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即使对陈公博装病的怀疑消除了,但对他与重庆保持某种联系或默契,是怎么也消除不了的。近一年来,蒋介石开除了一大批追随汪精卫的国民党员,唯独没有宣布开除陈公博的党籍,这难道是无缘无故的吗?可是,汪精卫以陈公博与他的关系,陈公博与蒋介石的关系,反复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一个很自恃的结论:他与陈公博之间的关系天衣无缝,而蒋介石与陈公博之间裂痕累累,蒋介石要把陈公博拉过去相当困难。所以,他手下的人对陈公博的骑墙姿态产生怀疑时,他总是开导大家说:“陈先生与我同事二十多年,我很了解他。他不论办什么事,都有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犟劲。从事中日和平事业,他会一往直前的。”然而,陈公博自从三月底与他在河内分手以来,至今连封信都没有给他写,想到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就感到惶惑不安了。他想到陈公博与他二十多年的肝胆相照和今后共事的投机,如果这样一个能干而又贴心的亲信倒向重庆,那么,对他还都南京之后,工作上的损失无法估量,在他的集团里造成的政治影响实在太大!于是,他只好风尘仆仆亲自来香港劝说陈公博去上海。
“在上海的中国同志和日本朋友都惦记着陈先生的健康。本来,我和影佐将军早就相邀来香港看望陈先生,由于我忙这忙那,总是抽不出身来。”汪精卫感情真挚地说,“现在,我们的工作仍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考虑还都南京已指日可待,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与陈先生磋商,非来不可了!动身之前,我们几位商量,如果陈先生的健康状况仍然不佳,我们就在香港多待几天,与陈先生磋商有关问题,如果健康状况有好转,就请陈先生与我同道回上海讨论!”他欣然一笑接着说,“今天见陈先生的健康恢复得比较快,真感到由衷的高兴了。”
“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怀。”陈公博显得很激动。
“帝国政府把汪主席、陈先生、周先生视为日华和平运动的华方三巨头,所以帝国朝野一直对陈先生的健康很关心。”影佐微笑着加油添醋地说,“今年七月二十日下午,帝国外务省在给我的一份秘密电报中,特地问及陈先生的病情,希望陈先生早日康复去上海,与我们合作共事”。
“谢谢贵国政府的关怀,谢谢影佐将军及日本朋友的关怀。”陈公博点头致谢。七月底汪精卫派傅式说去香港看望陈公博时,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傅式说先生已及时将贵国政府的一片深情转告了我。谢谢,谢谢!”
汪精卫知道陈公博在犹豫,就委婉地劝说道:“一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时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得对我们的和平事业更加有利了。蒋介石的彻底垮台已不是遥远的事了。越是胜利在即,我们的工作势必越加繁忙,而有些重大任务的完成非陈先生莫属,请与我们一道回上海吧!”
陈公博虽然蛰居香港九龙,但经常关心汪精卫集团的事业,对汪精卫从河内去上海之后的情况很清楚,知道还都南京已不是纸上谈兵,也知道汪精卫对他的器重,他的地位必在周佛海之上。他也关心时局,窥测风向,只是对蒋介石是否很快就会彻底垮台,一时还拿不准。这是他脚踏两只船的症结所在。但是他具有应变的本领。与汪精卫见面,就揣摩到对方的来意,思考着对策。现在,他装出一副要拿定主意的样子,神情恳切地说:“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我既兴奋又愧疚!汪主席回上海之后的七个月,是中日和平运动最艰苦的时候。而我重病,未能尽到自己的一分绵薄力量,实在是愧对汪主席,愧对新的中央委员会,也愧对日本朋友。”稍停他把皱拢的浓眉一下子松了开来,显得略宽的嘴唇一张,好像要把许多话并成一句,提高嗓子说道:“我理所当然要跟随汪主席走!请汪主席再给我几天时间,把《苦笑录》重看一遍之后,马上去上海。”
“可以,希望陈先生一家能在年底抵达上海,去那里度新年。”
汪精卫豪爽地笑了起来,“至于陈先生感到愧疚,大可不必,俗话说:‘天子不差病人’,人们可以怨这怨那,但谁也不能怨病人!你年富力强,很快就会把因病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感谢汪主席对我的理解!”陈公博笑吟吟地说,他接着问:“我们大约什么时候还都南京?”
“原计划明年元旦,后来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许多工作没有赶上来,只好推迟到明年春。”汪精卫本想说几句埋怨日本政府的话,但当着影佐说不出口,只好自怨自艾了。“还都南京,等于一场新的革命,其任务的艰巨和复杂,不亚于当年总理成立民主共和国。工作繁重,人手又少,而你这位大将偏又害病几个月,总是忙不过来,现在好了,一切工作已大致就绪,中央政治会议一开,把各院、部、委的人选确定下来就可实现我们的愿望。”
李圣五和林柏生随汪精卫来香港,主要是奉陪和应付意外,在陈公博面前不好说什么,一直没有开口,现在见一切都很顺利,更无话可说。但林柏生还有个任务,就是将随身带来的五千元法币交给陈公博。
“这点钱,够搬家的开支了吗?”汪精卫问。“谢谢!够了,足够了。”陈公博接过钞票,起身把它放在书案上。“老太太住在哪间房子?你陪同我们去看望她老人家!”汪精卫想到陈公博很听母亲的话,有意对老人家做做动员工作。
“母亲的住房没有这里宽敞,我去把她请到这里来吧。”陈公博犹豫着说。
“这就不顺礼了!”汪精卫不同意,“那就这样吧,由我代表同来的诸位向老太太致意问安,你陪同我去。”他从林柏生手里接过两个包裹,随陈公博走了过去。
在陈老太太心目中,汪精卫有英雄和救世主的崇高地位。她见他带着两斤人参和一斤鹿茸来看望她,感到十分荣幸,赶忙取下老花镜,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双手握着汪精卫的手深情地说:“我已经是离天的日子远了,离地的日子近了的人,不用滋补了,这些人参和鹿茸,先生你留着自己吃吧!你为了救国救民,日夜操劳,滋补身子才当紧啊。”
“您老人家一定会长寿,今后的日子还长得很,很需要滋补滋补哩!”汪精卫的一腔热血,被“救国救民”几个字激发得沸腾起来,“这是一点小意思,聊表我和璧君对您老人家的一片敬爱之情,请不要嫌弃。”
“哎呀,哪里还敢嫌弃,只是受之有愧!”老太太手指皮沙发,“坐,坐,还是前年在南京见过面,坐一会再走吧。”待儿子和汪精卫在她左右两旁坐下来,亲热地问道:“璧君还好吗?”
“孩子们都还好吗?文惺该做母亲了吧!”
“谢谢您老人家的关怀,他们都好,上个月文惺已做了母亲,生了个男孩。”汪精卫偏着身子握着老人的手。
“汪先生福气好,又做祖父又做外公了。噢!外孙子长得好么,有奶吃么?”老年女人总喜欢问些婆婆妈妈的事。
“长得好,有奶吃。”汪精卫虽然见老人家絮絮叨叨,但还是正经地回答。
“八月底,璧君来看我,说她母亲在香港治病。我的腿脚不方便,只好在第二天打发公博和励庄去医院看望她老人家。他们以后还去过两次。这回汪先生来香港,去看望了卫老太太了么,她身体好一点了么?”老人又唠叨起来。
汪精卫连声说:“谢谢您老人家的牵挂,璧君她母亲的病已经治疗好了,于几个月前回马来亚槟城去了。”汪精卫想起卫老太太在五月间对他的训斥,心里不是滋味,纵然老岳母还在香港,他也不敢去医院看望她。
老太太手指桌子上那张《华南日报》,钦佩地说:“我刚才在读汪先生的大作《三民主义之理论与实际》,写得真正好啊!”
这是不久前,汪精卫在日本驻华军宣传主任幕僚会议上的演讲词。内容有三民主义的特质、为什么孙先生要提倡三民主义、怎样实行性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和平运动等四个方面。他在演讲中极力诋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诋毁共产主义学说,诋毁第二次国共合作,断章取义地从孙中山著述中摘抄有关与日本友好合作的言论,阉割了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与灵魂,为他的卖国投敌做辩护,胡说近卫在第三次对华声明中提出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与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尤其是怎样实行三民主义一章,道理说得十分透彻。”陈老太太似懂非懂地夸说着,“汪先生不愧为国父的继承人,不愧为三民主义的继承人,在国难当头的今天,也只有你汪先生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多难兴邦啊!”
“感谢您老人家对我的勉励,我一定努力工作,为拯救祖国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汪精卫乘机驾驭老人的思想感情,“实话告您老人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奋斗,新的中央政府即将成立,中日战争可望结束,很快就会出现个国泰民安的新局面。这次,我和李圣五、林柏生先生就是专程来接您老人家去上海哩!”
“太好了,太感谢了,”老人心情激动,“我对公博和励庄说过,重庆去不得,因为蒋先生容不得我这一家,美国也不能去,我可过不惯洋人的生活,香港,眼下是英国人的天下、不是久留之地,唯一的出路是跟汪先生走。可是……”
“妈妈!我已经决定了,把这里的东西收拾一下,过几天就去上海。”陈公博担心母亲捅出他三心二意的老底,赶忙打断她的话。
“这妈就放心了。”老人把脸转向儿子,“公博!我多次对你说过,你二十岁丧父,没有汪先生的提携和栽培,你哪里会有今天。所以汪先生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汪先生走前你就后面跟着上。”她旋即又把脸转向汪精卫,“汪先生,我也多次对你说过,公博无兄无弟,你比他大十岁,等于是他的亲兄长,让他跟你走,我死也瞑目了。”
汪精卫等人在公博家里吃了午饭,于下午两点由陈公博陪同,过海去香港荷李活道四十九号《华南日报》编辑部,听取设在这里的秘密联络站的情况汇报。
秘密联络站的任务是接待从蒋介石手下叛变过来的军队军官和政府官员,负责安排他们去上海,同时负责接收支持汪精卫的海外华侨送来的赠款。联络站原由陶希圣负责,成员有董道宁、陈昌祖、朱始、何玳姑、何珊姑等人,陶希圣当了中央常委之后再没有来过,联络站由陈公博暂管。朱始也跟着丈夫去了上海,从此只留下何玳姑、何珊姑姐妹俩,于是,为陈公博与她们厮混提供了方便。