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日本首相评传
8603600000074

第74章 小泉纯一郎(1)

(小泉純一郎KoizumiJunichiro1942.1.8-)。

连任第87-89届(2001.4.26-2006.9.26)内阁首相小泉纯一郎(1942年-)是二战结束以来继佐藤荣作、吉田茂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这位特立独行的“永田町怪人”,高举改革的旗号,宣称要“砸碎自民党”,在日本掀起了一场“小泉旋风”,创造了日本政治史上80%的最高内阁支持率,在冷战后内阁如走马灯频繁更迭的情况下,一举实现了迄今为止同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长期政权。在其五年零五个月的任期内,他对内力主打破派阀政治,着力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新自由主义路线,实践了以“邮政民营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改革;对外则在“重美轻亚”的思维指导下,无视中韩等国民的民族感情,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冰点”,严重损害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怪人宰相”小泉主演的“剧场政治”,无疑成为透视新世纪初期日本治乱兴衰的一个难得的重要舞台。

1942年1月8日,小泉纯一郎出生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一个政治世家。家族本姓鲛岛,祖籍鹿儿岛县,因其父入赘小泉家,故改名小泉纯也。小泉纯也1937年当选众议员,战后继承岳父的地盘复归政界,曾先后担任池田内阁和佐藤内阁的防卫厅长官。祖父(实际上是外祖父)小泉又次郎,1908年当选众议员议员,曾先后担任横须贺市长、邮政通信大臣、众议院副议长,因全身纹身,又被称为“纹身大臣”。

小泉纯一郎1967年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69年8月,父亲小泉纯也突然病逝,小泉被召回国。同年12月小泉接替父亲在神奈川县的选举地盘,以自民党公认候选人的身份仓促参加众议院大选,获得103000票,以4000票之差而落败。翌年,小泉当了福田赳夫的秘书,视福田为“政治之师”。自此,小泉认识了福田的长子福田康夫,长其五岁的福田康夫一直喊小泉为“纯”,也结识了时常出入福田府邸的森喜朗。福田赳夫出任首相后,森喜朗担任官房副长官,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任官房长官。二十多年后,到森喜朗、小泉内阁时,福田康夫和安倍晋三分别出任了官房长官和副长官,环顾周围,还是“福田、小泉、森和安倍”四个姓氏,只是“上下主从”关系发生了变化而已。

1972年12月,小泉再次出马竞选,在福田的大力支持下,获得122188票,成功当选众议员,时年30岁,小泉家族跻身于三代政治世家。当选的小泉,加入清河会,隶属福田派,深得福田的信任和重用,作为大藏和厚生领域的一名政治家,开始拼搏于宦海之中。1978年,经福田夫妇做媒,36岁的小泉与SS制药公司创始人泰道照山的孙女佳代子结婚,育有三子,四年后离婚,此后一直独身。1979年,小泉出任大平内阁的大藏省政务次官,据说从那时起就主张邮政民营化。独来独往、敢于直言的小泉,作为一名政策通为大家所熟知,可是挑战自民党选举堡垒的行为,为自民党的政治家们所不容,视其为永田町的“怪人”。1988年,当选众议员15年后,小泉初次出任竹下登内阁的厚生大臣,出道并不算早。此后又陆续担任宇野内阁、桥本内阁的厚生大臣和宫泽内阁的邮政大臣。

小泉作为福田派的嫡系,在长期的“角福战争”中,即田中角荣派与福田赳夫派的派阀斗争以及后续斗争中,始终是福田派的重要人物。随后福田派发展为安倍派,安倍晋太郎去世后,派名又改为三塚博派,小泉为本派的第三号人物。1998年三塚派变为森派后,小泉升为该派第二号人物。为了对抗自民党最大派系竹下派(即旧田中派)多年主导日本政坛的局面,1991年小泉还与同期当选的宫泽派的加藤纮一、渡边派的山崎拓联手组成“YKK集团”(三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1994年5月以三人为核心正式组建跨派系的年轻国会议员政策集团“新世纪集团”,小泉担任负责人,逐步摸索着独自的升迁之路。

既非派阀领袖,又没担任过党政重要职务的小泉,却执意参选自民党总裁,在一般政治家看来,这显然是有违常规之举,而对于小泉,不断参选恰恰为其成功登上权力巅峰积累了业绩。1995年9月,自民党在经历了建党以来第一次短暂下野,还没有完全“复权”的情况下,为了赢得下次众议院大选,自民党大多数议员支持威望较高的桥本龙太郎出任总裁,时任总裁河野洋平不得不临阵宣布退出下任总裁选举。失去竞争对象的“拳击手”独立舞台,这无疑没有卖点,为了引起各界关注,改善自民党“密室政治”的形象,自民党决定重新推出“第三位党总裁候选人”,进行所谓的公开民主选举。三塚博派二号人物森喜朗担心得票太少将有失颜面,且影响今后政治前途,谢绝参选。而没有思想负担的小泉倒是态度积极,欲通过总裁竞选提高个人声望。然而独来独往的小泉,一是手下没有党羽,二是因坚持主张邮政民营化,即使是本派议员也因顾忌邮政团体手中的选票,不敢贸然支持小泉。于是,如何达到30名国会议员推荐人的必要条件成为小泉竞选总裁的障碍。拥有72名国会议员的三塚派居然没有凑够30名推荐人,最后不得不求助原宫泽派,才勉强征集到了30名国会议员的签字。选举结果可想而知,桥本获得304票,小泉得票87张。1998年7月,桥本因参议院选举失败而辞职,“怪人”小泉再次出马,与“凡人”小渊惠三和“军人”梶山静六(田中真纪子的评价)同台角逐,可既没得到盟友山崎拓和加藤纮一的支持,也没巩固好本派清河会的阵营,结果是小渊225票,梶山102票,小泉84票,小泉依旧成为淘汰对象。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常败将军”小泉,在森喜朗内阁之后,第三次登台竞选,居然“奇迹般”地获得了胜利。在2001年4月23日进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小泉以298票对155票的绝对优势战胜此前普遍看好的桥本,当选新任总裁。小泉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有几个主要的有利条件。

首先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国民迫切期望能有一个强势首相,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打破经济萧条的困境。其次,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不思进取,内部体制僵化,遴选机制欠缺,以至于人才严重缺乏。到了森喜朗内阁后期,甚至出现了靠原首相和原总裁支撑内阁的局面,人才缺乏的窘境由此可见一斑。再则,“密室政治”的产物森喜朗的连连失策,造成自民党深感危机,面对同年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党内爆发出“这样下去自民党会灭亡”的呼声。于是自民党迫于压力,大幅扩大了地方党员选票的比例,将47个都道府县的选票分别由一票扩大为三票,使地方党员与国会议员的票数比例变为141比346,相对扩大了地方党员的发言权。当然从结果来看,这也是桥本等主流派的失算之处。同时,随着派阀政治的松动,为了树立新的形象,各派阀未对党员的投票对象做硬性限制。因此,在传统派阀政治作用下两度充当陪衬的小泉,借机打出“改革日本”、“摧毁自民党”、“没有禁区的结构改革”的口号,宣布辞去森派会长职务,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彻底的改革派”形象,抓住了广大国民要求变革现状的心理,迎合了地方党员和年轻议员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的愿望,打破了大派阀垄断或其支持者当选的常规。在都道府县的总裁预备选举中,由于绝大多数地区采取了“胜者通吃”的方式,小泉一举获得了87.2%的地方票,远远超过了桥本龙太郎;而实际上从投票率来看,小泉是58%,桥本是30%,差距并没那么大。这样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国会议员的投票,第一轮小泉就取得了过半数的绝对优势。应该说这种看似“首相公选”的方式,是造就小泉总裁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桥本派的死对头、颇有人气的田中真纪子的声援,明显增加了“小泉旋风”的强度。

“小泉剧场”就这样在经济低迷、政治闭塞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成为大众传媒时代诞生的“首相”的象征。小泉充分利用电视和互联网,诱导媒体,提高支持率,将国民舆论作为政权运营的基础。个性十足的外表,刚毅顽固的品性,“怪异”的做事方式,保守而兼具民粹主义色彩的思想主张,不仅折服了传统的保守派,也吸引了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和女性的青睐。内阁成立之初,支持率高达80%,超过了60%多的田中角荣和70%多的细川护熙,为历届内阁支持率之最。之后小泉内阁的支持率也基本上一直保持在50%~60%之间的高位,从未掉下过40%。一时小泉首相像歌坛巨星或影响明星一样,成为万众瞩目、众相追捧的“超级政治明星”。

小泉入主首相官邸,标志着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崛起,政界新老交替,旧有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01年4月26日,经过参众两院选举,小泉当选为第87届内阁首相。组阁时,他不接受传统的派阀推荐,甚至也不和党其他领导人商量,而是自己单独定夺。小泉的“手法”,首先是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大胆启用年轻议员。一般来说,自民党议员当选过五六次以后才有资格做大臣,而本次小泉任用的外务大臣田中真纪子仅当选过三次,行政改革大臣石原伸晃和防卫厅长官中谷元也只当选四次,大批启用年轻议员,这在自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其次,积极吸纳民间人士和女议员入阁,力度之大,为战后历届内阁之仅见。本次内阁启用的经济财政政策大臣竹中平藏、文部大臣远山敦子和环境大臣川口顺子均为民间人士,前面提到的三位女性,再加上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和法务大臣森山真弓,一次任用五位女性当大臣,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媒体和国民的眼球。第三,削弱派阀领袖的人事发言权,排挤了最大派系桥本派。按照自民党的传统,新首相组阁,本来是各派领袖推荐人选,首相照单敲定。可是这次小泉却打着“破除派阀政治”的旗号,绕过派阀领袖,不同他们商量,直接给自己相中的对象打电话,降低了派阀领袖的权威,削弱了派阀在人事任用方面的政治功能,而且,小泉还任用了两名无派阀人士。此外,最大派系桥本派,只占了两席,被挤到了权力中心的边缘,实际上等于宣告了“田中-竹下-小渊-桥本”一派主导日本政坛二十余年历史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森派在小泉任内壮大为自民党第一大派,占据了21世纪初期近十年的权力大本营。

“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日本的再生与发展”,小泉上台后于5月7日首次国会施政方针演说中明确表示“改革无禁区”,要实行“新世纪维新”,积极推进经济、财政、行政、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改革。改革本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多年来为历届内阁和朝野政党所推崇,其之所以成为小泉内阁耀眼的金字招牌,关键在于小泉以非同以往的风格或手段上演了一场场可谓“精彩纷呈”的“剧场政治”。

“首相统帅”、“官邸主导”的决策程序,一定程度打破了过去重视与官僚协调、党内调整的“下情上达”式规则,体现了小泉“强人首相”的政治风格。作为落实桥本内阁的行政改革和中央省厅重组的重要一环,2001年1月设立了“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直属内阁府,负责编制财政预算计划,决定经济运营的基本方针,内阁的功能得到了明显强化。而且,由于1994年选举制度的改革,自民党内的权限也逐渐集中到了总裁手中。在制度保障和民意支持的基础上,小泉自己亲任经济财政咨询会议议长,委任民间学者竹中平藏担任该咨询会议主持人,会议主要成员包括内阁官房长官、经济财政政策大臣、总务大臣、财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日本银行总裁,除了上述相关主要阁僚参加外,还网罗了四位民间的改革派人士,如牛尾电机会长牛尾治郎、丰田汽车会长暨经团联会长奥田硕、大阪大学教授本间正明和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咨询会议主导决策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官僚起草方案、自民党族议员事前审查、然后上报内阁会议批准的“自下而上”的程序,打破了“政官财”铁三角的体制,削弱了派阀政治影响的同时,抑制了官僚和族议员的势力,从根本上动摇了“55年体制”。所以有学者指出,自民党一党独大形式本身由于1993年细川内阁的成立而终结,然而55年体制的特征此后却依然在延续。彻底打破这种特质,从真正意义上尝试终结55年体制的,就是小泉纯一郎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