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033

第33章 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11)

不给饭吃——他们自带饭盒,另加一壶凉开水。

路终于修好了,从年初一开工一直修到大年三十。来年新春,村民们穿着崭新的衣服,骑上崭新的自行车,喜气洋洋地进了城,大伙儿见面的第一句话都说:“这哪里像是进城!倒像是在自家屋里跨门槛——抬下腿就得了!”

哈哈哈,这路修得值!

值——这时的杜根根也在说值,但他的心里却并没有村民们轻松。为这路,他跟交通部门不知磕了多少头才办好了那些报批手续;为这路,他还得带领村民连续三年给人家邻村送去8000斤大米——赔人家的!还有许多许多冤屈的事杜根根就不想提了。总之你们看着我杜根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路修好了,杜根根马上将村上那个又破又烂的布厂改成了与县城内大纺织厂可以抗衡的新厂。后来又与大名鼎鼎的县城内的色织四厂办联营的“四联染纱厂”。与此同时,又在村上集资24000元办了一个汽修厂——别看这个小汽修厂,后来它利用城郊优势,像滚雪球似的发展,没几年就成了江苏省挂牌的“一类企业”,年修客车量达7000余辆次,成为李桥村的一棵“摇钱树”……李桥村的村办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后来苏州地面上把李桥村的“想致富,就修路”的经验当做一条法宝,迅速形成了环市区、县城的“城镇郊区经济带”——农民们拉近与城镇之间的距离的结果是,很快获得了经济新生命。

杜根根带领村民修的那条路后来成了常熟城郊的“黄金之路”,尤其是他通过多方引资后办起的“李桥村工业城”,吸引了众多有钱没地的国营、合资和私营企业到那里投资落户,没用几年就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农村经济开发区。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村办企业扩大成一个集纺织、机械、化工、房地产、商业和贸易等十几个产业于一体的“申大”集团。

“申大”公司今天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企业了,“李桥村工业城”现在已经属于常熟市区的“城中城”了,当年的那条“李闸路”上今天来来去去的人也已经都是穿着时尚的市民了……

杜根根和李桥村所走过的路,是苏州千千万万乡镇企业和农民们所走过的路。这路从梦想到修建完成时间并不长,但之后的二三十年里所发生的变化则是惊人的。它改变了农民们几千年来的命运,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传统形态下姑苏的命运。

2007年的金秋时节,我应邀到苏州各地采访。一日我被宣传部的同志带到长江边的一块广阔的金色田野上。这里离长江很近,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江面,坐在车上都能听到东去的大江之水的奔腾声响……

“你看,前面就是永联村了!”同行的苏州老乡拍拍我的肩膀,指着一片望不到边的“钢城”这样对我说。

“这……这是永联村·这不是一个大型钢铁厂吗·”在我眼前,明明是一片足有几十平方公里的钢铁之城嘛!

“对,是钢铁厂,可也是永联村呀!”主人解释说,“这钢厂就是永联村的。”

“一个村子办这么大的一个钢铁厂啊!”我无法相信,但这是明明白白摆在我面前的事实。今天的永联村就是这个样,它是由“十里钢城”和十里绿原组成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让我目睹村办钢城的完整雄姿,苏州老乡驾车足足用了半小时在钢城里转了一圈。老实说,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如此雄伟的钢铁企业,而一路走的时候,内心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村子能办起这么大的钢铁企业·一年能赚多少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