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206

第206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19)

“我们镇上开始没有在意这个,更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一个可以形成气候的市场。后来汽车站意见越来越大了,市容管理部门更是每天跑到镇里吵吵嚷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镇上才认认真真到实地考察评估,最后在市里的支持下,我们正式决定开辟这么一个以批发食品为主的大棚市场。”支塘镇的一名负责人这样说。

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和规范,并使之纳入正道,这是常熟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支塘的食品市场更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90年代后,苏州地区的百姓进入了全面的小康生活水平,企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财富不断积聚,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讲究排场的苏南人民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在房子解决之后,吃穿紧跟其后,穿的问题在常熟不成问题,自产自销,价格便宜,即使有此地方的城里人都买不起的名牌服装,常熟农民每人都有几套,于是他们的消费集中在“吃”上。“吃在常熟”,这话在苏州地面上早已流行。这一点苏州城里人承认,即使是现在很富有的张家港、昆山人也承认。

支塘的食品市场的形成与常熟有名的“吃”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据测:仅常熟地区,每年过节(现在的节日很多)的食品消费人均达180元水平,婚丧嫁娶和生儿育女及企业开张、店面营业等红白喜事几乎每天都有,这就给食品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内动力。支塘市场最初满足的是本地人,后来辐射到周边,一直影响到大上海的居民食品消费。你想想:同样的饭局,如果从支塘批发来的跟附近商店里买来的,差距在一倍左右的话,抠细账的上海人自然会青睐支塘的市场,这你一批我一买,市场就越来越“闹猛”。开始是本地的炒货进市场,后来是油盐酱醋也来了,再后来是烟酒登场,到最后像可口可乐、红牛等国内外著名饮料纷纷在此设店立柜……支塘市场就这么红红火火起来了!

几年前我探亲看父母亲,在上海虹桥机场遇见红牛集团驻华东办事处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他的办事处不在大上海,而是在支塘汽车站旁边的一家饭店内。我看着这位*倜傥、气宇轩昂的小伙子,笑着问他在一个无名小镇当老板有何感慨,却不料小伙子这样回答我:对一个大公司来说,看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实效,我们红牛饮料在华东市场上拥有非常大的份额,但如果我们的办事处设在上海市内,每年的批销量只能完成公司下派任务的70%左右,但在支塘镇,我们的年批销量都在公司下派任务的120%以上。你说我作为公司的外派代表,我是在上海潇洒,还是在支塘潇洒·

这就是市场的魅力。市场可以改变人的观念和人的行为方式,市场更能改变和推动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经济形态。

常熟服装城在常熟乃至苏州和整个华东地区,它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有50余万人时刻支撑、推动下,带动和影响着周边与区域内的相关行业、邻近城乡,而最直接受益的自然是常熟的相关行业和城乡地区。除了海虞、支塘外,在常熟历史上留下过辉煌与繁荣记载的诸如徐市、赵市、何市、唐市、王市、张家市……现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商市和产业特色,比如我老家何市的纺织市场、邻近徐市的蔬菜市场、张家市的红木市场等,它们都以自己不同的光芒烘托着常熟市场和常熟经济的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