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漆黑的夜。在上海城区,凡是没有路灯的地方,天地接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气温陡然上升,热得出奇。对这种久晴欲雨的预兆,喜欢在秋夜凑热闹的蝈蝈、蟋蟀、纺织娘最敏感,它们早已寻找到遮风避雨的地方躲藏起来了。整个一一三六弄庭院,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里。
晚上八点,汪精卫集团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小会议室举行。天气闷热,又面临盼望已久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能否在明天召开的恼人问题,人人心情烦躁,脸上布满密细的汗珠,呼吸都感到困难。
“我认为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不能再推迟了。”一阵沉默之后,周佛海以顾盼自雄的神态说话了,“凡是拥护和平运动的国民党员和中国民众,以及日本政府和赞成中日和谈停战的友好国家,都殷切盼望我们这次大会早日召开。再说,这次大会是个纲,纲不能举,目不能张。具体地说,大会不开,政治会议也开不成,国民政府改组和还都南京或建都广州,也是纸上谈兵。”他想到参加全会的人那么少得可怜,在心底里发出一声喟叹,但他能够自圆其说,“代表的确少了一点。但是,我们看问题,总不能离开时代背景。我们正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或者说处在非常时期,绝不能死抱常规不放,以老眼光来看待代表的多寡。从某种意义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的代表拥有更大的凝聚力,即使只有一百人,也能代表全党做出一切重大的决议。”他显得谦虚地望了汪精卫一眼,“这是我的一点浅见,对不对,请汪主席裁定。”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汪精卫,出现一种期待的静默。
“周先生说的不是浅见,你的话,寓意着很深的哲理思想,殊属高见!”汪精卫紧皱着的脸,像用熨斗熨过一样慢慢地舒展开来,“不能犹豫了,大会一定要在明天召开。正因为我们处于非常时期,会议速战速决,会期缩短到只开一天。”他奸笑一声,“为了避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讽刺挖苦,恶意中伤,会后发消息,不报道代表人数,会期可以写成三天。这并不是我们弄虚作假,而是斗争策略。如同古往今来人们评论打仗一样,谁最能蒙蔽和麻痹对方而打了胜仗,就赞颂谁的战略最高明,从来没有哪位军事理论家说这种手段是虚假,是狡黠。”世界上任何人的存在和所作所为,总是有道理的,这也许是人类的天赋吧!
从他喜悦而带有几分倨傲的神色看,他对自己的高谈阔论很自豪。他目光炯炯地扫了大家一眼,把视线停在金雄白的脸上:
“金先生是写新闻的专家,大会召开的消息请你来写。”他没等金雄白回答,就“噢”了一声,“听说邀请你当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还有点犹豫,是吗?”
原来,金雄白连国民党员也不是。昨天下午,当林柏生将与会通知书送给他时,他岂止是犹豫,简直是惊异,是滑稽可笑!今天上午,周佛海找到他,对他说,“你过去不是国民党员,现在可以是,我马上介绍你入党,请填入党申请书。”金雄白大惑不解:“当大会代表不是需要六年以上党龄吗?”周佛海说:“没有关系,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你这个新党员不仅可以马上当代表,而且可以马上当中央委员哩!”金雄白虽然感到这样做很荒唐,但想到将从此扶摇直上,也就高兴地填了入党申请书。
现在,金雄白见汪精卫提起这件事,感到脸上有几分不光彩,担心把事情真相说出去,被人传为笑柄,隐讳说:“开初之所以有点犹豫,主要是感到自己不够资格,后经过周先生的关怀和勉励,我也就不揣冒昧,欣然同意了。至于这次大会的消息报道,我一定遵照汪主席刚才说的精神把它写好。”
“好同志,我们的好同志!”汪精卫称心如意地笑着。他把脸转向周佛海,“下面,请周先生宣读大会主席团主席和成员,以及大会正副秘书长名单。”
周佛海从衬衣口袋里掏出名单,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表示这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正经地念道:“主席团由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陈璧君、褚民谊、陶希圣、梅思平、高宗武、何世祯等九同志组成。汪精卫同志为中央临时主席,周佛海同志为大会执行主席。公博同志因病、璧君同志因探望卫老太太,都在香港不能与会,明天实际上主席台的是七位同志。全会秘书长由梅思平同志兼任,罗君强、陈春圃、卢英三同志副之。”他若有所思地顿了一下,“开会前,已将何世祯同志向诸位介绍过了。我开始讲话时,卢英同志才到。他现任上海市警察局长。可能有些同志不认识他,那卢英同志站起来与大家见见面。”
头带黑色宽边大盖帽、身着黑色制服的卢英站起身来,右手举在帽檐上,转动着开始发福的身子向大家敬礼。
“大会主席团和大会职员这样安排,大家有意见吗?”汪精卫照例问了一句。
“没意见!”“同意!”“拥护!”对汪精卫的走过场,大家照例通过。
林先生和春圃负责找各代表团谈话,进行完了吗?汪精卫又问。
“进行完了!”林柏生和陈春圃同声回答。
汪精卫为了使到会的人都有卖国投降的思想准备,开会前三天,由林柏生和陈春圃找各代表团谈话,极力鼓吹汪精卫为了和平事业不畏艰险,从重庆逃到河内遇刺幸免,以及日本政府派影佐等人帮助他脱险,潜回上海的所谓英雄气概,介绍了汪精卫赴东京谈判的主要内容和《关于收拾时局的具体办法》的基本精神;宣传日本朝野一致支持汪精卫在中国收拾残局,建立新的中央政府的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灌输汪精卫“对日本的冤仇宜解不宜结”,“要化敌为友”,“战必大败”,“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实现和平反共建国”等汉奸言论,促使与会者接受和通过汪精卫制定的一系列反动的方针政策。
“各代表团对你们的谈话反应怎样?”汪精卫兴致勃勃地问。“反应很好,大家对汪主席的和平救国主张极表赞成。”陈春圃欣然地说。“大家对汪主席为和平事业冒死不辞的精神深为感动,有些代表边听边抹眼泪。”林柏生显得很激动,装出一副鼻子发酸的样子。“嗯,哦!”汪精卫表情淡然,但很陶醉。过了好一阵,心情才平静下来,望着褚民谊问道:“褚先生!到今天傍晚止,前来报到的代表有多少人了?”“二百三十一人。”褚民谊的话声又低又粗,仿佛勉强从喉咙里挤出来似的。“想必今天晚上和明天早晨还会有代表来,该会超过二百四吧!”汪精卫仰望天花板,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喃喃自语。
褚民谊心领神会。但他估计不可能再有人来报到。散会后,他以全会筹备组长的名义,通知他的妻侄陈国琦、陈国璋、陈国丰和陈常焘当代表,通知李圣五的妻子、妻弟、表弟和表侄也当代表。他屈指一算,还只有二百三十九人。于是,灵机一动,又把他的妻子陈舜贞和罗君强的妻子孙艳梅也拉来凑数。好了,汪精卫希望超过二百四,多一个也算超过。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丁默邨、李士群和陈春圃还坐在汪精卫家里,为汪精卫的安全绞脑汁。本来,已经安排一批日本宪兵和特工组织的特务潜伏在七十六号周围,又因沪西一带的租界防务由意大利军队负责,通过土肥原特务机关出面,与意大利驻沪军司令部联系,已派出三十名意大利士兵,在相距七十六号大院半里远、一里远的地方日夜巡逻,已经无懈可击。但是,对汪精卫来说,毕竟目标太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势必树倒猢狲散,前途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意外,建议汪主席提前去七十六号,最好现在就去,睡在我家里,可以保证您的绝对安全。”李士群语意恳切。“为了防止意外,也建议汪主席比代表们迟一天离开七十六号。”丁默邨的话也出自内心。“不必这样大惊小怪吧!”汪精卫沉思着说。
“俗话说:‘胆小天下可去,胆大寸步难移’,希望六姑爷接受丁、李二位先生的意见。”陈春圃恳求说。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先生!”徐珍深情地望着丈夫。
汪精卫虽然不愿意,但又不能不迁就大家的意见。于是,他带着徐珍、陈春圃、桂连轩和六个亲信卫士,驱车去七十六号,当晚,他和徐珍睡在李士群夫妇睡的床上,李士群和叶吉卿转移到隔壁房间里睡觉。陈春圃、桂连轩和卫士们架几块木板,睡在汪精卫睡房门口的走廊上。
二十八日的黎明,在闷热和波涛汹涌似的乌云中降临。每天从七十六号大院门口过往的市民们,发现它的两扇高大的铁门紧闭,门口高高地搭起一座彩色牌楼。牌楼上端用红色灯泡组成一个三尺来高的“寿”字,满以为住在里面的主人做寿。这正好中了汪精卫一伙的诡计。忽然,大风乍起,牌楼被吹得摇摇摆摆,扎在上面的松枝和彩色纸花颤颤抖抖,红色灯泡战战兢兢。人们望着这凄凉情景,暗自思忖:不吉兆,寿不上。
七十六号的大门整天没有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只有地位较高的人住在七十六号。住在外边的其他人,凡是有小汽车的从后门进入;步行者,先到七十六号西边的华邨巷,接受守在两头巷口的特务检查。昨天傍晚时,特务们以日军将在华邨巷进行为时三天的一项秘密化学试验为由,将住在这里的三十多户市民吓跑,所有的房子成为日本宪兵和特务们的隐蔽场所。华邨巷与七十六号大院只一墙之隔,昨天晚上,特务们临时在墙上开了个两尺来宽、四尺多高的洞作为通道。从这里赴会的人,经过特务的严格检查之后,就从壁洞钻入七十六号,个子较高的人只能弯着腰进。七点左右,集聚很久的雨终于落下来,雨点密得像一铺帷幕,又像一堵呈现出无数斜纹的雨墙。有二十多个没有带雨具的步行赴会者,被淋成落汤鸡。雨一下,气温骤然下降,都冷得浑身像筛糠。好在冷的时间不长,李士群就拿来衣服给他们换了。
雷鸣电闪,接着是一场滂沱大雨。站在会堂四周的五十多个腰插手枪、身着雨衣的警察,笔挺挺地伫立在雨里,经昏暗与闪电不断交替的背景衬托,仿佛一群时隐时现的幽魂。
丁默邨、李士群和梅思平等人早已来到会场。他们见光线不足,把场内的电灯全部开亮。主席台上空,悬挂着一段黄布横幅,上面贴着写在四方菱形白纸上的墨笔大字:“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无孔不入的风,从瓦槽里挤进来,从窗户口冲进来,将横幅吹得飘飘忽忽,有如一片飘零的大落叶。
八点整,全体与会者已进入会场,一齐端坐在一排排木靠背长椅上。接着,召开了二十分钟的预备会议,由梅思平宣读大会主席团成员和职员名单,宣布大会应注意事项和保密纪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没有宣布大会闭幕,任何人不得离开七十六号大院外出。
八点二十分,大会在哗哗雨声中开幕。汪曼云司仪,他生怕雨声嘈杂,大家听不见,伸长着脖子,张开喉咙喊道:“大会开始,全体肃立。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就位。”
汪精卫首先起身,周佛海等人依次跟在他后面走上台去,面对孙中山遗像和国民党党旗及国旗,垂手立正站着。汪曼云喊道:“奏国歌!”留声机里传出以《总理训示》为词的国歌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当响到最后一句:“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时,静听者们的心胸里都有一种肩负重任之感,觉得跟随汪精卫独辟蹊径很不容易。唯有一个人不同。他就是坐在第五排座位上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李时雨。他虽然也深有负重感,但感情迥然不同。他想到的是潜伏在汪精卫集团里,不仅不能让他们有任何怀疑,而且要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及时掌握他们的投降内幕,巧妙地密报给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务相当艰巨。
接着,由大会执行主席周佛海领读《总理遗嘱》。这时,汪精卫的思维,伴随着一股自豪和光荣的感情,退回到十四年前的三月十一日上午,北平铁狮子胡同十一号孙中山行馆的病榻前。孙中山因晚期肝癌已经病危,守护在他身边的几个国民党元老和宋庆龄、孙科等人,都希望他留下一篇遗嘱。
中山神志清醒,同意写遗嘱,但说话已经很困难,不可能口述了,他深情地望着宣传部长兼他的高级文学秘书汪精卫,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声音。他之所以寄希望于汪精卫,因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汪精卫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特别是在宣传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汪精卫会意,俯下身子对孙中山说:
“我与在场诸位磋商一下,我负责执笔,写好了再念给总理听。”孙中山艰难地点了一下头。汪精卫观点明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不到两个钟头,一篇仅用了一百四十五个字,既概括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和他的革命学说,又指明了继续革命的战略思想和奋斗目标的遗嘱写出来了。这使孙中山称赞不已,汪精卫一边念,他一边点头。然后他由孙科扶起来,宋庆龄双手托起他的右手腕,欣然在上面签了字。汪精卫也因此捞到了一份政治资本。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渴望成为孙中山的继承人,当上国民党的领袖。但事与愿违,以后他虽然两度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但国民党的领袖职务一直没有到手,只在去年四月才当了个副总裁。今天,一定是孙中山在天之灵,念及他汪精卫代写遗嘱的功劳,果然要当国民党领袖了。他想到这里,用激昂的声调,跟着周佛海朗读着《总理遗嘱》,似乎要感动孙中山的英灵,保佑他官运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