而此举后来竟成为岸信介开脱战争罪责的一大政治资本。

1945年9月11日,岸信介与东条内阁其他成员一起,被占领当局指定为甲级战犯锒铛入狱,在押三年多,于1948年12月获释。1952年解除“整肃”后,岸立即恢复政治活动,组建“日本再建同盟”。次年3月,加入以吉田茂为总裁的自由党,当选为该党众议院议员,任自由党宪法调查会会长。1954年,与鸠山一郎一起退出自由党。日本民主党成立后,任该党干事长。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后,担任自民党首任干事长,急剧地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1956年11月,鸠山一郎在完成日苏复交使命后,辞掉首相及自民党总裁。岸信介虽倾注全力争夺总裁和首相宝座,但还是在选举中败给石桥湛山。石桥内阁成立后,担任外相。石桥执政仅两个月便因病辞职,岸信介先是代理首相,不久则“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政权。

鸠山一郎和石桥湛山上任时,社会上出现了“鸠山热”和“石桥热”,而岸信介上台时,人们并不看好,自然也不会出现“岸信介热”。岸信介慎言谨行,上台后暂时保留了石桥内阁原班人马,声称继承前政府的政策方针。几个月后,他稳住了局面,奠定了统治基础后,遂于1957年7月大幅度改组内阁,安插亲信,提出了新的政策主张。1958年6月再次组阁后,确立了所谓“岸体制”。

在三年四个月的执政期间里,岸信介推行的政策方针是,以扩充经济实力和加强政治统治为基础,在维持日美协调的总方针下,实行“自主外交”,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半独立半占领”地位,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其重大举措是,修改吉田政府时与美国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安保条约》)。

岸信介上台时,日本经济正赶上战后史上所说的“神武景气”(意即神武天皇以来未有过的繁荣)。按照石桥内阁既定的“扩张性财政”方针,岸主持制订了1957年度国家财政预算。这个战后以来最庞大的预算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随着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规模的急剧扩大,出现了大量外贸逆差,而外汇紧张反过来又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到1957年夏季,“神武景气”消失,经济发展进入所谓“锅底萧条”阶段。

为扭转国际收支恶化局面,岸内阁从金融政策调整入手,指令日本银行于1957年3月和5月,两次提高利率,减少放款,缩小企业投资规模。6月,政府制订《综合紧急对策纲要》,采取了削减财政投资15%、限制进口振兴出口、拯救中小企业等综合治理措施。为打开海外出口市场,岸接连到东南亚各国游说。

岸信介战前长期在商工省和伪满洲国任职,主管政府经济,与财界交往甚密。任首相后主持制订的经济政策,满足了财界的利益和要求。1957年底,岸信介采纳一桥大学山田雄三教授等经济专家的建议,采用“假定增长率法”,通过对储蓄投资、国际收支、劳资供求三要素的综合分析计算,制订出《新长期经济计划》,提出自1958年起的五年内,实现年均6.5%的经济增长率。在执行这项计划时,政府一面强调市场经济原则和企业的自主性、创造性,一面颁布有关财政、金融、贸易、中小企业等相关政策,用间接手段干预和指导国民经济。结果,经济增长速度超出政府设想,1959年后,日本经济又出现“岩户景气”(意即开天辟地以来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其后的池田内阁制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了基础。

岸信介最关心的是实现日本“自立”的政治理想。从这个角度说,发展经济不过是谋求“自立”的必要前提。岸对日美安保条约规定的日本半独立半占领地位及对美从属关系极为不满,上台前多次声称修改条约,上台后甚至发出不签订新安保条约决不下台的誓言。在这一点上,他与鸠山一郎执意缔结日苏邦交的态度一样,不惜一赌政治生命。

修改安保条约,提高日本的自立地位,前提是取得美国的信赖和同意,为此必须在内政外交方面创造出让美国放心的环境。除不断增加国内经济生产实力外,在政治方面,岸信介从修改宪法、扩充军备、制订强化政治统治的立法等彼此关联的三个方面入手。这是因为,首先,修改安保条约,实现日本“自主独立”,必须增强军备,若此美军才能放心地撤离日本领土。其次,扩充军备直接与和平宪法相抵触,因此必须修改宪法。再次,改宪扩军必然遭到护宪和平力量的反对,因此须强化国内镇压体制,其具体措施包括强行教员考勤制度和修改警察职务执行法(称警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